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第240章 自古有之
热门推荐:
我医武双绝,下山即无敌
七零:冷面军少被作精娇妻拿捏了
老板败家?我让她亏成首富!
傲龙归来:七位师姐疯狂逆推
换嫁后我坐凤位,你只配磕头
替嫁给病弱佛修太子后,他破戒了
重生八零大院之花
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选之子秦风秦昊
秦风秦昊
大家看看这次给的图怎么样
【一支曾在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发挥过重要影响的海上力量的撤退,无疑会带来深远和复杂的影响。
咱华夏的商人那可真是厉害,早在唐宋的时候,就已经在印度洋贸易里崭露头角啦,而且这种厉害劲儿一直延续到了十六世纪呢!
如戈雷多曾说他在印度海岸发现许多华夏人的商站。
另一本葡萄牙著作说据霍尔木兹人讲华夏船很多,仅一次涨潮就有4000艘华夏船进入海峡。
在郑和海上远征中,通过军事威慑和和平贸易,使许多印度洋国家成为明朝的藩属,构成北印度洋朝贡贸易圈。
包括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西南海岸,霍尔木兹,亚丁和非洲东海岸的三座城市:摩加迪沙,孟巴萨,拉瓦尔。
这些城市控制着通往西亚,东非和印度腹地的商路。】
“商人逐利!贪财乃是本色!”董仲舒在自己的府邸上正在写书,看到天幕讲述的华夏商人事迹,冷哼道:
“所以,我才建议陛下重农抑商!”
“农业,才是一个国家兴盛的本源。”
“明朝的这些文官还算是有本事的,知道出海不利国民,这才是好事啊!”
【当时阿拉伯商人垄断印度洋贸易的时代已经过去,而葡萄牙人要到1498年才能来到。
华夏有一个世纪的时间控制印度洋贸易,进而使印度洋成为明朝的内湖。
亚洲地理图(大明舰队行驶图)
由此大明将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成为世界性海上强国,并控制海上丝绸香料之路。
西方人将没有机会建立在亚非的霸权。
但这一切都随着海上远征的结束化为泡影。】
伴随着天幕放出来的大明舰队纵横的区域,各朝的古人无不瞪大了眼睛去观看着。
这时候,一些先见之明的皇帝早就吩咐好的画师更是派上了重大的用处。
“这是我大唐,那里是天竺!”
“那是波斯!”
“那里就是突厥的位置了吧!”
“哈哈,我看到了黄河,那么这个位置如此广袤的一片平原被山脉所裹挟其中,这就是关中了吧?所以,这里是长安?”
大唐的众臣们纷纷指着天幕给出的地图指认着位置,按照自己所知道的地理知识尝试着指认。
“咦?吕宋岛下面好像还有一片土地,好大的一片土地啊!”这时,一名官员惊奇的指着天幕上一处大家都知识空白的地方惊呼道。
杜如晦道:“想必这就是天幕所说,西方的洋人驾驶舟船发现了新的大陆吧!”
“应该如此,这里在我大唐的记载中并没有。”
李世民眸子发亮道:“既然是新大陆,意思就是这一片偌大的土地上没有人类生存吗?”
此言一出,大唐的众多臣子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同时,历朝的古人们也有的对华夏偏居一隅有坐井观天的渺小感叹的。
也有发现了许多自己不曾接触过的知识所描绘的新地方,从而感到惊奇的。
更有突然顿悟,明白了天幕所说海洋才是未来的道理从何而来的。
天地如果像天幕所给的地图一样,从陆地到达偏远的地图显然难度很大,不如乘船避开沿途的不稳定因素。
当然,也有人敏锐的发现,难怪天幕总是对明朝的讲述浓墨众多,这么一看,明朝错过的机会何止一些?
更有甚者惊叹于天幕之后的人类伟力庞大,这样精细的且庞大的地图居然都能描绘出来?
