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少爷 第143章 南十章京御史林润来了
时光又逝,很快已经到了嘉靖四十三年的十月中下旬。
朱林议暗中在严府南院挖掘的地道已经到了那粮仓、府库大院外的花园中,为此朱林议亲自在一个夜晚去看过。
地道大概有两米来高,两米来宽,四周用粗木、竹排支撑,看上去还算是稳健,而出了地道则是一片假山堆积之处。
那地道就在几处假山交汇之处,出口用竹排浮土遮掩,上面还有花草遮掩,从这个出口到那人工湖边,约是二十来步的距离,已经有人泅水过去,在湖中暗暗沉下了绳索,必要时候拉起来,可以用索盘运送物品。
另外在那竹林中,也开始挖起了新的地道,从这里进入粮仓、府库内院,也没多少距离,哪怕是小心一些,也只需要两、三天便可以挖通了。
而严府的粮仓、府库大院,被朱林议上次烧了之后,府库这边基本上没什么损失,粮仓却被烧了个干净,幸好粮仓搭建也容易,只要让顶篷子不漏水,让四周的墙壁不渗水就行,倒也不需要平整地面什么的。
现在看上去那四周的黄土墙、屋顶的茅草盖子,还带着几分新鲜的味道,朱林议也偷偷的趴在墙头往里看过,留在这个粮仓、府库大院里的护院家丁,数量还是那么一些,不过在大院的墙头,却又添上了许多渔网。
看起来上次朱林议放火的手段已经被他们看破,所以他们也就用这样的手段来预防同样的攻击,有院墙的渔网兜着,再想抛射烛火进去,那就不容易了。
只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严府的人又如何会想到朱林议会在他们的脚底下挖地道进来。
从现在看起来,严世蕃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金银财物,然后把这些堆放在府库里,平时也很少到府库查看,所以朱林议完全可以不知神不觉的搬空了府库中的东西。
这不免让朱林议的心也提了起来,时间已经到了如此关键的时刻,也就在几日之间,那严世蕃搜刮多年的金银便都可以落在自己的手中,届时自己也就拥有了一笔做事的庞大资金了。
然而这一日,朱林议又在流云学舍中随意的混着日子,忽然有一个衙差跑到了学舍,向朱林议通报,说是衙门里来了朝廷上差,说是要见朱林议,随后给了朱林议一份拜帖。
朱林议心头一动,不免在心头暗道,莫不是那事情要来临了,还真想知道,那人究竟是如何让严世蕃甘心被抓呢。
于是,朱林议拿了红色的拜帖一看,果然在上面写着“南京御史林润”六字,字写的很不错,风骨楞楞,在朱林议这个对文字不怎么感冒的人看来,和上次严嵩给的文字差不多。
林润,字若雨,福建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这位虽说资历浅,也就是在七年前才正式步入官场,但他却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先被分配到地方做县令,由于表现突出,很快就被提拔到南京担任御史。
以大明朝论资排辈的官场规则,在短短几年之内由地方官升任御史,是很不容易的。
御史要经常上书皇帝,也就是可以和皇帝直接对话的,只要被皇帝赏识,那可真的就能一飞冲天了。
如今看来,他这顺畅的官路背后自然也有徐阶在暗中支持,不过也要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才能做出成绩来,根据历史这位林润的做事能力还是很强的,他作御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弹劾自己的长官,那文章写的极为严谨,虽然他的长官身为严党中人,还是被严嵩保下了,但严嵩居然也很给面子的请他吃过饭。
而在未来的历史中,这位林御史也将成为彻底推翻严府的一把铲子,更是亲自把严世蕃、罗文龙抓回了京城。
说实话,朱林议早已对他有所期待,如今人家既然来了,他自然要过去一见,所以他坐上了轿子直接回了县衙。
来到县衙二堂,却见一位儒衣皓衫书生正坐在客位饮茶,一旁几个衙门中的胥吏正躬身相陪,和那个书生说些什么。
而在内衙门口,也有四个看上去很是健壮的长随站立在两侧,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物,应该是杀过人、见过血的精锐士兵,手上自然也是有些功夫的。
见朱林议过来,这四人的目光同时在朱林议身上扫过,那冰冷的目光,让朱林议本能的做出戒备,可在一瞬间朱林议又微微一笑,消去了自己的锋锐之气。
那四人最初看朱林议的神色略微一愣,可他们很快又将目光转开了,他们已经听到内衙内负责陪客的分宜县县拯,已经迎了出来。
“大人,您可来了,这位就是南京来的林御史大人!林大人,这位就是我们分宜县的朱知县!”
