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 第192章 咱们宁阳县的百姓,苦哇~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第192章 咱们宁阳县的百姓,苦哇~

    中原堂口有几句老话,分别是“大过节的”,“还是个孩子”,“来都来了”。

    现在王琼对于杨大知县而言就处于“来都来了”的状态——你王琼没来宁阳县之前,那老登没说到底给不给宁阳县搞个冶铁工坊,现在你王琼来宁阳县了,那老登要是再不给个明确回复,那你不白来了么?

    于是乎,本着不能让王琼白跑一趟的心思,杨大知县直接就对王琼说道:“王兄有所不知,宁阳县的百姓,过的苦哇……”

    王琼微微一怔,不自觉的问道:“谁苦?”

    他娘的,家家有牛马,户户养鸡鸭,去年收完高粱和黄豆以后家家户户都有余粮,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工坊让百姓赚钱,现在更是连学堂都有了,宁阳县的娃子们竟然能进到学堂读书,然后你说宁阳县的百姓过得苦,这你让其他州县的百姓怎么想?

    正当王琼暗自吐槽时,杨大知县又继续说道:“不瞒王兄,咱们宁阳县表面上看着是挺光鲜的,可是实际上呢?全靠着陛下和太子殿下赏赐的那些禽畜和农具在硬撑,要是哪家的犁头啊,耙犁啊,铁锹、锄头一类的农具坏了,就是连个能修修补补的地方都没有。”

    不是,你家犁地的时候是专门用犁尖去撞石头吗?你家耙犁也专门耙石头是吧?还有那铁锹、锄头之类的农具,都是专门往石头上碰对吧?

    要不然这些玩意儿刚用一年,甚至都没有一年的时间,它就能坏?

    你这是有多恨匠营里的匠户啊混蛋!

    “所以呢,”杨大知县满脸真诚的说道:“杨某就想着,是不是能在宁阳县弄一个冶铁工坊出来?只是本官并不认识什么大匠,钢铁这些东西也向来是朝廷专营,所以还得请王兄帮帮忙,回京之后多多在太子殿下面前美言几句?”

    然而就在杨大知县的话音落下后,王琼却满脸无奈的笑了笑,说道:“其实杨兄不提这茬,下官待会儿也是要说的——眼下咱们大明所有的冶铁工坊还有匠营都在忙,一时半会儿的根本抽调不出什么人手,太子殿下让下官转告杨兄,就是朝廷同意在宁阳县兴办冶铁工坊,起码也得等徐相和常平章搬师回京之后。”

    得,被王琼这么一说,杨少峰顿时也熄了兴建冶铁工坊的心思。

    没办法,现在大明所有的冶铁工坊和匠营都要为徐达和常遇春他们北征服务,要是在这个紧要关头还因为冶铁工坊的事儿去折腾老朱和小朱,也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正当杨大知县在心里暗暗惋惜时,王琼却又接着说道:“对了,李相和户部交上来的奏本,说咱们大明眼下并不适合发行以“文”为面值的宝钞,太子殿下让下官问问杨兄的意见。”

    杨少峰微微皱眉,反问道:“是不适合弄一文两文的面值,还是所有以文为单位的都不适合?五文?十文?二十文?”

    王琼一愣,同样又反问了回去:“五文?十文?二十文?”

    杨少峰点了点头,说道:“王兄倘若说不适合搞一文钱的宝钞,那杨某绝对不跟你犟,可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乃至于五十文的,这样儿的宝钞又为什么不能搞?”

    从文庙回到县衙后院的堂屋,杨大知县就让人洗了茶具,然后强忍着肉痛拿出一饼小龙团,撬下一角后开始泡茶。

    “王兄,请。”

    王琼傻傻的看了一眼杨少峰杨大知县,接着又低头看了看眼前的茶杯,问道:“这个……是小龙团?”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王兄眼力真好,这确实是小龙团——咱们就以这小龙团为例子啊。”

    “众所周知,这半斤小龙团起码要值二两黄金,一饼就是二两银子,刚刚杨某撬下来的这一角,起码也要值个二百文——敢问王兄,是用两张一百文面值的宝钞买这一角省事儿,还是拎着两百枚铜钱省事儿?”

    王琼毫不犹豫的答道:“自然是两张一百文面值的宝钞更省事儿。”

    杨少峰笑着说道:“对啊,两张一百文面值的宝钞更事儿。再说了,也没谁规定宝钞就必须得是一样大小吧?”

    “比如说价值一两银子的宝钞做成这么大的,”杨少峰伸手比划着,“价值一百文钱的比价值一两银子的宝钞小一圈,价值五十文钱的再比一百文钱的宝钞小一圈,这不更加方便了么?”

    “其实真正为难的,反倒是怎么样才能让百姓接受宝钞并且愿意使用宝钞,这个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起码也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见到效果。”

    其实搞洪武宝钞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并不是百姓是否能认可洪武宝钞,而是大明朝的官老爷们在经济学这方面的知识可能和宁阳县的几个木匠差不多,这些官老爷们估计压根本就不知道宝钞究竟应该怎么发行,又该怎么运营。

    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宝钞的防伪问题。

    某位姓马的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仿造洪武宝钞又何止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润?

    而第三个问题,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朱重八朱皇帝到底能不能忍得住拿纸换钱的诱惑,又会不会被人给忽悠瘸了,只发行宝钞不接受宝钞回流,致使宝钞的信誉一落千丈,连带着大明朝廷的信誉也彻底臭了大街。

    只要能解决掉这三个问题,发行洪武宝钞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因为缺钱的不仅仅只是朱重八朱皇帝,就连民间也是一样缺钱,百姓们在大多数时间都只能采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如果朱重八朱皇帝和大明朝廷能够解决宝钞的信誉问题,初期内先实行宝钞和铜钱可以同时使用的双轨制,能够让百姓自由兑换宝钞和铜板,宝钞的信誉自然就能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

    等到了百姓的认可程度高一点儿,铸造通宝时的火耗问题就可以提上台面,百姓为了能够省钱,自然而然的就会把通宝当劣币,转而以洪武宝钞作为良币。

    推行宝钞的套路多的是,就看老朱会不会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