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186章 卢象升的悲剧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第186章 卢象升的悲剧

    【战后,孙承宗黯然下野,这一战成为他政治生涯的终结,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关,打到他的老家高阳,孙承宗率全族携城中军民抵抗,孙氏举族遇难。

    大凌河城中的祖大寿向清军投降后,又哄骗皇太极说要招降锦州,借机逃回来。

    他继续掌控辽东将门利益集团及关宁军,又赚了十多年辽饷,直到崇祯十五年时再度向清军投降,关宁军归属成长起来的吴三桂执掌。

    且在此期间,关宁军多次纵清军入关劫掠,坐地起价让朝廷增派军饷,俨然将对抗异族的民族战争和抵御侵略的卫国战争当成了为自己的军事集团牟利的一场商业行为。

    而后明朝内部义军攻破北京,崇祯帝自杀殉国,明朝政权南渡,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打败汉人起义军,最后平定天下,剿灭南明和义军势力,受封为平西王,成为了千古唾骂的贰臣,当然这是后话了。】

    “千古贰臣?”

    “骂得好!该当此骂名也!”

    大唐时空的百姓狠狠的在地上啐了一口,嫌弃的又踩上了几脚。

    对于强盛于世界的大唐而言,外族?呵呵,插标卖首之徒罢了!

    “关宁军要什么朕给他们什么,朕节衣缩食,继位以来一件龙袍都未曾添置,生怕苦了前线关宁军将士的心。”

    “结果呢?”

    “关宁军居然背叛了朕!”

    “祖大寿该死!吴寿该死!吴三桂该死!”

    “千古骂名的贰臣,好啊好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红温了,大声的在勤政殿内斥骂着。

    “军队只能掌握在中央的手里。”

    李世民看完天幕对明末战争的深度分析后,感慨道:

    “军队才是皇权最大的依仗啊!”

    【我们来回归话题。

    1635年,明朝崇祯八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率领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降察哈尔部,并获得了历代传国玉玺。

    有了蒙古人的法理传承存在和帝印玉玺,皇太极在沈阳正式称帝,后金改国号为“大清”,论功行封,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地位列于六王中的第三位,时年仅二十四岁。

    因为有了这次功劳的存在,多尔衮更受到了皇太极的信重。】

    “咱打了鞑靼这么多年,只是顺着故中山王的战绩继续扩大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咱常说蒙古是我大明的头号大敌人,蒙古只是去除了帝号,但他们依然有帝国法理的存在。”

    朱棣语重心长的道:“曾经蒙古一路向西征服无数国家和民族,征服了波斯,征服了天竺,征服了更多的地方,又夺去了南宋的帝号。”

    “老大,你总该知道你爹我为什么执着于北伐了吧?”

    朱棣好像在语重心长的教导自己的孩子,我不是为了贪图功劳和兴趣,才一直北伐的。

    朕不和你们说,是怕你们不能理解,现在天幕把朕这么多年心里的苦处和背负说出来了,你们总该懂了吧?

    朱高炽一脸怀疑的模样,不信任的看了眼他老爹那副心怀天下的“伟大”模样,好像在说“您确定您是这么想的”?

    看的朱棣差点炸毛跳起来给太子爷一脚。

    【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多尔衮跟随皇太极率军出征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逃至南汉山城,在被清军围困了四十余日后,出城投降,并在汉江南岸的三田渡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

    史称“丙子之役”。

    此战后,多尔衮带回了两个朝鲜公主做自己老婆。】

    多尔衮:???

    这大可不必在天幕上细说。

    【多尔衮一生有四妻六妾,但是他的子嗣却非常的匮乏,只有一个女儿。】

    多尔衮:???

    老衮头忽然觉得,南面听说他们的医术挺不错的,也许咱应该早点去看看,别是什么毛病啊!

    十个老婆都生不出来一个儿子吗?

    天幕刚才所讲,我未来莫不是如司马师一般的人物?

