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之凤临天下 第18章 宸贵妃出事
热门推荐:
从皇宫禁军开始,分身遍御天下
快穿:在暗黑童话里驭神
牛!让你直播鉴宝,你给人鉴刑?
天下诡医
和真千金互换宗门,我飞升她祭天
钓鱼赶海,我有龙血自然拽
重生后,揪着偏执大佬绝不放手!
穿书就被调包,我靠异能嘎嘎乱杀
不是哥们,武道导师这么抽象吗?
午膳小憩之后,时光悠然,宫墙之内,静谧非凡。忽而,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原是乾隆皇帝派遣的内侍,匆匆行至皇后所居之长春宫,欲传圣上之意。
内侍步入长春宫,只见宫室内光华流转,陈设华美,宛如仙境。他不敢怠慢,即刻向皇后富察氏琅华禀报:“圣上有旨,宸贵妃依循宫廷之礼,特来向皇后娘娘行大礼。”言罢,内侍躬身退下,静待宸贵妃之至。
馨澜身着简单的蓝色宫装,清新脱俗,宛如仙子下凡。这蓝色宫装,质地轻柔,绣着细腻的云纹,随风轻轻摇曳,更显得她气质高雅,风华绝代。她头戴珠翠,步履轻盈,缓缓步入长春宫。
按照宫中规矩,妃嫔侍寝次日向皇后初次问安要行三跪九叩大礼。此时,锦垫早已铺在凤座之下,等待着宸贵妃的跪拜。宸贵妃缓缓走至锦垫前,深吸一口气,似乎在调整自己的情绪。随后,她按照规矩,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庄重而虔诚。
礼毕,宸贵妃起身,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臣妾宸贵妃,特来向皇后娘娘行礼问安,愿娘娘凤体康健,福泽万年。”
琅华轻柔地拉起了馨澜的手,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柔和:“馨澜妹妹,快些起来吧,地上凉,对你的身子不好。你本就体弱多病,若非宫中这些繁琐的规矩所累,我是断断不会忍心让你受这份罪的。你看,这晨雾还未完全散去,空气中还带着几分寒意,你若是再这样跪着,怕是又要病上几日了。你的心意,我自然是知晓的,但比起这些虚礼,我更希望你能好好照顾自己,健健康康的。”
馨澜轻盈地移动着脚步,优雅地走到椅子前,然后缓缓坐下。她的目光轻轻地掠过长春宫内整齐排列的皇帝的内侍们,这些内侍的身影在微弱的烛光下被拉长,透露出一种庄严而庄重的氛围。她微微扬起下巴,嘴角挂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轻声说道:“皇上,是不是担心我在这深宫中受到皇后娘娘的威严压制,成为一个备受欺凌的小媳妇呢?又或者,您已经洞悉一切,预见到我可能会因为一时冲动,无意中让皇后娘娘感到委屈?”她的声音带着一丝调侃和深意,仿佛在暗示着什么。听到馨澜的话,皇后琅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宸贵妃这话从何说起?”琅华微笑着问道。
“姐姐难道不知道吗?”馨澜娇嗔地说道,“这宫里的人,哪个不是看着姐姐的脸色行事?若我不得姐姐欢心,还不知要怎么被欺负呢。”
“妹妹多虑了。”琅华握住馨澜的手,“只要妹妹恪守宫规,尊重本宫,便无人敢为难妹妹。”
“那就多谢姐姐了。”馨澜微微颔首,“不过,姐姐可别像对其他嫔妃那样对我严厉哦,我会受不了的。”
琅华轻笑一声:“妹妹放心,姐姐知道妹妹的性子。”
空旷的宫殿内,皇帝的内侍李玉那尖细而又响亮的嗓音缓缓地回荡着。李玉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但眼眸深处却闪烁着一丝不屑。
他心中暗自嘀咕:“看你还敢不敢欺负娴嫔!”
接着,李玉用恭敬的语气对贵妃说道:“贵妃娘娘,这可是皇上特意吩咐奴才转告您的呢。”
李玉微微弯腰,轻声说道:“贵妃娘娘的身体一直都是皇上最关心的事情,皇上说了,希望娘娘一定要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继续陪伴在皇上身边,为皇上排忧解难啊。”
说到这里,李玉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压低了声音,仿佛在透露一个天大的秘密般,轻声说道:“另外,皇上还有一句话想要嘱咐娘娘,如果娘娘能够与娴嫔相处得更和睦一些,那就更好了。”
李玉说完这句话后,心里暗暗得意。他知道,以贵妃娘娘对皇上的敬畏之心,只要她听到这话,肯定会有所忌惮,以后也不敢再轻易欺负娴嫔了。
他不禁想到,自己刚刚加上去的那句话,实在是太妙了。他要用皇上来压制贵妃,让她明白,欺负娴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玉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贵妃娘娘的反应。他期待着看到贵妃娘娘在听到这些话后的表情变化,同时也在心底暗笑,觉得自己成功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馨澜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眼神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李公公,劳烦您跑一趟,替我向皇上问个明白。我这副残破之躯,为何会沦落到今日这般田地?皇上他,不是一直对我了如指掌,对我所承受的痛苦与折磨心知肚明吗?如今,他却突然为娴嫔那女子求情,这其中的缘由,我倒是真想听听皇上的解释。”
她的话语中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与哀怨,仿佛每一字一句都在诉说着内心深处的无奈与不甘。“若说这世间真有谁能体会我之痛楚,那非皇上莫属。可如今,他却要我去宽恕那个几乎让我断子绝孙的罪魁祸首——娴嫔。她的姑姑,那个狠毒的女人,用一碗红花,断送了我身为女子最珍贵的希望,让我在这深宫之中,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苟延残喘。”
馨澜的声音微微颤抖,但她的眼神却异常坚定。“李公公,您若真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若是您自己或您的亲人遭遇了这样的不幸,被那碗红花剥夺了延续血脉的权利,您还能否像皇上那样,轻易地原谅娴嫔?我馨澜虽为女子,却也知恩怨分明。若皇上真能给出让我信服的答案,我或许还能考虑一二;但若只是空口白话,企图用权势压人,那我只能告诉皇上,他的这份宽恕,我馨澜,受不起!”
