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第136章 你特么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热门推荐:
全能强者
官场从秘书开始
10002
从末世穿越兽世,她躺赢了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离开豪门后,假千金轰动全球
穿书七零,我给娃找了大佬爹
读心仵作把朝廷卷疯了
只给钱不回家的老公忽然回来了
卖到宫里还是卖到民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谓卖到宫里,其实就是先小批量送给朱重八朱皇帝一些,然后看看能不能混上贡品的名号,然后走高价精品路线,毕竟是皇帝吃了都说好的东西,卖便宜了实在是对不起朱皇帝。
而所谓的卖到民间,就是走低价亲民路线,虽然再怎么低价也不会低到像平时一样,但是总要比贡品卖得便宜一些,市井小民偶尔也可以少买一点儿尝鲜。
当然,市井小民的范围也包含在京城里给朱皇帝打工的官老爷们,尤其是像王琼这种真穷的官老爷。
面对王琼的问题,杨少峰却是连想都没想就直接答道:“陛下和太子殿下曾多番赏赐宁阳县百姓,如今宁阳县的百姓能在冬天种出几样新鲜的蔬菜,自然也要给陛下和太子殿下送一些尝鲜。”
“至于剩下的那些,一半送到徐相和常平章的军中,另一半则是送到京城去售卖。”
“直说了吧,送到徐相和常平章军中的那些不是图赚钱的,只有送到京城去售卖那些才是奔着赚钱去的。”
王琼点了点头,先是捧着杨大知县吹嘘几句,接着又满是好奇的问道:“按照杨兄所言,种植这些蔬菜是需要温室的对吧?山东之地天寒地冻,不知这温室里又是靠着何物取暖?”
杨少峰哈的笑了一声,指着屋子的西南角的炉子说道:“王兄看那个炉子旁边堆着的,便是杨某用来取暖的法宝了。”
王琼心中好奇,干脆向杨少峰告了一声罪,接着便起身走到炉子旁边,盯着杨大知县所说的法宝仔细打量起来。
杨大知县所说的法宝通体黝黑,看上去像是又粗又粗的黑色圆木,中间却又有十二个小圆孔,这法宝不是很干,看上去略微还带着些潮气。
正当王琼疑惑这是什么东西时,杨少峰却也起身走了过来,直接拎起炉子上的水壶,笑着对王琼说道:“王兄且看看里面。”
杨少峰把水壶拿远一些,炉膛里顿时散发出一股明亮的火光,一股子热浪也随之蒸腾而起,王琼略微后退一些,仔细打量一番后才发现,炉子烧的好像就是杨大知县所说的法宝。
王琼看了看炉子,又扭头看了看杨少峰,满是迟疑的说道:“这……”
杨少峰笑了笑,将水壶换到左手,用右手拿起旁边的夹子,然后将夹子插进所谓法宝的窟窿眼儿,只稍微一用力便将法宝夹起,然后又放在了炉子里。
再然后,一股子黑烟冒起,随之而来的又是一股子颇为刺鼻的味道。
王琼猜测,杨大知县所谓的法宝应该就是用煤面子制成的,刚刚那股子刺鼻的味道就是因为煤面子没有干透所致。
正当王琼胡乱猜测时,杨大知县所谓的法宝上面的十二个窟窿眼儿便窜起了一阵火苗,杨大知县也将水壶再一次放在了炉子上。
杨大知县笑着说道:“这玩意儿唤做蜂窝煤,除了煤面子以外就是黄土和水,再无其他的东西,制作起来也颇为简单,只要把黄土和煤面子用水调匀,再装进模具里挤压就能成形,可以说是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关键是这玩意儿十分耐烧,一块蜂窝煤差不多能烧小个时辰,要是把煤眼儿错开,炉子底下的风门也调小些,一块差不多能烧大半个时辰甚至一整个时辰。”
王琼口中啧啧稀奇,围着炉子旁边的蜂窝煤看了好几遍,随后又把目光投向了炉子。
杨大知县用的炉子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因为整个炉子就是一个工艺粗糙到不能再糙的泥陶炉,说白了就是用黄泥烧制而成的炉子,连个铁皮壳子都没有。
炉子并不算太高,靠后面的位置伸出了一个泥巴做成的烟囱,直接连在了屋子里墙边的烟囱上。
杨少峰笑着说道:“没办法,现在宁阳县没有能炼铁的作坊,也没有铁匠,只能用泥巴先凑合着,不过这样也好,百姓还能省下买烟囱的钱。”
王琼瞧了瞧炉子和烟囱,又瞧了瞧杨少峰杨大知县。
是百姓能省下买烟囱的钱?
