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群英荟萃合集 > 第179章 高适

群英荟萃合集 第179章 高适

    (一)家道中落志未消

    高适,出身于一个曾显赫一时的豪门望族,其家族历史可追溯至数代之前的辉煌与荣耀。然而,时运不济,家族的荣光如同夕阳般逐渐黯淡,家道中落,昔日繁华不再,留下的只是一片荒芜与萧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变,高适并未被生活的重压击垮,反而将这份逆境视为锤炼心志的熔炉。他深知,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在这乱世之中寻得一丝生机。

    自幼年起,高适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坚韧与毅力。在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中,他非但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反而更加勤奋刻苦。白日里,他或于山林间习武强身,剑影刀光中磨砺着不屈的意志;夜晚,则挑灯夜读,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无不涉猎,力求在文化的海洋中汲取养分,滋养心灵。他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自己定能学有所成,以笔为剑,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在成长的道路上,高适始终将文学创作视为灵魂的寄托与自我表达的窗口。他的笔触细腻而深邃,既有对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也有对人生百态的细腻描绘。他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用文字记录下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心路历程。同时,他也积极寻求各种机会,无论是参加文人雅集,还是向名士求教,都力求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传扬。

    重振家族荣耀,成为了高适心中不可磨灭的信念与使命。他深知,这不仅仅是对先人的告慰,更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证明。因此,在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时,他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与畏惧。相反,他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困境中不断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逆境出人才”的真谛。最终,凭借着过人的才华与不懈的努力,高适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的飞跃,更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家族的声望与荣光,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二)求仕长安屡碰壁

    公元 724 年,二十岁的高适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兴致勃勃地朝着京城长安进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他对自己的才学那是相当自信,觉得得到官方认可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可谁知道呢,现实这盆冷水啊,哗啦一下就浇到他头上了。他使尽了浑身解数,结果还是啥官儿都没捞着。这下可好,高适那叫一个心灰意冷啊,没办法,只能往东去梁宋,在宋州当个客人,靠种地打鱼维持生计。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段时间他甚至都要靠要饭过日子了。不过呢,他可没那么容易放弃,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他还是咬着牙坚持学习,就等着下一个机会降临呢。

    (三)首次赴塞意难平

    开元十九年,高适第一次赴塞,北上幽州,投奔朔方节度大使信安王李祎。在随军出征期间,他创作了《营州歌》《塞上》《蓟门五首》等诗篇,开启了他的边塞诗创作之路。然而,战争结束后,他自觉未被重用,满心失落。回到宋州后,他又参加了科考,却再次落第。这一连串的打击让高适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但他并未气馁,而是继续在文学创作中寻找着自己的价值。

    二、曲折入仕路

    (一)入仕不顺心迷茫

    天宝八年,时任睢阳太守张九皋了解了高适的事迹后,举高适有道科,赴长安应试中第。当时适逢李林甫掌权,高适只被任命为封丘县尉。在封丘县尉任上,高适深感官职卑微,手脚局促,难以有所作为,无法实现自己的济世之志。他看到官场的黑暗与无奈,写下了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的诗句,表达了对官场现状的不满。不久后,高适毅然辞官,客游长安,再次陷入迷茫之中。

    (二)终遇伯乐展才华

    高适在迷茫中继续寻找机会。天宝十二年,经节度判官田良丘推荐,高适入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哥舒翰一见到高适,大为赏识,推荐他担任左骁卫兵曹,充幕府掌书记。哥舒翰对高适的诗文、人品和才能十分欣赏,将他视为心腹,常随左右。每当高适跟随哥舒翰入朝觐见的时候,哥舒翰一定会向朝廷及大臣盛赞高适。有了哥舒翰这样强大的助力,高适很快就被拜为左拾遗,后来又被提升为监察御史,跟随哥舒翰在潼关镇守。高适在哥舒翰幕府期间,边塞诗创作迎来丰收时期。雄奇瑰丽的西北边塞风光,戍边将士艰苦的生活,两军开战、战马嘶鸣剑戈碰撞的壮烈场面都进入他大气磅礴的诗中。至此,高适终于在仕途上崭露头角,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三、辉煌后半生

    (一)安史之乱显身手

    安史之乱爆发,高适跟随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兵败被俘,潼关失守,高适飞马逃回长安,并向唐玄宗建议 “请率百官子弟及募毫杰十万拒守”,展现出其果敢的决断力和忠诚的报国之心。然而,当时长安一片惶恐,他的建议未被采纳。唐玄宗西逃入蜀,高适一路追赶,在河池郡谒见玄宗,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同时上《陈潼关败亡形势疏》,极言朝廷军政腐败。唐玄宗对他的直言颇为赞赏,升他为侍御史。

