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 第422章 他朱皇帝比咱们更头疼!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第422章 他朱皇帝比咱们更头疼!

    事实证明,朱重八这个老登就是一个典型的双标乐子人。

    比如说,朱重八说要杀某个大臣的全家,夏煜他们能把被杀大臣家里的蚯蚓抓出来竖着劈开,蚂蚁窝里都得浇上开水。

    但是朱重八所谓的要打断朱标狗腿,这种话的可靠程度基本上就和出虚恭差不多。

    当朱标真正来到乾清宫之后,朱皇帝也不过是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哟,太子殿下还知道回京啊?”

    然后,朱皇帝就嘿嘿冷笑两声,竖起两根手指,望着朱标说道:“两件事儿,你给咱弄明白了,你偷偷跑去登州府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朱标暗自撇了撇嘴,躬身拱手道:“请父亲吩咐。”

    朱皇帝嗯了一声,收回一根手指,说道:“这第一件事,就是空印案。”

    “咱回头让夏煜他们把卷宗都给你送过去,剩下的都交给你来办。”

    紧接着,朱皇帝又竖起第二根手指,说道:“这第二件事,就是洪武四年的春闱,这事儿也交给你来办。”

    朱标傻傻的看了朱皇帝一眼,把手指着自己说道:“我?”

    朱皇帝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瞥了朱标一眼,问道:“怎么,有难处?”

    被朱皇帝这么一问,朱标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要说难处,那肯定是没什么难处。

    就比如说空印案,无非就是该杀的贪官都拉去杀了,问题严重的发配九族,问题轻点儿的发配三族。

    再比如说洪武四年的春闱,这个就更简单了,毕竟在登州府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科举的事儿,题目都可以说是现成的。

    问题是这和设想中的画面不一样啊。

    在朱标的设想中,自己这次回来多半会挨训,实在躲不过去可能也会挨顿揍。

    接下来就应该是自己拿出登州盐田晒出来的细盐,还有姐夫以及自己写的那几份奏本,让自家老爹和韩国公、诚意伯他们疯狂的掉头发。

    现在呢?

    自家老爹和韩国公、诚意伯他们掉不掉头发的另说,自己反正是要去操心空印案和春闱了。

    朱标略微琢磨一番,随即便拱手应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把这两件事情都办妥。”

    朱皇帝皮笑肉不笑的嗯了一声,朱标却眼珠子一转,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口袋,对着朱皇帝说道:“父亲,这是登州府盐田晒出来的盐。”

    趁着朱皇帝解开口袋的功夫,朱标又继续说道:“登州府仅蓬莱一县,眼下就已有百亩盐田,每亩盐田每天可产盐千斤。”

    “按照工部左侍郎王绍虞的做算,登州在洪武五年以前最少也能搞出千亩盐田。”

    “即便是考虑到天时、潮汐、人力等各种情况,登州府一年也差不多能产一万万斤盐。”

    “按照每个人每年吃掉十斤盐来计算,仅登州府一千万人吃上一年。”

    “若是盐田的数量再多一些,或者其他沿海之地也采用登州的晒盐之法,咱们大明一年怕不是能得百万万斤盐?”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朱皇帝手里的酒杯直接咣当一声摔在了地上,朱皇帝自己更是噌的一声站了起来,望着朱标问道:“标儿,你说的是真的?”

    朱标嘿嘿笑了一声,又从袖子里拿出好几份奏本,从中挑出来一本,将之递给了朱皇帝。

    “这是工部左侍郎王绍虞他们写出来的盐田修建与晒盐的完整过程。”

    “只要识字,再找几个以前有煎盐或者晒盐经验的灶户,沿海之地就能开出新的盐田。”

    朱皇帝捧着奏本的手都在颤抖。

    “好!好啊!”

    “等到盐田晒盐之法推广开,咱大明百姓就能吃上便宜的盐了!”

    “五文钱!不,不行,三文钱一斤!咱大明的盐以后就卖三文钱一斤!”

    “咱再下旨废了那个盐粮。”

    “入他娘的,咱大明的百姓再也不用拿着八斗粮食换三斤盐了!”

    瞧着朱皇帝激动到语无伦次的模样,朱标心里终于感觉舒坦了一些。

    这才对嘛。

    孤,大明的当朝太子爷,为了大明百姓吃盐的事情,不惜千里迢迢跑到登州去找姐夫帮忙,这一路上风餐露宿不说,回京还挨了一顿揍,孤容易吗?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当初孤听到盐田的产量后震惊万分,姐夫明明一句话都没说,可是他那种看土鳖的眼神却又什么都说了。

    孤当时感觉有多丢人你们造吗?

    现在,孤的亲爹,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表现也没比孤强到哪儿去,孤的心里终于好受些了你们造吗?

    不对。

    光是一个盐田的事儿,还不够!

    还得加大力度!

    朱标双从手里的众多奏本当中挑出一本新的,递到了朱皇帝手中。

    “这是孩儿写的请修直道的奏本,还请父亲过目。”

    朱皇帝一听是自家好大儿亲自写的奏本,当即便打开看了起来。

    只是刚刚看了两眼,朱皇帝就忍不住叹息一声,随后便让陈忠把奏本拿给了李善长。

    李善长接过后看了一眼,随后又面无表情的递给了刘伯温,而刘伯温在看了两眼之后,又一言不发的将奏本递回给陈忠。

    毁灭吧。

    “谨奏为请修水泥直道,其因……伏惟谨奏。”

    前面写了一大堆必须修建水泥直道的理由。

    比如说加快财货流通。

    比如说让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能吃上便宜的精盐。

    再比如说打仗方便运兵。

    反正是理由一大堆。

    后面紧跟着就是用水泥直道连接天下各府、州、县。

    府与府之间的叫国道,州县之间的叫县道,甚至连乡村之间也要修水泥路,只不过名字改成了乡道。

    不同的水泥直道,对应着不同的修路标准。

    比如说,乡道要修成一丈宽的,县道要修成三丈宽的,国道要修成十丈宽的。

    如此扯犊子的理由,再加上更加扯犊子的修路标准……

    刘伯温悄然向着李善长使了个眼色。

    “以后绝不能再让殿下去登州了,都跟着那个杨癫疯学坏了。”

    李善长微微点头,表示收到,随后却又摇了摇头,而且又向着朱皇帝的方向使了个眼色。

    “咱俩算啥,他朱皇帝比咱们更头疼!”

    朱皇帝瞧着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个人用眼色交流,心头不禁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