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别传 第617章 各有谋算(28)
热门推荐:
隐世高手混都市
快穿之大佬难入怀
深情错爱,渣男小叔请自重
萌团一岁半,全家宠上天
觉醒系统金手指种田御兽
开局一本西游记
江湖有朋友
快穿:满级大佬反杀记
七零:去父留子?退伍糙汉不同意
古时战争史,有记载的,不乏规模宏大的战例。
但那些着名的战例,史书上记载参战军队的具体数目,并不是那么令人信服。
就拿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来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俘虏,多少有点令人怀疑!
先不说双方参战的军队数量有多大,就算是四十万头猪要坑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不符合秦国掠夺人口的本意。
这与当时的将校军官的文盲居多,统计数字不准确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观上的浮夸虚报,也是存在的。
当年曹操下江南,接受刘琮的投降以后,紧接着征讨孙权。
曹操号称八十三万大军,消息传到江东,可是吓坏了江东无数世家豪强。
这等效果,当然是曹操乐意见到的。
但这个军队的数量,还真不是曹操凭空捏造说大话,而是他手下的那些将领浮夸虚报的数字,其中的水分也是大家默认的吃空饷的数量。
实际上,曹操本部兵马加上荆州的降兵,以及运送粮草的辎重兵,最多也不过五、六十万。
剩下的二十多万,都是吃空饷的名额。
这是当时一个默认的潜规则,那些家族的私兵,跟随主公的大部队出征,能够得到的好处,除了战后的战利品,就是战前的粮草辎重分配。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出征之初,战争胜负未料,战利品想都不用想,如果再没有粮草配备,所谓“皇帝不差饿兵”,那些世家豪族的私兵,绝不会出动的。
蔡方进入军队以后,从一个小小的什长,很快就成长为百夫长。
他带来的那十个手下,也都提拔为下层军官。
享受到当官的种种好处以后,蔡方欲罢不能,做梦都想着升官发财。
为此,他没有少给顶头上司唐咨送礼。
但在军队里面,奉行强者为尊的原则,官位的竞争非常激烈。
除了个人的勇武之外,将领们官位的大小,还与手下兵力的多少直接相关。
蔡方想要获得更高的官位,除了必要的军功,手下的兵力也是硬指标。
虽然蔡方没有参加大型的战争,但每年都有例行的剿匪,他都是急先锋。
虽然每次都是小打小闹,但多年的军功积累,蔡方早已具有升任别部司马的资格。
在军队里面,只有统领千人以上,才算得上真正的将军。
百人将与将军之间还有一个过渡职务,就是军司马,一个军司马掌管的兵力一般是五百左右,一个将军手下,通常只有两个司马。
但为了鼓励手下立功,军队还有别部司马的编制,兵力上不要求五百那么多,但最少也要有三百人以上,也算有职有权。
蔡方手下的兵力不足两百人,不够升任别部司马的最小限额。
他不想放弃升官的机会,只得不遗余力招揽了一些壮丁,成为他的手下私兵。
供养这些私兵,需要不少钱粮。
因为别部司马的这些私兵不在郡兵军队供养的编制之内,军饷、粮草,甚至是装备,都必须蔡方自掏腰包。
蔡方虽然在江湖上做了不少没本钱的买卖,积累了不少家产,但他也不能坐吃山空。
蔡方变本加厉剿匪,把昔日同伙的财物纳为己有,同时,也加入到吃空饷的行列。
如果唐咨真要追究吃空饷的问题,他的部下军官,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唐咨放出要处罚蔡方的风声,除了要借徐质的手逼迫蔡方造反,还也想敲打敲打手下那些桀骜不顺的军官,可谓一举多得。
徐质深恨蔡方,碍于他手握兵权和唐咨的庇护,一直拿他没有办法。
而蔡方也以此为荣,到处炫耀,给自己刷声望,两人的梁子越结越深。
现在蔡方失去了唐咨的庇护,徐质可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徐质不敢贸然行事,先行试探一下唐咨,他胡乱给蔡方罗织了罪名,派出衙役前去军营传唤蔡方。
蔡方自不能束手待毙,就马上找顶头上司唐咨寻求庇护。
唐咨早就想好了托词,他先是说了一大通豪言壮语,并马上派人前去和太守徐质交涉,要让徐质撤回传唤,让蔡方非常感动。
两人闲话了一会,唐咨派出的人很快就回来了,并带来了一纸文书。
唐咨看完了以后,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对蔡方说到:
“蔡方,你是不是得罪了什么大人物?你的案子是上面点名要查的,事情也是你投军前发生的,上面有人给徐质撑腰,我也无能为力,这次的事情自由你自己解决了!”
听了唐咨的话语,蔡方想起自己当年在江湖上肆意妄为、快意恩仇,不法之事还真没有少做,无意中得罪某大人物,也是可能的。
这些事时过境迁,唐咨确实不好插手,他也张不开嘴求情,只能默然而退。
其实,这都是唐咨早就准备好的剧本!