是你杨大知县也在省下买烟囱的钱!
反正王琼是不相信杨大知县会搞不来几节铁皮烟囱。
笑着摇了摇头,王琼直接向着杨大知县拱手说道:“杨兄大才,下官佩服,杨兄心怀百姓,更是令下官钦佩不已。”
彼此商业互吹了几句,王琼又指了指蜂窝煤和炉子,说道:“敢问杨兄,这东西能不能让小弟带一份回京?”
杨少峰毫不在乎的应道:“王兄愿意带,那就带着,只不过蜂窝煤这东西怕颠簸,从宁阳到兖州的这段路还好一些,过了这一段路,王兄还是要小心些才行。”
王琼点了点头,“杨兄放心,下官一定会万分小心。”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又回到了桌子旁,又吃了几口菜,王琼才再一次开口说道:“杨兄可还记得,下官上上次来的时候,你还说宁阳县缺少修路的人手,可是下官这次再来,从宁阳县到兖州府的路却已修好了差不多快一半吧?”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差不多,毕竟又多了三百人犯,而且这条路暂时也只是修成一丈宽的小路,要是拖了这么久还修不到一半,那本官这辈子估计是看不到修完的那天了。”
王琼再次点头,说道:“杨兄似乎总有这些奇思妙想,也难道陛下要把宁阳县单列出来,让杨兄成为咱们大明唯二的六品知县当中的一个。”
然而杨少峰杨大知县却是兴致缺缺。
他孔希大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跟本官做一样的六品知县?
心里暗自吐槽几句,杨大知县才再一次开口说道:“王兄是不知道宁阳县的苦啊……这眼看着就要立冬,咱们宁阳县的文庙也快要修缮完比,可是偌大的一个宁阳县城,竟然连一个能当教书先生的书生都找不到,本官这心里也实在不是个滋味儿!”
随着杨少峰的话音落下,王琼又再一次瞪大了眼睛。
“文庙?”
“学堂?”
不是,你特么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一个满打满算只有五百来户人家,就算加上被流放过来的人犯也不足三千丁口的宁阳县,你特么要搞学堂?
还抱怨没有能做教书先生的读书人?
所谓卖到宫里,其实就是先小批量送给朱重八朱皇帝一些,然后看看能不能混上贡品的名号,然后走高价精品路线,毕竟是皇帝吃了都说好的东西,卖便宜了实在是对不起朱皇帝。
而所谓的卖到民间,就是走低价亲民路线,虽然再怎么低价也不会低到像平时一样,但是总要比贡品卖得便宜一些,市井小民偶尔也可以少买一点儿尝鲜。
当然,市井小民的范围也包含在京城里给朱皇帝打工的官老爷们,尤其是像王琼这种真穷的官老爷。
面对王琼的问题,杨少峰却是连想都没想就直接答道:“陛下和太子殿下曾多番赏赐宁阳县百姓,如今宁阳县的百姓能在冬天种出几样新鲜的蔬菜,自然也要给陛下和太子殿下送一些尝鲜。”
“至于剩下的那些,一半送到徐相和常平章的军中,另一半则是送到京城去售卖。”
“直说了吧,送到徐相和常平章军中的那些不是图赚钱的,只有送到京城去售卖那些才是奔着赚钱去的。”
王琼点了点头,先是捧着杨大知县吹嘘几句,接着又满是好奇的问道:“按照杨兄所言,种植这些蔬菜是需要温室的对吧?山东之地天寒地冻,不知这温室里又是靠着何物取暖?”
