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马谡别传 > 第七零二章 七擒孟获(39)

马谡别传 第七零二章 七擒孟获(39)

    李严认为,没有军队的陈式,和没有人统领的龚德绪残部,简直是天作之合!

    陈式虽然和吴班交好,但只是私交,他并没有加入到吴班所在的元老系,不存在背叛等问题。

    听了李严的优厚条件后,陈式有些不能相信,以为李严要招自己做家臣!

    李严倒是想收陈式做家臣,但陈式是刘备任命的将军,虽然李严是刘备指定的顾命大臣,主持防守孙权入侵的所有军政事宜,但也不能把朝廷命官收为家臣。

    陈式好歹也是拿着朝廷俸禄的将军,也是要脸面的,他不可能当李严的家臣。

    直到再三确认,陈式知道了其中内情,两人一拍即合,马上达成了一致,陈式带上数十骑心腹卫士,跟随杜琼等人,一起前往南蛮。

    西川的世家大姓林立,但处在顶端的只有柳、杜、张、赵、郭、杨六大家族。

    杜琼作为杜家的领军人物,学识不凡,才干过人,在刘璋统治时期,就被征辟为益州从事。

    刘备入主益州后,世家大族也是他拉拢的对象,杜琼迁任益州议曹从事,有望进入刘备集团的权力中心,建安二十五年,劝刘备称帝的官员中就有他。

    刘禅继位以后,杜琼被任命为谏议大夫,进入蜀汉高官行列,算是刘禅的嫡系官员。

    李严这次举荐杜琼前往南蛮地区,也是有他自己的小算盘。

    杜琼前往南蛮,主要是代表刘禅宣旨,表彰立功的将士,其次是相当于监军的作用,查证军功是否属实。

    李严却已经布好了局,在杜琼落实马谡军功的过程中,他安排心腹手下,把手中的一些证据,不露痕迹地送到杜琼手里。

    据李严所知,杜琼虽然和马谡没有恩怨,但他对马良颇为微词。

    刘备入川,杜琼是刘备任益州牧时的议曹从事,而马良是左将军掾,两人地位相当。

    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杜琼的职位虽然没有改变,但作为刘备的直系下属,水涨船高,地位上升了不少,隐隐凌驾于马良之上。

    刘备称帝,在汉中王府的所有属吏中,无论是资历还是才干,杜琼都是待中的不二人选。

    谁知道,半路杀出一个马良。

    关羽丢失荆州时,马良刚好到成都办事逃过一劫,但他也已经没有了实职,他的身份地位一落千丈,与刘备的近臣杜琼不可同日而语。

    但马良因为与武溪蛮王沙摩柯的关系密切,而刘备要拉拢沙摩柯讨伐孙权,就把马良任命为待中,挡住了杜琼的仕途。

    以杜琼的人品,自然不会公然出面对付已经落魄了的马家,如果马家的人刚好犯在他的手上,他当然不介意公事公办。

    李严就是希望杜琼能查证马谡私吞战利品的价值惊人,从而板倒马谡,让陈式取而代之。

    李丰是李严的长子,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养子,二人一同前往南蛮镀金,却是李严和诸葛亮之间的黙契。

    诸葛乔是诸葛瑾的二儿子,与其兄诸葛恪在江东的名声颇大,他的才能不及兄长诸葛恪,但他的性格坚毅,颇堪大任。

    因诸葛亮婚后多年无子,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诸葛亮也顶不住世俗压力,请求诸葛瑾让诸葛乔做自己的养子。

    诸葛乔来到成都以后,诸葛亮夫妇视他如亲生儿子。

    但诸葛亮爱子不是溺爱,他深恐养子成为庸人,对他的管教甚严。

    诸葛乔也非常争气,以他非凡的学识,在成都博得不小名声。

    诸葛亮南征,他有心带已经二十二岁的诸葛乔在军中历练。

    诸葛乔虽然是读书人,但也曾勤练武艺,体质也算强壮。

    也许是思念家人,也许是水土不服,诸葛乔来到成都以后,小病不断,让黄月英非常担心。

    诸葛亮南征,诸葛乔跃跃欲试,但南蛮多瘴气,黄月英担心诸葛乔的身体,就没有让他跟随。

    上一代的比拼还没有结果,李严主动开启了下一代的竞争,黄月英没有理由再阻拦,诸葛乔、李丰随同杜琼前往前线。

    李严主动开启儿子李丰与诸葛亮养子诸葛乔的竞争,那是对自己的儿子有信心。

    李严本来是荆州南阳郡的郡吏,以有才干着称,任秭归县令时,曹操攻占荆州,李严弃官投奔刘璋,其中也有内情。

    别看李严现在一心为自已和李氏家族谋利益,但他年青时也是满腔热血,抱负不凡。

    他在南阳郡基层为属吏多年,不但卓有才干,而且为官清廉,在荆州的官声很好。

    李严是李家的旁系子弟,家景很一般,他当官不贪,家人过的很清贫。

    李丰是李严的长子,并没有娇生惯养。

    李丰从小聪明过人,在李严的言传身教下,学文习武,学得一身本领,可以说是李严的骄傲。

    李严任秭归县令多年,秭归县是荆州入川的要道,他的好官声也传到了益州牧刘璋的耳中。

    刘璋为了博取求贤若渴的名声,也曾派人招揽过李严。

    但李严正当春风得意之时,要在秭归大展手脚,婉拒了刘璋的招揽。

    李家在荆州虽然也是世家,但算不上望族。

    与荆州站在顶层的望族蔡、黄、蒯、庞、文、刘、杨、张等相比颇有不如,实力大致和向家、马家相若。

    而李严也不是荆州李家的嫡系子弟,他从县吏开始,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取得了才干之名,做到了秭归县令。

    但他在荆州的名望,还比不上年龄比他小了不少的诸葛亮、庞统、马良、杨仪、向朗等人。

    曹操占领襄阳以后,对荆州的世家豪族,也进行了拉拢,他给李家的职位,只是荆南的一个县令,而李家内定的人是李严的堂弟李异。

    李严本来认为他能继续留在秭归任县令,谁知道荆州的官位也是僧多粥少,李家也没有让曹操任命二个县令的实力,曹操任命与李家实力相近的谭家长子谭雄为秭归县令。

    李严好不容易从县史熬到一县主官,如果他还留在荆州,最多能做县丞,一夜之间又要回到辅助他人的地位,这是他无任如何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