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第299章 英雄母亲,妇女能顶半边天
一个媒婆兼接生婆说:
“这买卖谁都会算,嫁妆那么高,嫁出去又成了男家的人,里外里都亏,女孩自然不受待见。”
另一个媒婆道:
“可嫁妆要是低了,女人在婆家就没有底气,挺不起腰杆。过日子要是有什么难处,也没法救急……”
古代的嫁妆,是完全属于女方的一笔钱,婆家没有权利使用。平时都放在箱子最下面,所以又叫压箱底钱。
陆知白早已考虑妥当,笑道:
“这些我自然晓得,也拿出了些方案,大家听一听。”
“第一件事,要把嫁妆和聘礼的标准固定下来,以免攀比。
家产不同,标准也不一样。暂时就分为两等,平民和富户。娶外地女也是如此。”
所有婆子听了,都伸长脖子静待下文。陆知白接着说道:
“这标准,肯定能让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嫁娶。
但女方没点银钱傍身也不行,所以,凡依照新式规则嫁娶的男女,都能得到一份差事。
女子可以做些纺织、护理之类的活计,每个月会额外发一笔工钱,一共三年,让她存起来当做嫁妆补贴。”
众多婆子听了,琢磨一番后,纷纷露出赞同的神色。
有人小声嘟囔:
“听说张三的媳妇儿在那饼干作坊里,都当上小组长了,每月工钱可不少呢!
往常栖霞这边穷得叮当响,想做工都得跑到县里、京城里。如今侯爷愿意就近提供差事,还有啥不满意的?”
一个叫张桃花的媒婆,笑得脸上开花,快言快语地说道:
“要真像侯爷说的这样,肯定人人都支持!”
其他人也跟着应和:
“嫁娶能少花钱,又能有个营生,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儿!”
陆知白笑着说:
“我还没说完呢。”
接着他又讲了些其他的打算。
包括建职业女校,进行纺织、医疗护理之类的技能培训。
不论男女,只要学会一门手艺,就不用担心饿肚子。
至于封建社会对女子的约束,主要针对中上层。
底层百姓饭都吃不饱了,哪还顾得上那么多破规矩。
另外,舆论这块阵地,陆知白也没放过。
他打算让人编花木兰、女驸马之类的戏曲,以后常来唱戏。
既是娱乐活动,又能慢慢改变社会风气,让大家重视女子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那个简短、朗朗上口的口号,更是少不了。
妇女能顶半边天!
有的婆子听了,连连点头。
古代媒人要参与嫁娶的全过程,她们媒婆做得好,收入相当可观,十里八乡都有名望,人脉广,在家里也腰杆挺直。
所以,她们对这话打心眼里赞同。
接下来,陆知白又讲了一些让她们吃惊不小的规划。
……
散会之后。
这些婆子就领了陆知白的命令,开始各种宣传。
其实也简单,聚在一起唠嗑,轻描淡写地就把消息传出去了。
张桃花来到大槐村的公交牛站。
这里有个棚子,可以坐人,聚集的人多了,渐渐就成了村级闲聊中心。
张桃花把陆知白确定了嫁娶标准的事儿一说。
当场就有许多人拍手叫好,眼睛都亮闪闪的。
“这么一来,嫁娶能省不少钱,也不用担心有人背后嚼舌根,还能得个差事……”
一些村民赶紧问道:“这啥时候开始啊?”
还有个老汉直拍大腿,一脸遗憾地说道:
“可惜哟,俺前些日子才娶了儿媳妇,这可咋办呢?没赶上啊!”
周围的人哄笑起来:“和离了,再娶一遍!”
等大家笑完,张桃花又讲:
“还有个好消息,咱们侯爷鼓励生育呢。
要是生了七个活下来的孩子,就能得到‘英雄母亲’的称号!”
大家一听,都忍不住咋舌。
“乖乖,要生七个孩子,还都得活着,这可不容易啊。”
“千辛万苦得了这称号,能有啥好处?”
