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崇祯,看我力挽狂澜 第22章 天下大势
热门推荐: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君逍遥拜玉儿
叶辰凯瑟琳
崩坏原神,欢迎来到问答空间
重生都市仙帝
诸天轮回之从仙路开始
燕都风起
灵魂摆渡:我师傅是九叔
综网:从山海经杀到上古
木叶老六,开局成为七尾人柱力
“我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典史,这国政朝局之事,实在不是我能随意妄加评议的。”阎应元一边连连摆手,脸上满是惶恐与谦逊之色,一边往后退了小半步,仿佛想把自己隐藏起来。
“大丈夫身怀经世济民的非凡才能,怎可在这山林泉溪之间空度岁月、默默无闻?如今天下大乱,山河破碎不堪,一片狼藉。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启朕愚钝的心智,给予教诲。”崇祯目光诚挚而热烈,言辞恳切,眼中的渴望如燃烧的火焰,紧紧盯着阎应元。
阎应元本不想多言,但见崇祯如此诚心,再加上他内心深处始终期望着大明江山能免受生灵涂炭之苦,沉思良久后缓缓开口:“我仔细观察如今之天下局势,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虽当下看似势力庞大,如汹涌潮水般来势汹汹,但他们决然不可能长久。当前,真正可能成为我大明心腹之患的,实则是那大清。”
“如今的闯......李自成可比那清军势大许多,为何你反而认为他们不如清军呢?”李来亨在一旁眉头紧皱,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的不解与不服气,着急地问道。
“闯贼能够发展成如今这般势力,并非是他们自身有多么厉害,多么英明神武。”阎应元微微抬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悲悯与叹息,接着说道,“实在是这些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各地灾害频繁发生。百姓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连基本的衣食都无法保障,毫无生存之路。不造反就只有死路一条,造反或许还能拼出一条活路,所以才被裹胁着参与叛乱。而且这些反贼根本不懂得从事生产,维持民生。他们所有的物资、粮草等一切所需,皆是靠着强行裹胁百姓以及烧杀劫掠而来。即便他们一时之间看起来气势汹汹,兵力众多,可这种发展模式必定难以持久。”
阎应元微微停顿,轻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他们没有稳定的根基,没有建立起合理的经济体系和治理模式。军队如同一盘散沙,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训练。他们的崛起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和混乱之上,得不到广大民众真心的拥护和支持。一旦遭遇困境,比如粮草短缺、战争失利等情况,内部就会迅速瓦解,分崩离析。从长远来看,他们无法承担起治理天下、恢复民生的重任,只是一群为了生存和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乌合之众。他们四处征战劫掠,破坏了大量的农田和城镇,使得本就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更加破败不堪,百姓生活愈发艰难。”
“而张献忠那边,同样是如此。他的军队也是流寇性质,四处流窜,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来发展生产、积蓄力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破坏,而不是建设。每到一处,虽然能凭借武力暂时威慑住当地,但无法真正赢得民心,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秩序。而且他们内部矛盾重重,各将领之间争权夺利,为了一点利益就可能兵戎相见。这种混乱的局面,注定了他们无法成就大业,只能短暂地掀起一些波澜,却无法成为主宰天下的力量。”
“反观那清军,他们不但极为注重军事上的发展,训练有素,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猛,而且更重视对人才的任用。如今更是收降吴三桂,顺利进驻京城,实力大增。今后……只怕无人能轻易制衡他们了……”阎应元长叹了口气,神色凝重,仿佛看到了一片阴云正朝着大明江山滚滚而来。
“丽亨所言甚是。”崇祯闻言不禁眼前一亮,他知道阎应元军事上厉害,没想到对天下大势把握得如此精准,忍不住说道:“朕自京城陷落之后,常常夜不能寐,现在看来,那大顺军本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那大顺军主要依赖没收官府和富户的财产来获取资金,缺乏稳定的税收来源和经济基础。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以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但难以维持长期的军事行动和政权运转。战争对经济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而大顺军在占领区未能及时恢复和发展经济,导致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崇祯微微颔首,分析着大顺军的劣势。
李自成在推翻明朝后,对形势估计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清军的威胁。在山海关之战中,李自成对吴三桂的实力和可能出现的变数判断失误,导致军事部署不当,最终在清军和吴三桂联军的夹击下遭受惨败。大顺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新招募的士兵,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而且军队成分复杂,既有农民起义军,也有收编的明军等,各部分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和战斗力存在差异。
反观满清,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清军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发展。他们建立了八旗制度,这一制度使得军队组织严密、战斗力强。同时,清军在武器装备、军事战略等方面也不断改进和提升。反观那清军,他们组织纪律严明,又大量任用汉官,满族统治者重视汉族人才的任用,采取招降收买政策,吸引了不少汉族官员和将领投靠,如洪承畴、祖大寿等,这些人在清军入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明确了夺取中原的政治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
二人越说越是投机,不经意间天色已黑,阎应元赶忙让人安排晚饭。
如今阎应元在海会庵借住,除了家眷,他手下还有数十个家丁,生活也不是很宽裕,所以晚饭也是很简单。
饭后,崇祯正色说道:“我知道阎典史难以抉择,可如今时不我待,这大明的天下需要有识之士才能收拾,我这次来就是请你出山,挽天倾于既倒。希望你能答应!”