馨澜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向皇后琅华,语气坚定地说道:“嫔妾身体实在不适,先行告退了。琅华姐姐,您也不必再劝我了。我知道您想说些什么,但请不要用那些皇上也是无耐之类的借口来安慰我。如果皇上真的想要逼死我,那就直接告诉我吧,不需要这样拐弯抹角的。”说完,她便转身离去,留下一脸惊愕的皇后琅华和皇帝身边的太监面面相觑。
皇后琅华望着馨澜离去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轻声叹道:“罢了罢了,这丫头的性子我又不是不知道,多说也是无益。”她心中明白,以馨澜的脾气,现在再劝也无济于事。
与此同时,李玉却突然感到心慌意乱起来。他没想到宸贵妃竟然如此大胆,竟敢无视他刚才加上去的那句话。他意识到这件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心里不禁暗自思忖着该如何应对。
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尽快将这里发生的情况回禀给皇帝。于是,他赶紧向皇后行了一礼,表示要告退。皇后点了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随后,李玉便急匆匆地离开了长春宫,脚步显得有些慌乱。
李玉匆忙赶回皇宫,将宸贵妃的话转达给了皇帝。皇帝听后,脸上浮现出一丝愧疚之色。
“朕知道她心中有怨,但后宫安稳至关重要,她与娴嫔之间的矛盾必须化解。”皇帝暗自思量。
乾隆皇帝的心中沉甸甸的,仿佛压着一块巨石。他深知,眼下的头等大事,便是如何解开馨澜心中的那道结。这道结,既复杂又微妙,稍有不慎,便可能让情况变得更加棘手。因此,他必须谨慎行事,步步为营。
他沉思片刻,决定亲自前往长春宫,与皇后琅华共商对策。皇后琅华,以她的智慧与温婉,曾多次在后宫中化解纷争,平息风波。乾隆相信,她定能为此事提供宝贵的建议。
步入长春宫,乾隆皇帝首先感受到的是一股宁静而祥和的氛围。皇后琅华正坐在窗边,手捧一卷古籍,正静静地阅读。见到皇帝的到来,她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容。
“皇上驾到,臣妾有失远迎。”皇后琅华行礼道。
乾隆皇帝轻轻扶起她,道:“皇后无需多礼。朕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商。”
皇后琅华闻言,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她知道,皇帝若非有要事,绝不会轻易踏入长春宫。于是,她引着皇帝坐下,并命人沏上一壶好茶。
“皇上所为何事?”皇后琅华轻声问道。
乾隆皇帝便将馨澜之事一一道来。他讲述了馨澜心中的困扰与痛苦,以及自己对此事的忧虑与无奈。皇后琅华听后,眉头紧锁,显然也在为此事感到担忧。
“馨澜妹妹的性情,素来便是那般倔强不屈,犹如寒风中傲然挺立的梅花,即便风雨交加,也绝不轻易低头。”皇后琅华轻抚着手中的茶杯,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她轻轻叹息道,“这份倔强,既是她的魅力所在,却也让她在宫廷的复杂斗争中,难以找到立足之地。”
“皇上,您可知晓,那日娴嫔的姑姑,竟以一碗红花,试图让馨澜妹妹从此断了生育之路。这等狠辣手段,简直令人发指。”皇后琅华的声音中多了几分愤慨,“馨澜妹妹得知此事后,心如刀绞,她本就对宫中尔虞我诈之事心存厌倦,如今更是对娴嫔一家心生芥蒂。试问,在这等深仇大恨之下,又怎能奢望她与娴嫔和睦相处呢?”
