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第474章 打赢了一笔带过,打输了大写特写
热门推荐: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
哈哈哈,大唐
茅山异仙之鬼道阎罗
穿越兽世:小雌性她生崽生不停
穿到七零新婚夜,高冷大佬撩红眼
杀夫证道的我,读心后被前任团宠
大成圣体出棺,黑暗动乱你哭啥
女尊兽世,大猫娶夫养崽种田日常
嫂子,我不是真的傻子!
朱标是负责监国的太子,有自主用印的权力。
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两个老东西算是辅佐朱标监国的。
现任的兵部尚书是乐韶凤,这家伙掌管过起居注,算是朱重八那个老登的心腹。
给这几个人添堵,杨少峰可谓是没有一丁点儿的心理负担。
毕竟这四个人加一块儿都凑不出半个好人。
至于大都督府那边,现任的正职大都督是李文忠,眼下正在准备洪武五年的北伐,暂时倒不太好去招惹他。
杨少峰可以拿倭国那些矮矬子们的祖宗十八代发誓,之所以不去招惹李文忠,单纯的就是为了北伐考虑,绝不是因为担心打不过李文忠。
算计好要安排工作的人员名单之后,杨少峰就开始琢磨着要给他们安排什么样儿的工作。
朱标负责监国,那就上一道哭穷的奏本,请求继续蠲免赋税。
反正宁阳县和登州府的百姓都穷的掉腚。
整个山东布政使司的百姓也穷的掉腚。
大明一千多个州县的老百姓都穷的掉腚。
不蠲免赋税就等于是逼着老百姓去死。
嗯,还应该请求大力修建水库和水渠。
抛开事实不谈,你大明朝廷不组织百姓修建水库和水渠,这难道不是你朱标的错?
安排完朱标,接下来就轮到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两个老东西了。
李善长是中书省的扛把子,那就让中书省去琢磨琢磨布政使司、府、州、县改制的事儿吧。
毕竟大明朝的官制有点儿复杂。
敲黑板:除去熟知的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以及府、州、县的架构之外,大明还有一个“道”。
布政使司置参政、参议,分司诸道,称分守道;按察司置副使、佥事,分司诸道,称分巡道。还在一些地方设整饬兵备道。又有协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盐法道等。
再加上洪武三年改制之后,府一级也开始设立御台史御门,结果就是大明现在的官制乱的一批。
还是让中书省改一改吧。
最好是直接把整体的结构全给改成本官熟悉的那种。
比如中书省管着各个布政使司,然后各个府管着州县,州县再管着乡镇,乡镇再管着最基层的村社。
这样儿一级一级的搞下来,结构简单清晰明了,各级官吏也能各司其职,以后出了问题也好追责。
嗯,这个架构改制应该够李善长和中书省的那些官老爷们头疼上几个月了。
刘伯温那边儿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御史台的扛把子。
但是,民间那么多的冤案、错案、胡元时期遗留下来的麻烦事儿,你们御史台衙门不应该去管一管?
抛开事实不谈,你们御史台衙门难道就没有错吗?
至于兵部,最起码这个兵役年龄的问题你得先解决一下。
服役年限到了之后的退役安置问题是不是也得安排解决?
士卒在服役期间,他们家人的优待问题是不是也要解决?
阵亡、伤残是不是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哦,对了,这次卫所士卒逃亡的事情给登州府的几个卫所,还有宁阳县城外的那个千户所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甚至连本官的驸马府亲卫都受到了影响。
抛开事实不谈,你们兵部是不是该给本官一个说法?
……
正当杨少峰研究着该怎么样才能“抛开事实不谈”的时候,朱皇帝则是在翻看登州府学的一些教材。
儒家典籍那些玩意儿没什么好看的。
数学教材根本看不懂。
咱老朱能懂勾三股四弦五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个什么正数、负数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还有这个割圆,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五三到底又是个什么玩意儿?
还有什么杨辉三角,正负开方术,四元术,垛积法,招差术。
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到底都是个啥?
咱根本就看不懂啊混蛋!
至于《府学物理》……
朱皇帝只是看了一眼,就把这本教材给抛到了一边。
“光有几种颜色?”
“摩擦力?”
“重力?”