“陛......可否容我与家人商议之后再给您答复?”与崇祯的一番长谈之后,阎应元对于帮助崇祯已经有所心动,他想了想说道。
“那好,我们今晚就在此叨扰一晚,待明日给我答复如何?”
“大丈夫身怀经世济民的非凡才能,怎可在这山林泉溪之间空度岁月、默默无闻?如今天下大乱,山河破碎不堪,一片狼藉。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启朕愚钝的心智,给予教诲。”崇祯目光诚挚而热烈,言辞恳切,眼中的渴望如燃烧的火焰,紧紧盯着阎应元。
阎应元本不想多言,但见崇祯如此诚心,再加上他内心深处始终期望着大明江山能免受生灵涂炭之苦,沉思良久后缓缓开口:“我仔细观察如今之天下局势,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虽当下看似势力庞大,如汹涌潮水般来势汹汹,但他们决然不可能长久。当前,真正可能成为我大明心腹之患的,实则是那大清。”
“如今的闯......李自成可比那清军势大许多,为何你反而认为他们不如清军呢?”李来亨在一旁眉头紧皱,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的不解与不服气,着急地问道。
“闯贼能够发展成如今这般势力,并非是他们自身有多么厉害,多么英明神武。”阎应元微微抬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悲悯与叹息,接着说道,“实在是这些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各地灾害频繁发生。百姓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连基本的衣食都无法保障,毫无生存之路。不造反就只有死路一条,造反或许还能拼出一条活路,所以才被裹胁着参与叛乱。而且这些反贼根本不懂得从事生产,维持民生。他们所有的物资、粮草等一切所需,皆是靠着强行裹胁百姓以及烧杀劫掠而来。即便他们一时之间看起来气势汹汹,兵力众多,可这种发展模式必定难以持久。”
阎应元微微停顿,轻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他们没有稳定的根基,没有建立起合理的经济体系和治理模式。军队如同一盘散沙,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训练。他们的崛起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和混乱之上,得不到广大民众真心的拥护和支持。一旦遭遇困境,比如粮草短缺、战争失利等情况,内部就会迅速瓦解,分崩离析。从长远来看,他们无法承担起治理天下、恢复民生的重任,只是一群为了生存和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乌合之众。他们四处征战劫掠,破坏了大量的农田和城镇,使得本就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更加破败不堪,百姓生活愈发艰难。”
“而张献忠那边,同样是如此。他的军队也是流寇性质,四处流窜,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来发展生产、积蓄力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破坏,而不是建设。每到一处,虽然能凭借武力暂时威慑住当地,但无法真正赢得民心,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秩序。而且他们内部矛盾重重,各将领之间争权夺利,为了一点利益就可能兵戎相见。这种混乱的局面,注定了他们无法成就大业,只能短暂地掀起一些波澜,却无法成为主宰天下的力量。”
“反观那清军,他们不但极为注重军事上的发展,训练有素,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猛,而且更重视对人才的任用。如今更是收降吴三桂,顺利进驻京城,实力大增。今后……只怕无人能轻易制衡他们了……”阎应元长叹了口气,神色凝重,仿佛看到了一片阴云正朝着大明江山滚滚而来。
“丽亨所言甚是。”崇祯闻言不禁眼前一亮,他知道阎应元军事上厉害,没想到对天下大势把握得如此精准,忍不住说道:“朕自京城陷落之后,常常夜不能寐,现在看来,那大顺军本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那大顺军主要依赖没收官府和富户的财产来获取资金,缺乏稳定的税收来源和经济基础。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以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但难以维持长期的军事行动和政权运转。战争对经济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而大顺军在占领区未能及时恢复和发展经济,导致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崇祯微微颔首,分析着大顺军的劣势。
李自成在推翻明朝后,对形势估计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清军的威胁。在山海关之战中,李自成对吴三桂的实力和可能出现的变数判断失误,导致军事部署不当,最终在清军和吴三桂联军的夹击下遭受惨败。大顺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新招募的士兵,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而且军队成分复杂,既有农民起义军,也有收编的明军等,各部分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和战斗力存在差异。
反观满清,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清军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发展。他们建立了八旗制度,这一制度使得军队组织严密、战斗力强。同时,清军在武器装备、军事战略等方面也不断改进和提升。反观那清军,他们组织纪律严明,又大量任用汉官,满族统治者重视汉族人才的任用,采取招降收买政策,吸引了不少汉族官员和将领投靠,如洪承畴、祖大寿等,这些人在清军入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明确了夺取中原的政治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
二人越说越是投机,不经意间天色已黑,阎应元赶忙让人安排晚饭。
如今阎应元在海会庵借住,除了家眷,他手下还有数十个家丁,生活也不是很宽裕,所以晚饭也是很简单。
饭后,崇祯正色说道:“我知道阎典史难以抉择,可如今时不我待,这大明的天下需要有识之士才能收拾,我这次来就是请你出山,挽天倾于既倒。希望你能答应!”
“陛......可否容我与家人商议之后再给您答复?”与崇祯的一番长谈之后,阎应元对于帮助崇祯已经有所心动,他想了想说道。
“那好,我们今晚就在此叨扰一晚,待明日给我答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