    不久后,唐肃宗在灵武称帝,想起高适曾反对唐玄宗 “诸王分镇” 之策,便召见他谋划平叛事宜。高适趁机仔细分析局势,判断永王李璘必败。唐肃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率兵平定 “永王之乱”。高适在平乱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稳定唐朝局势立下汗马功劳。

    (二)富贵封侯成传奇

    高适成功平定 “永王之乱” 后,才华终于得以展现,仕途之路越走越顺畅。他虽偶有波折,但基本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此后,高适又参与了多次平叛战争,解救睢阳之围,为国家的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终,高适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那个曾经穷困潦倒的诗人,实现了无数读书人的梦想,完美逆袭。高适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在人生的前半段历经坎坷,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志向,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在安史之乱中,他凭借着卓越的才能和果敢的决断力,抓住机遇,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他的诗里藏着一生的雄心壮志,他的人生也成为了唐代诗人中的一段传奇。

    四、诗歌风格与贡献

    (一)雄浑诗风映现实

    高适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这一特点在他的边塞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以质朴自然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民间疾苦,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展现得栩栩如生。

    高适的边塞诗充满了浓烈炽热的爱国情怀。例如在《送兵到蓟北》中,他写道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展现了诗人千里送兵,不为个人功名,而是为了贡献自己的才学和安边之策。在《燕歌行》里,他描述了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的残酷现实,既表达了对战士们的同情,也批判了将领的腐败。这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使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高适的诗歌还体现出豪迈尚气的英雄主义。他对历史英雄发出由衷赞美,如在《塞上》中,面对边境的严峻形势,他想起持节临塞、威震四方的李广将军,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统帅大军,一战擒贼首、定边关。同时,他也对当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精神给予热情赞颂,如在《东平留赠狄司马》中,通过对狄司马出塞经历和功勋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跃马扬鞭、驰骋边塞、英武勃发、功勋卓着的英雄形象。

    此外,高适的诗歌还充满了激昂雄劲的尚武精神。在科举屡试不中的情况下,他把建功立业的希望寄托在弃文从武、走向边塞、入幕佐帅上。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战争的场景,如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展现了战争的粗暴与冷酷,同时也表达了对战士们的敬佩和对和平的向往。

    高适的诗歌把边塞诗的创作推向高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对战争的描写,还有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历史贡献载史册

    高适作为唐代边塞诗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和人生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历史意义方面,高适的诗歌为我们展现了唐代边塞地区的历史画卷。他通过对战争、士兵生活、将领腐败等方面的描写,让我们了解到唐代边塞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状况。他的诗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如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矛盾、边将的骄奢淫逸、朝廷的赏罚不明等,为我们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文化价值方面,高适的诗歌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他的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还体现了唐代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如进取之心、爱国情怀、英雄主义和尚武精神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适的人生经历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他在人生的前半段历经坎坷,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志向,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在安史之乱中,他凭借着卓越的才能和果敢的决断力,抓住机遇,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在困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高适作为唐代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和人生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他的作品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勇敢面对挑战、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五、人物评价

    (一)逆商高者命运转

    高适的一生可谓波澜起伏,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极高的逆商。从家道中落,到求仕长安屡碰壁,再到边塞的失意,每一次挫折都足以让常人一蹶不振。然而,高适却从未被打倒。他就像一棵顽强的劲松,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在长安求仕失败后,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选择了客居宋州,以躬耕渔钓为生,同时继续坚持学习。首次赴塞意难平,他也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而是在文学创作中寻找价值。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高适逆商高的体现。

    天宝八年,虽被任命为封丘县尉,但他不满官场黑暗,毅然辞官。在迷茫中,他继续寻找机会,最终遇到哥舒翰,开启了仕途的上升之路。安史之乱中,他更是凭借果敢的决断力和忠诚的报国之心,在乱世中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高适的成功逆袭告诉我们,逆商高的人能够在挫折中崛起,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畏惧、不退缩,勇敢地迎接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坚韧诗人照古今

    高适一生坚守初心,犹如唐朝夜空中的坚韧北斗,照亮了古今。他始终怀揣着重振家族荣耀、报国济世的志向,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都从未改变。

    从年轻时的家道中落,到中年的仕途坎坷,再到晚年的功成名就,高适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在边塞的岁月里,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却依然坚定地用诗歌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在官场的沉浮中,他面对黑暗与无奈,敢于直言,不随波逐流。

    高适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像高适一样,坚守自己的初心,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困难所左右。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要勇敢地前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他的一生,是对初心的坚守,是对挫折的沉着应对,是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