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我重生滥好人何雨柱 > 第290章 师父,您对我的恩情,我永远铭记心中!

四合院:我重生滥好人何雨柱 第290章 师父,您对我的恩情,我永远铭记心中!

    “好吧,那下次赶集我就带你去。”妈妈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耶,太棒了,谢谢你呀!”何雨柱激动地跳了起来。

    “不过要记住,只能请假半天,下午必须回学校上课。”妈妈再次叮嘱道。 “知道了妈,你放心吧。” 何雨柱满心欢喜地说。

    ---

    何大清是位手艺精湛的厨师,在整个四合院内都享有盛名。虽然他的日常生活繁忙,穿梭在锅碗瓢盆之间,但对于金钱,他的态度却十分淡然,坚信只要有手艺,财富自然来敲门。

    一天午后,他在院子里悠闲地抽着烟斗,和刘萍闲聊着。刘萍,是他温柔善良的妻子,怀孕后身体状况逐渐不适合上班。于是,何大清决定让她辞去工作,好好在家休养准备生产。

    “萍儿,你现在有了身孕,工作的事交给别人做吧,”他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满眼关怀。

    刘萍微微一笑,轻点了点头。“可是,这工作的交接怎么安排呢?”她还是有些忧虑地说。

    何大清淡然想了想,眼神一闪,提了个建议:“找个人代替你的位置怎么样?”

    “找人接替我?谁合适呢?”刘萍疑惑问道。

    “对啊,我想了一下,你可以考虑让你婶子家的两个堂兄弟,他们还年轻,正好学习手艺。”何大清解释。

    听到这个提议,刘萍笑了:“好主意,我们去找他们聊聊看。”

    接下来的几天里,两人开始具体计划,打算刚开始先让他们做些简单的工作,月薪十万出头。一年或两年时间里,教给他们烹饪大锅菜的技能,使他们在未来也有一技傍身。这一方案是何大清为了劝刘萍安心休养时萌发出来的想法,既为解决眼下的困难,也为家庭的长远稳定打基础。而婶子听说此提案,喜出望外,直夸侄女婿体贴入微。于是大家便一起忙碌起来了。

    不久后,刘萍婶子带着卖菜刘一起回到了村子。她急不可耐地在饭桌上与全家人分享了这个喜讯,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刘萍的丈夫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成家立业,还有了个孙子;二儿子刘石头也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按传统观念,大儿子本应留守继承家业,而小儿子则被期待出去闯荡一番。然而,刘萍叔叔却有不同的想法。

    刘萍叔叔担忧,如果让大儿子进城工作,那么大孙子可能会变成一个城里人,自己和妻子可能很难再见到他。这种想法让他犹豫,难以决定。

    深思熟虑后,刘萍叔叔决定用抓阄的方法来确定哪个儿子进城工作。这不仅公平公正,还能避免偏心和不满。家业则留给未抽中的那个人。虽然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他相信这是最好的方案,希望两个儿子都能在城中过上幸福生活。

    家中氛围沉重紧张,每个人的心情仿佛被一块大石压住。晚饭过后,刘萍叔叔坐在堂屋的椅子上,手持烟斗,缓缓吐出一口烟,终于打破了沉寂。

    “咱们用抓阄的方式决定吧。”刘萍叔叔平静地说,大家明白这已是他能做到的最大妥协。

    “老二,你先来吧。”刘萍叔叔指了指坐在角落的刘石头。

    刘石头起身,双手微微颤抖,从碗里慢慢掏出一张纸条。看到纸条上的内容后,他一脸惊诧,仿佛无法相信自己的运气。

    “哈哈,天意如此,看来是轮到你了!”刘萍叔叔笑着说,拍了拍他的肩膀……

    但这个笑容很快便消失无踪。因为大家心知肚明,这张纸条代表了老二将有机会进城工作,而老大只能继续在农村辛勤耕作。

    老大媳妇默默地哭泣,深知这对她和孩子意味着更多辛苦的日子。老大瞪着妻子,语气既无奈又愤懑,“哭有什么用?都给我挺住!”

