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第269章 长平之战
【通过主播刚才的叙述,或许大家可体会到秦军的战斗素养何其之高。
但是这也只是纸上谈兵,我们接下来就看看秦国打得最为艰难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
此役,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赵括纸上谈兵和白起坑杀降军。】
长平之战示意图,蓝色为秦军
【若单就战术来看,这是秦军一次完美的大规模兵团作战。
指挥此役的白起,几乎手握当时秦国的所有兵力。在最后阶段,秦军数十万人打出了一次完美的配合。
长平之战的决战时期,秦军的战术很明确:以少量轻装步兵引诱赵国主力出战,以装备劲弩的步兵主力在正面与之交锋。
与此同时,以数万轻步兵、骑兵在两翼展开对赵军分割包围,并阻断其后方粮道。
从结果上看,每一部的秦军都完美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抢夺韩王山的奇兵和横亘在故关前的轻骑兵,完美地阻断了赵军主力与后方的联络。
在后方阵地的赵军后勤部队面对秦军的封锁,亦不敢轻易出战。
最终,弹尽粮绝的赵军剩余主力选择了投降。】
“哼!秦军嗜杀,屠我赵军无辜将士!”赵王迁咬牙切齿的骂道:
“不讲武德的秦军也配上榜?我大赵早晚会再杀回来的,到时天下人就会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郭开道:“大王英明!待到日后大王必率我大赵虎狼之师攻破咸阳,擒那秦王政!”
“说得好!爱卿,寡人命你训我大赵新兵,来年再与秦国开战!”
“啊?”
郭开一脸为难。
心说陛下你怎么能恩将仇报呢!
【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又分秦军为三路,扩张战果:命王龁率一军攻占赵国的皮牢;命司马梗率一军北上,夺取太原;白起亲帅大军准备攻打赵国首都邯郸,想一举灭亡赵国。
秦军东取武安、西取皮牢、北占太原的时候,韩国、赵国都异常恐惧。
赵国与韩国合谋,派使者携带重金赴秦,游说范雎。
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王建议接受议和,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于周赧王五十六年一月下令罢兵。
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二人原本就有仇隙,史学界研究认为是范睢担心白起此战之后功高而压了自己。
而秦昭襄王在此战后也因为白起功高震主产生了猜忌,这才有了后面秦国的一系列败笔。
于是秦昭襄王没听白起的建议,在失去时机的情况下攻打邯郸,结果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秦国战败。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已全军覆没,秦亦伤亡过半。
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民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
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
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
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帷幄。
因此长平之战更能反映出秦军的真实水平如何!
虽然在事后,白起的所作所为令人不耻。
但是在此役中,秦军在临时组建如此大规模兵团的情况下,依旧表现出这般执行力与战斗力不得不叹令人赞叹。
这支部队,这样的训练,放之历朝历代都难以有人与之匹敌。
只不过,强梁者不得善终。
在以统一为大业的情况下,秦国奉行这种体制还能行得通。
不过,在统一之后,繁重的兵役和高压的训练便会拖垮渴望和平依旧的百姓。商鞅在变法之时便说过,“国强而不战 , 毒输于内 ”。
当四海归一后,秦始皇依旧大规模用兵,这让本就疲敝的天下难以承受。
是故,在他过世后,各地烽火四起。
一个开创统一大业的王朝,在短短十余年内便归于尘土。】
“父皇,天幕......”
正要开口的扶苏还没有来得及施法,嬴政就给他挥手压下去打断了。
“我大秦如今百废俱兴,是该好好休息了。”
开玩笑,朕看了那么久的天幕,难道还要一个劲的头铁吗?
汉朝有汉朝的铁血和浪漫,有他们的封狼居胥。
唐朝也有唐朝的盛世繁华,还有文人武士的极致巅峰。
不管宋朝也好,后来的明朝清朝也罢。
人家都有自己的巅峰与辉煌时刻,而我大秦,最巅峰的只有一统的时候。
为什么?
因为命短。
知道了这个道理的嬴政自然不会再以九五独尊的霸道挟持天下。
朕也很羡慕那些朝代啊!
......
“秦朝一统天下而国内疲敝不知收敛,这就是秦朝的取祸之道!”
“纵然秦朝有着再强大的军队,最后也只能在不甘中灭亡。”
朱元璋道:“而我大明不同,即使北元依然妄称中夏正统,但我大明既然已经把他们赶出了关内,就不会急于一时。”
“大明现在也很穷困啊,天下好不容易太平下来,都想过一段安生日子。”
“我大明有精兵强将,征伐北元并不着急。”
老朱的偶像是唐太宗,因此他北征蒙古取帝号的路也和李世民的思路很像。
一边建设国内民生工程,一边筹备北伐大业。
当北伐的筹备完毕也不极大影响国内的情况时,这才是明军出征的时候。
“再强的军队,也无法为它严酷的律法所提供保护。”
“咱大明就不一样了,只针对贪官!”