“引力?”
这些字,咱每个都认识。
但是组合到一起,咱一个都看不明白。
不对,不能说看不明白,应该说能看明白字面意思,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却根本弄不懂。
然后,朱皇帝又拿起了《府学历史》。
再然后,仅仅只是随手翻看几页,朱皇帝就差点儿把肺给气炸。
“镐京之战”
“白登之围”
“永嘉之乱”
“五胡乱华”
“渭水之盟”
“澶渊之盟”
“靖康之耻”
“崖山海战”
“红巾征高丽之败”
从前面的“镐京之战”一直到“渭水之盟”多少还好一些。
毕竟发生的时间比较久远。
朱皇帝就算是看着来气,也多少还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从澶渊之盟开始,一直到红巾军征高丽之败,这些大败亏输的战争却都发生在两三百年之内。
更让朱皇帝怒火中烧的是,几乎每一场大战都清清楚楚的写明了失败的原因,顺带着还写明了对后来造成的影响。
尤其是里面还他娘的画了插图。
还附上了一大堆的诗词。
要多惨就有多惨。
“砰!”
朱皇帝怒不可遏的把《府学历史》拍到桌子上,咬牙切齿的说道:“北伐!北伐!”
“今年咱要好好准备准备,明年就北伐胡元!”
“不雪其耻,誓不罢休!”
瞧着朱皇帝一副怒气冲天,恨不得一战而彻底扫灭胡元的模样,马皇后干脆伸手拿过《府学历史》看了起来。
“这是好事儿。”
马皇后忽然说道:“这本《府学历史》,回头让人多印……不对,就让宁阳县的书坊印,不能让礼部和工部插手其中。”
“这本书啊,以后年年都得印,府学的生员们毕业之时,这本书也要让他们带回家。”
“还有,你又被你那个好女婿给绕进坑里了。”
朱皇帝气咻咻的冷哼一声道:“其实咱知道,咱这一次又被那个狗东西给算计了。”
“而且今天下午的时候,他自己也说了,打赢了的那些战例一笔带过,打输了的就得大写特写。”
“要不然显不出文人的本事。”
“可咱就是气不过。”
略微顿了顿,朱皇帝又继续说道:“不过这样儿也好。”
“以后就按妹子你说的来。”
“而且这本书不光要多印,还要多考。”
“考不过的,以后也别想着做官了。”
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两个老东西算是辅佐朱标监国的。
现任的兵部尚书是乐韶凤,这家伙掌管过起居注,算是朱重八那个老登的心腹。
给这几个人添堵,杨少峰可谓是没有一丁点儿的心理负担。
毕竟这四个人加一块儿都凑不出半个好人。
至于大都督府那边,现任的正职大都督是李文忠,眼下正在准备洪武五年的北伐,暂时倒不太好去招惹他。
杨少峰可以拿倭国那些矮矬子们的祖宗十八代发誓,之所以不去招惹李文忠,单纯的就是为了北伐考虑,绝不是因为担心打不过李文忠。
算计好要安排工作的人员名单之后,杨少峰就开始琢磨着要给他们安排什么样儿的工作。
朱标负责监国,那就上一道哭穷的奏本,请求继续蠲免赋税。
反正宁阳县和登州府的百姓都穷的掉腚。
整个山东布政使司的百姓也穷的掉腚。
大明一千多个州县的老百姓都穷的掉腚。
不蠲免赋税就等于是逼着老百姓去死。
嗯,还应该请求大力修建水库和水渠。
抛开事实不谈,你大明朝廷不组织百姓修建水库和水渠,这难道不是你朱标的错?