【尽管朝贡贸易仍在继续,印度洋上还有许多华夏私人商船,但华夏已丧失了对印度洋贸易的控制。
失去强大的海上威慑力量,外国商人便不愿按官方比价买卖并接受纸币,从事朝贡贸易因此无利可图而减少,而明朝与北印度洋各国的外交关系也随之疏远。
同时,没有海上护航的商船队是没有安全保障的。
仅在1511年7月7日一天,便有五艘华夏商船在马六甲海峡遭到海盗抢劫,他们却得不到祖国的任何保护。】
“抢劫我华夏的商人?这就是国家弱小无能的表现啊!”
朱瞻基仍记得自己读过的史书,唐朝的商人无论走到哪都会被人尊重,唐朝的习俗也被当地视为贵族的象征。
他的祖先崇拜唐朝的太宗皇帝,所以也励志让大明成为唐朝那样强盛的国家。
他又何尝不是想要成为那样的圣君呢?
现在天幕将大明的船队行驶的路线以及亚欧的地图放出,更是让朱瞻基坚定了内心的信念。
大明水师,最起码在宣德一朝依然鼎盛!
【将水师撤出印度洋的明朝已无力保护它的北印度洋藩属。
郑和远征结束不足一个世纪,北印度洋朝贡圈已土崩瓦解。
1511年葡萄牙占领拉瓦尔,1520年它吞并了豪巴萨和摩加迪沙,1510年他完成了对印度西南海岸的占领,1511年马六甲沦陷,1515年霍尔木兹陷落,不久它又吞并了斯里兰卡西部。
至此,除亚丁外明帝国在印度洋的属国都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曾在印度洋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华夏商人或被驱逐,或俯首称臣。
由于遭到葡萄牙人的重税盘剥和海盗掠夺,华夏商人在印度洋上处于不利地位。
据估计,尽管葡萄牙人在印度洋贸易中没有任何用有竞争力的工业品和航运能力,但依靠海军优势依旧获得巨额利润,占其国际贸易总利润的80%。
对此明朝不仅无所作为,简直一无所知。
当马六甲沦陷后,它只能发布一道诏书,命令葡萄牙撤退,令泰国出兵,因为它在印度洋已无一兵一卒。
北印度洋朝贡贸易圈的崩溃使七次远征,三十年的经营化为乌有,华夏丧失了成为世界性帝国的机会。
而且使当地人民成为葡萄牙的奴隶,遭受残酷的殖民统治。
作为唯一能阻止葡萄牙的东方帝国,华夏不但没有负起保护者的责任,而且丧失了海上的军事屏障和贸易通道,而这是华夏成为全球性强国的最后机会。】
“咱就知道,再怎样严酷的法令也无法阻挡人们逐利下海的本性。”
朱元璋既有为自己定下的海禁政策没有被后来人遵守感到惋惜,又有对大明既然不遵守海禁,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将海洋霸权做到底做成功的悲叹。
“咱老了,以前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现在有了天幕才知道天地之广大,大明之渺小啊!”
朱标劝慰道:“爹,天幕的出现不就是给了我们改变的机会吗?”
他指着天幕上演变的新地图,在遥远的极西之地,那个新兴的西方国家的本土,道:
“一个小小的西方岛国,却可以凭借海军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这更是说明了海洋才是未来的道理啊!”
“我儿有远见!比他爹强啊!”老朱很欣慰。
“你四弟做过的事情,已经给了你将来做事的启发了,咱相信咱的标儿一定能做的比历史上那个永乐帝更好!”
【相对来说,北印度洋朝贡圈实际上只是一些沿海城市,华夏除了得到文化优越感外,便只能得到长颈鹿,珍珠和生姜了。
对于朝廷而言,这些只是增加帝王脸上荣光、虚荣感的毫无意义的事情罢了。
对于帝王而言也是如此。
故而明朝皇帝的短视和朝廷官员们的大局观狭隘,让华夏错失了这样一个先机。
这些港口城市的价值在于他们是印度洋的战略要地,控制它们将控制亚欧国际航路。
而华夏并非一个致力于海上扩张的商业殖民帝国。】
“我华夏处处领先于天下各国,就连这个海洋霸权,没想到都是最早领先的。”
嬴政感叹道。
建造大船远洋世界对于大秦而言太过于遥远了,他也只能看着天幕的盘点唏嘘不已。
明朝永乐时期
朱棣被天幕说的老脸都红了。
自己儿子一上位就取消了下西洋一事,还削减了水师的用度,缘由是什么?
