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清末小旗兵 > 第224章 过年前的琐碎生活

清末小旗兵 第224章 过年前的琐碎生活

    不会是藏宝图吧?

    付宁第一时间这么想的,也是第一时间就说出来了。

    受到的是连安的无情嘲讽,“话本子看多了!”

    “万一呢?不都说以前的朝代会留下些宝藏作为复国的资本吗?”

    连安把东西收好了,反问了他一句,一个皇朝如日中天的时候会给自己藏这种宝藏吗?

    不会!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王朝是千秋万代。

    什么时候可能会干这种事儿?

    王朝末年。

    往远了说不知道,近了的张献忠、洪秀全据说都干过,但是张献忠的沉银一点儿影子都没有,南京城也让曾家快掘地三尺了,照样儿没有收获。

    大清国的末年咱们是一块儿走过来的,你觉得会有人干这种事儿吗?

    有这些个银子,老佛爷还不得给自己多修几个园子?

    付宁觉得他说的有道理,那这幅费尽心思刻在玉牌上的地图标注的是什么呢?那尊佛像又是什么意思呢?

    “别瞎琢磨了,就这么一幅山水图,你没地儿找去,把精力放在这上边儿,正事儿全耽误了!

    我明天问问王友顺这东西从哪儿来的,估计他也说不出什么来,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确实是,老想着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能不能成真,跟开炉炼丹、开坛做法求长生的人没什么区别。

    但是说归说,付宁还是仔仔细细把地图看了几遍,记在心里,万一哪天走到一个地形差不多的地方,他一定会去找找看看,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不管怎么说,吃绝户这事儿算是了了。

    连安为了那玉牌没事儿就找王公公套话,果然是一无所获,王友顺只知道这个东西也是建福宫里出来的,据说是供在一尊白玉佛像前面的,其余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付宁则是抓紧年前的时间把大福、小福这一年的实验记录整理出来了,经过试种,晨丰一号终于成型了。

    等到开春了,就可以大面积试种,再确定它的遗传稳定性和亩产情况了。

    他把资料整理好了,让大福去安府问问安晨冬什么时候方便,他好上门去详谈。

    大福腿脚利索,半天的工夫就跑回来了,说安大人礼拜日休息,让他们到时候直接过去就行。

    他手里还多了个篮子,说是安家少奶奶做的黄糕,带给付宁尝尝。

    等到见面的时候,安晨冬的身形是越发的富态了,惹得付宁时不时就打趣他几句,他也是极有眼色的不去问付宁这一年的经历,只是对着实验数据说话。

    对于晨丰一号扩大种植范围的事情,安晨冬是赞同的,甚至开春之后把种子下发到哪几个农事试验场,他心里都有了打算。

    自从有了安晨冬在农林部的这个大助力,付宁的育种研究算是搭上便车了。

    至少北方的农林试验场都可以作为试验田,而且那些专业的技术人员比付宁这个半路出家的半吊子基础要扎实多了。

    晨丰一号能够在这两年成型也是因为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持,付宁觉得他不敢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至少是站到了房顶上。

    而且连安说的那场旱灾还没有到来,他心里一直不踏实,晨丰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是开放的,他就是想引导有能力的研究人员都在抗旱上下功夫。

    不论将来成功的是他的晨丰还是别的试验场的品种,都可以在北方的农户中间进行换种,这样大旱到来的时候,多一捧粮食就能多活一个人!

    聊完了玉米,安晨冬话锋一转说起了政府要成立的一个新部门---垦务总局。

    “这个部门是新成立的,机关就放在张家口,主要是管往内蒙移民、丈量土地、发放种子,还有换种的事情。”

    他提起这个部门是想问问付宁有没有换工作的打算,垦务总局是管着内蒙古那一大片土地开垦的事情,可以直接把他们试验出的新品种发放下去。

    付宁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现在实业厅这个位置正好,他还是想好好研究玉米,去了垦务总局就没有这个清闲了。

    而且他更关心的是内蒙古开荒这个事情,“为什么非得圈占草场开荒种粮呢?那边的土层很浅,不适合种粮食,一旦破坏水土,想要恢复就难了,到时候会一片一片荒漠化。”

    安晨冬用手指了指头上,“他们觉得蒙古牧民逐水草而居不好管理,如果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像这次这样的叛乱会好处理得多。”

    “可是把人家的草场都开垦成农田,不是会加剧牧民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吗?”

    安晨冬对此也只能两手一摊,无解!

    随着年纪的增长和官场经验的增多,安大人身上的书生气正在一点儿一点儿的消失,越来越像安老大人。

    付宁觉得这才正常,人总是会长大的,只要他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不变就还是可交的。

    又过了四五天,王四姑从沧州回来了,她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好了,看见侄女平安无事,王友顺的心放下了,人也不行了。

    秦公公联系了养老公会,这是他们太监之间存在的一个隐蔽组织。

    平时太监们会不定时的凑些钱,等到要出宫的时候,就能去那些太监出资建造的寺院养老,也能埋在公共的墓地里。

    养老是太监一辈子的头等大事,所以这个组织的能量极大,为了安全,他们的管理层根本不会浮到表面上来,普通的太监也不会知道谁是养老公会的头头。

    而秦公公就是这个公会的一个小头目,他联系了西山那边的一个太监寺院,在它后山的墓地里给王公公找了个地方。

    下葬那天,王四姑作为晚辈披麻戴孝把棺材送上了山,而付宁则是作为朋友来送王友顺最后一程的。

    他们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感念那天雪地里王公公跟他说的那句话,这句话就值得他来一趟。

    有外人参与的葬礼在那些老太监眼里是值得羡慕的,秦公公都不无感慨的问付宁,将来他会不会来送自己。

    付宁扶着他往山下走,嘴里的好话跟不要钱似的,“那是当然的,不过您这身子骨儿还得好几十年呢,现在说这个太早了。”

    “你小子别拿好话填乎我,我知道你想让我给你配那个续命的药,我也跟你说明白了,那个药我是不会配的。”

    “为什么啊?”

    “孩子,命是那么好续的?命都是换的,配那个药有伤天和!你别想了!”

    看着付宁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秦公公有些不落忍,“我倒是有好的金疮药,这个可以给你配一点儿。”

    没捞到鱼,摸到虾也行!

    过年前的日子就被这些拉拉杂杂的事情填满了,付宁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忙,可是一盘点又发现没干成多少事儿。

    等到腊月二十七那天,罗旭回来了。

    他可不是自己回来的,还带回来了一个人。

    一个让大家觉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