安排完朱标,接下来就轮到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两个老东西了。
李善长是中书省的扛把子,那就让中书省去琢磨琢磨布政使司、府、州、县改制的事儿吧。
毕竟大明朝的官制有点儿复杂。
敲黑板:除去熟知的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以及府、州、县的架构之外,大明还有一个“道”。
布政使司置参政、参议,分司诸道,称分守道;按察司置副使、佥事,分司诸道,称分巡道。还在一些地方设整饬兵备道。又有协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盐法道等。
再加上洪武三年改制之后,府一级也开始设立御台史御门,结果就是大明现在的官制乱的一批。
还是让中书省改一改吧。
最好是直接把整体的结构全给改成本官熟悉的那种。
比如中书省管着各个布政使司,然后各个府管着州县,州县再管着乡镇,乡镇再管着最基层的村社。
这样儿一级一级的搞下来,结构简单清晰明了,各级官吏也能各司其职,以后出了问题也好追责。
嗯,这个架构改制应该够李善长和中书省的那些官老爷们头疼上几个月了。
刘伯温那边儿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御史台的扛把子。
但是,民间那么多的冤案、错案、胡元时期遗留下来的麻烦事儿,你们御史台衙门不应该去管一管?
抛开事实不谈,你们御史台衙门难道就没有错吗?
至于兵部,最起码这个兵役年龄的问题你得先解决一下。
服役年限到了之后的退役安置问题是不是也得安排解决?
士卒在服役期间,他们家人的优待问题是不是也要解决?
阵亡、伤残是不是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哦,对了,这次卫所士卒逃亡的事情给登州府的几个卫所,还有宁阳县城外的那个千户所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甚至连本官的驸马府亲卫都受到了影响。
抛开事实不谈,你们兵部是不是该给本官一个说法?
……
正当杨少峰研究着该怎么样才能“抛开事实不谈”的时候,朱皇帝则是在翻看登州府学的一些教材。
儒家典籍那些玩意儿没什么好看的。
数学教材根本看不懂。
咱老朱能懂勾三股四弦五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个什么正数、负数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还有这个割圆,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五三到底又是个什么玩意儿?
还有什么杨辉三角,正负开方术,四元术,垛积法,招差术。
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到底都是个啥?
咱根本就看不懂啊混蛋!
至于《府学物理》……
朱皇帝只是看了一眼,就把这本教材给抛到了一边。
“光有几种颜色?”
“摩擦力?”
“重力?”
“引力?”
这些字,咱每个都认识。
但是组合到一起,咱一个都看不明白。
不对,不能说看不明白,应该说能看明白字面意思,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却根本弄不懂。
然后,朱皇帝又拿起了《府学历史》。
再然后,仅仅只是随手翻看几页,朱皇帝就差点儿把肺给气炸。
“镐京之战”
“白登之围”
“永嘉之乱”
“五胡乱华”
“渭水之盟”
“澶渊之盟”
“靖康之耻”
“崖山海战”
“红巾征高丽之败”
从前面的“镐京之战”一直到“渭水之盟”多少还好一些。
毕竟发生的时间比较久远。
朱皇帝就算是看着来气,也多少还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从澶渊之盟开始,一直到红巾军征高丽之败,这些大败亏输的战争却都发生在两三百年之内。
更让朱皇帝怒火中烧的是,几乎每一场大战都清清楚楚的写明了失败的原因,顺带着还写明了对后来造成的影响。
尤其是里面还他娘的画了插图。
还附上了一大堆的诗词。
要多惨就有多惨。
“砰!”
朱皇帝怒不可遏的把《府学历史》拍到桌子上,咬牙切齿的说道:“北伐!北伐!”
“今年咱要好好准备准备,明年就北伐胡元!”
“不雪其耻,誓不罢休!”
瞧着朱皇帝一副怒气冲天,恨不得一战而彻底扫灭胡元的模样,马皇后干脆伸手拿过《府学历史》看了起来。
“这是好事儿。”
马皇后忽然说道:“这本《府学历史》,回头让人多印……不对,就让宁阳县的书坊印,不能让礼部和工部插手其中。”
“这本书啊,以后年年都得印,府学的生员们毕业之时,这本书也要让他们带回家。”
“还有,你又被你那个好女婿给绕进坑里了。”
朱皇帝气咻咻的冷哼一声道:“其实咱知道,咱这一次又被那个狗东西给算计了。”
“而且今天下午的时候,他自己也说了,打赢了的那些战例一笔带过,打输了的就得大写特写。”
“要不然显不出文人的本事。”
“可咱就是气不过。”
略微顿了顿,朱皇帝又继续说道:“不过这样儿也好。”
“以后就按妹子你说的来。”
“而且这本书不光要多印,还要多考。”
“考不过的,以后也别想着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