不就是船队的贸易利益朝廷没看见,全进皇帝自己口袋里了。
朝廷出钱忙了半天,除了一个空虚的“万国来朝”,什么东西都没有,这怎么行?
平复了下心情,朱棣温声道:“太子,咱大明如何破局啊?”
刚才被踹了一脚的朱高炽愣了一下,随即想明白了老爹问的是什么。
心中琢磨了下,回答道:“儿臣觉得天幕之前所说的几点就可以尝试:
设立大明市舶司收取关税以及相关的管理,这个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实践了。”
朱棣微微颔首,示意儿子继续。
“鼓励民间出海,在官方的组织下出海贸易,也算是我大明的远洋先遣队。”
“不过远洋危险,可以购买我大明朝廷改造的贸易船!相应的舰炮等也要有,万一遇到了海盗我大明的子民也可以有防身之力。”
“不过这得有相应的规范,不然带走了舰炮在外面作威作福,岂不是坏了我大明的国威。”
“另外......”
随着朱高炽的侃侃而谈,永乐帝颔首表示了赞赏。
“讲得好啊!”
太子挠了下后脑勺,谦虚道:“不过,爹,这些都是儿臣一时想出来的浅见,具体的,咱大明的阁臣们倒是一起群力群策才能完善!”
“哈哈哈!太子不要谦虚了,这么会儿时间能说出这么多来,这才像朕的儿子嘛!比汉王那个没脑子的强多了!”
【东南亚对华夏的意义重要得多,明帝国的主要属国大部分都在这里,全部中南半岛和大部分南洋群岛都是华夏的属国。
马六甲和旧港在名义上还是华夏的海外领土。
在朝贡贸易中,华夏从这里得到矿产,木材,香料,黄金,珠宝和大米。
尤其是从东南亚进口的锡矿石和大米对华夏经济意义重大,前者是制造铜钱的重要原料,后者是供给闽粤居民的粮食来源。
东南亚地区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粮食难道不香吗?
而通过向东南亚出口或转口,华夏的制瓷业,纺织业,制茶业和造船业盈利甚巨。
财富之巨,“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
除了贸易之外华夏移民还在东南亚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华夏通过调节国际纠纷,压抑爪哇,泰国,越南等地区霸国,建立自己主导下的华夏-东南亚体系,将东南亚纳入自己的华夷宗藩体系,从而在自己的东南方向建立了一个的巨大的战略缓冲区。
对于东南亚的战略地位,郑和曾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来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
一旦他国之君夺得海洋,华夏危矣。
我国舰队战无不胜,可用置于扩大通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海洋。”
像郑和这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毕竟很少,明朝不但自身从东南亚撤退,并严厉镇压东南亚华商集团,破坏了宋元以来的华商网络。
但华商转而采取走私贸易甚至海盗贸易,最终迫使朝廷放弃海禁。
同时在人口和赋税压力下,东南沿海大批居民移民东南亚。
华侨在东南亚有自治地位,并拥有武装,在经济上拥有巨大实力。
“从仁宣时代积极经营南洋,南洋已成为华夏一部分,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都为华夏附庸。南洋之开化,完全属于华夏人之努力。假使明朝能继续经营,等不到欧洲人的东来,南洋诸国已成为中国之领地。”
郑和的预言不幸被言中了。
由于明朝水师的撤退,华夏丧失了东南亚的控制权。
华夏舰队撤走后,越南、泰国等地区强国又以强凌弱,东南亚再次陷入了混乱局面。
“及郑和之战舰由南洋撤回,诸小国及散居各处之岛屿,亦皆立即瓦解,恢复其往昔互哄之状态”。
华夏只剩下宗主的虚名,丧失了海上威慑力量,使它无力制止各藩属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宗藩关系日益空心化,最终成为礼仪性的。
安南便曾不顾明帝国的警告,吞并了同属明藩属的占城。
这就是“弱国无外交”的朴素道理。
所谓“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失去了朝廷最大的依仗后,你再怎么标榜自己是天朝上国,会有人搭理吗?】
“天幕总是能说出如此朴素却直击问题的道理啊!”
