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别传 第637章 各有谋算(48)
热门推荐:
腰软娇娇超好孕,被绝嗣暴君逼嫁
取骨换皮?这逆天凰命你配吗
炙热摇曳
大荒镇魔使
坏了,这个boss真没正常技能
谍影:命令与征服
重生80年代做产业
我在梯度游戏里秀翻全场
冷面军少求上门,媳妇太猛一胎三宝
古时候,传授传道受业是很大的恩情,有“师徒如父子”之说。
那时的同窗之谊,可比现在的同学还要亲近得多。
刘备与公孙瓒,都是卢植的学生,又都是幽州人士,典型的同学加老乡,两人交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郡,公孙瓒率两万余大军,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
青州黄巾军弃辎重,奔走渡河。
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
公孙瓒顺势接管渤海郡,扩充军力,实力大增,威震天下。
公孙瓒的地盘,与刘备所在的平原县相邻,很快达成了守望相助的同盟关系。
刘备在治理平原期间,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深得人心,政绩显着,因而被朝廷提拔为平原相。
平原相的品级,相当于郡守。
但刘备的品级虽然提升了,地盘却还只有平原一县之地,按照现在的说法,刘备只是享受厅级待遇的县长。
受限于平原县的税收和人口不足,刘备无法做大做强。
身为刘备同盟的公孙瓒,势力强劲,但他并没有帮助刘备发展壮大的想法,反而有意无意制约刘备的发展。
刘备看出,公孙瓒的格局还是太小了!
公孙瓒因弟弟公孙越之死,和袁绍大打出手,一度占据上风。
但界桥之战以后,成为一个转折点,袁绍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抢占了渤海郡治所南皮城。
虽然袁绍并没有彻底掐断刘备与公孙瓒的联系,但公孙瓒要想出兵救援刘备,也不是一件易事。
平原弹丸之地,城防并不坚固,刘备兵不满千,他可没有把握坚守到公孙瓒的援兵到来,而且公孙瓒未必就会出兵救援,刘备和青州刺史田楷结成小团伙自保。
公孙瓒穷兵赎武,和袁绍连年的作战,对幽州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公孙瓒的顶头上司刘虞,对公孙瓒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利用自己大司马的身份,节制他的行为。
公孙瓒只是奋武将军,理应受刘虞的节制。
但他对刘虞的命令置之不理,继而变本加厉的掠夺百姓,加强军事实力,企图击败袁绍。
如此一来,更是加深了他和刘虞之间的矛盾。
刘虞准备赏赐给游牧民族的物品,多次被公孙瓒派兵抢夺,刘虞不能制止,于是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
公孙瓒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朝廷也无力处理。
公孙瓒自己修城池以防备刘虞,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议事,他都称病不来,于是刘虞密谋出兵征讨公孙瓒。
同窗盟友公孙瓒,要拉拢刘备对抗刘虞。
而他的同宗刘虞,也来信邀请刘备一起合击公孙瓒。
刘备是公孙瓒的盟友,又是汉室宗亲,刘虞、公孙瓒都希望刘备能支持自己,他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刘虞虽然和刘备同为汉室宗亲,但他是高高在上的幽州牧、大司马,和刘备这个小小的平原县令并没有什么交集,刘备对他也没有什么好感,自然不会为了他背弃盟友公孙瓒。
当然,爱惜名声的刘备,也不可能帮助公孙瓒对付刘虞这个汉室宗亲。
他打定主意两不相帮,但因为缺乏一个理由,很可能两面都得罪。
