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换亲:我在王府当主母 第518章 老狐狸
太后的脸立刻拉的老长,她沉声道:“你确定?秦太医都说病因不一定是风寒,也有可能是别的,你怎么就一口咬定是风寒?”
周太医毫不迟疑的道:“因为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和别的原因引起的偏头痛不一样,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发作无先兆,直接进入头痛期,而且寒邪侵袭,最先收缩的便是额前的经络,所以发作时以前额和太阳穴痛为主,另外……”
他话还没说完,太后就不耐烦的打断他:“行了行了,你又开始掉书袋了,哀家倒是忘了,你只擅长妇科,擅长保胎,不擅长这些疑难杂症,叫你给福嬷嬷诊脉是为难你,你就不要长篇大论不懂装懂了,退下!”
周太医整张脸瞬间变得僵硬起来,他张了张嘴,想为自己正名,可太后根本不给他机会,又叫了崔太医上前答话去了。
他只能僵着一张老脸退了回去。
他心里颇有些愤愤不平,他是最擅长妇科没错,可偏头痛这种常见病症,他也是很会看的!偏头痛算哪门子的疑难杂症?这种小毛病他不可能诊错!他更不可能不懂装懂!
太后这是污蔑,赤裸裸的污蔑!
太后哪里管周太医怎么想,她又把崔太医叫到跟前来,问他:“崔昱鹤,你来说,福嬷嬷到底有没有偏头痛,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偏头痛!”
崔太医才而立之年,他比秦太医周太医都要年轻许多,但他出身于医药世家,祖辈都是做太医的,甚至他家祖上还给前朝皇帝做过太医,因为医术高明,被本朝皇帝留在了宫里,继续做太医。
崔太医从小就耳濡目染,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说话极其圆滑,做事也极有分寸,他从不轻易得罪人,也从不会坠了崔家的名头。
他恭敬而温和的道:“回太后,偏头痛成因较为复杂,有时候也不单单就是一种原因引起的,有可能多重因素叠加,所以呈现出多重症状。”
“臣观福嬷嬷的脉象有牢脉之兆,外邪袭表,内寒聚积,此多为夜寐不足之因,且不是一日两日如此,而是常年如此才会脉象不稳。”
“然……”
太后不耐烦的打断他的话:“你絮絮叨叨说这一大堆做什么?!哀家问你福嬷嬷到底有没有偏头痛!”
崔太医立刻就跪下了:“回太后,福嬷嬷确实有头疾。”
“因何而起?”
“依臣之见,当是风邪侵入再加辛劳所致,若刚开始发病时休养得当,应该很快就好了,但因为后期多辛劳多不寐,这才导致头疾不断复发,不断加重。”
“所以,你的意思是,福嬷嬷是睡的太少,又辛劳过度,这才导致的偏头痛?”
“回太后,这个确实是很重要的诱因。”
太后脸色有些难看,她不耐烦的挥挥手,叫崔太医退下,又叫了另外的太医上前来答话。
等全都问了一遍之后,太后傻了眼。
六个太医,都说福嬷嬷确实有偏头痛,但是头痛的成因,他们的答案居然全都不一致!
而他们的不一致,刚好叫沈晚棠钻了空子——她诊脉诊对了,但又没有完全对。
也就是说,她说不上到底是有错漏还是无错漏!
这叫她怎么罚沈晚棠?
太后死死的盯着沈晚棠,说出来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果然阴损奸猾,小人一个!这么短的时间里,竟叫你找到了哀家话里的空子!脑子转的这么快,心机这么深,清渊清溪兄妹两个绝不可能是你的对手!”
