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涛武旅 第四十九篇 三国赵子龙 俊逸忠勇 文武双全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日渐增长,近些年当自己再次阅读《三国演义》之后,常常会获得与之前相比完全不一样的心得体会。最近开始在内心认真思索三国中的一位名将--赵云。提起常山赵子龙,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刘备帐下五虎上将之一,战功赫赫,一杆龙胆亮银枪,使的出神入化,于万军从中来去自如,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但是除此之外,深度吸引秀才的是赵子龙高超武艺之外的魅力。闭目遐想一下,三国中刘备帐下的名将几乎各有各的致命弱点,比如关羽的傲慢、张飞的暴躁、马超的无谋。但是你能说出赵云身上有什么致命的短板吗?轻轻一想,没有。细细的想来,仍然没有!呀,秀才不禁恍然大惊,他堪称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人物,用现在的话说,妥妥的优质男一枚。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情场上,都是多方争抢的稀缺资源。
既然是稀缺资源,那么,具体稀缺在哪里呢?
在《三国演义》的原着中,赵云一出场便惊艳四座,我们一起先来重温一下罗贯中对他的精彩文字描述吧。三国群雄争霸中,公孙瓒被袁绍的大将-文丑追赶的险些丧命。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的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不分.......
至此,赵云遇到了人生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主公——公孙瓒。按照常理推断,赵云应当投效袁绍帐下的,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当时的“聪明人物”都显然知晓,袁绍祖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众多,袁氏一门,豪杰辈出,英雄辈出,名满天下,手里的地盘最大,兵马最多,钱粮最富。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一家营业额上千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名企、大财阀!但是呢,赵子龙却有自己冷静、睿智的判断,他自己分析认为袁绍的强大只是表面的虚华,并没有忠君救民的心思,因此断定袁绍将来必然不能匡扶天下,更不能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赵云并不是一介武夫,只会逞匹夫之勇,而是懂得分析时局,乱世中练就了一双选主的火眼。
公孙瓒虽然不像袁绍那样强大,相比之下,却有一些忠君救民之心。彼时,曹操大兵压境,徐州刺史陶谦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刘备许诺必将全力共同对抗曹操。于是向公孙瓒借兵两千,更是借走了公孙瓒最得力的武将-赵云。《三国演义》原着在此处仅仅只是轻描淡写了几句,在诸多的影视剧作品中,编剧做出了合理的推断、细致的演绎,让观阅者们清晰了赵云为何会选择投效刘备麾下。注意,赵云不是负主,更不是卖主求荣,而是英雄相惜,公孙瓒点头应允主动送出的。赵云发现刘备是以仁义立本,忠君爱民之心,坚如磐石,浑身上下一股英雄气,这不正是自己在乱世中苦苦寻找的理想主公的样子吗!
赵云跟随刘备,率领区区两千兵马驰援徐州陶谦,助陶便是助大汉,助苍生百姓!赵子龙的步伐走的如此坚定!常山赵子龙找到了自己可以终身依靠的真命主公,他是幸运的,但是幸运之光从来不会垂青没有准备的人,更不会垂青于武艺不精、思想不忠的莽夫身上。
从此之后,赵子龙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屡立奇功、忠心护主、名震天下!
没有根据地的刘备,创业之初,处境十分狼狈。在乱世之中,为了生存,不得不投靠到荆州刘表帐下。刘表“宽厚仁慈”,但是其属下蔡氏家族却对刘备防范甚紧,在其主公面前屡屡谤言“刘备绝非池中之物,早晚必取荆州作为根本”,听听,哪一句不是如万箭攒心般恶毒。刘备骑乘的的卢马,关键时刻,救了他一命。檀溪一跃,鱼化成龙,从此刘备时来运转,开始遇见高人指点。赵云闻知主公处境,心急如焚,紧随而来,毫不懈怠,护主之心甚切!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赵子龙单骑救主的章节,十分精彩。罗贯中将他的形象深刻、完整的刻画出来了。在书中的四十一回,刘备携带数十万百姓,每日只行数十里,眼看着被曹操追上了。正在凄恍之时,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说到“赵子龙投降曹操了”张飞也在边上添油加醋“他一定是见我们势穷,变了心,投靠曹操要荣华富贵去了”。刘备听后,大声训斥“子龙从我于患难之中,心如铁石,岂是富贵所能动摇的!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赵云经过死战,于千难万险之中救出了少主阿斗,刘备听后,将阿斗摔至于地,言曰“为此孺子,险丧吾一员大将”。赵云听后,极为感动,从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随之心,因为他坚信一定是跟对了人。反观主子刘备,对属下的信任可谓是很高很深了,为人臣,为人主,相互之间如果能做到如此程度的信任,无论什么艰难险阻,也必将迎刃而解,不可阻挡!
