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风起澳宋 第49章 裁撤驿站
热门推荐:
愚世之主
大仙武
靠属性变强,我在镇守司吃软饭
穿越武侠世界,每天获得一点突破
从零开始的异世界工业
我的挂根本关不掉啊!
都市奇缘之天师再现
八零,冷面兵王被小娇妻撩急了
海贼王之穿越来当辅助器?
西历1629年,2月。
“首辅,陛下要裁撤驿站可如何是好。”
“票拟批红吧,我们内阁官员皆为陛下之臣子,既有皇命,自然遵从。”
“可是裁撤驿站事关军国大事…。”
“不用再说了,陛下不会改主意了,现在朝廷亏空如此之大,不裁撤驿站哪去弄钱,我又何尝不知裁撤驿站是饮鸩止渴。”
说完周延儒掩面叹息不复再言。
身为次辅的温体仁也不再坚持,当官能到他们这个地位的都是聪明人,谁不知道裁撤驿站是个昏招(包括崇祯)。
周延儒和温体仁这哥俩由于澳宋人的蝴蝶效应提前进了内阁还分别当上的首辅和次辅,历史上他们登台表演都是崇祯二年三年的事了。
他们俩以为进入内阁是登阁拜相,升官发财,结果是接手了一个烂摊子,一个无法填补的财政黑洞。
纵使他们有一个想帮助崇祯中兴大明的想法,但在现实的重压下只能不做不错。
他们只得顺着陛下的想法,以后出了事也是崇祯独断专行,不关他们这些大臣的事。
现在大明的财政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大明又不像板牙可以向银行和商人借钱,到时候实在还不上直接破产赖账就是。
大明财政是能收多少税才能用多少钱,超出的部分全是亏空,没法借贷来补亏空,只有开源节流。
开源崇祯已经做了,去年也就是崇祯元年,崇祯不仅没有像往常新皇登基减免钱粮,反而加征赋税。
在以前的辽饷的基础上加征了“澳饷”,这笔钱专门用于征讨盘踞在山东的澳宋人。
不过这些税款征收的并不顺利,大明的税收系统已经烂透了,征税永远只会去征穷人的税,而忽略富的流油的富人。
在大明商人和士绅偷税漏税已经成了常态,最后崇祯加的这些税款全摊派去了小老百姓身上。
本来小民们就因为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就和大明的的财政一样入不敷出了,现在加税就会让更多能交的起税的自耕农破产。
然后他们就会变成佃农,租种士绅的土地,土地在士绅名下官府又不敢去征收赋税,就造成越加税越收不上税的怪现象。
现在大明的财政已经成了一个死循环,财政越是亏空,就越加税,越加税,税收越少,然后如此反复。
不合理的税收制度终有一天会摧毁大明的税收基础,然后财政崩溃的大明朝廷就会无法运转,最终土崩瓦解,改朝换代。
不依靠暴力来从上而下的打破原有的治理体系,不用暴力净化政治生态整顿吏治,就算再厉害的经济学家来了都救不了大明的财政。
当澳饷收上来以后崇祯发现远远不够,内阁给他算过,要是想清剿澳宋贼人,至少要真10万大军(辅兵加战兵)。
大明不缺人,但是缺钱,这些大军的粮饷兵甲至少200万两白银,还不算后期剿贼的消耗。
听到这个数字崇祯人都麻了,澳饷一共才收上来一百万两,他哪去凑这差的一百万两。
现在朝廷还欠着百官几个月的欠奉没发,九边的军费也不能动,虽然九边报告去年鞑子没有入寇,但是崇祯也不敢挪用九边的军费。
开源不行,那就只有节流了,结果新年一过,崇祯二年的第一场大朝会就有“大忠臣”跳出来为崇祯分忧。
刘懋和毛羽建两人一同向崇祯建议——裁撤驿站,他们向崇祯说:“驿站多有浪费,大量官员公车私用,每年光驿站就能浪费几十万两白银。”
正缺钱缺的头疼的崇祯自然欣然接受了两人的建议,崇祯作为皇帝是知道驿站的重要性的。
但没办法,澳宋贼人必须要剿,澳宋人已经切实的威胁到了大明的统治,山东对于的大明的重要性他个皇帝比谁都清楚。
第一思想文化上的重要性,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对于大明这个信奉儒家,以儒治国的朝廷来说,山东相当于西方的耶路撒冷。
要是山东全丢了,把孔子老家送给了澳宋人,这对于大明朝廷威信上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会严重影响大明的正统性也就是执政合法性。
第二财政经济上的打击,山东作为北方的产粮大区,再加上鱼盐之利,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到明代也不例外。
虽然明代经济重心早就完成了南移,南方省份才是大明财政的依靠,但是山东仍然是财税大省,特别是在财政严重亏空的明末。
澳宋人这么一闹除了登州府脱离了大明的管辖以外,山东剩下的府县只能在蜂起的各路乱贼下自保,不仅不能上税,不向朝廷要钱都算是士绅们忠君体国了。
第三军事政治上的打击,山东离顺天府太近了,若放任澳宋人在此经营,以后澳宋人胃口变大来个北伐怎么办?