嬴政再次被天幕所说的“弱国无外交”等道理折服,不禁回忆起了他大秦的峥嵘岁月。
献公他老人家难道就愿意和魏国开战吗?
嘴皮子都磨出泡了,但是有用吗?
这就是弱国无外交啊!
朱瞻基看了天幕才后知后觉过来,一直被自己,被朝廷所忽视的南海一带,原来早就被我明朝影响成了自己的地盘了吗?
“一年三熟?”
“朕以前是真无知啊!可以放弃黑水,减少开支和防线压力,但是这样的宝地怎么也能放弃呢!”
缓过神来的朱瞻基速速下旨召集自己的班底,大明水师不能解散,大明对自古有之的土地也不能放弃!
大唐。
之前大唐的群臣们都在开元盛世被天幕爆出来的时候推理过很多的可能,其中就有那么多的人口,大唐养活的起吗?
要知道东汉的人口也是很多的,可是大汉养活得起吗?
不就是养活不起最后民乱四起的。
“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土地啊!”
这下子,让之前大唐的群臣们头疼的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
杜如晦道:“燕云一带的土地由于天气寒冷,一般一年一熟,但我大唐用了轮种法,故而可以达到两年三熟。”
“越往南方,天气越是温暖怡人,那里的土地种的粮食熟的也更快。”
“由此推论,吕宋交州等地在我大唐岭南之南,作物熟的更快是应有之理!”
“杜相,天幕都说了,这还能有问题?”有人附和道。
随即转身向李世民道:“陛下,交州等地,自汉朝起便为我朝自古有之!”
“《汉书》记载:武帝......”
得,这都翻出来史书了,那确实是咱的土地,咱大唐师出有名啊!
【一支曾在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发挥过重要影响的海上力量的撤退,无疑会带来深远和复杂的影响。
咱华夏的商人那可真是厉害,早在唐宋的时候,就已经在印度洋贸易里崭露头角啦,而且这种厉害劲儿一直延续到了十六世纪呢!
如戈雷多曾说他在印度海岸发现许多华夏人的商站。
另一本葡萄牙著作说据霍尔木兹人讲华夏船很多,仅一次涨潮就有4000艘华夏船进入海峡。
在郑和海上远征中,通过军事威慑和和平贸易,使许多印度洋国家成为明朝的藩属,构成北印度洋朝贡贸易圈。
包括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西南海岸,霍尔木兹,亚丁和非洲东海岸的三座城市:摩加迪沙,孟巴萨,拉瓦尔。
这些城市控制着通往西亚,东非和印度腹地的商路。】
“商人逐利!贪财乃是本色!”董仲舒在自己的府邸上正在写书,看到天幕讲述的华夏商人事迹,冷哼道:
“所以,我才建议陛下重农抑商!”
“农业,才是一个国家兴盛的本源。”
“明朝的这些文官还算是有本事的,知道出海不利国民,这才是好事啊!”
【当时阿拉伯商人垄断印度洋贸易的时代已经过去,而葡萄牙人要到1498年才能来到。
华夏有一个世纪的时间控制印度洋贸易,进而使印度洋成为明朝的内湖。
亚洲地理图(大明舰队行驶图)
由此大明将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成为世界性海上强国,并控制海上丝绸香料之路。
西方人将没有机会建立在亚非的霸权。
但这一切都随着海上远征的结束化为泡影。】
伴随着天幕放出来的大明舰队纵横的区域,各朝的古人无不瞪大了眼睛去观看着。
这时候,一些先见之明的皇帝早就吩咐好的画师更是派上了重大的用处。
“这是我大唐,那里是天竺!”