    老二刘石头赶忙安抚气氛,“大哥,别责备大嫂,她也有难处。”他叹了口气,“我知道是我没抽好阄。”

    “我会努力的,一旦转正,肯定会尽力帮你们也搬进城去。”刘石头拍胸脯保证道。

    二媳妇走过来宽慰大姐,“我们是一家人,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但这番话并没有太大效果,因为进城意味着更优渥的生活、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个机会落到了刘石头头上。

    刘萍的叔叔目睹此景,心里也不是滋味。他知道这决定对家庭而言是重大考验,但也相信这是消除嫉妒和争执的最佳方式。

    “事情既已定下,大家不必过于纠结。”他站起身来,拍拍桌子,“老二,你要加油,不要让我们失望。”

    “一定,叔叔,我一定会努力的!”老二刘石头语气坚定地答道,并用力点了点头。

    然而,这个选择带来的变化远不止于此。它不仅彻底改写了两兄弟的命运,还使整个家庭陷入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得到与未得到的差异、羡慕与嫉妒交织的感情、亲情与利益之间的冲突,这些纷争让这24口人的大家庭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所有这些都源自那个看似简单但充满无奈的抓阄结果。

    刘石头站在工厂食堂门口,手里提着刚洗净的菜篮子,眼中流露出些许迷茫。他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不知该不该按照姐姐刘萍的建议,在这里找份工作。他记得姐姐曾说这条路虽然累但收入稳定。然而,他自己更希望能做些挑战性大且具创新性的工作。

    “石头,想什么呢?快来帮忙!”刘萍的大声呼喊打断了刘石头的思绪。他立刻应声答应,迅速走进了食堂。

    起初,刘石头只是在食堂帮忙洗菜,他发现这里每个人都忙碌得没时间顾及新人。虽有些失落,但他依然默默做事。

    这时,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走了过来,是食堂的负责人何大清。“你就是刘萍的弟弟吧?听说她挺看好你的。”何大清对刘石头微笑着说,同时还轻轻点了下头。

    “是的,姐夫,我会好好干的。”刘石头回答道,内心有些许紧张。

    何大清拍了拍刘石头的肩膀笑道:“别紧张,我看你也挺好,以后有问题随时找我帮忙。”听完这话,刘石头感到一阵暖心,觉得这里不会孤单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石头渐渐适应了新环境,也开始与其他厨工建立起友谊。通过不断相处和交流,他们的关系变得愈加亲密。他也认识到,虽然这份工作看起来枯燥,但也需要掌握很多技巧和经验。

    有一次,刘萍的丈夫何雨柱看到正在认真工作的刘石头。他走过去拍拍其肩膀说:“小舅子,看你这么努力,有没有兴趣跟我学修车?”

    这个提议令刘石头心中一振——他对汽车一直充满兴趣但从未接触过维修。如今有了学习的机会,自然十分愿意。

    从此,刘石头踏上了新的求知之路。每天跟着何雨柱一起学习汽车修理,尽管过程充满辛苦和劳累,可他乐在其中。

    不过,学习修车并不总是一路坦途。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不少见,而何雨柱一直在旁激励和支持着他。随着技术日益精进,刘石头也开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偶尔会提出改善建议,即使有些意见并未被采纳,他也不会因此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探索。

    在这个经历中,刘石头深深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精髓。他明白,成为一名杰出的工匠不仅仅需要技艺与知识的积淀,更在于那份不懈追求卓越与创新的心境。他立下了志向,决心以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更为先进且实用的车辆,力求为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

    面对着手中的介绍信,何雨柱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师父,您对我的恩情,我永远铭记心中!”齐师父轻挥了挥手,表示不值一提。然而,何雨柱心里清楚,若是没有这位长者的援手,他要在当代立足几乎难如登天。

    “父亲,我回来了。”何雨柱推开家门,将那封重要的信递给了藤椅上 ** 的父亲何大清。当何大清接过信并粗略扫了一眼后,眼中不禁闪过一抹嫉妒:“你这么快就找到了师傅?真是好运……”

    从小便表现出色、学习能力极强的何雨柱熟知父亲心中的不满,尽管他总是学得很快,但老父亲似乎从没满意过,始终把他与旁人相比,似乎认为儿子永远无法达到期望的高度。

    “父亲,请您不要再这么说。遇到齐师父是我的幸运,而我相信只要努力付出,我必定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厨师。”何雨柱带着坚定的眼神回应道。

    何大清冷然笑了笑:“你倒是充满自信,不过厨师这行业绝非仅仅靠天赋就能闯荡的,你需要经历无数的磨练和考验,才能站稳脚跟。”

    虽然听到了这样的回应,但何雨柱并未因此动摇,“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一切,让您看到我的实力。”

    在齐师父精心安排的日程里,除每日刻苦研习厨艺之外,何雨柱还需陪同师父处理诸多事务,即便如此忙碌他也毫无怨言,因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未来能够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