所谓的文书和上面插手等说辞,纯属子虚乌有。
蔡方可不知道其中的内幕,徐质摆明了要把自己往死里搞,他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没有了唐咨的庇护,等于没有了生路,蔡方只有亡命江湖一途。
当惯了官兵,再让他去当贼人,重操旧业,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蔡方刚进入军队的时候,在剿匪时对昔日旧友,还能高抬贵手。
但自从当了百夫长以后,踌躇满志,尤其是想要升官发财,渴望多立军功,就对江湖上的旧友下起了狠手。
这样一来,他把江湖上的大佬,都得罪的差不多了。
他在军队里,江湖大佬奈何不得他,要是再亡命江湖,需要寻求那些江湖大佬的庇护,就和找死没有区别了。
蔡方以前混江湖的时候,能够创下不小的字号,也是杀伐果断之辈。
现在已经没有了活路,却也成功被激起了蔡方的江湖血性。
所谓“官逼民反”,蔡方一不做二不休,利用自己在底层士兵中的威望,率领利城数百郡兵发动叛乱。
蔡方只是一个江湖好汉,蛊惑人心的水平并不高,按道理,他是翻不起多大浪花的。
但因为唐咨的有意提点,透露了郡兵可能要抽调去广陵进攻江东,充当炮灰。
蔡方就以此为借口,鼓动士兵造反,得到了大部分底层士兵的响应。
如果城守唐咨能及时出手弹压,蔡方的叛乱,是难以成功的。
但整件事情,就是唐咨在暗中推动的。
他不但没有出面息事宁人,反而提前把郡兵中百夫长以上的军官都叫去郊游,让军队群龙无首,也制造自己不在场的证据。
在蔡方的鼓动下,郡兵们群情激奋,他带头冲击太守府。
徐质发出文书以后,只是试探唐咨的反应,坐在大堂等着唐咨前来和自己协商。
谁知道,徐质左等右等,没有等来唐咨,反而等来了蔡方带来的叛军。
蔡方带兵冲击衙门,徐质并没有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也没有慌张,反而心中窃喜,认为这是蔡方自己找死。
看到蔡方过来,他大声喝骂,并喝令手下衙役出手拿人。
但徐质手下十几个衙役,哪里是全副武装的数百郡兵的对手,稍微一接触,就落荒而逃、
蔡方气势汹汹提刀杀到,徐质见势不妙,起身就要逃跑。
蔡方一个箭步追上去,手起刀落,杀掉了太守徐质。
......
......
但那些着名的战例,史书上记载参战军队的具体数目,并不是那么令人信服。
就拿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来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俘虏,多少有点令人怀疑!
先不说双方参战的军队数量有多大,就算是四十万头猪要坑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不符合秦国掠夺人口的本意。
这与当时的将校军官的文盲居多,统计数字不准确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观上的浮夸虚报,也是存在的。
当年曹操下江南,接受刘琮的投降以后,紧接着征讨孙权。
曹操号称八十三万大军,消息传到江东,可是吓坏了江东无数世家豪强。
这等效果,当然是曹操乐意见到的。
但这个军队的数量,还真不是曹操凭空捏造说大话,而是他手下的那些将领浮夸虚报的数字,其中的水分也是大家默认的吃空饷的数量。
实际上,曹操本部兵马加上荆州的降兵,以及运送粮草的辎重兵,最多也不过五、六十万。
剩下的二十多万,都是吃空饷的名额。
这是当时一个默认的潜规则,那些家族的私兵,跟随主公的大部队出征,能够得到的好处,除了战后的战利品,就是战前的粮草辎重分配。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出征之初,战争胜负未料,战利品想都不用想,如果再没有粮草配备,所谓“皇帝不差饿兵”,那些世家豪族的私兵,绝不会出动的。
蔡方进入军队以后,从一个小小的什长,很快就成长为百夫长。
他带来的那十个手下,也都提拔为下层军官。
享受到当官的种种好处以后,蔡方欲罢不能,做梦都想着升官发财。
为此,他没有少给顶头上司唐咨送礼。
但在军队里面,奉行强者为尊的原则,官位的竞争非常激烈。
除了个人的勇武之外,将领们官位的大小,还与手下兵力的多少直接相关。
蔡方想要获得更高的官位,除了必要的军功,手下的兵力也是硬指标。
虽然蔡方没有参加大型的战争,但每年都有例行的剿匪,他都是急先锋。
虽然每次都是小打小闹,但多年的军功积累,蔡方早已具有升任别部司马的资格。
在军队里面,只有统领千人以上,才算得上真正的将军。