“皇上,臣妾并非是要在您面前挑拨是非,只是心疼馨澜妹妹的遭遇。她本是那样一个温婉善良的女子,却因宫廷斗争而饱受折磨。臣妾恳请皇上,能够对此事有所作为,至少让馨澜妹妹感受到一丝来自皇家的公正与温暖。”皇后琅华说到这里,眼眶已微微泛红,显然是对馨澜的遭遇感同身受。
“毕竟,在这后宫之中,每一个女子都是那么的不易。她们或为了家族荣耀,或为了自身生存,不得不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皇上您,作为这后宫之主,更应成为她们的保护伞,让她们在风雨飘摇中,也能寻得一片安宁之地。”皇后琅华的话语中充满了期许,她希望皇上能够重视此事,给予馨澜一个公道。
乾隆皇帝的面色在瞬间变得复杂而错愕,他微微蹙眉,似乎对眼前的情境感到难以置信。“朕,身为九五之尊,自然深知馨澜心中的那份纠葛与不愿。朕怎会不体谅她的情感,又如何会强迫她去喜欢那娴嫔?这等儿女情长之事,非朕所能轻易干涉,更非朕所愿。”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无奈与不解,语气里满是帝王独有的威严与不容置疑。
“至于让馨澜与娴嫔和睦相处,这更是从何谈起?朕虽希望后宫安宁,但也深知人心各异,强求不得。朕未曾有过此等命令,更未有过任何暗示,让二人必须摒弃前嫌,共聚一堂。朕的初衷,不过是希望后宫之中,能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无谓的纷争与猜忌罢了。”乾隆的声音渐渐低沉,透出一股不容忽视的深沉与力量,仿佛在向众人阐述他作为君主的立场与原则。
琅华微微蹙眉,目光中闪烁着不解与一丝淡淡的忧虑,她轻轻咬了咬下唇,似乎是在心中反复思量着皇帝的意图与李玉公公的传话。她望向皇帝,那双清澈的眼眸里仿佛能映照出宫廷的种种复杂与微妙。“皇上,臣妾心中着实疑惑,您不是曾明令李玉公公传下旨意,期望馨澜与娴嫔能摒弃前嫌,共筑后宫和谐之景吗?为何臣妾刚刚听闻,李玉公公所言,竟似与此意有所出入?莫非是臣妾误解了皇上的圣意,还是其中有何误会未曾明了?”
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谨慎与恭敬,又不失为自身处境的考量,试图在维护宫廷规矩的同时,也探寻着真相的蛛丝马迹。
皇帝闻言,眼神微动,似乎对琅华的敏锐与细心有所触动,
他缓缓抬起手,指尖轻轻敲打着龙椅的扶手,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深邃与威严。“朕,何时曾授意李玉去传达朕希望馨澜与娴嫔能够和睦共处的意愿?朕的记忆之中,分明只是淡淡地吩咐了李玉,让他转达朕对馨澜身体安康的关切之情。难道,这宫中的奴才,竟敢擅自揣摩圣意,越俎代庖,将朕的关怀扭曲成促进后宫和谐之令?”
乾隆皇帝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可一世的傲气与对权谋的敏锐洞察。他微微侧首,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层层宫墙,直视人心最深处的秘密。“朕自问待下不薄,怎料,这紫禁城内的风气,竟已悄然生变。李玉啊李玉,你跟随朕多年,本应是最懂朕心之人,如今却似乎有了自己的盘算,莫非,你真的以为,这皇宫之内,除了朕,还能有第二个主子不成?”
说到这里,乾隆皇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既有对权力被挑衅的不屑,也有对人性复杂多变的深深感慨。“看来,是时候整顿一番了。朕的皇宫,岂容他人置喙?朕的旨意,更不容任何人随意曲解!”言罢,他轻挥衣袖,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瞬间弥漫整个大殿,让人心生敬畏。
一个时辰悄然流逝,长春宫内的宁静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急促脚步声打破,那声音如同夏日骤雨前的雷鸣,迅速而有力地回响在空旷的宫殿之中。乾隆皇帝正端坐于案前,手执朱笔,正欲批阅奏章,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打断了思绪。他微微蹙眉,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身旁的皇后琅华,只见她正轻抚着案上的青花瓷瓶,眼神中也同样流露出不解与疑惑。
两人无需言语,仅凭这轻轻一瞥,便已心领神会。乾隆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深知这突如其来的脚步声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变故。皇后琅华则轻启朱唇,欲语还休,那份温婉中透露出对未知的淡淡忧虑。
长春宫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宫女太监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屏息凝神,生怕惊扰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乾隆皇帝与皇后琅华,则像是两座巍峨的山峰,在这突如其来的风暴前屹立不倒,共同守护着这片属于他们的安宁与尊严。
紧接着,一名衣衫不整的小太监,神色慌张,仿佛身后有追兵一般,连滚带爬地冲进大殿,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禀报道:“皇上、娘娘,大事不妙啊!永寿宫那边,宸贵妃娘娘的寝宫,突然之间,一阵喧哗声四起,紧接着便是惊恐的尖叫与混乱的脚步声,仿佛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他边说边抬头,眼中满是惊恐与焦急,额头上的汗珠滚滚而下,滴落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细微的声响。皇上与皇后见状,脸色骤变,相互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与不安。皇后更是急忙站起身,双手紧握成拳,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快,详细说来,宸贵妃到底出了何事?”