杨少峰哈的笑了一声,指着屋子的西南角的炉子说道:“王兄看那个炉子旁边堆着的,便是杨某用来取暖的法宝了。”
王琼心中好奇,干脆向杨少峰告了一声罪,接着便起身走到炉子旁边,盯着杨大知县所说的法宝仔细打量起来。
杨大知县所说的法宝通体黝黑,看上去像是又粗又粗的黑色圆木,中间却又有十二个小圆孔,这法宝不是很干,看上去略微还带着些潮气。
正当王琼疑惑这是什么东西时,杨少峰却也起身走了过来,直接拎起炉子上的水壶,笑着对王琼说道:“王兄且看看里面。”
杨少峰把水壶拿远一些,炉膛里顿时散发出一股明亮的火光,一股子热浪也随之蒸腾而起,王琼略微后退一些,仔细打量一番后才发现,炉子烧的好像就是杨大知县所说的法宝。
王琼看了看炉子,又扭头看了看杨少峰,满是迟疑的说道:“这……”
杨少峰笑了笑,将水壶换到左手,用右手拿起旁边的夹子,然后将夹子插进所谓法宝的窟窿眼儿,只稍微一用力便将法宝夹起,然后又放在了炉子里。
再然后,一股子黑烟冒起,随之而来的又是一股子颇为刺鼻的味道。
王琼猜测,杨大知县所谓的法宝应该就是用煤面子制成的,刚刚那股子刺鼻的味道就是因为煤面子没有干透所致。
正当王琼胡乱猜测时,杨大知县所谓的法宝上面的十二个窟窿眼儿便窜起了一阵火苗,杨大知县也将水壶再一次放在了炉子上。
杨大知县笑着说道:“这玩意儿唤做蜂窝煤,除了煤面子以外就是黄土和水,再无其他的东西,制作起来也颇为简单,只要把黄土和煤面子用水调匀,再装进模具里挤压就能成形,可以说是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关键是这玩意儿十分耐烧,一块蜂窝煤差不多能烧小个时辰,要是把煤眼儿错开,炉子底下的风门也调小些,一块差不多能烧大半个时辰甚至一整个时辰。”
王琼口中啧啧稀奇,围着炉子旁边的蜂窝煤看了好几遍,随后又把目光投向了炉子。
杨大知县用的炉子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因为整个炉子就是一个工艺粗糙到不能再糙的泥陶炉,说白了就是用黄泥烧制而成的炉子,连个铁皮壳子都没有。
炉子并不算太高,靠后面的位置伸出了一个泥巴做成的烟囱,直接连在了屋子里墙边的烟囱上。
杨少峰笑着说道:“没办法,现在宁阳县没有能炼铁的作坊,也没有铁匠,只能用泥巴先凑合着,不过这样也好,百姓还能省下买烟囱的钱。”
王琼瞧了瞧炉子和烟囱,又瞧了瞧杨少峰杨大知县。
是百姓能省下买烟囱的钱?
是你杨大知县也在省下买烟囱的钱!
反正王琼是不相信杨大知县会搞不来几节铁皮烟囱。
笑着摇了摇头,王琼直接向着杨大知县拱手说道:“杨兄大才,下官佩服,杨兄心怀百姓,更是令下官钦佩不已。”
彼此商业互吹了几句,王琼又指了指蜂窝煤和炉子,说道:“敢问杨兄,这东西能不能让小弟带一份回京?”
杨少峰毫不在乎的应道:“王兄愿意带,那就带着,只不过蜂窝煤这东西怕颠簸,从宁阳到兖州的这段路还好一些,过了这一段路,王兄还是要小心些才行。”
王琼点了点头,“杨兄放心,下官一定会万分小心。”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又回到了桌子旁,又吃了几口菜,王琼才再一次开口说道:“杨兄可还记得,下官上上次来的时候,你还说宁阳县缺少修路的人手,可是下官这次再来,从宁阳县到兖州府的路却已修好了差不多快一半吧?”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差不多,毕竟又多了三百人犯,而且这条路暂时也只是修成一丈宽的小路,要是拖了这么久还修不到一半,那本官这辈子估计是看不到修完的那天了。”
王琼再次点头,说道:“杨兄似乎总有这些奇思妙想,也难道陛下要把宁阳县单列出来,让杨兄成为咱们大明唯二的六品知县当中的一个。”
然而杨少峰杨大知县却是兴致缺缺。
他孔希大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跟本官做一样的六品知县?
心里暗自吐槽几句,杨大知县才再一次开口说道:“王兄是不知道宁阳县的苦啊……这眼看着就要立冬,咱们宁阳县的文庙也快要修缮完比,可是偌大的一个宁阳县城,竟然连一个能当教书先生的书生都找不到,本官这心里也实在不是个滋味儿!”
随着杨少峰的话音落下,王琼又再一次瞪大了眼睛。
“文庙?”
“学堂?”
不是,你特么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一个满打满算只有五百来户人家,就算加上被流放过来的人犯也不足三千丁口的宁阳县,你特么要搞学堂?
还抱怨没有能做教书先生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