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第255章 廊桥遗梦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255章 廊桥遗梦

    “就这?”

    艾米丽看着这座木桥。

    朱红色的桥身,看上去有些老旧,或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河水有些湍急混浊。

    “明华,这座桥很特别吗?爱荷华州很多的。”艾米丽讲起历史。

    爱荷华州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粮仓,可耕种面积超过90%。

    在麦迪逊肥沃的田野上,河道纵横,为便利交通,早期人们在大大小小的河上修建了木桥。木头容易腐朽,为了保护木头桥体少受雨淋风吹,人们在木桥上加了屋顶和侧壁,形成了一座座廊桥。

    “这座桥叫什么名字?我去看看。”姑娘跑到桥边,仔细看了看上面刻着的字。

    “叫罗斯曼廊桥,明华。”姑娘冲着他大声说道。

    就这里了。

    这就是大名鼎鼎美国电影《廊桥遗梦》中的那座廊桥。

    《廊桥遗梦》是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在经历了短暂的浪漫缠绵后,弗朗西斯卡因不愿舍弃家庭而与罗伯特·金凯痛苦地分手。但是对金凯的爱恋却萦绕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

    电影风靡一时,女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因此获得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这本小说和这部电影,在国内都引起巨大的反响,虽然电影从来在国内公映过,都是看到盗版碟。

    “明华?”姑娘看着方明华开着桥发呆,忍不住叫了声。

    “没,没什么。”方明华从回忆中清醒过来。

    桥并不长也就二百米,两人在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几次,还拍了几张照片,就失去了原有的新鲜感。

    “明华,我们去吃饭吧?”姑娘说道。

    方明华点点头,现在已经快十二点,肚子也饿了。

    两人刚下了廊桥,方明华就看到一队出殡的队伍,没有国过内举花圈、撒纸钱,穿着黑色的西装,胸前带着一朵小白花只是没看到棺材。

    两人站在路边好奇的看着,只见这群人走到桥边,为首的一个青年手里捧着一个骨灰盒,将盒子打开竟然让骨灰撒在桥边,神情悲痛,嘴里还念叨着什么。

    不过方明华有些听不懂,对方口音实在太重。

    “那位青年的母亲去世,他在祭奠。”旁边的艾米丽低声说道:“按照我们基督教的风俗,父亲母亲相继去世,墓穴应该合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把母亲的骨灰洒在桥边呢?”

    “或许,在桥边,有他母亲魂锁梦牵的人吧?所以死后愿意和他在一起。”方明华淡淡说道。

    艾米丽很诧异看了方明华一眼,不过没说什么。

    两人也没在此地多停留,就开车驶进温特赛特镇。

    镇子很小,小到只有一条街,两人开车在镇子东边一个小餐馆门口停下来,下车走了进去。

    餐馆也很小,只有靠墙三张桌子,一个长着络腮胡须的老头正百般无聊坐在吧台边,看到方明华和艾米丽进来,立刻热情招呼。

    说着一口浓重当地口音的英语,方明华听不懂,不过有艾米丽在,一切都不存在问题。

    艾米丽看着菜单点了菜,没过多久老头就端着两个盘子过来,上面盛满食物。

    美国菜的主食就是这么几样东西,几种肉、芝士、面包的排列组合,外带两杯冰啤酒。

    不过在这个小餐馆,艾米丽还点了两根烧烤玉米棒——这是爱荷华的特产。

    方明华拿起一根尝了尝,味道还不错。

    估计是烤箱里烤的,没有咋老家直接扔到火堆里烤出来的香。

    或许方明华长着一副黄种人的面孔让这个老头感到好奇,他挺着硕大的啤酒肚就在边上和方明华他们闲聊起来。

    “你是日本人?”老头努力用正宗的美国发音。

    “NO。”

    “韩国人?台湾人?香江人?”

    “NO,我来自中国大陆。”

    “ese?!”老头惊呼一声,有些不可思议打量着方明华,后面的一句话却让方明华哭笑不得。

    “我听说,你们中国人都穿一样的蓝色衣服吗?”

    “不,不那是从前,现在我们穿的衣服和很鲜艳,就如同我穿的这样。”方明华解释道。

    老头并没有恶意,在一般美国民众眼里,中国就是这样。

    可以说,中国人了解美国,远比美国了解中国深刻的多。

    方明华不想再谈这个问题,于是换了话题,他道:“刚才我们在罗斯曼廊桥看见出殡的队伍,将骨灰盒洒在桥边,是怎么回事?”

    “噢可怜的凯伦寡妇,她的去世真令人同情!”这个老头感叹了句,立刻打开话匣子。

    原来这个凯伦在二十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她带着两个孩子一直没有改嫁,直到把孩子养大成人。

    “前不久,凯伦突然得了一场急病,不幸去世,临终前她嘱咐她的儿子,她去世后她不必和丈夫合葬,而将她的骨灰洒在罗斯曼桥边,我们对此都不理解。”

    “是啊,为什么去世不和丈夫合葬呢?难道她不是基督教徒吗?”艾米丽插话进来。

    “凯伦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老头回答了句,突然又压低声音一副神秘的样子。

    “我听说,凯伦在丈夫去世后曾经有过个一个情人,有人看见他们就在罗斯曼廊桥边约会不过那个男人是远道而来的游客,呆了几天后,很快离开。”

    “凯伦思念他,所以去世后嘱咐家人将骨灰洒在罗斯曼廊桥表示纪念。”

    艾米丽听了沉默不语。

    方明华听了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

    这不就是《廊桥遗梦》的故事吗?

    只不过小说中女主角弗朗西斯是婚内出轨,而这个故事主角是个寡妇而已。

    当然从小说角度看,婚内出轨更具有故事性。

    难道,《廊桥遗梦》的作者也是听到这个故事才写出来的?

    方明华不清楚。

    他没有来到这时代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些报道,说《廊桥遗梦》的作者沃勒因工作经过麦迪逊县,归家途中,他驾驶汽车穿过人烟稀少的道路,两边是高高的玉米田,在走过几座很有特色的桥后,孤单开着车的沃勒突然有了一种灵感,就在余下的路途中,他在心里打下了这篇小说的腹稿。

    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写出这本风靡整个美国的小说,包括这座桥也跟着出名。

    不过令人有些讽刺的是,沃勒摇从默默无闻的作家身变成百万富翁,他离开了自己从小生活成长的爱荷华州,搬到了德克萨斯州的一座农场。不久后与结婚多年的妻子离婚。

    我今天来了,就写这篇小说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