那么,除了国家大事之外,在婚嫁世俗方面,赵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在《三国演义》的52回中,赵云奉军师诸葛亮军令,轻而易举的取下了桂阳郡。太守赵范席间让其寡居三年的哥嫂攀氏把盏。言曰:“吾嫂非同时满足三样条件方愿再嫁。第一、要文武双全,天下闻名。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也是赵家一姓”目今将军恰好满足此三项,岂不是天缘巧合,天公作美嘛。
与人说媒,本是美事一桩。赵云听后是什么反应呢?大怒、不从,严肃斥责赵范。最后若不是自己谨慎留心,险些因此丢掉了性命。最后还是他的主公刘备当了和事老,调和了矛盾,赞扬子龙真乃大丈夫也!
再往后续,刘备与曹操激烈争夺定军山之战中,赵云与老将黄忠互相配合,表现的极为英勇,其主刘备欣然谓孔明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后人有诗句传颂“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赵云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参战,是在诸葛亮北伐之中,其力斩魏军五将,令魏将韩德肝胆皆裂。其时,其已年至七旬,若是常人,可能早就每日享享清福了,而赵云却英勇如昨,世所罕见。秀才有兴做小诗一首相贺:“年逾七十身不老,英勇如昨斩五将。世人常忆子龙勇,流芳百世经久唱”。
赵云终究还是血肉之躯,第一次北伐失利之后,其便病逝了,没能参与诸葛丞相主持的第二次北伐。赵云带着先主未竟的大业宏愿遗憾的离开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奄奄一息之时,仍手指北方,竭尽最后的一丝气力说出了毕生未曾实现的宏愿——北伐!北伐!中兴汉室!
赵子龙走过了他轰轰烈烈、璀璨无比的一生。俊逸忠勇、文武双全、性情温顺、不骄不躁,既有悍将之勇,又有大将之才!终得寿终正寝、善终!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习赵子龙身上的闪光点嘛,磨掉无用的棱角,滤掉骄躁的习性,选准自己喜欢的领域,深深扎根下去,让自己不负此生!
既然是稀缺资源,那么,具体稀缺在哪里呢?
在《三国演义》的原着中,赵云一出场便惊艳四座,我们一起先来重温一下罗贯中对他的精彩文字描述吧。三国群雄争霸中,公孙瓒被袁绍的大将-文丑追赶的险些丧命。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的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不分.......
至此,赵云遇到了人生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主公——公孙瓒。按照常理推断,赵云应当投效袁绍帐下的,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当时的“聪明人物”都显然知晓,袁绍祖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众多,袁氏一门,豪杰辈出,英雄辈出,名满天下,手里的地盘最大,兵马最多,钱粮最富。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一家营业额上千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名企、大财阀!但是呢,赵子龙却有自己冷静、睿智的判断,他自己分析认为袁绍的强大只是表面的虚华,并没有忠君救民的心思,因此断定袁绍将来必然不能匡扶天下,更不能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赵云并不是一介武夫,只会逞匹夫之勇,而是懂得分析时局,乱世中练就了一双选主的火眼。
公孙瓒虽然不像袁绍那样强大,相比之下,却有一些忠君救民之心。彼时,曹操大兵压境,徐州刺史陶谦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刘备许诺必将全力共同对抗曹操。于是向公孙瓒借兵两千,更是借走了公孙瓒最得力的武将-赵云。《三国演义》原着在此处仅仅只是轻描淡写了几句,在诸多的影视剧作品中,编剧做出了合理的推断、细致的演绎,让观阅者们清晰了赵云为何会选择投效刘备麾下。注意,赵云不是负主,更不是卖主求荣,而是英雄相惜,公孙瓒点头应允主动送出的。赵云发现刘备是以仁义立本,忠君爱民之心,坚如磐石,浑身上下一股英雄气,这不正是自己在乱世中苦苦寻找的理想主公的样子吗!
