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70章 070投稿被拒(求收藏票票追读)
热门推荐:
一梦江湖之龙门客栈
先退婚,后断亲,娘娘凤临天下
趁主角不在让主角师尊给我生孩子
我刚换麒麟肾,你们就要跟我退婚?
避孕失败!我怀上首富两个继承人
让你开枝散叶,你带七名罪女造反?
为了上户口,我闪婚了千亿大佬
天道酬勤之加点无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臣
第70章 070投稿被拒(求收藏票票追读)
“小方,你的观点和我基本相似。”这时候贾平娃插话进来:“我刚才给陆遥聊到这些,文中马建强塑造的过于完美,正直无私、坚毅不屈、自尊自爱、乐于助人的美德,这种人在现实中是台上做报告的楷模,但不适合做小说的主角。”
陆遥听了脸色有点难堪。
“不过,陆大哥,你这篇小说也超过许多人的作品,只是相对于《人生》稍逊。”方明华安慰说:
“问题是,陆大哥,《人生》写的实在太优秀,但它的坏处就是,这如同你给自己前进路上堆起的一座高峰,伱现在想爬过去,得费点劲。”
“哈哈,我也是这个意思。一个作家超越自己是最难的。”贾平娃大笑。
陆遥听了,轻轻叹口气。
“好了,不说我的,说说小方的这篇小说。”陆遥话锋一转,很坦诚的说道:“其实我没看懂这篇小说。”
“没看懂?”
“对,四个看似独立的故事竟然融合在一起,你这种写法好像是西方流行的意识流?”
“是的。”
“我不太欣赏这种写法,我还是喜欢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陆遥说道。
“我倒是很喜欢小方这篇文章,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国内写意识流的不多。”贾平娃接过话题,看着方明华:“你准备投哪里?”
“就投《延河》吧。”
方明华说道。
自己现在还是杂志社的人呢,当然要先投自己的杂志社的刊物。
贾平娃听了却摇摇头,转过头看着陆遥:“你觉得会被何主编采用吗?”
“难,她为人我很了解,文风相当保守,不仅是她,你没发现《延河》杂志的整个文风都比较保守?”路遥回答道。
的确如此。
方明华点点头。
或许是秦省的历史,这一方厚土过于沉重的缘故吧?接纳新事物总要慢些。
“那我投《长安》吧?你看了说还行。”方明华又看着贾平娃。
贾平娃现在供职于在西京市另一家杂志社,《长安》文学月刊做编辑。
“别,我们那座庙太小,容不下你这座大佛,埋没了这篇文章。”贾平娃开起玩笑。
“你还是投燕京的某本杂志吧,首都嘛,包容性强,影响力大。”最后他建议道。
但方明华最后还是决定投《延河》试试。
黄社长对自己还不错,还有董墨。
不行了再说。
既然决定,方明华也不迟疑,第二天早上就把稿件直接交给何鸿钧,果然不出所料,到了下午何鸿钧就让人把方明华叫到她的办公室。
态度挺和蔼但说话内容
“小方,你这篇小说大失水准啊,云里雾里的怎么让人看得懂?你应该向陆遥学习,坚持现实主义创作路子,继续写伤痕文学,军旅小说也可以嘛。”
“何主编,我一直向陆大哥学习。”
方明华这态度让何鸿钧很满意。
“不要紧,重新写一篇,我看好你!”
方明华拿着自己的文稿回到宿舍。
到了下午快下班的时候,陆遥特意过来一趟找方明华询问此事。
“怎么样?我听说没通过?”
方明华点点头。
“没关系,虽然何主编包括我并不欣赏这种写作手法,但并不等于没人欣赏,听平娃的,重换一家。”陆遥安慰道。
“陆大哥,你准备投哪里?”方明华问道。
“《当代》。《青年文学》的编辑张玲曾经催过我写《人生》的下部,我没写,所以不好意思再投她那里,就准备投《当代》。”
说到这里,陆遥呵呵一笑:“我两部中篇小说都被《当代》采用,我觉得《当代》是我的福地。”
迷信这个?
其实有一定的道理,好多杂志社编辑欣赏某一位作家的文章,投他被采用的概率就要大点。
陆遥走后,方明华给自己泡了杯茶,思考这个问题。
按照陆遥这个思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只有两个中篇,《隐入尘烟》投到《延河》,另一篇《芳华》则是被《解放军文艺》和《十月》都采用。
现在《延河》的何主编已经明确表示拒绝,投《解放军文艺》显然不合适,这本杂志主要刊登军旅题材的小说散文等,刊登一篇意识流风格的小说显然不符合杂志的风格。
只剩下《十月》了。
要不就试试?
