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 第287章 金匮之盟17
秦始皇嬴政正在吃瓜看戏,没想到最终还是提到了他。
现在想想也是,自己改了文字,改了度量衡,改了很多的东西,就连大秦自己都做出了变化。
那些六国之人,每天都在说着跟原来不一样的语言,用着与原来不一样的度量,这种亡国的感觉,时时刻刻都在灼烧着他们的肺腑啊!
自己原来还想着这些人如果能够老老实实的,就让他们成为大秦的子民,现在想想,恐怕他们吃了自己的心都有了。
怪不得大秦虽然一统,但是一点都不太平呢!
“来人,将那些六国贵族严加看管,还有燕国项家的人和韩国张家的人,都要严格的看管起来!”
既然这些人不消停,朕也就不费那个功夫了!
现在的问题是,项羽和张良!
这俩人是真能躲!整个大秦都动起来了还是没能找到他们!
【最后,还有一项没有改,什么呢?当然是他自己的名字!】
【赵光义这个名字,中间的这个“光”字,可是当初为了避讳哥哥赵匡胤的名讳而被哥哥改过的!】
【所以,就在全天下都已经因为皇帝名讳而避讳完了“光”和“义”的时候,赵光义又开始觉得,自己的名字也很别扭,所以他决定要给自己也改个名。】
【这就是宋太宗现如今的名字赵炅!“炅”,像一团太阳一样熊熊燃烧,缓缓升起!】
【但是即便是这样,赵光义也是不放心的。】
【毕竟现在自己用的这些人里,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他的哥哥赵匡胤留下的人手,虽然其中不少都投靠了他,但是用着怎么就这么别扭呢!】
【赵光义也是很有意思的,他最擅长的就是把自己的敌人变得少少的,把自己的盟友变得多多的。】
【唐末经过了黄巢的血洗,世家门阀损失惨重,几乎已经不能在作威作福,但是他们的传承还在,他的哥哥赵匡胤留下的人,也很有可能发展成信的门阀世家。】
【那对于他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所以赵光义火速想到了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科举考试。】
【他跟当初的武则天一样,也想利用寒门子弟来逐步替换朝堂上的人,以达到自己彻底掌控朝堂的目的。】
【但是不得不说,赵光义的脑袋是真的很聪明,他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视和改革,也彻底的奠定了科举未来的地位,彻底定下了华夏日后选拔人才的机制。】
【太平兴国二年,赵光义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科举考试,跟之前隋唐皇帝们的试试水不一样,赵光义很有自信,直接扩招了!】
【隋唐时期的科举,一次能录个几十人就算是多的了,而赵光义一上来就直接把录取人数拉到了两三百人。】
【不仅如此,他还了解了之前所有关于科举考试的信息,将科举考试变得相对公平。】
【如别头试,也就是回避制度,还有武则天开始启用的糊名制度,还开始进行锁宿,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考试期间封闭考场!】
【这些都让科举趋向于完善和公平,毕竟隋唐时期说是考试,实际上你要是不能在主考官面前眼熟,别管你多有文采,理都不会理你的!】
【宋朝的这些制度就相应的完善多了,手里有了人才,赵光义这才不慌了,就算是他把哥哥的人手踢走,现在也有了替换的人选了!】
【更不用说,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出身寒门,还是自己这个皇帝给了他们上升的渠道,这些人天然就是赵光义的人。】
【赵光义一生一共举办过八次科举考试,这其中排名靠前的,都能做到宰相之位。】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给自己选拔人才,当然也是举办过科举考试的,但是太祖时期取中的进士,没有一个坐上宰相,而赵光义取中的,至少有十八人都做过宰相!】
赵匡胤看着自己取中的进士们,他亲自选拔的人才他能不知道?这些人里,有才华的不在少数,而其中有能力做宰相的,不说多,四五个总是有的。
现在天幕你跟我说,就是因为这些人都是他赵匡胤选中的人才,所以他的弟弟赵光义登基之后,这些人就都没有了出头之日?
哦,没有出头之日说的太重了, 至少是不可能走上臣子的巅峰!
他这个弟弟,这么恨他?
铁血如赵匡胤都觉得自己委屈极了。
他自认为对这个弟弟已经是极尽所能的好了,然而这一切都比不过皇位的诱惑!
而且,他现在很怀疑,虽然当时母亲昭宪太后离世的时候,他的这两位弟弟都不在现场,但是赵光义很有可能已经通过了别的通道知晓了这个消息。
不然的话,像赵光义这般熟读史书经典的人来说,想必是不可能这么坦然的就接受自己被当作继承人培养。
更不会铤而走险,在自己犹豫不决的时候,果断对自己下手,夺取皇位!
现在的大臣们虽然已经有一些投靠了赵光义,但是还是有更多的人都是赵匡胤的死忠。
尤其是被赵匡胤亲手选拔出来的人才,更是对于官家崇拜的五体投地!
只是吧,这崇敬也不能当饭吃,他们作为臣子,必胜的愿望,当然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位了!
甚至于他们能够跟赵光义相交,也不过是因为继承人培养这事,官家做的实在是太过明显了!
结果,赵光义一登基这宰相位就没自己什么事了?凭什么啊!
都是从科举开始中一步步杀出重围的,能够站在官家跟前的,对于自己的才学都是相当有自信的。
他们可不会觉得是自己的才学没有比过赵光义选拔的人才!
就是赵光义这个小人,暗中培养自己人,把他们都给排除在宰相位之外了!
可恶,竟然搞这种小动作!