孔融、田楷邀请刘备救援陶谦,刚好给了刘备一个借口,他正好一走了之。
赵云是刘备非常欣赏的大将,他打着救援陶谦的旗号,找公孙瓒借兵三千,并借赵云一用,他是准备一借不还,挖走赵云。
刘备可不认为,公孙瓒能够战胜占据大义的大司马刘虞。
他借走赵云,等于是救了赵云,不怕他不忠于自己。
这次刘虞和公孙瓒之争,无论胜败如何,刘备都将失去公孙瓒这个盟友。
刘虞不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平原相,刘备认为,与其被袁绍强行抢走平原县,还不如趁救援陶谦的机会主动放弃。
到时候,无论与曹操之战胜败如何,孔融或者陶谦,都会想办法弥补自己,最少也能有一县之地安身,处境并不比在平原县差多少。
刘备这次来,并没有准备与曹操血战,而是先与曹操对峙,等着平原县被袁绍占领以后,他就有理由留在徐州了。
谁知道,自己的一纸书信,还真让曹操退兵了,刘备也是将信将疑。
听了陶谦要把徐州让给自己,刘备吃了一惊,以为他看穿了自己的心思,以退为进,哪里敢答应,连忙推辞道:
“孔文举邀我刘备来救徐州,是为了天下大义。今若把徐州据为已有,天下人将认为我刘备是不义之人。”
糜竺与陶谦,是真的想把徐州这个烫手的山芋交出去,他也有投靠刘备的念头,就出言劝道:
“今汉室陵迟,海宇颠覆,树功立业,正在此时。徐州殷富,户口百万,刘使君领此,不可辞也。”
陶谦把整个徐州想让,大出刘备意料之外,他打定主意无功不受禄,斩金截铁说道:
“此事决不敢应命。”
曹操与陶谦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半年有余。
期间,典农校尉陈登,也想过许多办法化解双方的仇怨,但都没有奏效。
陈登知道,陶谦和曹操之间的仇怨,是不死不休了。
曹操虽然暂时退兵,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只要陶谦继续担任徐州刺史,曹操就会找机会继续进攻徐州。
而陶谦损兵折将,被曹操打怕了,而藏霸等归附的将领,与陶谦离心离德,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换一个徐州刺史,消除曹操进攻徐州的借口,也是一个可取之法。
因此,陈登也站起来,对刘备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陶府君多病,不能视事,明公勿辞。”
刘备真不知道陶谦是怎么想的,偌大一个徐州,手下也是人才济济,为什么非要让给只有数千人马的自己。
刘备可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他怀疑其中另有内情,他可不敢轻易就范,坚执不肯。
那时的同窗之谊,可比现在的同学还要亲近得多。
刘备与公孙瓒,都是卢植的学生,又都是幽州人士,典型的同学加老乡,两人交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郡,公孙瓒率两万余大军,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
青州黄巾军弃辎重,奔走渡河。
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
公孙瓒顺势接管渤海郡,扩充军力,实力大增,威震天下。
公孙瓒的地盘,与刘备所在的平原县相邻,很快达成了守望相助的同盟关系。
刘备在治理平原期间,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深得人心,政绩显着,因而被朝廷提拔为平原相。
平原相的品级,相当于郡守。
但刘备的品级虽然提升了,地盘却还只有平原一县之地,按照现在的说法,刘备只是享受厅级待遇的县长。
受限于平原县的税收和人口不足,刘备无法做大做强。
身为刘备同盟的公孙瓒,势力强劲,但他并没有帮助刘备发展壮大的想法,反而有意无意制约刘备的发展。
刘备看出,公孙瓒的格局还是太小了!