百人将与将军之间还有一个过渡职务,就是军司马,一个军司马掌管的兵力一般是五百左右,一个将军手下,通常只有两个司马。
但为了鼓励手下立功,军队还有别部司马的编制,兵力上不要求五百那么多,但最少也要有三百人以上,也算有职有权。
蔡方手下的兵力不足两百人,不够升任别部司马的最小限额。
他不想放弃升官的机会,只得不遗余力招揽了一些壮丁,成为他的手下私兵。
供养这些私兵,需要不少钱粮。
因为别部司马的这些私兵不在郡兵军队供养的编制之内,军饷、粮草,甚至是装备,都必须蔡方自掏腰包。
蔡方虽然在江湖上做了不少没本钱的买卖,积累了不少家产,但他也不能坐吃山空。
蔡方变本加厉剿匪,把昔日同伙的财物纳为己有,同时,也加入到吃空饷的行列。
如果唐咨真要追究吃空饷的问题,他的部下军官,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唐咨放出要处罚蔡方的风声,除了要借徐质的手逼迫蔡方造反,还也想敲打敲打手下那些桀骜不顺的军官,可谓一举多得。
徐质深恨蔡方,碍于他手握兵权和唐咨的庇护,一直拿他没有办法。
而蔡方也以此为荣,到处炫耀,给自己刷声望,两人的梁子越结越深。
现在蔡方失去了唐咨的庇护,徐质可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徐质不敢贸然行事,先行试探一下唐咨,他胡乱给蔡方罗织了罪名,派出衙役前去军营传唤蔡方。
蔡方自不能束手待毙,就马上找顶头上司唐咨寻求庇护。
唐咨早就想好了托词,他先是说了一大通豪言壮语,并马上派人前去和太守徐质交涉,要让徐质撤回传唤,让蔡方非常感动。
两人闲话了一会,唐咨派出的人很快就回来了,并带来了一纸文书。
唐咨看完了以后,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对蔡方说到:
“蔡方,你是不是得罪了什么大人物?你的案子是上面点名要查的,事情也是你投军前发生的,上面有人给徐质撑腰,我也无能为力,这次的事情自由你自己解决了!”
听了唐咨的话语,蔡方想起自己当年在江湖上肆意妄为、快意恩仇,不法之事还真没有少做,无意中得罪某大人物,也是可能的。
这些事时过境迁,唐咨确实不好插手,他也张不开嘴求情,只能默然而退。
其实,这都是唐咨早就准备好的剧本!
所谓的文书和上面插手等说辞,纯属子虚乌有。
蔡方可不知道其中的内幕,徐质摆明了要把自己往死里搞,他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没有了唐咨的庇护,等于没有了生路,蔡方只有亡命江湖一途。
当惯了官兵,再让他去当贼人,重操旧业,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蔡方刚进入军队的时候,在剿匪时对昔日旧友,还能高抬贵手。
但自从当了百夫长以后,踌躇满志,尤其是想要升官发财,渴望多立军功,就对江湖上的旧友下起了狠手。
这样一来,他把江湖上的大佬,都得罪的差不多了。
他在军队里,江湖大佬奈何不得他,要是再亡命江湖,需要寻求那些江湖大佬的庇护,就和找死没有区别了。
蔡方以前混江湖的时候,能够创下不小的字号,也是杀伐果断之辈。
现在已经没有了活路,却也成功被激起了蔡方的江湖血性。
所谓“官逼民反”,蔡方一不做二不休,利用自己在底层士兵中的威望,率领利城数百郡兵发动叛乱。
蔡方只是一个江湖好汉,蛊惑人心的水平并不高,按道理,他是翻不起多大浪花的。
但因为唐咨的有意提点,透露了郡兵可能要抽调去广陵进攻江东,充当炮灰。
蔡方就以此为借口,鼓动士兵造反,得到了大部分底层士兵的响应。
如果城守唐咨能及时出手弹压,蔡方的叛乱,是难以成功的。
但整件事情,就是唐咨在暗中推动的。
他不但没有出面息事宁人,反而提前把郡兵中百夫长以上的军官都叫去郊游,让军队群龙无首,也制造自己不在场的证据。
在蔡方的鼓动下,郡兵们群情激奋,他带头冲击太守府。
徐质发出文书以后,只是试探唐咨的反应,坐在大堂等着唐咨前来和自己协商。
谁知道,徐质左等右等,没有等来唐咨,反而等来了蔡方带来的叛军。
蔡方带兵冲击衙门,徐质并没有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也没有慌张,反而心中窃喜,认为这是蔡方自己找死。
看到蔡方过来,他大声喝骂,并喝令手下衙役出手拿人。
但徐质手下十几个衙役,哪里是全副武装的数百郡兵的对手,稍微一接触,就落荒而逃、
蔡方气势汹汹提刀杀到,徐质见势不妙,起身就要逃跑。
蔡方一个箭步追上去,手起刀落,杀掉了太守徐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