午膳小憩风云突变,娴嫔挑衅宸贵妃吐血
午膳小憩后不久,紫禁城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乾隆皇帝,这位大清王朝的掌权者,正欲处理朝政,却突然派人匆匆来到皇后所居的长春宫,传达一道意味深长的旨意。然而,这道旨意还未曾完全传达,一个小太监的慌乱闯入,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究竟是何事?你且慢慢道来,不必惊慌。”乾隆皇帝轻轻放下手中的御笔,眉头紧锁,目光中透出一丝不悦与关切。他深知后宫的纷争不断,但此刻的紧迫感却让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仿佛有一股暗流在后宫中涌动,即将掀起波澜。
那小太监闻言,连忙调整呼吸,尽力平复自己因奔跑而急促的喘息。他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待气息稍定,便恭敬地答道:“回禀皇上,适才不久,娴嫔娘娘携同贴身宫女阿箬与蕊心二人,前往了永寿宫。她在那里对宸贵妃进行了奚落,言辞犀利,说即便宸贵妃得宠又如何,皇上终究还是偏袒娴嫔的。她仗着自己怀有皇嗣,而宸贵妃永无所出,出言不逊,极尽羞辱之能事。现在宸贵妃被气得吐血,情况危急,宫女们乱作一团,纷纷呼喊着找太医。而宸贵妃娘娘的寝宫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奴才也是好不容易才挤出来,赶来向皇上和娘娘禀报的。”
说到这里,小太监的声音已经带着哭腔,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坏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仿佛能感受到永寿宫中那股紧张而混乱的气氛。乾隆皇帝和皇后琅华的面色也更加凝重,他们知道,这场后宫的风波,恐怕才刚刚开始。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让乾隆皇帝和皇后琅华脸色大变。乾隆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万万没想到后宫的纷争竟然会如此激烈,甚至导致了宸贵妃的吐血。他深知这不仅是对宸贵妃的伤害,更是对后宫秩序的严重挑战。
皇后琅华也是一脸震惊,她没想到娴嫔竟然会如此大胆,公然挑衅宸贵妃。她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争执,而是后宫权力斗争的又一次升级。
皇上听闻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脸色瞬间凝重,双眉紧蹙,仿佛两道沉重的山峰横亘于额前。他静默片刻,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深沉的忧虑,随后,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响彻大殿:“即刻传朕旨意,命太医院所有当值的太医,无论事务繁简,皆需放下手头一切,火速集合,共赴永寿宫,为宸贵妃精心诊治,务必全力以赴,以保其安康。同时,朕要亲自下令,着人严密封锁永寿宫四周,增设岗哨,确保内外隔绝,无朕之亲令,任何人等皆不得擅自出入,违者必当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此言一出,殿内侍从皆感事态严重,纷纷领命而去,脚步匆匆,不敢有丝毫懈怠。一时间,皇宫内气氛紧张而凝重,所有人的心都被宸贵妃的病情紧紧牵动着,期盼着太医们能妙手回春,还永寿宫一片安宁。
乾隆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宇间凝聚着深邃与决断,他的声音透过空旷的朝堂,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快!即刻传朕的旨意,命人备好御辇,朕要亲自前往永寿宫,刻不容缓!”
太监总管闻言,心头一凛,连忙躬身应是,匆匆退下,去安排一切。这突如其来的旨意,让整个紫禁城都为之震动,似乎预示着后宫中一场风波正悄然酝酿。
乾隆皇帝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后宫的安宁关乎朝廷的稳定,更关乎皇家颜面。此次风波,无论大小,都必须由他亲自处理,方能平息。他站起身,袍袖一挥,步伐稳健而急促,每一步都透露出帝王的决断与果敢。
沿途的宫人见皇帝如此行色匆匆,皆低头避让,不敢有丝毫怠慢。乾隆皇帝的眼中只有永寿宫的方向,那里,或许正有一场风暴等待着他去平息。他必须尽快赶到,用他的智慧与威严,守护住这片后宫的宁静与和谐。
太医院内,气氛紧张而凝重,所有当值的太医们接到急召,迅速整理好医箱与器具,脚步匆匆却有序地齐聚于永寿宫前。他们面色严峻,心中暗自揣测着宫中哪位贵人或许突遭不测,需得他们这群医者紧急救治。
与此同时,紫禁城内,乾隆皇帝正心急如焚地听着内侍禀报永寿宫的突发状况,眉头紧锁,脸上难掩忧虑之色。他深知,在这深宫之中,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牵动大局。皇后琅华,端庄温婉,听闻此事后,也是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务,与皇帝并肩而行,加快了前往永寿宫的步伐。她的眼中既有对未知情况的担忧,也有身为后宫之主的坚定与从容。
一路上,宫灯摇曳,映照出两人焦急而坚定的身影。沿途的宫人见状,皆低头避让,心中暗自揣测,却无人敢多言。终于,乾隆皇帝与皇后琅华踏入了永寿宫的大门,只见宫内灯火通明,侍女们忙碌而有序,太医们则已各就各位,准备迎接即将展开的救治行动。
此情此景,让乾隆皇帝与皇后琅华的心中更加沉重,但他们也明白,此刻需要的是冷静与果断。于是,两人迅速调整心态,投入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之中,共同为宫中的安宁与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刻钟的静谧之后,以太医院院正为首的数位资深太医,他们的身影在烛光的摇曳下显得格外沉重,缓缓跪拜于乾隆皇帝那威严而又不失温情的龙袍之前。院正的声音,低沉而带着几分无奈,穿透了殿内凝固的空气:“皇上,微臣等已竭尽全力,然宸贵妃娘娘的病情,实非药石所能轻易挽回。她心中所缺,非是世间任何珍贵药材所能填补,而是那份对生的渴望与希望之光。娘娘的眼中,似乎已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绝望,让微臣等即便是拥有再高明的医术,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与挫败。”