这位县拯如今已经五十来岁,也算是一位混迹官场的老人了,不过以他的后台背景,只怕是这一辈子也升迁不到什么地方。
特别是在分宜县这样的地方,朱林议这位知县都在严府的威压下,做不出什么事情,他这样一个类似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八品县拯,也更是混日子而已。
要是普通的年轻人,忽然成了一县父母,恐怕会对这种老家伙不会怎么待见,可朱林议对他的态度还算是不错,如今更是把一众杂务都交给了他处理,自己做了甩手掌柜。
“朱知县,你身为一县之主,怎么在如此公务之际,却不在县衙理事!哼,莫不是仰仗着圣上的恩宠,便懈怠了公务!办学宣教虽也是国本,可自有县中教谕负责,汝身为知县,岂能因噎废食!”
这南京御史林润一见面,就给了朱林议一个下马威,面色板起倒也有些官威。
所谓御史,是专职于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明朝时期废除了元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御史台旧制,设都察院,通掌弹劾及建言,并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等官职。
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都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为“巡按御史”,巡按御史被称为“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官位虽不高,但权势颇重,许多在戏文中所说的钦差巡按,一般也就是指这些监察御史。
朱林议听了他的这番训诫,不免又是尴尬的一笑,说起来在如今的知县一职上,他还真有些失职……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如今这位御史到了县衙,却发现知县不在府衙,却到了地方私人学舍,要是严究起来,只怕也是要受到弹劾的罪名。
朱林议听了这位林御史的话语,那脸面上不免有些尴尬的看着御史林润,随后才见礼回道,“见过林御史,所谓事事有缓急,如今分宜县风平浪静,本县在县衙之中,也无甚公务,夏税秋粮皆宜催收齐备,可谓是百姓安泰,民心稳定,故而本县以为,如今县中反当以培养后辈为重,方才邀乡绅富户,办了这个流云学舍,倒也不好辜负地方的期待。”
不过在这个御史面前,朱林议倒也不敢真让他就这么把罪名安置到自己头上,所以忙又托词辩解着。
“嗯,不过,还是当以地方县务为重!朱知县,你说你们这里百姓安泰,民心稳定,不过,本官却听闻,此地有恶霸横行,甚至连地方官吏亦敢相欺,朱知县,你莫不是要隐匿恶患,以求政绩!”
林润听了朱林议的话语,一开始倒也缓了缓语气,但很快却又追问了这么一句,看起来他这次来就像是专门来找朱林议麻烦的一般。
朱林议到了这个后衙内堂,还没能坐下来,就受到这位林御史的连连追问,心头也不免转了几个圈子,这家伙究竟是什么意思?
“哦,林御史,您这个话,却有些过了,分宜县虽不至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终究没发生什么人命官司,地方乡邻中也无什么民事纠纷报上衙门,哦,对了,几日之前在分宜县外,致仕的严阁老府,倒是起了一场火灾,说起来最近这些年月,严府那新宅子也发生了不少事端,只是都是严府家事,严府并无上报,故而本县也只是循例计入县志存案罢了。”
朱林议心头暗暗推测,这家伙来分宜县,肯定也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严府而来,眼下这个家伙对自己咄咄相逼,分明就是故意给自己一个下马威,然后让自己帮他对付严府吧。
果然那御史林润听朱林议提到了严府,那目光便停在了朱林议的脸上,随后他才开口道,“前有袁州推官郭荐臣,因公而路经分宜县,却不知遇到了谁家恶仆,以砖石相加,弄得斯文扫地,恰巧本官和这位郭推官也算是有所故旧,听闻他所言,这些恶仆分明就是江湖匪类,却不知是冒用某家名声,却又或真是某家豢养之徒,朱知县,你可知晓这分宜县,某家是否有如此的恶仆?这便是朱知县所说的地方安泰麽?”
