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是一条小青龙,开局要求上户口 > 第99章 人类的资源困境

我是一条小青龙,开局要求上户口 第99章 人类的资源困境

    要去到地底世界这样一个未知而充满危险的地方,人联议会是绝对不允许黄超以身犯险的。

    所以黄超才假借“海底旅游”的借口来进行探险。

    随着海深越来越深,到了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时候,海底压力已经相当于1100个大气压。

    好在黄超的龙体本身就是按照海洋生存“设计开发”的,这点压力还无法让他寸步难行。

    虽然黄超的龙眼在这样没有一丝阳光的海底世界里也失去了视觉功能,但好在龙须还有声呐触探功能,使得黄超不至于当个睁眼瞎。

    不过与想象中不同,应该是冰冷世界的海底,竟然还挺温暖,归根结底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此处俯冲入菲律宾板块之下,造成这里地质活动异常频发,尤其是海底裂缝简直如同地狱熔炉一般到处都是。

    这些海底裂缝不断地往海洋里喷洒着矿物质和热液,这些富含硫化物的热液与周围的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

    由于矿液与海水成分、温度的差异,形成浓密的黑烟,遇到冷的海水后迅速降温,带出的矿物质结晶而形成烟囱状,高度可达10米,耸立于海底,根据颜色称之为‘黑烟囱’或‘白烟囱’。

    黑烟囱喷出的流体呈黑色,烟囱体主要由硫化物矿物构成;

    白烟囱喷出的流体呈白色,烟囱体主要由硫酸盐矿物构成;

    黄烟囱喷出的流体呈黄色,烟囱体主要由自然硫构成;

    这使得海底的一片浑浊,但是也因为这些矿物质和热量使得海底深渊并不贫瘠,此处也有大量的生物生存。

    其中最多的是各种热杆菌,还有蟹、虾、孔线虫、巨蛤及一些其他未知的海底生物,甚至还有章鱼。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生物众多,拥有完整的生物链,意味着海底可能存在着大型海洋生物,足够的食物和热量是可以让一些远古巨型生物生存下来的。

    黄超倒不是怕这些巨型生物,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在他面前都是渣渣辉,即使不用热武器,光靠近身肉搏,黄超的锋利龙爪也可以撕碎一切碳基生物。

    黄超担心的是,如果有远古巨型生物会给人类的海底采矿事业带来危险。

    这也是他深入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探险的原因之一。

    继小行星采矿付诸实践之后,人类的海底采矿计划也提上日程。

    在科技大爆发的时代,消耗的能源和资源简直如同无底洞一般。

    甚至一次简单的粒子炮发射测试消耗的能源都足以让世纪初的人类消耗一年。

    人类这个被龙族科技拔苗助长的一级文明根本没有匹配龙族科技的资源储备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理论上龙核作为龙族的“低端”核反应堆,实际上是可以使用反物质作为燃料的。

    可人类连重氢元素的开采都处于原始阶段,又哪里去寻找反物质材料供给龙核消耗?

    所以人类使用的龙核的功率实际上连百万分之一都不到。

    再比如说“星辰”作为龙族的人工智能,只因为人类的能源供给能力不足,造成“星辰”也无法施展自己的真实实力,因为“星辰”的能耗本来就是需要反物质能量进行供给的。

    作为一个能够进行宇宙演变推算的超级人工智能,“星辰”被人类用来操控机器人实在是有点明珠暗投了。

    所以黄超迫切地想要为人类寻找更多、更好的资源。

    虽然说在一个恒星系,最好的能源来源实际上就是主恒星。

    最好的办法就是造个戴森球把主恒星罩起来,然后把主恒星核聚变的能量和散逸的反物质全部收集起来。

    这才是星际文明正确的能源开采手段。

    但是戴森球这样的巨构工程,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工程能力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

    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努力追求行星资源的开发了。

    实际上地球在太阳系已经是顶级的行星了,不但适居,而且资源丰富。

    但是奈何人类的科技水平有限,不能完全开发地球的资源。

    举个简单的例子,地球上最丰富的能源是什么?

    有人说是石油,有人说是煤炭。

    实际上地球上最丰富的能源是地热。

    地球内部的热量来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成地球时的原始热量,还有一种是放射性热量。

    在45亿年前,太阳刚刚从原始星云中形成之后,强烈的太阳风吹散了太阳周围的星云,阻止它们继续下落。

    残留下的星云绕着太阳旋转,它们之间会互相碰撞,结合形成微行星。

    微行星之间又会相互碰撞,结合成更大的原行星。

    在碰撞的过程中,动能被转换为热能,所以原行星会变得越来越热。

    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地球遭受了大量的碰撞,所以原始地球非常热。

    原始地球的表面呈现为熔融的状态,没有像现在这样拥有固态岩石表面和液态水。

    在引力的作用下,含量较高的重元素铁和镍下沉到地心中,它们形成一个密度非常高的核心,这会导致热量快速流失。

    但随着温度的下降,熔融的地幔逐渐固化,地心的热量损失速率随之逐渐降低。

    据估计,目前地心的热量流约为10万亿瓦。

    另一方面,地幔和地壳中还包含不少的放射性元素,例如,铀-238、铀-235、钍-232和钾-40,它们发生核衰变之后,会释放出热量和中微子。

    据估计,放射性热可能占到了地球内部热量来源的一半。

    总得来说,从地球内部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热流量约为45万亿瓦。

    地球内部维持热量对于地球上的生命非常关键,因为只有地球内部拥有足够的热量,才能使外地核保持液态,内地核保持固态,这样才能通过发电机原理来产生地球磁场。

    有了地球磁场的庇护,大气层才不会被太阳风剥离,生命能够免遭宇宙射线的侵害。

    与地球相比,火星因为内部快速冷却,磁场仅维持了几亿年就几乎消失殆尽,这使得最初可能宜居的火星变得荒凉。

    也就是说光是地球辐射到地表的热流量就有45万亿瓦,如果能把地球内部热量收集起来又有多少能源呢?

    要知道,在没有发现龙核之前,人类一年的发电总量也只有27万亿千瓦,这可是人类制造的所有能量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