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回到明朝当少爷 > 第7章 又或者,只能举家逃走了

回到明朝当少爷 第7章 又或者,只能举家逃走了

    在朱林议的劝说与王梅氏的碎碎口下,王大木叹了口恶气,借着中午喝下的酒意,甩门而出。

    王大木是个粗人,没什么文化,生长在梁山这个当年好汉聚义的所在,自然很向往那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梁山好汉形象。

    平日里那些和他交好的匠户汉子们,也常常一起抱怨如今日子辛苦,玩笑着说起梁山好汉怎么怎么的,如果自己生在当初,也必然是那百零八个好汉一员什么的。

    如今,王大木虽然被朱林议说的泄了气,但还是有些不甘心,既然造反没前路了,但占山为王,做个梁山好汉,还是可以的,虽然现在八百里水泊已经没了,但梁山上依旧有着易守难攻的山势。

    所以王大木满脑子想得就是,如何杀了那些千户狗官,占据棺材堡,在梁山竖杆子,做好汉的念头。

    他脑中已经想好了,当年宋江有军师吴用,咱今天也有襟弟朱天棠这个读书人在,还有外甥朱林议这般人小鬼大的机灵小子,怎么着也能打下一片天地来。

    只是,书生造反十年难成,襟弟、外甥书就是读书太多,所以想的也太多了,哼,一切都是逼出来的,现在老子就要做梁山好汉了,等把事情做成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襟弟、外甥自然就没了顾虑,帮着他做好汉了。

    所以,王大木离开家后,却是径直去村里寻了几个交心的兄弟,偷偷的谋划着杀上虎头峰,占了棺材堡做梁山好汉的事儿。

    他们这些粗鲁汉子如何商议,暂且不提,回头再说朱林议这边。

    见王大木出门了,朱林议倒也没怎么在意王大木去干啥,反正一下午的时间,王大木也做不出什么事情来。

    所以朱林议只是转头安慰了王梅氏,又劝了会王小丫,说是一切事情等他爹朱天棠回来再说,才将两人安抚下来。

    之后,朱林议便回了紧邻在旁的自家草屋。

    当初朱林议的父亲朱天棠入赘匠户村后,身为匠户村总旗的王大铁匠,就带着村民在自家草屋旁,给朱天棠和女儿朱王氏搭起一间草屋。

    因为朱天棠是读书人加医生,所以朱林议家的草屋,倒也是有厅,有室,有书房,藏药室的。

    如今朱林议的家中并没有旁人,按往常的习惯,朱林议上午都是出去练功,下午则会在家中读书。

    身为匠户子弟,四书五经之类的读了自然也没意义,所以朱天棠朱从小是拿家里的手抄医书给朱林议开蒙的。

    朱天棠也不指望朱林议可以去参加科考,但让朱林议继承自己的医术,日后能到县城药铺坐堂行医,却也是一条出路。

    故而朱天棠平日晚上回家后,便会考校朱林议的医药知识,而朱林议对医术倒也有些兴趣。

    他知道这是在古代,医疗条件绝对没办法和现代比,虽然许多病菌什么的,也不像现代这么复杂,可说不定随便生个病,就能要自己命了,所以学好医术,是保命的第一要务。

    故而,朱林议对学医也很主动,这让朱天棠对自己这个儿子很满意,所以平日里可以安心的在外,放任朱林议在家里野着,一方面是有朱林议的舅娘照看,另一方面也是朱天棠感觉朱林议不会惹出大事情来。

    要是朱天棠知道朱林议居然会偷偷去棺材堡偷东西,估计他早已拿绳子,把朱林议绑在家里了,可惜朱林议在他面前的表现,却完全是一副乖乖仔的样子,这让朱天棠对自己儿子的认识,完全就是片面的。

    此外,也许是朱林议重生的缘故,所以在他感冒觉醒后,似乎天生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也许这就是上天给他这个穿越者的金手指吧,如今家中的医书,朱林议早已熟记在脑中。

    这些医书,都是朱天棠辛苦收集的医书手抄本,比如《本草纲目》、《千金方》之类的医家宝典,还有各种各样的药方子,也有他自己行医中得出的经验,对古方古药的改良。

    所以看这些医书,朱林议可以学到很多实用性的东西,如今朱林议的医术,其实已经有了深厚的理论基数。

    现在他每天做的,就是根据这些医书、方子和草药,加以研究,特别是一些未来跑江湖可以用东西,比如医书中所将的针灸术,如何用在点穴上,比如根据草药的属性,如何制作迷魂药,蒙汗药,催情药等等之类。

    所以七年来,朱林议每天都过的很充实,没有像上辈子一样,被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等之类东西,消磨了时间。

    但今天,朱林议回了自己草屋的书房,习惯性的拿起了桌上的医书,眼睛看着字,思绪却在天上飘。

    突发的事情,当然也扰乱了他的心思,可左思右想,竟也想不出可以安然度过的主意。

    之前,朱林议否定了王大木说的杀人造反想法,同样也让自己绝了这方面的念头,可现实是,像他们这样穷的比乞丐好不了多少的匠户人家,又能如何对抗梁山千户所的五品千户呢?

    匠户原本就被官方视为奴仆般的阶层,听从官府的调令,到官方工坊服役。

    梁山匠户村的人,本也是隶属梁山千户所的匠户,如今千户大人要匠户人家的子女,去府中做丫鬟,在道理上也是说得通的,哪怕是去县城告官,都没什么理由可说,更不用说官官相护的自古之理了。

    该死的封建等级制度,脑中越来越烦恼,朱林议还真的想不出一个完全之策。

    又或者,只能举家逃走了!

    可这大明朝地方上行走是要路引的,明朝地方上的保甲制度①很完善,普通百姓要离开所住的县城,没有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

    除非是大荒年间,逃荒去他乡就食,或者是遭遇兵祸,避难而逃,才可以因情定性。

    梁山这地方,湖水充沛,良田遍地,哪里来的荒年,再说举家逃亡,也不是长久之计,又能跑去哪里呢?

    最麻烦的是自己这家人身上还挂着匠户的名头,比普通的农户,更多了一层罪名,被抓到了,那就不是坐牢,而是砍脑袋了。

    真的要逃亡,那就只能跑到深山去做野人了,即便如此,许多时候还是得到附近村镇采购必须的生活物品,比如最重要的盐。

    这样的逃亡,还不如上山做土匪呢……

    ……

    ①:明朝里甲制或称保甲制,“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摊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明代法律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任何人离乡百里,都必须持“路引”,“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