他微微抬头,目光中满是对皇上的忠诚与对病情的忧虑交织,“皇上,宸贵妃娘娘的病情,实则已非身体上的病痛所能概括,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创伤与绝望。微臣斗胆进言,或许,唯有皇上您的关怀与慰藉,方能成为娘娘心中那抹最温暖的亮色,激发她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眷恋与坚持。请皇上勿要放弃,给予娘娘更多的关爱与希望,或许,奇迹会在不经意间发生。”
言罢,太医们再次深深叩首,心中既是对皇权的敬畏,也是对宸贵妃命运的悲悯。殿内一时之间,只余下皇帝沉重的呼吸声,与窗外偶尔传来的更漏声,交织成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内侍步入长春宫,只见宫室内光华流转,陈设华美,宛如仙境。他不敢怠慢,即刻向皇后富察氏琅华禀报:“圣上有旨,宸贵妃依循宫廷之礼,特来向皇后娘娘行大礼。”言罢,内侍躬身退下,静待宸贵妃之至。
馨澜身着简单的蓝色宫装,清新脱俗,宛如仙子下凡。这蓝色宫装,质地轻柔,绣着细腻的云纹,随风轻轻摇曳,更显得她气质高雅,风华绝代。她头戴珠翠,步履轻盈,缓缓步入长春宫。
按照宫中规矩,妃嫔侍寝次日向皇后初次问安要行三跪九叩大礼。此时,锦垫早已铺在凤座之下,等待着宸贵妃的跪拜。宸贵妃缓缓走至锦垫前,深吸一口气,似乎在调整自己的情绪。随后,她按照规矩,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庄重而虔诚。
礼毕,宸贵妃起身,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臣妾宸贵妃,特来向皇后娘娘行礼问安,愿娘娘凤体康健,福泽万年。”
琅华轻柔地拉起了馨澜的手,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柔和:“馨澜妹妹,快些起来吧,地上凉,对你的身子不好。你本就体弱多病,若非宫中这些繁琐的规矩所累,我是断断不会忍心让你受这份罪的。你看,这晨雾还未完全散去,空气中还带着几分寒意,你若是再这样跪着,怕是又要病上几日了。你的心意,我自然是知晓的,但比起这些虚礼,我更希望你能好好照顾自己,健健康康的。”
馨澜轻盈地移动着脚步,优雅地走到椅子前,然后缓缓坐下。她的目光轻轻地掠过长春宫内整齐排列的皇帝的内侍们,这些内侍的身影在微弱的烛光下被拉长,透露出一种庄严而庄重的氛围。她微微扬起下巴,嘴角挂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轻声说道:“皇上,是不是担心我在这深宫中受到皇后娘娘的威严压制,成为一个备受欺凌的小媳妇呢?又或者,您已经洞悉一切,预见到我可能会因为一时冲动,无意中让皇后娘娘感到委屈?”她的声音带着一丝调侃和深意,仿佛在暗示着什么。听到馨澜的话,皇后琅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宸贵妃这话从何说起?”琅华微笑着问道。
“姐姐难道不知道吗?”馨澜娇嗔地说道,“这宫里的人,哪个不是看着姐姐的脸色行事?若我不得姐姐欢心,还不知要怎么被欺负呢。”
“妹妹多虑了。”琅华握住馨澜的手,“只要妹妹恪守宫规,尊重本宫,便无人敢为难妹妹。”
“那就多谢姐姐了。”馨澜微微颔首,“不过,姐姐可别像对其他嫔妃那样对我严厉哦,我会受不了的。”
琅华轻笑一声:“妹妹放心,姐姐知道妹妹的性子。”
空旷的宫殿内,皇帝的内侍李玉那尖细而又响亮的嗓音缓缓地回荡着。李玉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但眼眸深处却闪烁着一丝不屑。
他心中暗自嘀咕:“看你还敢不敢欺负娴嫔!”
接着,李玉用恭敬的语气对贵妃说道:“贵妃娘娘,这可是皇上特意吩咐奴才转告您的呢。”
李玉微微弯腰,轻声说道:“贵妃娘娘的身体一直都是皇上最关心的事情,皇上说了,希望娘娘一定要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继续陪伴在皇上身边,为皇上排忧解难啊。”
说到这里,李玉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压低了声音,仿佛在透露一个天大的秘密般,轻声说道:“另外,皇上还有一句话想要嘱咐娘娘,如果娘娘能够与娴嫔相处得更和睦一些,那就更好了。”
李玉说完这句话后,心里暗暗得意。他知道,以贵妃娘娘对皇上的敬畏之心,只要她听到这话,肯定会有所忌惮,以后也不敢再轻易欺负娴嫔了。
他不禁想到,自己刚刚加上去的那句话,实在是太妙了。他要用皇上来压制贵妃,让她明白,欺负娴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玉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贵妃娘娘的反应。他期待着看到贵妃娘娘在听到这些话后的表情变化,同时也在心底暗笑,觉得自己成功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馨澜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眼神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李公公,劳烦您跑一趟,替我向皇上问个明白。我这副残破之躯,为何会沦落到今日这般田地?皇上他,不是一直对我了如指掌,对我所承受的痛苦与折磨心知肚明吗?如今,他却突然为娴嫔那女子求情,这其中的缘由,我倒是真想听听皇上的解释。”
她的话语中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与哀怨,仿佛每一字一句都在诉说着内心深处的无奈与不甘。“若说这世间真有谁能体会我之痛楚,那非皇上莫属。可如今,他却要我去宽恕那个几乎让我断子绝孙的罪魁祸首——娴嫔。她的姑姑,那个狠毒的女人,用一碗红花,断送了我身为女子最珍贵的希望,让我在这深宫之中,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苟延残喘。”
馨澜的声音微微颤抖,但她的眼神却异常坚定。“李公公,您若真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若是您自己或您的亲人遭遇了这样的不幸,被那碗红花剥夺了延续血脉的权利,您还能否像皇上那样,轻易地原谅娴嫔?我馨澜虽为女子,却也知恩怨分明。若皇上真能给出让我信服的答案,我或许还能考虑一二;但若只是空口白话,企图用权势压人,那我只能告诉皇上,他的这份宽恕,我馨澜,受不起!”