赵云跟随刘备,率领区区两千兵马驰援徐州陶谦,助陶便是助大汉,助苍生百姓!赵子龙的步伐走的如此坚定!常山赵子龙找到了自己可以终身依靠的真命主公,他是幸运的,但是幸运之光从来不会垂青没有准备的人,更不会垂青于武艺不精、思想不忠的莽夫身上。
从此之后,赵子龙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屡立奇功、忠心护主、名震天下!
没有根据地的刘备,创业之初,处境十分狼狈。在乱世之中,为了生存,不得不投靠到荆州刘表帐下。刘表“宽厚仁慈”,但是其属下蔡氏家族却对刘备防范甚紧,在其主公面前屡屡谤言“刘备绝非池中之物,早晚必取荆州作为根本”,听听,哪一句不是如万箭攒心般恶毒。刘备骑乘的的卢马,关键时刻,救了他一命。檀溪一跃,鱼化成龙,从此刘备时来运转,开始遇见高人指点。赵云闻知主公处境,心急如焚,紧随而来,毫不懈怠,护主之心甚切!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赵子龙单骑救主的章节,十分精彩。罗贯中将他的形象深刻、完整的刻画出来了。在书中的四十一回,刘备携带数十万百姓,每日只行数十里,眼看着被曹操追上了。正在凄恍之时,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说到“赵子龙投降曹操了”张飞也在边上添油加醋“他一定是见我们势穷,变了心,投靠曹操要荣华富贵去了”。刘备听后,大声训斥“子龙从我于患难之中,心如铁石,岂是富贵所能动摇的!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赵云经过死战,于千难万险之中救出了少主阿斗,刘备听后,将阿斗摔至于地,言曰“为此孺子,险丧吾一员大将”。赵云听后,极为感动,从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随之心,因为他坚信一定是跟对了人。反观主子刘备,对属下的信任可谓是很高很深了,为人臣,为人主,相互之间如果能做到如此程度的信任,无论什么艰难险阻,也必将迎刃而解,不可阻挡!
那么,除了国家大事之外,在婚嫁世俗方面,赵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在《三国演义》的52回中,赵云奉军师诸葛亮军令,轻而易举的取下了桂阳郡。太守赵范席间让其寡居三年的哥嫂攀氏把盏。言曰:“吾嫂非同时满足三样条件方愿再嫁。第一、要文武双全,天下闻名。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也是赵家一姓”目今将军恰好满足此三项,岂不是天缘巧合,天公作美嘛。
与人说媒,本是美事一桩。赵云听后是什么反应呢?大怒、不从,严肃斥责赵范。最后若不是自己谨慎留心,险些因此丢掉了性命。最后还是他的主公刘备当了和事老,调和了矛盾,赞扬子龙真乃大丈夫也!
再往后续,刘备与曹操激烈争夺定军山之战中,赵云与老将黄忠互相配合,表现的极为英勇,其主刘备欣然谓孔明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后人有诗句传颂“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赵云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参战,是在诸葛亮北伐之中,其力斩魏军五将,令魏将韩德肝胆皆裂。其时,其已年至七旬,若是常人,可能早就每日享享清福了,而赵云却英勇如昨,世所罕见。秀才有兴做小诗一首相贺:“年逾七十身不老,英勇如昨斩五将。世人常忆子龙勇,流芳百世经久唱”。
赵云终究还是血肉之躯,第一次北伐失利之后,其便病逝了,没能参与诸葛丞相主持的第二次北伐。赵云带着先主未竟的大业宏愿遗憾的离开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奄奄一息之时,仍手指北方,竭尽最后的一丝气力说出了毕生未曾实现的宏愿——北伐!北伐!中兴汉室!
赵子龙走过了他轰轰烈烈、璀璨无比的一生。俊逸忠勇、文武双全、性情温顺、不骄不躁,既有悍将之勇,又有大将之才!终得寿终正寝、善终!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习赵子龙身上的闪光点嘛,磨掉无用的棱角,滤掉骄躁的习性,选准自己喜欢的领域,深深扎根下去,让自己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