张桃花眉毛差点挑飞了,夸张道:
“好处可多了!侯爷在镇子附近征了田地,要建坊,就跟唐朝长安城里的坊一样,全是民宅。
要是成了英雄母亲,可以分到那里的房子!那可都是新建的,又大又敞亮。”
许多人闻言,都羡慕得不行,望向栖霞镇的方向。
他们现在住的,基本都是祖传的茅草屋。
漏雨是家常便饭,严重的都摇摇欲坠了。
有人嘀咕:
“听说侯爷建了很多东西,新盖的房子肯定也差不了……”
张桃花满脸堆笑地说:
“那可不!还有啊,英雄母亲家里孩子多,不好养活。
侯爷每个月都会发放米粮、布匹、盐啥的,还给安排差事。
孩子只要到三周岁,不论男女,都能去上学堂,不要学费。还专门给小娃娃设了学堂呢,叫幼儿园!”
众人听了,个个大为震惊,羡慕得不得了。
但羡慕不来,只有厉害的女人能得这好处。
当下,有个中年妇女大声道:
“俺们村的王婶子,正好有七个孩子呢!今儿个我就把这好消息告诉她。”
旁边却有个老汉捶胸顿足,一脸悔恨地说:
“我家老大媳妇本来也生了七个,可有个小的,生病没了……”
张桃花说:“那就不算咯。没事儿,老大媳妇还年轻,接着生。”
旁边有人嗤笑道:“真是病死的?怕不是个丫头片子,给扔了!”
说到这事儿,张桃花赶紧跟大伙说,现在严厉打击弃养、杀婴,可别往狗头铡上伸脖子。
“以前栖霞就里长管管,县令都不怎么搭理我们。可现在成了广智侯的封地,侯爷上心着呢,在这建了别院!”
……
栖霞的许多村子里,都有类似的谈话。
像风一般传开了。
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除了英雄母亲,流传最广的,便是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
这话自然有人不认同。
于是,夫妻之间少不了一番理论。
这乡下,妇女跟男人一样,啥活都得干,可到头来,地位却低得很。
如今听了这口号,无端多了一股底气。
还有女儿快到十四岁的人家,也不发愁了,就盼着新的婚嫁标准赶紧推广,好减轻负担。
过了阵子。
这个消息,竟然传到了马皇后那里。
“这买卖谁都会算,嫁妆那么高,嫁出去又成了男家的人,里外里都亏,女孩自然不受待见。”
另一个媒婆道:
“可嫁妆要是低了,女人在婆家就没有底气,挺不起腰杆。过日子要是有什么难处,也没法救急……”
古代的嫁妆,是完全属于女方的一笔钱,婆家没有权利使用。平时都放在箱子最下面,所以又叫压箱底钱。
陆知白早已考虑妥当,笑道:
“这些我自然晓得,也拿出了些方案,大家听一听。”
“第一件事,要把嫁妆和聘礼的标准固定下来,以免攀比。
家产不同,标准也不一样。暂时就分为两等,平民和富户。娶外地女也是如此。”
所有婆子听了,都伸长脖子静待下文。陆知白接着说道:
“这标准,肯定能让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嫁娶。
但女方没点银钱傍身也不行,所以,凡依照新式规则嫁娶的男女,都能得到一份差事。
女子可以做些纺织、护理之类的活计,每个月会额外发一笔工钱,一共三年,让她存起来当做嫁妆补贴。”
众多婆子听了,琢磨一番后,纷纷露出赞同的神色。
有人小声嘟囔:
“听说张三的媳妇儿在那饼干作坊里,都当上小组长了,每月工钱可不少呢!
往常栖霞这边穷得叮当响,想做工都得跑到县里、京城里。如今侯爷愿意就近提供差事,还有啥不满意的?”
一个叫张桃花的媒婆,笑得脸上开花,快言快语地说道:
“要真像侯爷说的这样,肯定人人都支持!”
其他人也跟着应和:
“嫁娶能少花钱,又能有个营生,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儿!”
陆知白笑着说:
“我还没说完呢。”
接着他又讲了些其他的打算。
包括建职业女校,进行纺织、医疗护理之类的技能培训。
不论男女,只要学会一门手艺,就不用担心饿肚子。
至于封建社会对女子的约束,主要针对中上层。
底层百姓饭都吃不饱了,哪还顾得上那么多破规矩。
另外,舆论这块阵地,陆知白也没放过。
他打算让人编花木兰、女驸马之类的戏曲,以后常来唱戏。
既是娱乐活动,又能慢慢改变社会风气,让大家重视女子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那个简短、朗朗上口的口号,更是少不了。
妇女能顶半边天!