“那是波斯!”
“那里就是突厥的位置了吧!”
“哈哈,我看到了黄河,那么这个位置如此广袤的一片平原被山脉所裹挟其中,这就是关中了吧?所以,这里是长安?”
大唐的众臣们纷纷指着天幕给出的地图指认着位置,按照自己所知道的地理知识尝试着指认。
“咦?吕宋岛下面好像还有一片土地,好大的一片土地啊!”这时,一名官员惊奇的指着天幕上一处大家都知识空白的地方惊呼道。
杜如晦道:“想必这就是天幕所说,西方的洋人驾驶舟船发现了新的大陆吧!”
“应该如此,这里在我大唐的记载中并没有。”
李世民眸子发亮道:“既然是新大陆,意思就是这一片偌大的土地上没有人类生存吗?”
此言一出,大唐的众多臣子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同时,历朝的古人们也有的对华夏偏居一隅有坐井观天的渺小感叹的。
也有发现了许多自己不曾接触过的知识所描绘的新地方,从而感到惊奇的。
更有突然顿悟,明白了天幕所说海洋才是未来的道理从何而来的。
天地如果像天幕所给的地图一样,从陆地到达偏远的地图显然难度很大,不如乘船避开沿途的不稳定因素。
当然,也有人敏锐的发现,难怪天幕总是对明朝的讲述浓墨众多,这么一看,明朝错过的机会何止一些?
更有甚者惊叹于天幕之后的人类伟力庞大,这样精细的且庞大的地图居然都能描绘出来?
【尽管朝贡贸易仍在继续,印度洋上还有许多华夏私人商船,但华夏已丧失了对印度洋贸易的控制。
失去强大的海上威慑力量,外国商人便不愿按官方比价买卖并接受纸币,从事朝贡贸易因此无利可图而减少,而明朝与北印度洋各国的外交关系也随之疏远。
同时,没有海上护航的商船队是没有安全保障的。
仅在1511年7月7日一天,便有五艘华夏商船在马六甲海峡遭到海盗抢劫,他们却得不到祖国的任何保护。】
“抢劫我华夏的商人?这就是国家弱小无能的表现啊!”
朱瞻基仍记得自己读过的史书,唐朝的商人无论走到哪都会被人尊重,唐朝的习俗也被当地视为贵族的象征。
他的祖先崇拜唐朝的太宗皇帝,所以也励志让大明成为唐朝那样强盛的国家。
他又何尝不是想要成为那样的圣君呢?
现在天幕将大明的船队行驶的路线以及亚欧的地图放出,更是让朱瞻基坚定了内心的信念。
大明水师,最起码在宣德一朝依然鼎盛!
【将水师撤出印度洋的明朝已无力保护它的北印度洋藩属。
郑和远征结束不足一个世纪,北印度洋朝贡圈已土崩瓦解。
1511年葡萄牙占领拉瓦尔,1520年它吞并了豪巴萨和摩加迪沙,1510年他完成了对印度西南海岸的占领,1511年马六甲沦陷,1515年霍尔木兹陷落,不久它又吞并了斯里兰卡西部。
至此,除亚丁外明帝国在印度洋的属国都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曾在印度洋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华夏商人或被驱逐,或俯首称臣。
由于遭到葡萄牙人的重税盘剥和海盗掠夺,华夏商人在印度洋上处于不利地位。
据估计,尽管葡萄牙人在印度洋贸易中没有任何用有竞争力的工业品和航运能力,但依靠海军优势依旧获得巨额利润,占其国际贸易总利润的80%。
对此明朝不仅无所作为,简直一无所知。
当马六甲沦陷后,它只能发布一道诏书,命令葡萄牙撤退,令泰国出兵,因为它在印度洋已无一兵一卒。
北印度洋朝贡贸易圈的崩溃使七次远征,三十年的经营化为乌有,华夏丧失了成为世界性帝国的机会。
而且使当地人民成为葡萄牙的奴隶,遭受残酷的殖民统治。
作为唯一能阻止葡萄牙的东方帝国,华夏不但没有负起保护者的责任,而且丧失了海上的军事屏障和贸易通道,而这是华夏成为全球性强国的最后机会。】
“咱就知道,再怎样严酷的法令也无法阻挡人们逐利下海的本性。”
朱元璋既有为自己定下的海禁政策没有被后来人遵守感到惋惜,又有对大明既然不遵守海禁,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将海洋霸权做到底做成功的悲叹。
“咱老了,以前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现在有了天幕才知道天地之广大,大明之渺小啊!”
