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全球断电:重返冷兵器时代 > 第350章 人口基数决定人才密度

全球断电:重返冷兵器时代 第350章 人口基数决定人才密度

    青阳的货币系统开始正式实施,首次颁布的货币一共有四种形制,分别是金币银币以及大小铜币,发行单位是经济委员会直属的青阳银行。

    货币发行的最根本依据就是国家政治强权,而青阳目前勉强能达到最低限度的政治强权限定,即拥有一定土地和人口,同时还有足够的武装力量维持政权内部稳定和外部安全。

    除此以外,货币的发行还需要一种可靠的信用保证,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建立发行制度,用黄金作为保证物,确保青阳银行的独立发行能力。

    这种制度能最大程度保证货币发行的伸缩性和灵活性,适应市场经济状况的变化,避免通货不稳定和经济混乱?。

    但是青阳银行的保证物除了一定量的黄金储备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储存在各个粮库中的战略储备粮。

    乱世之中,这东西可比黄金还能安定民心。

    从这个月开始,青阳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防卫军的军饷就全都改为由货币进行支付。

    夏至在青阳推行的是高薪养廉政策,一个最底层的公务人员一个月能得到一金币加五银币的薪水,其购买力基本等同于旧时代的一千五百软妹币。

    这点钱虽然听起来不多,但是目前青阳的物价极为低廉,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正常的吃喝拉撒睡全部开销有这一千五就够了。

    也就是说,哪怕你是个刚进入政务体系工作的实习生,也能凭借实习期的工资让一家三口吃好喝好。

    而防卫军的薪资比起政务人员还要高一些,一个挂三级军士衔的新兵蛋子战时一个月就能领到两金币的军饷,能让全家人足吃足喝,不过没人会觉得防卫军的军饷高,毕竟这都是拿命拼出来的。

    内卫部队成立后,夏至家的大院子就开始显得有些拥挤,每天都有人在家里值班,而且家里人出入都会有人跟着。

    这让夏家人极度不适应,用二爷的话说,感觉自己一下子成了做了亏心事的地主老财,生怕那些被他欺压的长工报复一样。

    其实存在这种困扰的远不止夏家人,几乎所有被内卫部队保护起来的军官家属和政务官员们都觉得极其不自在。

    这些人在旧时代全都是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即使是身份地位最高的陈芝国,也还没达到出入都有人陪同的地步。

    他们和旧时代的高官、总裁或者明星之类的人不一样,那些人能触摸到旧时代的社会等级,早就习惯于有人伺候和贴身跟随。

    最后还是老爷子夏德林提议,与其重点保护这些家属,不如强化城市治安。

    多安排一些城防军在街上巡逻,家里也就不再需要这么多的内卫,只要把大环境稳定住,就能解决大部分安全问题,而且这样还有利于稳定民心。

    有人曾给夏德林出主意,让他在将军渡修一座类似于王府一样的住宅,毕竟夏至现在是青阳的领袖,夏家有资格住那种地方。

    结果那个出主意的人被老爷子一顿臭骂赶出家门,将军渡城里本来地方就小,他再修一个占地宽广的王府,老夏家全家人的脊梁骨都得被乡亲们戳折。

    经历过上次攻城战,所有人都意识到,将军渡是整个青阳最安全的地方,于是大部分政府和军队的高官都把家安在这里,这让城里的住房一度变得很紧俏。

    将军渡是从一座镇子升级为城市的,东北农村的住宅形势决定了城里一定会很拥挤。

    在东北农村,随便一户人家的院子都有几百平米,大一些的上千平米也不少见。

    有些原住民已经把自家的后院和前院卖给外来的人盖房子居住,不过也有一些人家依旧保留着自家的前后菜园。

    陈芝国已经开始着手把政务中心向安江新城迁移,法务委员会也准备一同迁过去,只有经济委员会出于安全考虑把总部设在了将军渡。

    经济委员会的负责人名叫聂千里,是岭东一所211院校的经贸学院院长,跟着宋老虎逃难到青阳后,一直在泰利居住。

    李守政进行人口普查的时候发现了这个人才,很快就把他推荐进入经济委员会主持货币发行工作。

    和聂千里一样,很多从各地逃难到青阳的人才都是通过人口普查被一一寻找出来,然后加入到青阳的各个系统当中,整个青阳也因为有这些人才的加入发展得更为迅猛。

    当青阳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时,刚刚统一了东极三县的李化北却因为人口问题而发起愁来。

    整个东极三县的面积足有三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中原地区好几个地级市的总和,可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却只生活着十几万人口。

    前一阵子刚刚结束的统一战争虽然消灭了东极县和三江口县的两个地方势力,但也导致了大量青壮年男性死亡。

    现在李化北手下的东府兵团总兵力只有两万人,而且随着收获季的来临,大部分士兵都要回家参与秋收,他手里真正的常备兵力只剩下三千人左右。

    李化北最为忧心的不是部队人数,而是因为大量的人口都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导致其他行业发展缓慢。

    东极三县没有任何矿产资源,有的只是一望无际适合耕种的肥沃农田,所以这里需要的绝大部分物资都需要和周围的各方势力进行交易,其中就包括乌拉汗江对岸的苏俄人。

    苏俄人手里有铁矿,宁昌盛产煤炭,而西北方向的几个县市能为他们提供其它生活物资。

    可光是要把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运回来,就已经让李化北绞尽脑汁。

    因为运输工具的落后,导致每次进行物资交易的时候都需要大量人手,李化北必须要调整好自己手里的每一份人力资源,稍有不慎就容易影响运输进度。

    人手短缺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有技术的人才也会随人口基数而减少。

    毫不夸张的说,东极三县拥有全华夏最好的农民,可其他方面的人才却是凤毛麟角。

    李化北刚统一东平县的时候,就建起一个铁匠铺,可惜搜遍全县也只找到几个会打造农具的老头,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才勉强带出来一批能打造兵器和简单护具的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