但是这也只是纸上谈兵,我们接下来就看看秦国打得最为艰难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
此役,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赵括纸上谈兵和白起坑杀降军。】
长平之战示意图,蓝色为秦军
【若单就战术来看,这是秦军一次完美的大规模兵团作战。
指挥此役的白起,几乎手握当时秦国的所有兵力。在最后阶段,秦军数十万人打出了一次完美的配合。
长平之战的决战时期,秦军的战术很明确:以少量轻装步兵引诱赵国主力出战,以装备劲弩的步兵主力在正面与之交锋。
与此同时,以数万轻步兵、骑兵在两翼展开对赵军分割包围,并阻断其后方粮道。
从结果上看,每一部的秦军都完美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抢夺韩王山的奇兵和横亘在故关前的轻骑兵,完美地阻断了赵军主力与后方的联络。
在后方阵地的赵军后勤部队面对秦军的封锁,亦不敢轻易出战。
最终,弹尽粮绝的赵军剩余主力选择了投降。】
“哼!秦军嗜杀,屠我赵军无辜将士!”赵王迁咬牙切齿的骂道:
“不讲武德的秦军也配上榜?我大赵早晚会再杀回来的,到时天下人就会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郭开道:“大王英明!待到日后大王必率我大赵虎狼之师攻破咸阳,擒那秦王政!”
“说得好!爱卿,寡人命你训我大赵新兵,来年再与秦国开战!”
“啊?”
郭开一脸为难。
心说陛下你怎么能恩将仇报呢!
【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又分秦军为三路,扩张战果:命王龁率一军攻占赵国的皮牢;命司马梗率一军北上,夺取太原;白起亲帅大军准备攻打赵国首都邯郸,想一举灭亡赵国。
秦军东取武安、西取皮牢、北占太原的时候,韩国、赵国都异常恐惧。
赵国与韩国合谋,派使者携带重金赴秦,游说范雎。
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王建议接受议和,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于周赧王五十六年一月下令罢兵。
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二人原本就有仇隙,史学界研究认为是范睢担心白起此战之后功高而压了自己。
而秦昭襄王在此战后也因为白起功高震主产生了猜忌,这才有了后面秦国的一系列败笔。
于是秦昭襄王没听白起的建议,在失去时机的情况下攻打邯郸,结果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秦国战败。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已全军覆没,秦亦伤亡过半。
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民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
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
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
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帷幄。
因此长平之战更能反映出秦军的真实水平如何!
虽然在事后,白起的所作所为令人不耻。
但是在此役中,秦军在临时组建如此大规模兵团的情况下,依旧表现出这般执行力与战斗力不得不叹令人赞叹。
这支部队,这样的训练,放之历朝历代都难以有人与之匹敌。
只不过,强梁者不得善终。
在以统一为大业的情况下,秦国奉行这种体制还能行得通。
不过,在统一之后,繁重的兵役和高压的训练便会拖垮渴望和平依旧的百姓。商鞅在变法之时便说过,“国强而不战 , 毒输于内 ”。
当四海归一后,秦始皇依旧大规模用兵,这让本就疲敝的天下难以承受。
是故,在他过世后,各地烽火四起。
一个开创统一大业的王朝,在短短十余年内便归于尘土。】
“父皇,天幕......”
正要开口的扶苏还没有来得及施法,嬴政就给他挥手压下去打断了。
“我大秦如今百废俱兴,是该好好休息了。”
开玩笑,朕看了那么久的天幕,难道还要一个劲的头铁吗?
汉朝有汉朝的铁血和浪漫,有他们的封狼居胥。
唐朝也有唐朝的盛世繁华,还有文人武士的极致巅峰。
不管宋朝也好,后来的明朝清朝也罢。
人家都有自己的巅峰与辉煌时刻,而我大秦,最巅峰的只有一统的时候。
为什么?
因为命短。
知道了这个道理的嬴政自然不会再以九五独尊的霸道挟持天下。
朕也很羡慕那些朝代啊!
......
“秦朝一统天下而国内疲敝不知收敛,这就是秦朝的取祸之道!”
“纵然秦朝有着再强大的军队,最后也只能在不甘中灭亡。”
朱元璋道:“而我大明不同,即使北元依然妄称中夏正统,但我大明既然已经把他们赶出了关内,就不会急于一时。”
“大明现在也很穷困啊,天下好不容易太平下来,都想过一段安生日子。”
“我大明有精兵强将,征伐北元并不着急。”
老朱的偶像是唐太宗,因此他北征蒙古取帝号的路也和李世民的思路很像。
一边建设国内民生工程,一边筹备北伐大业。
当北伐的筹备完毕也不极大影响国内的情况时,这才是明军出征的时候。
“再强的军队,也无法为它严酷的律法所提供保护。”
“咱大明就不一样了,只针对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