馨澜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向皇后琅华,语气坚定地说道:“嫔妾身体实在不适,先行告退了。琅华姐姐,您也不必再劝我了。我知道您想说些什么,但请不要用那些皇上也是无耐之类的借口来安慰我。如果皇上真的想要逼死我,那就直接告诉我吧,不需要这样拐弯抹角的。”说完,她便转身离去,留下一脸惊愕的皇后琅华和皇帝身边的太监面面相觑。
皇后琅华望着馨澜离去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轻声叹道:“罢了罢了,这丫头的性子我又不是不知道,多说也是无益。”她心中明白,以馨澜的脾气,现在再劝也无济于事。
与此同时,李玉却突然感到心慌意乱起来。他没想到宸贵妃竟然如此大胆,竟敢无视他刚才加上去的那句话。他意识到这件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心里不禁暗自思忖着该如何应对。
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尽快将这里发生的情况回禀给皇帝。于是,他赶紧向皇后行了一礼,表示要告退。皇后点了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随后,李玉便急匆匆地离开了长春宫,脚步显得有些慌乱。
李玉匆忙赶回皇宫,将宸贵妃的话转达给了皇帝。皇帝听后,脸上浮现出一丝愧疚之色。
“朕知道她心中有怨,但后宫安稳至关重要,她与娴嫔之间的矛盾必须化解。”皇帝暗自思量。
乾隆皇帝的心中沉甸甸的,仿佛压着一块巨石。他深知,眼下的头等大事,便是如何解开馨澜心中的那道结。这道结,既复杂又微妙,稍有不慎,便可能让情况变得更加棘手。因此,他必须谨慎行事,步步为营。
他沉思片刻,决定亲自前往长春宫,与皇后琅华共商对策。皇后琅华,以她的智慧与温婉,曾多次在后宫中化解纷争,平息风波。乾隆相信,她定能为此事提供宝贵的建议。
步入长春宫,乾隆皇帝首先感受到的是一股宁静而祥和的氛围。皇后琅华正坐在窗边,手捧一卷古籍,正静静地阅读。见到皇帝的到来,她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容。
“皇上驾到,臣妾有失远迎。”皇后琅华行礼道。
乾隆皇帝轻轻扶起她,道:“皇后无需多礼。朕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商。”
皇后琅华闻言,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她知道,皇帝若非有要事,绝不会轻易踏入长春宫。于是,她引着皇帝坐下,并命人沏上一壶好茶。
“皇上所为何事?”皇后琅华轻声问道。
乾隆皇帝便将馨澜之事一一道来。他讲述了馨澜心中的困扰与痛苦,以及自己对此事的忧虑与无奈。皇后琅华听后,眉头紧锁,显然也在为此事感到担忧。
“馨澜妹妹的性情,素来便是那般倔强不屈,犹如寒风中傲然挺立的梅花,即便风雨交加,也绝不轻易低头。”皇后琅华轻抚着手中的茶杯,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她轻轻叹息道,“这份倔强,既是她的魅力所在,却也让她在宫廷的复杂斗争中,难以找到立足之地。”
“皇上,您可知晓,那日娴嫔的姑姑,竟以一碗红花,试图让馨澜妹妹从此断了生育之路。这等狠辣手段,简直令人发指。”皇后琅华的声音中多了几分愤慨,“馨澜妹妹得知此事后,心如刀绞,她本就对宫中尔虞我诈之事心存厌倦,如今更是对娴嫔一家心生芥蒂。试问,在这等深仇大恨之下,又怎能奢望她与娴嫔和睦相处呢?”
“皇上,臣妾并非是要在您面前挑拨是非,只是心疼馨澜妹妹的遭遇。她本是那样一个温婉善良的女子,却因宫廷斗争而饱受折磨。臣妾恳请皇上,能够对此事有所作为,至少让馨澜妹妹感受到一丝来自皇家的公正与温暖。”皇后琅华说到这里,眼眶已微微泛红,显然是对馨澜的遭遇感同身受。
“毕竟,在这后宫之中,每一个女子都是那么的不易。她们或为了家族荣耀,或为了自身生存,不得不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皇上您,作为这后宫之主,更应成为她们的保护伞,让她们在风雨飘摇中,也能寻得一片安宁之地。”皇后琅华的话语中充满了期许,她希望皇上能够重视此事,给予馨澜一个公道。
乾隆皇帝的面色在瞬间变得复杂而错愕,他微微蹙眉,似乎对眼前的情境感到难以置信。“朕,身为九五之尊,自然深知馨澜心中的那份纠葛与不愿。朕怎会不体谅她的情感,又如何会强迫她去喜欢那娴嫔?这等儿女情长之事,非朕所能轻易干涉,更非朕所愿。”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无奈与不解,语气里满是帝王独有的威严与不容置疑。
“至于让馨澜与娴嫔和睦相处,这更是从何谈起?朕虽希望后宫安宁,但也深知人心各异,强求不得。朕未曾有过此等命令,更未有过任何暗示,让二人必须摒弃前嫌,共聚一堂。朕的初衷,不过是希望后宫之中,能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无谓的纷争与猜忌罢了。”乾隆的声音渐渐低沉,透出一股不容忽视的深沉与力量,仿佛在向众人阐述他作为君主的立场与原则。
琅华微微蹙眉,目光中闪烁着不解与一丝淡淡的忧虑,她轻轻咬了咬下唇,似乎是在心中反复思量着皇帝的意图与李玉公公的传话。她望向皇帝,那双清澈的眼眸里仿佛能映照出宫廷的种种复杂与微妙。“皇上,臣妾心中着实疑惑,您不是曾明令李玉公公传下旨意,期望馨澜与娴嫔能摒弃前嫌,共筑后宫和谐之景吗?为何臣妾刚刚听闻,李玉公公所言,竟似与此意有所出入?莫非是臣妾误解了皇上的圣意,还是其中有何误会未曾明了?”