有的婆子听了,连连点头。
古代媒人要参与嫁娶的全过程,她们媒婆做得好,收入相当可观,十里八乡都有名望,人脉广,在家里也腰杆挺直。
所以,她们对这话打心眼里赞同。
接下来,陆知白又讲了一些让她们吃惊不小的规划。
……
散会之后。
这些婆子就领了陆知白的命令,开始各种宣传。
其实也简单,聚在一起唠嗑,轻描淡写地就把消息传出去了。
张桃花来到大槐村的公交牛站。
这里有个棚子,可以坐人,聚集的人多了,渐渐就成了村级闲聊中心。
张桃花把陆知白确定了嫁娶标准的事儿一说。
当场就有许多人拍手叫好,眼睛都亮闪闪的。
“这么一来,嫁娶能省不少钱,也不用担心有人背后嚼舌根,还能得个差事……”
一些村民赶紧问道:“这啥时候开始啊?”
还有个老汉直拍大腿,一脸遗憾地说道:
“可惜哟,俺前些日子才娶了儿媳妇,这可咋办呢?没赶上啊!”
周围的人哄笑起来:“和离了,再娶一遍!”
等大家笑完,张桃花又讲:
“还有个好消息,咱们侯爷鼓励生育呢。
要是生了七个活下来的孩子,就能得到‘英雄母亲’的称号!”
大家一听,都忍不住咋舌。
“乖乖,要生七个孩子,还都得活着,这可不容易啊。”
“千辛万苦得了这称号,能有啥好处?”
张桃花眉毛差点挑飞了,夸张道:
“好处可多了!侯爷在镇子附近征了田地,要建坊,就跟唐朝长安城里的坊一样,全是民宅。
要是成了英雄母亲,可以分到那里的房子!那可都是新建的,又大又敞亮。”
许多人闻言,都羡慕得不行,望向栖霞镇的方向。
他们现在住的,基本都是祖传的茅草屋。
漏雨是家常便饭,严重的都摇摇欲坠了。
有人嘀咕:
“听说侯爷建了很多东西,新盖的房子肯定也差不了……”
张桃花满脸堆笑地说:
“那可不!还有啊,英雄母亲家里孩子多,不好养活。
侯爷每个月都会发放米粮、布匹、盐啥的,还给安排差事。
孩子只要到三周岁,不论男女,都能去上学堂,不要学费。还专门给小娃娃设了学堂呢,叫幼儿园!”
众人听了,个个大为震惊,羡慕得不得了。
但羡慕不来,只有厉害的女人能得这好处。
当下,有个中年妇女大声道:
“俺们村的王婶子,正好有七个孩子呢!今儿个我就把这好消息告诉她。”
旁边却有个老汉捶胸顿足,一脸悔恨地说:
“我家老大媳妇本来也生了七个,可有个小的,生病没了……”
张桃花说:“那就不算咯。没事儿,老大媳妇还年轻,接着生。”
旁边有人嗤笑道:“真是病死的?怕不是个丫头片子,给扔了!”
说到这事儿,张桃花赶紧跟大伙说,现在严厉打击弃养、杀婴,可别往狗头铡上伸脖子。
“以前栖霞就里长管管,县令都不怎么搭理我们。可现在成了广智侯的封地,侯爷上心着呢,在这建了别院!”
……
栖霞的许多村子里,都有类似的谈话。
像风一般传开了。
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除了英雄母亲,流传最广的,便是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
这话自然有人不认同。
于是,夫妻之间少不了一番理论。
这乡下,妇女跟男人一样,啥活都得干,可到头来,地位却低得很。
如今听了这口号,无端多了一股底气。
还有女儿快到十四岁的人家,也不发愁了,就盼着新的婚嫁标准赶紧推广,好减轻负担。
过了阵子。
这个消息,竟然传到了马皇后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