今天已经迟了,明天一早寄出去。
骑车回到家,妹妹也在家,全家人吃完饭后,老爸又去外面街道路灯下下棋,老妈去串门,妹妹则坐在小凳上拿着收音机在听英语。
Good morning.
早上好。
Good morning.
早上好。
I"m looking for Mr.Robinson.
我找鲁滨逊先生。
方明丽听的是英语节目《Follow Me》。
1982年元月五日,央视引进了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英语教学节目,很快央广跟进,国内大街小巷都充斥着“伦敦音”。
方明丽就是节目的忠实听众。
方明华没事做,他看着认真朗读妹妹,突然想到什么:“小妹,我写了一篇新小说,刚刚完稿,你想不想看?”
方明丽知道最近哥哥在忙着写一篇新小说,经常不回家,现在听到他这么一说,立刻回答:“好啊。”
她放下收音机,接过哥哥递过来的文稿,认真看起来。
方明华则拿过收音机,英语节目什么的,他不感兴趣,他随便调了个台,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杨七郎单人独骑到幽州解围,力杀三门,累得盔飞甲斜、带浪袍松,饿得两眼冒金花。找潘仁美要吃的,潘仁美不给”
是单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
这个有意思。
方明华拿着收音机兴致勃勃听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方明华刚刚听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妹妹这时候也抬起头看着他。
“哥,你写的这个,我有点看不懂。”
“为什么?”
“我觉得很乱,云里雾里的,里面好像在讲什么,好像什么又没讲,
“这就是去年过年前在英语角,和那个外院教授聊的什么意识流?”
方明丽想到什么,补充了句。
“是的。”
“哥,我估计这部小说拿到我们学校也没几个大学生能看懂。”
这倒也是。
当初姜纹这部电影拍出来,也没多少人看懂。
妹妹继续抱着收音机练习口音,方明华将讲稿子收拾好想这个问题。
“年轻人里,真没人看懂?”
方明华突然想起南疆的宋棠棠,她能看懂吗?
她写信不是说如果写好小说,让她看看吗?
给她寄过去?
不行,一来一回最起码二十天实在耽误时间。
要不再抄一份?
还好,也就五万字
边抄写边修改,做当再过一遍稿子,精益求精。
这一炮一定要打响!
既然决定,方明华在屋里呆了会就骑车赶往单位,泡好茶开始认真修改起来。
熬夜吧。
尽快完成。
感谢关汉堡、书友20190214183755410投的月票
“小方,你的观点和我基本相似。”这时候贾平娃插话进来:“我刚才给陆遥聊到这些,文中马建强塑造的过于完美,正直无私、坚毅不屈、自尊自爱、乐于助人的美德,这种人在现实中是台上做报告的楷模,但不适合做小说的主角。”
陆遥听了脸色有点难堪。
“不过,陆大哥,你这篇小说也超过许多人的作品,只是相对于《人生》稍逊。”方明华安慰说:
“问题是,陆大哥,《人生》写的实在太优秀,但它的坏处就是,这如同你给自己前进路上堆起的一座高峰,伱现在想爬过去,得费点劲。”
“哈哈,我也是这个意思。一个作家超越自己是最难的。”贾平娃大笑。
陆遥听了,轻轻叹口气。
“好了,不说我的,说说小方的这篇小说。”陆遥话锋一转,很坦诚的说道:“其实我没看懂这篇小说。”
“没看懂?”
“对,四个看似独立的故事竟然融合在一起,你这种写法好像是西方流行的意识流?”
“是的。”
“我不太欣赏这种写法,我还是喜欢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陆遥说道。
“我倒是很喜欢小方这篇文章,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国内写意识流的不多。”贾平娃接过话题,看着方明华:“你准备投哪里?”
“就投《延河》吧。”
方明华说道。
自己现在还是杂志社的人呢,当然要先投自己的杂志社的刊物。
贾平娃听了却摇摇头,转过头看着陆遥:“你觉得会被何主编采用吗?”
