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202章 东晋·评论6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202章 东晋·评论6

    赵光义非常同意后面这段评论的内容。

    没错,虽然说“文人造反三年不成”,但是如果这些读过书、有些知识也有些眼界的读书人真的把心一横,非要和朝廷作对,全身心都奔着干掉朝廷的方向走,那对于朝廷的杀伤力其实也不是很小。

    虽然没有那种掌握兵权的将领直接反叛来的杀伤力那么大,但实际上——只要这个读书人不是只会读书其余什么都不会干的那种人,那他所造成的杀伤力也绝对不小。

    甚至,有些有点兵权的将领,由于其没有足够的眼光和眼界,也没有足够的政治水平和长远规划,于是最终反叛朝廷没两天,就落得个末路结局;可是读书人却能够想出各种诡计,最终比这将领存续的时间还要长。

    从这个角度算,那这种读书人的杀伤力可一点都不小。

    所以,虽然赵光义本人坚决地执行压制武将、分化兵权、将实际权力和道德制高点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政策,但是他对于文人‘、文臣,却也不是非常的放纵。

    文臣嘛,整体而言还是更能让人放心的,但也不能纵容得他们爬到皇帝的头上来啊。

    这方面不用担心,因此,赵光义思考的就是如今的科举制度究竟还有什么地方有较大的漏洞——第一个落榜生,黄某人,不就是唐朝的那个黄巢吗?

    那黄巢,可是是实实在在地搅得唐朝天翻地覆,四处翻腾。

    他大宋,决不能也出现一个这样的“落榜生”。

    至于那什么“上帝亲爱的次子”,这名号一看就是什么教派中的称呼,而大宋,据他所知,如今还没有这种教派吧?

    所以,这个杀伤力同样不小的落榜生,和他的大宋没有关系。

    ……这就好。

    这就好啊。

    -

    而百姓们,也在非常谨慎又热切地议论着他们所知道的官员们。

    虽然,通常而言他们所能够接触到的、较为了解的,也不过是当地的父母官,如县令、知府、太守这一类。

    [甲朝-某地-甲:我们这边的县令就是个糊涂官!什么事情都要交给师爷办,他万事不管,根本不管什么农事耕种,也不理会百姓的冤屈……师爷决定怎么办就怎么办,而师爷,那又不是个好东西,全看谁家的银子多]

    [甲朝-甲地-乙某:那不是都这样吗?当官的都只要求一个不要闹出事儿来,他治下看起来一片太平安稳,至于说到底谁是苦主,谁是恶人,那根本不重要,只要不妨碍他升官,他根本不会理会!]

    [某朝-丙地-甲某:这么一说还确实是这样。]

    [丙朝-乙地-某某某:我们这边,前些日子有户人家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上告官府,县老爷倒是管事儿,不是都交给师爷,可他管事儿却也不是什么青天老爷,就是直接把事情压下去了……那户人家……]

    [某朝-乙地-丙某:不管状告也就算了,连耕种也不管,一天天的就知道催缴赋税催缴赋税,催催催,催命一样催……也不看看这赋税都收到什么时候了!这都几十年以后了啊……]

    [甲朝-乙地-甲某某:我这里不仅收了不知道多少年以后的赋税,而且还有别的地方的流民跑过来了……也不知道官府是干什么吃的,怎么就能把这些人放过来?说是那边遭灾了,那确实不容易,但是他们又不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人,为什么要让他们进来?]

    [乙朝-乙地-某某:……不行就试着跑吧……反正我们这边的话,官府也根本不知道一个地方到底有多少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算跑不到别的地方,要是有山的话进山也不是不能试一试]

    ……

    皇帝和官员们也都关注着这上面的讨论。

    而这些话,让一部分官员汗流浃背,也让一部分官员眉头紧皱,还有一部分官员事不关己只做旁观之态;

    至于皇帝们,有些当即便怒火蓬勃——已经再三指示,竟还有人敢这么做!也有些只能苦笑一声——这种事情他又不是不知道,但上上下下皆是如此,早已糜烂,即使知道、即使他是天子,又能奈何?还有一些却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下面的官员竟是如此?此前为何竟丝毫不知?

    他们也未必多么在乎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他们一定非常在意编户齐民,在意对治下各个地方的人口的掌控力。

    统计人口,编户齐民,这是每一个朝廷完成对天下的掌控的基础——知道了有多少人口,才能确定如何征收赋税,才能确定如何征发徭役,才能确定这个天下到底还有几分潜力可以用来压榨,政令能够如何制定和推行。

    也才能确定,如今天下的局势到底如何:本朝是处在平稳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在勉力维持,还是在不断地衰弱中——当然,这种判断很多时候通过朝廷的收入就能够看出来,但是这只是看出来结果,却不能看明白具体情况。

    如果赋税年年收不上来多少,比之前的记录少,那到底是为什么?

    是由于灾荒疫病,所以百姓死伤甚众,根本无力缴纳赋税?还是百姓们自己主动逃税,脱离官府管辖?还是大量百姓成了佃户,不再属于朝廷的管理范围之内?……

    这些原因,也很重要。

    而通过户籍的记录,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这其中的原因。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皇帝所能掌握的人口的数量,也可以算作是皇帝权力大小的体现。

    掌控的人口越多,皇帝本身的权力也就越大,能够办到的事情、拥有的财富就越多——人口本身就是财富,是根基,是强大与否。

    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从农人家中有足够的壮劳力便有助于耕种,到大家族所控制的人口越多势力便越强,再到一个朝廷治下所能掌控的人口越多便越强大和稳固……都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地方官府——小到县衙这个层级,都不能对治下的人口数量有一个大致精确的了解的话,那整个天下的人口数量又该从何而来?如何判断?

    其实朝廷的要求又不高。

    并不要求县令一定要精准掌握治下的人口数量,毕竟有些跑到山里面的村子外人几乎根本找不着,有些百姓随时有可能变成大户人家的奴仆……但至少也要有一个大略的数据吧?

    要是连治下的百姓跑了一堆,然后却依旧看不出来的话……

    那朝廷大约距离完蛋也真就不远了。

    而作为皇帝,不论是从个人的雄心壮志,还是从自己身上的责任,亦或者是出于单纯的不想死的求生本能,都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

    到这里,天边的画面、眼前的画面也纷纷暗了下去。

    这一次的故事,以及后续的评论,都彻底结束了。

    已经有人开始期待起下一次故事的讲述了——下一次,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

    这故事什么时候讲,一直都没有一个准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