朱林议暗中在严府南院挖掘的地道已经到了那粮仓、府库大院外的花园中,为此朱林议亲自在一个夜晚去看过。
地道大概有两米来高,两米来宽,四周用粗木、竹排支撑,看上去还算是稳健,而出了地道则是一片假山堆积之处。
那地道就在几处假山交汇之处,出口用竹排浮土遮掩,上面还有花草遮掩,从这个出口到那人工湖边,约是二十来步的距离,已经有人泅水过去,在湖中暗暗沉下了绳索,必要时候拉起来,可以用索盘运送物品。
另外在那竹林中,也开始挖起了新的地道,从这里进入粮仓、府库内院,也没多少距离,哪怕是小心一些,也只需要两、三天便可以挖通了。
而严府的粮仓、府库大院,被朱林议上次烧了之后,府库这边基本上没什么损失,粮仓却被烧了个干净,幸好粮仓搭建也容易,只要让顶篷子不漏水,让四周的墙壁不渗水就行,倒也不需要平整地面什么的。
现在看上去那四周的黄土墙、屋顶的茅草盖子,还带着几分新鲜的味道,朱林议也偷偷的趴在墙头往里看过,留在这个粮仓、府库大院里的护院家丁,数量还是那么一些,不过在大院的墙头,却又添上了许多渔网。
看起来上次朱林议放火的手段已经被他们看破,所以他们也就用这样的手段来预防同样的攻击,有院墙的渔网兜着,再想抛射烛火进去,那就不容易了。
只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严府的人又如何会想到朱林议会在他们的脚底下挖地道进来。
从现在看起来,严世蕃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金银财物,然后把这些堆放在府库里,平时也很少到府库查看,所以朱林议完全可以不知神不觉的搬空了府库中的东西。
这不免让朱林议的心也提了起来,时间已经到了如此关键的时刻,也就在几日之间,那严世蕃搜刮多年的金银便都可以落在自己的手中,届时自己也就拥有了一笔做事的庞大资金了。
然而这一日,朱林议又在流云学舍中随意的混着日子,忽然有一个衙差跑到了学舍,向朱林议通报,说是衙门里来了朝廷上差,说是要见朱林议,随后给了朱林议一份拜帖。
朱林议心头一动,不免在心头暗道,莫不是那事情要来临了,还真想知道,那人究竟是如何让严世蕃甘心被抓呢。
于是,朱林议拿了红色的拜帖一看,果然在上面写着“南京御史林润”六字,字写的很不错,风骨楞楞,在朱林议这个对文字不怎么感冒的人看来,和上次严嵩给的文字差不多。
林润,字若雨,福建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这位虽说资历浅,也就是在七年前才正式步入官场,但他却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先被分配到地方做县令,由于表现突出,很快就被提拔到南京担任御史。
以大明朝论资排辈的官场规则,在短短几年之内由地方官升任御史,是很不容易的。
御史要经常上书皇帝,也就是可以和皇帝直接对话的,只要被皇帝赏识,那可真的就能一飞冲天了。
如今看来,他这顺畅的官路背后自然也有徐阶在暗中支持,不过也要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才能做出成绩来,根据历史这位林润的做事能力还是很强的,他作御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弹劾自己的长官,那文章写的极为严谨,虽然他的长官身为严党中人,还是被严嵩保下了,但严嵩居然也很给面子的请他吃过饭。
而在未来的历史中,这位林御史也将成为彻底推翻严府的一把铲子,更是亲自把严世蕃、罗文龙抓回了京城。
说实话,朱林议早已对他有所期待,如今人家既然来了,他自然要过去一见,所以他坐上了轿子直接回了县衙。
来到县衙二堂,却见一位儒衣皓衫书生正坐在客位饮茶,一旁几个衙门中的胥吏正躬身相陪,和那个书生说些什么。
而在内衙门口,也有四个看上去很是健壮的长随站立在两侧,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物,应该是杀过人、见过血的精锐士兵,手上自然也是有些功夫的。
见朱林议过来,这四人的目光同时在朱林议身上扫过,那冰冷的目光,让朱林议本能的做出戒备,可在一瞬间朱林议又微微一笑,消去了自己的锋锐之气。
那四人最初看朱林议的神色略微一愣,可他们很快又将目光转开了,他们已经听到内衙内负责陪客的分宜县县拯,已经迎了出来。
“大人,您可来了,这位就是南京来的林御史大人!林大人,这位就是我们分宜县的朱知县!”