公孙瓒因弟弟公孙越之死,和袁绍大打出手,一度占据上风。
但界桥之战以后,成为一个转折点,袁绍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抢占了渤海郡治所南皮城。
虽然袁绍并没有彻底掐断刘备与公孙瓒的联系,但公孙瓒要想出兵救援刘备,也不是一件易事。
平原弹丸之地,城防并不坚固,刘备兵不满千,他可没有把握坚守到公孙瓒的援兵到来,而且公孙瓒未必就会出兵救援,刘备和青州刺史田楷结成小团伙自保。
公孙瓒穷兵赎武,和袁绍连年的作战,对幽州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公孙瓒的顶头上司刘虞,对公孙瓒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利用自己大司马的身份,节制他的行为。
公孙瓒只是奋武将军,理应受刘虞的节制。
但他对刘虞的命令置之不理,继而变本加厉的掠夺百姓,加强军事实力,企图击败袁绍。
如此一来,更是加深了他和刘虞之间的矛盾。
刘虞准备赏赐给游牧民族的物品,多次被公孙瓒派兵抢夺,刘虞不能制止,于是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
公孙瓒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朝廷也无力处理。
公孙瓒自己修城池以防备刘虞,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议事,他都称病不来,于是刘虞密谋出兵征讨公孙瓒。
同窗盟友公孙瓒,要拉拢刘备对抗刘虞。
而他的同宗刘虞,也来信邀请刘备一起合击公孙瓒。
刘备是公孙瓒的盟友,又是汉室宗亲,刘虞、公孙瓒都希望刘备能支持自己,他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刘虞虽然和刘备同为汉室宗亲,但他是高高在上的幽州牧、大司马,和刘备这个小小的平原县令并没有什么交集,刘备对他也没有什么好感,自然不会为了他背弃盟友公孙瓒。
当然,爱惜名声的刘备,也不可能帮助公孙瓒对付刘虞这个汉室宗亲。
他打定主意两不相帮,但因为缺乏一个理由,很可能两面都得罪。
孔融、田楷邀请刘备救援陶谦,刚好给了刘备一个借口,他正好一走了之。
赵云是刘备非常欣赏的大将,他打着救援陶谦的旗号,找公孙瓒借兵三千,并借赵云一用,他是准备一借不还,挖走赵云。
刘备可不认为,公孙瓒能够战胜占据大义的大司马刘虞。
他借走赵云,等于是救了赵云,不怕他不忠于自己。
这次刘虞和公孙瓒之争,无论胜败如何,刘备都将失去公孙瓒这个盟友。
刘虞不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平原相,刘备认为,与其被袁绍强行抢走平原县,还不如趁救援陶谦的机会主动放弃。
到时候,无论与曹操之战胜败如何,孔融或者陶谦,都会想办法弥补自己,最少也能有一县之地安身,处境并不比在平原县差多少。
刘备这次来,并没有准备与曹操血战,而是先与曹操对峙,等着平原县被袁绍占领以后,他就有理由留在徐州了。
谁知道,自己的一纸书信,还真让曹操退兵了,刘备也是将信将疑。
听了陶谦要把徐州让给自己,刘备吃了一惊,以为他看穿了自己的心思,以退为进,哪里敢答应,连忙推辞道:
“孔文举邀我刘备来救徐州,是为了天下大义。今若把徐州据为已有,天下人将认为我刘备是不义之人。”
糜竺与陶谦,是真的想把徐州这个烫手的山芋交出去,他也有投靠刘备的念头,就出言劝道:
“今汉室陵迟,海宇颠覆,树功立业,正在此时。徐州殷富,户口百万,刘使君领此,不可辞也。”
陶谦把整个徐州想让,大出刘备意料之外,他打定主意无功不受禄,斩金截铁说道:
“此事决不敢应命。”
曹操与陶谦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半年有余。
期间,典农校尉陈登,也想过许多办法化解双方的仇怨,但都没有奏效。
陈登知道,陶谦和曹操之间的仇怨,是不死不休了。
曹操虽然暂时退兵,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只要陶谦继续担任徐州刺史,曹操就会找机会继续进攻徐州。
而陶谦损兵折将,被曹操打怕了,而藏霸等归附的将领,与陶谦离心离德,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换一个徐州刺史,消除曹操进攻徐州的借口,也是一个可取之法。
因此,陈登也站起来,对刘备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陶府君多病,不能视事,明公勿辞。”
刘备真不知道陶谦是怎么想的,偌大一个徐州,手下也是人才济济,为什么非要让给只有数千人马的自己。
刘备可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他怀疑其中另有内情,他可不敢轻易就范,坚执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