到时候跟关外的后金对大明朝廷呈两面包夹之势,崇祯连跑都没地方跑,直接被瓮中捉鳖。
所以在崇祯眼里澳宋人才是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鞑子尚且有九边的天险和长城限制,这澳宋贼人可有大型海船来去自如。
不得以崇祯只能舍车保帅,先救命再治伤,先把澳宋贼人这个致命伤给治好,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崇祯的圣旨一出,各地官府开始忠实执行皇帝陛下的命令,各地的驿站裁撤的很顺利,为崇祯节省下了几十万两白银。
崇祯拿着这些白银,再自己从内帑调拨几十万两补足一百万两,加上之前收的一百万两澳饷。
两百万两征伐澳宋人的钱就够了,至于后续的费用到时候再想办法,先把军队给招募和训练起来,不然拖太久等澳宋人成了气候就没办法了。
不过崇祯没想到为了这么点银子,他放出了大明的掘墓人。
不同于京城因为凑足军费而沾沾自喜的崇祯,正在银川当驿卒的李鸿基(李自成)则无比的悲伤。
他被官府裁员了,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任何补偿,就因为那皇帝的一道旨意,自己就被扫地出门了,他有些不甘,但又无可奈何。
他本是陕西米脂人,不过是为了几钱银子才背井离乡来到这银川当驿卒,结果这么多年钱没赚到多少,人还被官府给开除了。
而且官府连遣散费用都没给,只让他们自谋生路,身上还有一点钱财的李鸿基决定回老家。
“首辅,陛下要裁撤驿站可如何是好。”
“票拟批红吧,我们内阁官员皆为陛下之臣子,既有皇命,自然遵从。”
“可是裁撤驿站事关军国大事…。”
“不用再说了,陛下不会改主意了,现在朝廷亏空如此之大,不裁撤驿站哪去弄钱,我又何尝不知裁撤驿站是饮鸩止渴。”
说完周延儒掩面叹息不复再言。
身为次辅的温体仁也不再坚持,当官能到他们这个地位的都是聪明人,谁不知道裁撤驿站是个昏招(包括崇祯)。
周延儒和温体仁这哥俩由于澳宋人的蝴蝶效应提前进了内阁还分别当上的首辅和次辅,历史上他们登台表演都是崇祯二年三年的事了。
他们俩以为进入内阁是登阁拜相,升官发财,结果是接手了一个烂摊子,一个无法填补的财政黑洞。
纵使他们有一个想帮助崇祯中兴大明的想法,但在现实的重压下只能不做不错。
他们只得顺着陛下的想法,以后出了事也是崇祯独断专行,不关他们这些大臣的事。
现在大明的财政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大明又不像板牙可以向银行和商人借钱,到时候实在还不上直接破产赖账就是。
大明财政是能收多少税才能用多少钱,超出的部分全是亏空,没法借贷来补亏空,只有开源节流。
开源崇祯已经做了,去年也就是崇祯元年,崇祯不仅没有像往常新皇登基减免钱粮,反而加征赋税。
在以前的辽饷的基础上加征了“澳饷”,这笔钱专门用于征讨盘踞在山东的澳宋人。
不过这些税款征收的并不顺利,大明的税收系统已经烂透了,征税永远只会去征穷人的税,而忽略富的流油的富人。
在大明商人和士绅偷税漏税已经成了常态,最后崇祯加的这些税款全摊派去了小老百姓身上。
本来小民们就因为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就和大明的的财政一样入不敷出了,现在加税就会让更多能交的起税的自耕农破产。
然后他们就会变成佃农,租种士绅的土地,土地在士绅名下官府又不敢去征收赋税,就造成越加税越收不上税的怪现象。
现在大明的财政已经成了一个死循环,财政越是亏空,就越加税,越加税,税收越少,然后如此反复。
不合理的税收制度终有一天会摧毁大明的税收基础,然后财政崩溃的大明朝廷就会无法运转,最终土崩瓦解,改朝换代。