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谨慎与恭敬,又不失为自身处境的考量,试图在维护宫廷规矩的同时,也探寻着真相的蛛丝马迹。
皇帝闻言,眼神微动,似乎对琅华的敏锐与细心有所触动,
他缓缓抬起手,指尖轻轻敲打着龙椅的扶手,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深邃与威严。“朕,何时曾授意李玉去传达朕希望馨澜与娴嫔能够和睦共处的意愿?朕的记忆之中,分明只是淡淡地吩咐了李玉,让他转达朕对馨澜身体安康的关切之情。难道,这宫中的奴才,竟敢擅自揣摩圣意,越俎代庖,将朕的关怀扭曲成促进后宫和谐之令?”
乾隆皇帝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可一世的傲气与对权谋的敏锐洞察。他微微侧首,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层层宫墙,直视人心最深处的秘密。“朕自问待下不薄,怎料,这紫禁城内的风气,竟已悄然生变。李玉啊李玉,你跟随朕多年,本应是最懂朕心之人,如今却似乎有了自己的盘算,莫非,你真的以为,这皇宫之内,除了朕,还能有第二个主子不成?”
说到这里,乾隆皇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既有对权力被挑衅的不屑,也有对人性复杂多变的深深感慨。“看来,是时候整顿一番了。朕的皇宫,岂容他人置喙?朕的旨意,更不容任何人随意曲解!”言罢,他轻挥衣袖,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瞬间弥漫整个大殿,让人心生敬畏。
一个时辰悄然流逝,长春宫内的宁静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急促脚步声打破,那声音如同夏日骤雨前的雷鸣,迅速而有力地回响在空旷的宫殿之中。乾隆皇帝正端坐于案前,手执朱笔,正欲批阅奏章,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打断了思绪。他微微蹙眉,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身旁的皇后琅华,只见她正轻抚着案上的青花瓷瓶,眼神中也同样流露出不解与疑惑。
两人无需言语,仅凭这轻轻一瞥,便已心领神会。乾隆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深知这突如其来的脚步声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变故。皇后琅华则轻启朱唇,欲语还休,那份温婉中透露出对未知的淡淡忧虑。
长春宫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宫女太监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屏息凝神,生怕惊扰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乾隆皇帝与皇后琅华,则像是两座巍峨的山峰,在这突如其来的风暴前屹立不倒,共同守护着这片属于他们的安宁与尊严。
紧接着,一名衣衫不整的小太监,神色慌张,仿佛身后有追兵一般,连滚带爬地冲进大殿,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禀报道:“皇上、娘娘,大事不妙啊!永寿宫那边,宸贵妃娘娘的寝宫,突然之间,一阵喧哗声四起,紧接着便是惊恐的尖叫与混乱的脚步声,仿佛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他边说边抬头,眼中满是惊恐与焦急,额头上的汗珠滚滚而下,滴落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细微的声响。皇上与皇后见状,脸色骤变,相互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与不安。皇后更是急忙站起身,双手紧握成拳,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快,详细说来,宸贵妃到底出了何事?”