朱标劝慰道:“爹,天幕的出现不就是给了我们改变的机会吗?”
他指着天幕上演变的新地图,在遥远的极西之地,那个新兴的西方国家的本土,道:
“一个小小的西方岛国,却可以凭借海军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这更是说明了海洋才是未来的道理啊!”
“我儿有远见!比他爹强啊!”老朱很欣慰。
“你四弟做过的事情,已经给了你将来做事的启发了,咱相信咱的标儿一定能做的比历史上那个永乐帝更好!”
【相对来说,北印度洋朝贡圈实际上只是一些沿海城市,华夏除了得到文化优越感外,便只能得到长颈鹿,珍珠和生姜了。
对于朝廷而言,这些只是增加帝王脸上荣光、虚荣感的毫无意义的事情罢了。
对于帝王而言也是如此。
故而明朝皇帝的短视和朝廷官员们的大局观狭隘,让华夏错失了这样一个先机。
这些港口城市的价值在于他们是印度洋的战略要地,控制它们将控制亚欧国际航路。
而华夏并非一个致力于海上扩张的商业殖民帝国。】
“我华夏处处领先于天下各国,就连这个海洋霸权,没想到都是最早领先的。”
嬴政感叹道。
建造大船远洋世界对于大秦而言太过于遥远了,他也只能看着天幕的盘点唏嘘不已。
明朝永乐时期
朱棣被天幕说的老脸都红了。
自己儿子一上位就取消了下西洋一事,还削减了水师的用度,缘由是什么?
不就是船队的贸易利益朝廷没看见,全进皇帝自己口袋里了。
朝廷出钱忙了半天,除了一个空虚的“万国来朝”,什么东西都没有,这怎么行?
平复了下心情,朱棣温声道:“太子,咱大明如何破局啊?”
刚才被踹了一脚的朱高炽愣了一下,随即想明白了老爹问的是什么。
心中琢磨了下,回答道:“儿臣觉得天幕之前所说的几点就可以尝试:
设立大明市舶司收取关税以及相关的管理,这个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实践了。”
朱棣微微颔首,示意儿子继续。
“鼓励民间出海,在官方的组织下出海贸易,也算是我大明的远洋先遣队。”
“不过远洋危险,可以购买我大明朝廷改造的贸易船!相应的舰炮等也要有,万一遇到了海盗我大明的子民也可以有防身之力。”
“不过这得有相应的规范,不然带走了舰炮在外面作威作福,岂不是坏了我大明的国威。”
“另外......”
随着朱高炽的侃侃而谈,永乐帝颔首表示了赞赏。
“讲得好啊!”
太子挠了下后脑勺,谦虚道:“不过,爹,这些都是儿臣一时想出来的浅见,具体的,咱大明的阁臣们倒是一起群力群策才能完善!”
“哈哈哈!太子不要谦虚了,这么会儿时间能说出这么多来,这才像朕的儿子嘛!比汉王那个没脑子的强多了!”
【东南亚对华夏的意义重要得多,明帝国的主要属国大部分都在这里,全部中南半岛和大部分南洋群岛都是华夏的属国。
马六甲和旧港在名义上还是华夏的海外领土。
在朝贡贸易中,华夏从这里得到矿产,木材,香料,黄金,珠宝和大米。
尤其是从东南亚进口的锡矿石和大米对华夏经济意义重大,前者是制造铜钱的重要原料,后者是供给闽粤居民的粮食来源。
东南亚地区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粮食难道不香吗?