沈晚棠低下头,一派恭顺的模样:“太后明鉴,我既已经嫁入王府,便是王府的人,我待世子和大小姐一片赤诚。”
太后冷笑一声,显然根本不信沈晚棠的话。
沈晚棠也不在乎她信不信,但她刚嫁入王府时,对萧清渊和萧清溪确实百般包容忍让,也曾在暗中为他们做过不少好事。
她曾经真心实意的想把宁王府当成自己的家,想让宁王府的所有人都好起来。
可惜,有的人总想置她于死地。
既然想杀她,那就做好被反杀的准备,没有这个觉悟,就别动恶念。
沈晚棠心中一片冰冷,声音却不高不低,在众人面前做足了一个儿媳妇该有的样子:“不过,眼下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如今父王母亲危在旦夕,还请太后下令,请太医们合力为他们医治,这真的不能再耽搁了。”
太后心头突的一跳,确实,眼下不能再耽搁了,她想罚沈晚棠,有的是时候!
她抬起手,指向了沈晚棠:“你不是通医术吗,那哀家就命你,跟太医们一起,立刻把我儿医好!我要他现在就醒过来!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们全都要掉脑袋!”
沈晚棠听她只提宁王不提宁王妃,就知道太后根本就不在意宁王妃的死活,她当婆婆的,只在乎自己儿子的命。
太医们全都神色凝重,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进了内室,开始了新一轮的诊脉,开方子。
沈晚棠自然也跟了进去,有人问她,她就答两句,没人问她,她就安静的站在一旁,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今日有这么多太医在,宁王情况虽然有些凶险,但保住性命是无忧的。
至于他能不能醒来,那就看太医们到底有没有人肯冒险了。
一群人商讨了近一个时辰,总算开出来一张新方子。
全嬷嬷接了方子,立刻叫人抓药煎药,然后给宁王喂了下去。
然后,太医们这才有空去管宁王妃,又是一轮漫长的诊脉,商讨,开药。
新的药煎出来,全嬷嬷又给宁王妃也喂了下去。
然而,宁王和宁王妃没有半点要苏醒的迹象。
几位太医小声商讨过后,齐齐的看向了沈晚棠。
沈晚棠心中一跳,干什么,这几个老狐狸是要把她推出来了吗?
果然,下一刻,秦太医就朝她客气的拱手:“世子妃,你的针灸术似乎造诣颇深,先前就曾多次医治过王妃的晕厥之症,不如,你再给王爷王妃用一回针灸术?”
周太医毫不迟疑的道:“因为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和别的原因引起的偏头痛不一样,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发作无先兆,直接进入头痛期,而且寒邪侵袭,最先收缩的便是额前的经络,所以发作时以前额和太阳穴痛为主,另外……”
他话还没说完,太后就不耐烦的打断他:“行了行了,你又开始掉书袋了,哀家倒是忘了,你只擅长妇科,擅长保胎,不擅长这些疑难杂症,叫你给福嬷嬷诊脉是为难你,你就不要长篇大论不懂装懂了,退下!”
周太医整张脸瞬间变得僵硬起来,他张了张嘴,想为自己正名,可太后根本不给他机会,又叫了崔太医上前答话去了。
他只能僵着一张老脸退了回去。
他心里颇有些愤愤不平,他是最擅长妇科没错,可偏头痛这种常见病症,他也是很会看的!偏头痛算哪门子的疑难杂症?这种小毛病他不可能诊错!他更不可能不懂装懂!
太后这是污蔑,赤裸裸的污蔑!
太后哪里管周太医怎么想,她又把崔太医叫到跟前来,问他:“崔昱鹤,你来说,福嬷嬷到底有没有偏头痛,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偏头痛!”
崔太医才而立之年,他比秦太医周太医都要年轻许多,但他出身于医药世家,祖辈都是做太医的,甚至他家祖上还给前朝皇帝做过太医,因为医术高明,被本朝皇帝留在了宫里,继续做太医。
崔太医从小就耳濡目染,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说话极其圆滑,做事也极有分寸,他从不轻易得罪人,也从不会坠了崔家的名头。
他恭敬而温和的道:“回太后,偏头痛成因较为复杂,有时候也不单单就是一种原因引起的,有可能多重因素叠加,所以呈现出多重症状。”
“臣观福嬷嬷的脉象有牢脉之兆,外邪袭表,内寒聚积,此多为夜寐不足之因,且不是一日两日如此,而是常年如此才会脉象不稳。”
“然……”
太后不耐烦的打断他的话:“你絮絮叨叨说这一大堆做什么?!哀家问你福嬷嬷到底有没有偏头痛!”