    自己辛苦一生,却没有孩子继承自己的衣钵。

    只能眼睁睁的将所有事业过渡给自己的弟弟。

    【1638年,皇太极任命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与豪格兵分两路,南征明朝。

    清军从董家口入关,一路劫掠山西,破济南,诛杀了明朝宣大总督卢象升,然后北掠天津、迁安,从青山关返回。

    此次南征,清军往返扫荡数千里,攻陷城池三十六座,克敌十七阵,俘获人畜二十六万,给予明朝沉重打击。

    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三人常常被视为明末三大支柱,而卢象升则更被人敬佩。

    卢象升是一个爱国者,他不同于朝中争权夺利的文武官员们,他的每次出仕都是为了天下社稷安危而去。

    纵然身负重病、年龄老迈,这位令人敬佩的儒将却依然披肩挂帅而去。

    别人不敢打的仗,他敢打,别人不敢对的将,他敢对。

    但也正是如此,因为卢象升放不下对大明百姓的牵挂、对社稷江山的留恋,他才会被朝廷一步一步的逼入到了绝路。

    如果卢象升但凡不那么爱自己的国家,不那么的忠诚于国家,有一私心存在,哪怕不是如辽东军一样异心横生,他也许就不会在这次战争中横死了。】

    “好像还有隐幕啊?”李世民两眼放光,天幕这是又要讲小八卦了吗?

    “若我大秦在亡国中衰之时,能如这明朝般出现这么多的忠臣良将该多好啊!”

    嬴政心中苦涩,天幕出现以来,盘点出的大明的名人、忠臣们太多了,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捐躯赴国难莫过于此啊!

    可怜我大秦,国祚十几年是硬伤。

    无语了,下头儿子......

    朱元璋深呼一口气,他预感天幕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可能让他难以承受。

    往往被天幕如此去评价的人物,都是意难平者啊!

    咱这后世子孙,可千万别让咱又一次失望了啊!

    【卢象升,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及员外郎、大名知府、大名兵备道等职。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防备农民军有功,此后历任郧阳抚治、湖广巡抚,在湖广地区镇压农民军,得到崇祯帝赏识,于崇祯八年八月委任他经理南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后加山西、陕西,称“七省总理”,赐尚方宝剑,与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分别从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围剿农民起义军。

    在卢象升的率领下,他的天雄军很快就对暴乱的陕西平叛有成。

    崇祯十年冬,调任宣大总督,再次获赐尚方宝剑,防范清朝。

    崇祯十一年,加兵部尚书衔。

    同年丁父忧,适逢清兵入塞,他奉命入卫京师,并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获赐尚方宝剑。

    期间力主对清抗战,与兵部尚书杨嗣昌及关宁总监高起潜不合,处处受到掣肘,被崇祯帝褫夺兵部尚书衔,以侍郎衔督师。

    总结,卢象升长期在外出征平叛,且这个人脾气很怪,他和孙承宗不一样,孙承宗是帝师,天生的帝党。

    卢象升不是,故而他需要站队。

    以大明此时中央的浙党、齐党、楚党、东林党等等派系林立,纵然是孙承宗这样的帝师也让崇祯这个疑似曹阿瞒私生子的皇帝起疑心,更何况你还是一个手下有一支强军的地方大员。

    卢象升是死在了战争上,最后为国捐躯的。

    可害死他的却是大明。

    害死卢象升的,正是生性多疑朝令夕改用人必疑的崇祯皇帝,害死他的,正是朝中整天为国为民背地里贪财好色无所不刮的各派文武,害死他的,更是这糜烂的时局、让他无法放下的祖宗江山!

    我们说过,卢象升是进士出身,他是一个儒将,一个内心有操守,有理想的儒学者。

    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大宋只有主战派和议和派而已,就已经让人唾骂党争不断。”

    “东汉时候,有经学派、宦官派、世族的党争倾轧,也落得了一个党争的骂名。”

    朱标说到这里,有点无奈的笑了下。

    “我大明居然以地方为党派争夺权力吗?”

    大明十几个省,莫不是要有十几个党派?

    这还怎么治国?

    皇帝若是没有能力去收权,去真正的坐到万人之上,纵然没有关外女真人的虎视眈眈,也注定扛不住这对国家伤害极大的党争,也会被国内的各路起义军推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