午膳小憩风云突变,娴嫔挑衅宸贵妃吐血
午膳小憩后不久,紫禁城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乾隆皇帝,这位大清王朝的掌权者,正欲处理朝政,却突然派人匆匆来到皇后所居的长春宫,传达一道意味深长的旨意。然而,这道旨意还未曾完全传达,一个小太监的慌乱闯入,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究竟是何事?你且慢慢道来,不必惊慌。”乾隆皇帝轻轻放下手中的御笔,眉头紧锁,目光中透出一丝不悦与关切。他深知后宫的纷争不断,但此刻的紧迫感却让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仿佛有一股暗流在后宫中涌动,即将掀起波澜。
那小太监闻言,连忙调整呼吸,尽力平复自己因奔跑而急促的喘息。他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待气息稍定,便恭敬地答道:“回禀皇上,适才不久,娴嫔娘娘携同贴身宫女阿箬与蕊心二人,前往了永寿宫。她在那里对宸贵妃进行了奚落,言辞犀利,说即便宸贵妃得宠又如何,皇上终究还是偏袒娴嫔的。她仗着自己怀有皇嗣,而宸贵妃永无所出,出言不逊,极尽羞辱之能事。现在宸贵妃被气得吐血,情况危急,宫女们乱作一团,纷纷呼喊着找太医。而宸贵妃娘娘的寝宫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奴才也是好不容易才挤出来,赶来向皇上和娘娘禀报的。”
说到这里,小太监的声音已经带着哭腔,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坏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仿佛能感受到永寿宫中那股紧张而混乱的气氛。乾隆皇帝和皇后琅华的面色也更加凝重,他们知道,这场后宫的风波,恐怕才刚刚开始。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让乾隆皇帝和皇后琅华脸色大变。乾隆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万万没想到后宫的纷争竟然会如此激烈,甚至导致了宸贵妃的吐血。他深知这不仅是对宸贵妃的伤害,更是对后宫秩序的严重挑战。
皇后琅华也是一脸震惊,她没想到娴嫔竟然会如此大胆,公然挑衅宸贵妃。她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争执,而是后宫权力斗争的又一次升级。
皇上听闻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脸色瞬间凝重,双眉紧蹙,仿佛两道沉重的山峰横亘于额前。他静默片刻,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深沉的忧虑,随后,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响彻大殿:“即刻传朕旨意,命太医院所有当值的太医,无论事务繁简,皆需放下手头一切,火速集合,共赴永寿宫,为宸贵妃精心诊治,务必全力以赴,以保其安康。同时,朕要亲自下令,着人严密封锁永寿宫四周,增设岗哨,确保内外隔绝,无朕之亲令,任何人等皆不得擅自出入,违者必当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此言一出,殿内侍从皆感事态严重,纷纷领命而去,脚步匆匆,不敢有丝毫懈怠。一时间,皇宫内气氛紧张而凝重,所有人的心都被宸贵妃的病情紧紧牵动着,期盼着太医们能妙手回春,还永寿宫一片安宁。
乾隆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宇间凝聚着深邃与决断,他的声音透过空旷的朝堂,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快!即刻传朕的旨意,命人备好御辇,朕要亲自前往永寿宫,刻不容缓!”
太监总管闻言,心头一凛,连忙躬身应是,匆匆退下,去安排一切。这突如其来的旨意,让整个紫禁城都为之震动,似乎预示着后宫中一场风波正悄然酝酿。
乾隆皇帝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后宫的安宁关乎朝廷的稳定,更关乎皇家颜面。此次风波,无论大小,都必须由他亲自处理,方能平息。他站起身,袍袖一挥,步伐稳健而急促,每一步都透露出帝王的决断与果敢。
沿途的宫人见皇帝如此行色匆匆,皆低头避让,不敢有丝毫怠慢。乾隆皇帝的眼中只有永寿宫的方向,那里,或许正有一场风暴等待着他去平息。他必须尽快赶到,用他的智慧与威严,守护住这片后宫的宁静与和谐。
太医院内,气氛紧张而凝重,所有当值的太医们接到急召,迅速整理好医箱与器具,脚步匆匆却有序地齐聚于永寿宫前。他们面色严峻,心中暗自揣测着宫中哪位贵人或许突遭不测,需得他们这群医者紧急救治。
与此同时,紫禁城内,乾隆皇帝正心急如焚地听着内侍禀报永寿宫的突发状况,眉头紧锁,脸上难掩忧虑之色。他深知,在这深宫之中,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牵动大局。皇后琅华,端庄温婉,听闻此事后,也是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务,与皇帝并肩而行,加快了前往永寿宫的步伐。她的眼中既有对未知情况的担忧,也有身为后宫之主的坚定与从容。
一路上,宫灯摇曳,映照出两人焦急而坚定的身影。沿途的宫人见状,皆低头避让,心中暗自揣测,却无人敢多言。终于,乾隆皇帝与皇后琅华踏入了永寿宫的大门,只见宫内灯火通明,侍女们忙碌而有序,太医们则已各就各位,准备迎接即将展开的救治行动。
此情此景,让乾隆皇帝与皇后琅华的心中更加沉重,但他们也明白,此刻需要的是冷静与果断。于是,两人迅速调整心态,投入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之中,共同为宫中的安宁与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刻钟的静谧之后,以太医院院正为首的数位资深太医,他们的身影在烛光的摇曳下显得格外沉重,缓缓跪拜于乾隆皇帝那威严而又不失温情的龙袍之前。院正的声音,低沉而带着几分无奈,穿透了殿内凝固的空气:“皇上,微臣等已竭尽全力,然宸贵妃娘娘的病情,实非药石所能轻易挽回。她心中所缺,非是世间任何珍贵药材所能填补,而是那份对生的渴望与希望之光。娘娘的眼中,似乎已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绝望,让微臣等即便是拥有再高明的医术,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与挫败。”
他微微抬头,目光中满是对皇上的忠诚与对病情的忧虑交织,“皇上,宸贵妃娘娘的病情,实则已非身体上的病痛所能概括,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创伤与绝望。微臣斗胆进言,或许,唯有皇上您的关怀与慰藉,方能成为娘娘心中那抹最温暖的亮色,激发她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眷恋与坚持。请皇上勿要放弃,给予娘娘更多的关爱与希望,或许,奇迹会在不经意间发生。”
言罢,太医们再次深深叩首,心中既是对皇权的敬畏,也是对宸贵妃命运的悲悯。殿内一时之间,只余下皇帝沉重的呼吸声,与窗外偶尔传来的更漏声,交织成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