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朱标重生 > 第15章 大朝会交锋

大明朱标重生 第15章 大朝会交锋

    大朝会之上,气氛凝重。太子朱标与宰相胡惟庸之间的矛盾已然激化到了顶点。

    胡惟庸率先发难,他手持笏板,言辞激烈:“太子殿下,您推行的新政,虽立意良善,但操之过急,已导致民生艰难,怨声载道。”

    朱标目光如炬,毫不退缩:“胡大人,新政乃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若因一时之困难便停滞不前,如何实现国家富强?”

    胡惟庸冷笑一声:“殿下年轻气盛,不知民间疾苦。如今赋税加重,百姓苦不堪言,这难道就是殿下想要的结果?”

    朱标义正言辞:“赋税之事,乃为充实国库,以用于水利、农田等建设,造福百姓。胡大人莫要断章取义。”

    众大臣在一旁噤若寒蝉,不敢轻易表态。胡惟庸见朱标毫不退让,心中暗恨,继续说道:“殿下,老臣在朝多年,历经风雨,深知治国之道在于稳定。您的新政频繁变动,朝令夕改,让百官无所适从,如何能治理好国家?”

    朱标神色严峻,回应道:“胡大人,时代在变,治国之策也需因时而变。若一味守旧,大明如何能进步?况且,新政的推行皆经过深思熟虑,并非随意为之。”

    此时,胡惟庸的党羽纷纷站出来附和,指责太子新政的种种不是。

    朱标环顾四周,朗声道:“诸位大人,新政实施虽有困难,但成效已初显。道路新修,商贸繁荣,这些难道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吗?”

    一些支持太子的大臣也忍不住出言反驳胡惟庸一方,朝堂上顿时争论不休,气氛愈发紧张。

    就在大朝会上太子朱标与宰相胡惟庸激烈交锋之时,李善长站了出来。

    李善长拱手说道:“太子殿下与胡大人莫要如此剑拔弩张,大家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先试图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

    接着,他转向胡惟庸说道:“胡大人,太子殿下年轻有为,推行新政也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发展,虽有不足,但初衷是好的,不可全盘否定。”

    然后又对朱标说道:“太子殿下,胡大人在朝多年,经验丰富,他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还望殿下能多听听老臣们的意见。”

    李善长在朝中颇有威望,他的这番话让朝堂上的争吵稍有停歇。就在李善长试图调解太子朱标与宰相胡惟庸的纷争之时,刘伯温等一众大臣也纷纷站了出来表明立场。

    刘伯温向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太子殿下推行新政,乃是高瞻远瞩之举,虽有波折,但方向无误。臣等愿全力支持殿下。”

    与刘伯温志同道合的几位大臣也齐声附和:“臣等附议,相信在太子殿下的引领下,大明必将迎来新的繁荣。”

    胡惟庸见状,脸色愈发阴沉,他的党羽们则开始交头接耳,面露不安。

    此时,朝堂上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支持太子的声音与胡惟庸一方的反对之声相互交织,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矛盾并未因此而化解。

    大朝会上,随着刘伯温等人的站台,局面变得更加紧张且复杂。

    胡惟庸眼见形势对自己不利,却仍不甘心就此罢休,他怒目圆睁,大声说道:“太子殿下,即便有刘伯温等人支持您的新政,可如今各地因新政而起的乱象频发,您又如何解释?”

    朱标神色从容,镇定回应:“胡大人,所谓的乱象不过是新政推行过程中的阵痛。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断调整策略,必能克服困难,迎来转机。”

    此时,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对胡惟庸的话表示认同,有的则被朱标的坚定所打动。

    李善长再次站出来说道:“殿下,胡大人,如今争论不休也不是办法。不如先暂停争议,派专人实地考察新政的实施情况,再做定夺。”

    朱标微微点头:“李大人所言有理,本宫同意。”

    胡惟庸也只好应道:“那就依李大人所言。”

    这场大朝会的交锋暂时告一段落,

    大朝会的激烈交锋之后,朱元璋在宫中仔细思量着此事。

    他深知胡惟庸势力庞大,在朝中根基深厚,但也明白太子朱标推行新政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发展。

    朱元璋召集了心腹大臣,在御书房内商议对策。

    “诸位爱卿,对于朝会上太子与胡惟庸的争执,你们有何看法?”朱元璋目光威严地扫过众人。

    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胡惟庸在朝多年,人脉广泛,此次与太子的冲突,恐怕会引发朝堂动荡。”

    另一位大臣则道:“陛下,太子殿下的新政虽有争议,但初衷是为了国家富强,若能妥善处理,或可成就一番大业。”

    朱元璋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已有了计较。

    最终,朱元璋决定支持太子朱标的新政,但也对胡惟庸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敲打,以平衡朝堂势力,确保大明的稳定发展。众人都明白,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