这位县拯如今已经五十来岁,也算是一位混迹官场的老人了,不过以他的后台背景,只怕是这一辈子也升迁不到什么地方。
特别是在分宜县这样的地方,朱林议这位知县都在严府的威压下,做不出什么事情,他这样一个类似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八品县拯,也更是混日子而已。
要是普通的年轻人,忽然成了一县父母,恐怕会对这种老家伙不会怎么待见,可朱林议对他的态度还算是不错,如今更是把一众杂务都交给了他处理,自己做了甩手掌柜。
“朱知县,你身为一县之主,怎么在如此公务之际,却不在县衙理事!哼,莫不是仰仗着圣上的恩宠,便懈怠了公务!办学宣教虽也是国本,可自有县中教谕负责,汝身为知县,岂能因噎废食!”
这南京御史林润一见面,就给了朱林议一个下马威,面色板起倒也有些官威。
所谓御史,是专职于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明朝时期废除了元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御史台旧制,设都察院,通掌弹劾及建言,并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等官职。
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都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为“巡按御史”,巡按御史被称为“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官位虽不高,但权势颇重,许多在戏文中所说的钦差巡按,一般也就是指这些监察御史。
朱林议听了他的这番训诫,不免又是尴尬的一笑,说起来在如今的知县一职上,他还真有些失职……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如今这位御史到了县衙,却发现知县不在府衙,却到了地方私人学舍,要是严究起来,只怕也是要受到弹劾的罪名。
朱林议听了这位林御史的话语,那脸面上不免有些尴尬的看着御史林润,随后才见礼回道,“见过林御史,所谓事事有缓急,如今分宜县风平浪静,本县在县衙之中,也无甚公务,夏税秋粮皆宜催收齐备,可谓是百姓安泰,民心稳定,故而本县以为,如今县中反当以培养后辈为重,方才邀乡绅富户,办了这个流云学舍,倒也不好辜负地方的期待。”
不过在这个御史面前,朱林议倒也不敢真让他就这么把罪名安置到自己头上,所以忙又托词辩解着。
“嗯,不过,还是当以地方县务为重!朱知县,你说你们这里百姓安泰,民心稳定,不过,本官却听闻,此地有恶霸横行,甚至连地方官吏亦敢相欺,朱知县,你莫不是要隐匿恶患,以求政绩!”
林润听了朱林议的话语,一开始倒也缓了缓语气,但很快却又追问了这么一句,看起来他这次来就像是专门来找朱林议麻烦的一般。
朱林议到了这个后衙内堂,还没能坐下来,就受到这位林御史的连连追问,心头也不免转了几个圈子,这家伙究竟是什么意思?
“哦,林御史,您这个话,却有些过了,分宜县虽不至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终究没发生什么人命官司,地方乡邻中也无什么民事纠纷报上衙门,哦,对了,几日之前在分宜县外,致仕的严阁老府,倒是起了一场火灾,说起来最近这些年月,严府那新宅子也发生了不少事端,只是都是严府家事,严府并无上报,故而本县也只是循例计入县志存案罢了。”
朱林议心头暗暗推测,这家伙来分宜县,肯定也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严府而来,眼下这个家伙对自己咄咄相逼,分明就是故意给自己一个下马威,然后让自己帮他对付严府吧。
果然那御史林润听朱林议提到了严府,那目光便停在了朱林议的脸上,随后他才开口道,“前有袁州推官郭荐臣,因公而路经分宜县,却不知遇到了谁家恶仆,以砖石相加,弄得斯文扫地,恰巧本官和这位郭推官也算是有所故旧,听闻他所言,这些恶仆分明就是江湖匪类,却不知是冒用某家名声,却又或真是某家豢养之徒,朱知县,你可知晓这分宜县,某家是否有如此的恶仆?这便是朱知县所说的地方安泰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