不依靠暴力来从上而下的打破原有的治理体系,不用暴力净化政治生态整顿吏治,就算再厉害的经济学家来了都救不了大明的财政。
当澳饷收上来以后崇祯发现远远不够,内阁给他算过,要是想清剿澳宋贼人,至少要真10万大军(辅兵加战兵)。
大明不缺人,但是缺钱,这些大军的粮饷兵甲至少200万两白银,还不算后期剿贼的消耗。
听到这个数字崇祯人都麻了,澳饷一共才收上来一百万两,他哪去凑这差的一百万两。
现在朝廷还欠着百官几个月的欠奉没发,九边的军费也不能动,虽然九边报告去年鞑子没有入寇,但是崇祯也不敢挪用九边的军费。
开源不行,那就只有节流了,结果新年一过,崇祯二年的第一场大朝会就有“大忠臣”跳出来为崇祯分忧。
刘懋和毛羽建两人一同向崇祯建议——裁撤驿站,他们向崇祯说:“驿站多有浪费,大量官员公车私用,每年光驿站就能浪费几十万两白银。”
正缺钱缺的头疼的崇祯自然欣然接受了两人的建议,崇祯作为皇帝是知道驿站的重要性的。
但没办法,澳宋贼人必须要剿,澳宋人已经切实的威胁到了大明的统治,山东对于的大明的重要性他个皇帝比谁都清楚。
第一思想文化上的重要性,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对于大明这个信奉儒家,以儒治国的朝廷来说,山东相当于西方的耶路撒冷。
要是山东全丢了,把孔子老家送给了澳宋人,这对于大明朝廷威信上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会严重影响大明的正统性也就是执政合法性。
第二财政经济上的打击,山东作为北方的产粮大区,再加上鱼盐之利,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到明代也不例外。
虽然明代经济重心早就完成了南移,南方省份才是大明财政的依靠,但是山东仍然是财税大省,特别是在财政严重亏空的明末。
澳宋人这么一闹除了登州府脱离了大明的管辖以外,山东剩下的府县只能在蜂起的各路乱贼下自保,不仅不能上税,不向朝廷要钱都算是士绅们忠君体国了。
第三军事政治上的打击,山东离顺天府太近了,若放任澳宋人在此经营,以后澳宋人胃口变大来个北伐怎么办?
到时候跟关外的后金对大明朝廷呈两面包夹之势,崇祯连跑都没地方跑,直接被瓮中捉鳖。
所以在崇祯眼里澳宋人才是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鞑子尚且有九边的天险和长城限制,这澳宋贼人可有大型海船来去自如。
不得以崇祯只能舍车保帅,先救命再治伤,先把澳宋贼人这个致命伤给治好,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崇祯的圣旨一出,各地官府开始忠实执行皇帝陛下的命令,各地的驿站裁撤的很顺利,为崇祯节省下了几十万两白银。
崇祯拿着这些白银,再自己从内帑调拨几十万两补足一百万两,加上之前收的一百万两澳饷。
两百万两征伐澳宋人的钱就够了,至于后续的费用到时候再想办法,先把军队给招募和训练起来,不然拖太久等澳宋人成了气候就没办法了。
不过崇祯没想到为了这么点银子,他放出了大明的掘墓人。
不同于京城因为凑足军费而沾沾自喜的崇祯,正在银川当驿卒的李鸿基(李自成)则无比的悲伤。
他被官府裁员了,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任何补偿,就因为那皇帝的一道旨意,自己就被扫地出门了,他有些不甘,但又无可奈何。
他本是陕西米脂人,不过是为了几钱银子才背井离乡来到这银川当驿卒,结果这么多年钱没赚到多少,人还被官府给开除了。
而且官府连遣散费用都没给,只让他们自谋生路,身上还有一点钱财的李鸿基决定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