崔太医立刻就跪下了:“回太后,福嬷嬷确实有头疾。”
“因何而起?”
“依臣之见,当是风邪侵入再加辛劳所致,若刚开始发病时休养得当,应该很快就好了,但因为后期多辛劳多不寐,这才导致头疾不断复发,不断加重。”
“所以,你的意思是,福嬷嬷是睡的太少,又辛劳过度,这才导致的偏头痛?”
“回太后,这个确实是很重要的诱因。”
太后脸色有些难看,她不耐烦的挥挥手,叫崔太医退下,又叫了另外的太医上前来答话。
等全都问了一遍之后,太后傻了眼。
六个太医,都说福嬷嬷确实有偏头痛,但是头痛的成因,他们的答案居然全都不一致!
而他们的不一致,刚好叫沈晚棠钻了空子——她诊脉诊对了,但又没有完全对。
也就是说,她说不上到底是有错漏还是无错漏!
这叫她怎么罚沈晚棠?
太后死死的盯着沈晚棠,说出来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果然阴损奸猾,小人一个!这么短的时间里,竟叫你找到了哀家话里的空子!脑子转的这么快,心机这么深,清渊清溪兄妹两个绝不可能是你的对手!”
沈晚棠低下头,一派恭顺的模样:“太后明鉴,我既已经嫁入王府,便是王府的人,我待世子和大小姐一片赤诚。”
太后冷笑一声,显然根本不信沈晚棠的话。
沈晚棠也不在乎她信不信,但她刚嫁入王府时,对萧清渊和萧清溪确实百般包容忍让,也曾在暗中为他们做过不少好事。
她曾经真心实意的想把宁王府当成自己的家,想让宁王府的所有人都好起来。
可惜,有的人总想置她于死地。
既然想杀她,那就做好被反杀的准备,没有这个觉悟,就别动恶念。
沈晚棠心中一片冰冷,声音却不高不低,在众人面前做足了一个儿媳妇该有的样子:“不过,眼下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如今父王母亲危在旦夕,还请太后下令,请太医们合力为他们医治,这真的不能再耽搁了。”
太后心头突的一跳,确实,眼下不能再耽搁了,她想罚沈晚棠,有的是时候!
她抬起手,指向了沈晚棠:“你不是通医术吗,那哀家就命你,跟太医们一起,立刻把我儿医好!我要他现在就醒过来!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们全都要掉脑袋!”
沈晚棠听她只提宁王不提宁王妃,就知道太后根本就不在意宁王妃的死活,她当婆婆的,只在乎自己儿子的命。
太医们全都神色凝重,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进了内室,开始了新一轮的诊脉,开方子。
沈晚棠自然也跟了进去,有人问她,她就答两句,没人问她,她就安静的站在一旁,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今日有这么多太医在,宁王情况虽然有些凶险,但保住性命是无忧的。
至于他能不能醒来,那就看太医们到底有没有人肯冒险了。
一群人商讨了近一个时辰,总算开出来一张新方子。
全嬷嬷接了方子,立刻叫人抓药煎药,然后给宁王喂了下去。
然后,太医们这才有空去管宁王妃,又是一轮漫长的诊脉,商讨,开药。
新的药煎出来,全嬷嬷又给宁王妃也喂了下去。
然而,宁王和宁王妃没有半点要苏醒的迹象。
几位太医小声商讨过后,齐齐的看向了沈晚棠。
沈晚棠心中一跳,干什么,这几个老狐狸是要把她推出来了吗?
果然,下一刻,秦太医就朝她客气的拱手:“世子妃,你的针灸术似乎造诣颇深,先前就曾多次医治过王妃的晕厥之症,不如,你再给王爷王妃用一回针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