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 第211章 听喇喇蛄叫还不种庄稼了?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第211章 听喇喇蛄叫还不种庄稼了?

    大明洪武二年四月二十九,芒种。

    天色刚蒙蒙亮,这会儿的温度还不算太高,杨少峰杨大知县站在麦田里,先是扭头看了一眼地头上的刘庙村百姓,接着又握紧了手中的镰刀。

    这把镰刀据说是刘三十二反反复复磨了大半天时间,已经达到了镰过麦子倒的程度,堪称是收麦时的神兵利器。

    没办法,杨大知县从小到大就没有割过麦子,连割刀的经验都是为零,偏偏所谓的收麦仪式又需要杨大知县亲自割下地里的一绺麦子以宣告开始收麦。

    杨大知县深吸一口气,弯下腰后左手的虎口向下,抓住一绺麦子,右手将镰刀伸到麦秸的底部然后轻轻用力往回带,伴随着一声轻微的刺啦声,这一绺麦子就被割了下来。

    啧啧,还得是本官,第一次割麦子就成功了!

    杨大知县心中自夸一番,随后刚刚刚割下来的那绺麦子高高举过头顶,转身向着地头上的刘庙村百姓喊道:“收麦啦!”

    而随着杨大知县的话音落下,地头上刘庙村的百姓们也同样跟着高声喊道:“收麦啦!”,然后手持镰刀的青壮和妇人们就纷纷涌进地里开始割麦子。

    从开始到结束,可能加起来都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所谓的收麦仪式就算是宣告结束。

    刘三十二满脸堆笑的凑到杨大知县身旁,一边伸手接过杨大知县手里的镰刀,一边伸手虚引,点头哈腰的对杨大知县说道:“大老爷,小的已经让人烧上了开水,待会儿就能泡茶了。”

    杨少峰瞧了瞧被刘三十二拿过去的镰刀,又瞧了瞧地里的麦子,一时间竟有再割它一亩地的冲动。

    而刘三十二瞧着杨大知县跃跃欲试的模样,心中却是亡魂大冒,忙不迭的劝道:“大老爷,这割麦子是粗活,小的要是让您割麦子,别说其他各闾各社的百姓会怎么骂小的,就是咱们刘庙村的百姓也绝不会轻饶了小的。”

    跟之前不允许杨大知县下地干活时的说辞几乎一模一样,反正不管杨大知县多想体验割麦子的辛苦,刘三十二都死活不同意。

    让大老爷割麦子?

    我滴个老天爷嘞,大老爷能主持收麦的仪式就算不错了,谁敢让大老爷继续割麦子?

    就大老爷刚刚拿着镰刀的架势,估计用不了多大一会儿就得累得直不起腰来,说不定还会把他自己割伤。

    所以啊,大老爷安安心心的在地头上喝着茶水看俺们刘庙村的人割麦子就行,千万千万不能让他老人家亲自上地里来割麦子。

    然后,心里多少还有点儿逼数的杨少峰就只能回到地头不远处的树荫下,像条咸鱼一般躺在躺椅上,一边享受着小侍女泡茶扇扇子的待遇,一边看着刘庙村百姓割麦子。

    割麦子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因为割麦子的时候必须弯下腰,一手抓住麦秆,一手挥动镰刀,一镰一镰的将麦子割下,而因为长时间的弯腰,只要割上几米远就会使腰变得又酸又疼。

    但是割麦子的百姓们可不敢停下来,因为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会下雨,必须要在下雨之前把麦子全部收完、晒干、脱粒、入仓,才不至于一因为一场雨水而毁了大半年辛苦耕种出来的麦子。

    那么问题来了。

    因为割麦子会让腰又酸又疼,但是百姓们却不敢停下来休息,该怎么办?

    答案是割上一段距离的麦子后,趁着用搭在脖子上的帕子擦汗的机会直起腰来缓一缓,这就算是休息了,然后再弯下腰继续割麦子。

    又或者是实在累得不行了,就回到地头上喝口水,来回走动几步也算是休息了。

    至于说晌午顶的时候太阳太毒,晒得人头脑发晕,被汗水浸湿的短褂贴在身上太难受?

    在难受和饿肚子之间,应该没有人会选择饿肚子吧?

    再说了,割麦子是体力活,晌午顶的时候要吃一顿饭才能保证下午割麦子所需要的体力,所以等家里人把午饭送过来之后找个稍微阴凉一些的地方吃,这也算是休息时间。

    想像杨大知县一样躲在阴凉的地方,躺在躺椅上看着其他人干活?

    开什么玩笑,哪个正经人家的老百姓敢这么干啊,即便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也不敢这么歇着!

    老话不是说了么,人糊弄地一天,地糊弄人一年。

    偷懒一天,麦子的收成可能就得少个百十斤甚至更多,哪个种地的敢糊弄?

    倘若是身子骨实在受不了的,那就只能选择早起一会儿,趁着天色刚蒙蒙亮,气温还没有升上之前多割一些麦子。

    只是看着看着,杨大知县的思维就不可避免的开始跑偏。

    能不能在大明朝搞出简易的收割机?

    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再辅以刀片结构,依靠人力推动,木头制成的齿轮驱动刀片或者把刀片固定在一个可以旋转的轴上,当轴转动的时候带动刀片旋转,是不是就能实现自动收割?

    不需要实现类似后世那种联合收割机的复杂功能,不需要脱粒,不需要粉碎麦秸,只要能让人直着腰把麦子割倒就行,哪怕要多花一些力气呢?

    不行,待会儿就回县衙,然后好好琢磨琢磨这个东西该怎么弄。

    只是转念一想,杨少峰又不禁有些泄气。

    这种东西的原理很简单,只要自己提出思路,再给予足够的支持,相信县里的那几个木匠应该能搞出来。

    但是朱重八朱皇帝现在貌似已经魔怔了,万一这老登真要跟所有的“乡贤士绅”们撕破脸,大明很可能会再一次受到动荡,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继王莽之后第二个一世而亡的封建王朝。

    到时候宁阳县还不一定会怎么样呢,就算那些木匠能搞出简易的收割机又能怎么样?

    好像也不对。

    就算大明会产生动荡又怎么样,难道听喇喇蛄叫还不种庄稼了?

    杨少峰杨大知县越想越是心烦意乱,最后忍不住从躺椅上起身,直接对陪着一块儿来刘庙村的衙役吩咐道:“走,回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