年轻的官员们都对着瘫坐在地上的赵光义怒目而视。
现在想想也是,自己改了文字,改了度量衡,改了很多的东西,就连大秦自己都做出了变化。
那些六国之人,每天都在说着跟原来不一样的语言,用着与原来不一样的度量,这种亡国的感觉,时时刻刻都在灼烧着他们的肺腑啊!
自己原来还想着这些人如果能够老老实实的,就让他们成为大秦的子民,现在想想,恐怕他们吃了自己的心都有了。
怪不得大秦虽然一统,但是一点都不太平呢!
“来人,将那些六国贵族严加看管,还有燕国项家的人和韩国张家的人,都要严格的看管起来!”
既然这些人不消停,朕也就不费那个功夫了!
现在的问题是,项羽和张良!
这俩人是真能躲!整个大秦都动起来了还是没能找到他们!
【最后,还有一项没有改,什么呢?当然是他自己的名字!】
【赵光义这个名字,中间的这个“光”字,可是当初为了避讳哥哥赵匡胤的名讳而被哥哥改过的!】
【所以,就在全天下都已经因为皇帝名讳而避讳完了“光”和“义”的时候,赵光义又开始觉得,自己的名字也很别扭,所以他决定要给自己也改个名。】
【这就是宋太宗现如今的名字赵炅!“炅”,像一团太阳一样熊熊燃烧,缓缓升起!】
【但是即便是这样,赵光义也是不放心的。】
【毕竟现在自己用的这些人里,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他的哥哥赵匡胤留下的人手,虽然其中不少都投靠了他,但是用着怎么就这么别扭呢!】
【赵光义也是很有意思的,他最擅长的就是把自己的敌人变得少少的,把自己的盟友变得多多的。】
【唐末经过了黄巢的血洗,世家门阀损失惨重,几乎已经不能在作威作福,但是他们的传承还在,他的哥哥赵匡胤留下的人,也很有可能发展成信的门阀世家。】
【那对于他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所以赵光义火速想到了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科举考试。】
【他跟当初的武则天一样,也想利用寒门子弟来逐步替换朝堂上的人,以达到自己彻底掌控朝堂的目的。】
【但是不得不说,赵光义的脑袋是真的很聪明,他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视和改革,也彻底的奠定了科举未来的地位,彻底定下了华夏日后选拔人才的机制。】
【太平兴国二年,赵光义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科举考试,跟之前隋唐皇帝们的试试水不一样,赵光义很有自信,直接扩招了!】
【隋唐时期的科举,一次能录个几十人就算是多的了,而赵光义一上来就直接把录取人数拉到了两三百人。】
【不仅如此,他还了解了之前所有关于科举考试的信息,将科举考试变得相对公平。】
【如别头试,也就是回避制度,还有武则天开始启用的糊名制度,还开始进行锁宿,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考试期间封闭考场!】
【这些都让科举趋向于完善和公平,毕竟隋唐时期说是考试,实际上你要是不能在主考官面前眼熟,别管你多有文采,理都不会理你的!】
【宋朝的这些制度就相应的完善多了,手里有了人才,赵光义这才不慌了,就算是他把哥哥的人手踢走,现在也有了替换的人选了!】
【更不用说,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出身寒门,还是自己这个皇帝给了他们上升的渠道,这些人天然就是赵光义的人。】
【赵光义一生一共举办过八次科举考试,这其中排名靠前的,都能做到宰相之位。】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给自己选拔人才,当然也是举办过科举考试的,但是太祖时期取中的进士,没有一个坐上宰相,而赵光义取中的,至少有十八人都做过宰相!】
赵匡胤看着自己取中的进士们,他亲自选拔的人才他能不知道?这些人里,有才华的不在少数,而其中有能力做宰相的,不说多,四五个总是有的。
现在天幕你跟我说,就是因为这些人都是他赵匡胤选中的人才,所以他的弟弟赵光义登基之后,这些人就都没有了出头之日?
哦,没有出头之日说的太重了, 至少是不可能走上臣子的巅峰!
他这个弟弟,这么恨他?
铁血如赵匡胤都觉得自己委屈极了。
他自认为对这个弟弟已经是极尽所能的好了,然而这一切都比不过皇位的诱惑!
而且,他现在很怀疑,虽然当时母亲昭宪太后离世的时候,他的这两位弟弟都不在现场,但是赵光义很有可能已经通过了别的通道知晓了这个消息。
不然的话,像赵光义这般熟读史书经典的人来说,想必是不可能这么坦然的就接受自己被当作继承人培养。
更不会铤而走险,在自己犹豫不决的时候,果断对自己下手,夺取皇位!
现在的大臣们虽然已经有一些投靠了赵光义,但是还是有更多的人都是赵匡胤的死忠。
尤其是被赵匡胤亲手选拔出来的人才,更是对于官家崇拜的五体投地!
只是吧,这崇敬也不能当饭吃,他们作为臣子,必胜的愿望,当然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位了!
甚至于他们能够跟赵光义相交,也不过是因为继承人培养这事,官家做的实在是太过明显了!
结果,赵光义一登基这宰相位就没自己什么事了?凭什么啊!
都是从科举开始中一步步杀出重围的,能够站在官家跟前的,对于自己的才学都是相当有自信的。
他们可不会觉得是自己的才学没有比过赵光义选拔的人才!
就是赵光义这个小人,暗中培养自己人,把他们都给排除在宰相位之外了!
可恶,竟然搞这种小动作!
年轻的官员们都对着瘫坐在地上的赵光义怒目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