“难,她为人我很了解,文风相当保守,不仅是她,你没发现《延河》杂志的整个文风都比较保守?”路遥回答道。
的确如此。
方明华点点头。
或许是秦省的历史,这一方厚土过于沉重的缘故吧?接纳新事物总要慢些。
“那我投《长安》吧?你看了说还行。”方明华又看着贾平娃。
贾平娃现在供职于在西京市另一家杂志社,《长安》文学月刊做编辑。
“别,我们那座庙太小,容不下你这座大佛,埋没了这篇文章。”贾平娃开起玩笑。
“你还是投燕京的某本杂志吧,首都嘛,包容性强,影响力大。”最后他建议道。
但方明华最后还是决定投《延河》试试。
黄社长对自己还不错,还有董墨。
不行了再说。
既然决定,方明华也不迟疑,第二天早上就把稿件直接交给何鸿钧,果然不出所料,到了下午何鸿钧就让人把方明华叫到她的办公室。
态度挺和蔼但说话内容
“小方,你这篇小说大失水准啊,云里雾里的怎么让人看得懂?你应该向陆遥学习,坚持现实主义创作路子,继续写伤痕文学,军旅小说也可以嘛。”
“何主编,我一直向陆大哥学习。”
方明华这态度让何鸿钧很满意。
“不要紧,重新写一篇,我看好你!”
方明华拿着自己的文稿回到宿舍。
到了下午快下班的时候,陆遥特意过来一趟找方明华询问此事。
“怎么样?我听说没通过?”
方明华点点头。
“没关系,虽然何主编包括我并不欣赏这种写作手法,但并不等于没人欣赏,听平娃的,重换一家。”陆遥安慰道。
“陆大哥,你准备投哪里?”方明华问道。
“《当代》。《青年文学》的编辑张玲曾经催过我写《人生》的下部,我没写,所以不好意思再投她那里,就准备投《当代》。”
说到这里,陆遥呵呵一笑:“我两部中篇小说都被《当代》采用,我觉得《当代》是我的福地。”
迷信这个?
其实有一定的道理,好多杂志社编辑欣赏某一位作家的文章,投他被采用的概率就要大点。
陆遥走后,方明华给自己泡了杯茶,思考这个问题。
按照陆遥这个思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只有两个中篇,《隐入尘烟》投到《延河》,另一篇《芳华》则是被《解放军文艺》和《十月》都采用。
现在《延河》的何主编已经明确表示拒绝,投《解放军文艺》显然不合适,这本杂志主要刊登军旅题材的小说散文等,刊登一篇意识流风格的小说显然不符合杂志的风格。
只剩下《十月》了。
要不就试试?
今天已经迟了,明天一早寄出去。
骑车回到家,妹妹也在家,全家人吃完饭后,老爸又去外面街道路灯下下棋,老妈去串门,妹妹则坐在小凳上拿着收音机在听英语。
Good morning.
早上好。
Good morning.
早上好。
I"m looking for Mr.Robinson.
我找鲁滨逊先生。
方明丽听的是英语节目《Follow Me》。
1982年元月五日,央视引进了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英语教学节目,很快央广跟进,国内大街小巷都充斥着“伦敦音”。
方明丽就是节目的忠实听众。
方明华没事做,他看着认真朗读妹妹,突然想到什么:“小妹,我写了一篇新小说,刚刚完稿,你想不想看?”
方明丽知道最近哥哥在忙着写一篇新小说,经常不回家,现在听到他这么一说,立刻回答:“好啊。”
她放下收音机,接过哥哥递过来的文稿,认真看起来。
方明华则拿过收音机,英语节目什么的,他不感兴趣,他随便调了个台,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杨七郎单人独骑到幽州解围,力杀三门,累得盔飞甲斜、带浪袍松,饿得两眼冒金花。找潘仁美要吃的,潘仁美不给”
是单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
这个有意思。
方明华拿着收音机兴致勃勃听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方明华刚刚听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妹妹这时候也抬起头看着他。
“哥,你写的这个,我有点看不懂。”
“为什么?”
“我觉得很乱,云里雾里的,里面好像在讲什么,好像什么又没讲,
“这就是去年过年前在英语角,和那个外院教授聊的什么意识流?”
方明丽想到什么,补充了句。
“是的。”
“哥,我估计这部小说拿到我们学校也没几个大学生能看懂。”
这倒也是。
当初姜纹这部电影拍出来,也没多少人看懂。
妹妹继续抱着收音机练习口音,方明华将讲稿子收拾好想这个问题。
“年轻人里,真没人看懂?”
方明华突然想起南疆的宋棠棠,她能看懂吗?
她写信不是说如果写好小说,让她看看吗?
给她寄过去?
不行,一来一回最起码二十天实在耽误时间。
要不再抄一份?
还好,也就五万字
边抄写边修改,做当再过一遍稿子,精益求精。
这一炮一定要打响!
既然决定,方明华在屋里呆了会就骑车赶往单位,泡好茶开始认真修改起来。
熬夜吧。
尽快完成。
感谢关汉堡、书友20190214183755410投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