而通过向东南亚出口或转口,华夏的制瓷业,纺织业,制茶业和造船业盈利甚巨。
财富之巨,“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
除了贸易之外华夏移民还在东南亚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华夏通过调节国际纠纷,压抑爪哇,泰国,越南等地区霸国,建立自己主导下的华夏-东南亚体系,将东南亚纳入自己的华夷宗藩体系,从而在自己的东南方向建立了一个的巨大的战略缓冲区。
对于东南亚的战略地位,郑和曾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来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
一旦他国之君夺得海洋,华夏危矣。
我国舰队战无不胜,可用置于扩大通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海洋。”
像郑和这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毕竟很少,明朝不但自身从东南亚撤退,并严厉镇压东南亚华商集团,破坏了宋元以来的华商网络。
但华商转而采取走私贸易甚至海盗贸易,最终迫使朝廷放弃海禁。
同时在人口和赋税压力下,东南沿海大批居民移民东南亚。
华侨在东南亚有自治地位,并拥有武装,在经济上拥有巨大实力。
“从仁宣时代积极经营南洋,南洋已成为华夏一部分,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都为华夏附庸。南洋之开化,完全属于华夏人之努力。假使明朝能继续经营,等不到欧洲人的东来,南洋诸国已成为中国之领地。”
郑和的预言不幸被言中了。
由于明朝水师的撤退,华夏丧失了东南亚的控制权。
华夏舰队撤走后,越南、泰国等地区强国又以强凌弱,东南亚再次陷入了混乱局面。
“及郑和之战舰由南洋撤回,诸小国及散居各处之岛屿,亦皆立即瓦解,恢复其往昔互哄之状态”。
华夏只剩下宗主的虚名,丧失了海上威慑力量,使它无力制止各藩属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宗藩关系日益空心化,最终成为礼仪性的。
安南便曾不顾明帝国的警告,吞并了同属明藩属的占城。
这就是“弱国无外交”的朴素道理。
所谓“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失去了朝廷最大的依仗后,你再怎么标榜自己是天朝上国,会有人搭理吗?】
“天幕总是能说出如此朴素却直击问题的道理啊!”
嬴政再次被天幕所说的“弱国无外交”等道理折服,不禁回忆起了他大秦的峥嵘岁月。
献公他老人家难道就愿意和魏国开战吗?
嘴皮子都磨出泡了,但是有用吗?
这就是弱国无外交啊!
朱瞻基看了天幕才后知后觉过来,一直被自己,被朝廷所忽视的南海一带,原来早就被我明朝影响成了自己的地盘了吗?
“一年三熟?”
“朕以前是真无知啊!可以放弃黑水,减少开支和防线压力,但是这样的宝地怎么也能放弃呢!”
缓过神来的朱瞻基速速下旨召集自己的班底,大明水师不能解散,大明对自古有之的土地也不能放弃!
大唐。
之前大唐的群臣们都在开元盛世被天幕爆出来的时候推理过很多的可能,其中就有那么多的人口,大唐养活的起吗?
要知道东汉的人口也是很多的,可是大汉养活得起吗?
不就是养活不起最后民乱四起的。
“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土地啊!”
这下子,让之前大唐的群臣们头疼的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
杜如晦道:“燕云一带的土地由于天气寒冷,一般一年一熟,但我大唐用了轮种法,故而可以达到两年三熟。”
“越往南方,天气越是温暖怡人,那里的土地种的粮食熟的也更快。”
“由此推论,吕宋交州等地在我大唐岭南之南,作物熟的更快是应有之理!”
“杜相,天幕都说了,这还能有问题?”有人附和道。
随即转身向李世民道:“陛下,交州等地,自汉朝起便为我朝自古有之!”
“《汉书》记载:武帝......”
得,这都翻出来史书了,那确实是咱的土地,咱大唐师出有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