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时空征战沙场 > 第331章 围城打援

穿越时空征战沙场 第331章 围城打援

    在广袤的天地间,高羽所率的大夏军宛如一条气势磅礴、威风凛凛的巨龙,向着青州大地浩荡前行。那遮天蔽日的军旗猎猎作响,似是在高唱着胜利的战歌,尽情诉说着这支劲旅一路连胜的辉煌过往。士兵们步伐坚定有力,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仿若要将大地撼动,每一步都彰显着胜利之师那无上威严。而青州首府济南城,宛如一座巍峨耸立、坚不可摧的坚固堡垒,横亘在高羽的北伐征途之上,成为了此战必须攻克的关键之地。

    彼时的青州局势,可谓是错综复杂、波谲云诡。从徐州败退到此的王保保亲率八万人马,严阵以待地镇守着济南城。而完颜族的另一员大将窝阔台,则统领着四万人驻守在青州的另一个要地菏泽城。这两座城池相互呼应,犹如两只犄角,互为依托。青州共有六个郡,然而主要的兵力都集中在济南和菏泽这两座城池之中,其他的城池不过仅有几千人驻守,实在难成大器。完颜部虽说此前遭受挫败,兵力有所折损,但仍妄图凭借这两座坚城的防御,阻挡高羽的大夏军那如雷霆般的锋芒。

    然而,跟随王保保撤退到济南城的守军,刚刚经历合肥之战的惨痛失利,士气低迷到了极点,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羽那二十万连战连捷、士气如虹的大夏军,此刻正军威正盛,势不可挡。

    五日后,高羽大军顺利抵达济南城下。高羽骑在那匹火耳马上,身姿英挺,宛如战神下凡。他仰头凝视着济南城,只见那城墙高大厚实,由一块块巨大的青石紧密砌成,岁月在其上刻下了斑驳的印记,却愈发凸显其坚不可摧的气势。紧闭的城门厚重无比,包裹着坚硬的铁皮,密密麻麻的铆钉仿佛在向世人示威,彰显着这座城的威严与不可侵犯。城楼上的旗帜在风中瑟瑟抖动,弥漫着一股紧张到近乎窒息的气息。高羽心中十分明白,济南城作为青州首府,防御固若金汤,绝不可贸然进攻。

    同时,他那敏锐的洞察力,精准地洞察到菏泽城与济南城之间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一个大胆而精妙绝伦的围点打援之计,在他心中悄然酝酿成型。

    高羽迅速展开部署,犹如一位掌控全局的弈者。他指挥大军将济南城围得水泄不通,彻底切断城内与外界的联系,使济南城瞬间沦为一座孤城。士兵们各司其职,忙而不乱。有的负责挖掘壕沟,那壕沟宽达数丈,深邃不见底,宛如一道巨大而深邃的鸿沟横亘在济南城外,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有的搭建营帐,营帐连绵不绝,从远处望去,宛如一片灰色的海洋,构建起一个庞大而有序的营寨;还有的忙着设置拒马、鹿角等防御工事,将济南城围得严严实实,连一只苍蝇都难以飞进去。

    与此同时,高羽派出多路斥候和密探。这些斥候皆是军中精锐,擅长潜行追踪,犹如鬼魅般消失在夜色之中。他们行动敏捷,悄无声息地穿梭于山林之间,密切监视着菏泽城的一举一动。高羽坚信,窝阔台一定会率军前来支援,此刻他就如同一位耐心的猎手,等待着猎物的上钩。

    王保保伫立在济南城墙上,望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大夏军,眉头紧锁,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他的眼中难掩忧虑之色,恰似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藏着无尽的担忧。他身旁的副将哈赤鲁,身形瘦削,眼神阴鸷中透着狠厉,宛如一条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哈赤鲁开口道:“大帅,大夏军来势汹汹,但我等凭借济南城的坚固防御,定能坚守。只是菏泽方面……” 王保保微微点头,目光仍紧锁城外敌军营帐,缓缓说道:“我现在是既想着让菏泽的军队前来支援,但是又不想让他们来。可以说菏泽城的援军至关重要,是我们能否守住青州的关键。但我担心这是高羽的陷阱,围城打援可是中原将领善用的伎俩。然而,若不指望援军,济南城仅凭现有兵力,恐难以长期坚守。” 思索再三,他还是决定派人向窝阔台求援。

    他叫来一名亲信,那亲信一脸忠诚,眼神中透着坚毅。王保保低声叮嘱:“你务必冲破敌军封锁,将求援信送到窝阔台大帅手中,告知他济南城危在旦夕,盼他速速发兵救援,里应外合击退高羽。若此次能解济南之围,日后必有重赏。” 亲信领命,趁着夜色,身着黑衣,如同鬼魅般从城墙上缒下,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再说菏泽城的窝阔台,收到王保保的求援信后,眉头紧皱,在营帐中来回踱步。一旁的谋士进言:“大帅,高羽善于用兵,此次围城,恐有诈,救援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窝阔台目光如炬,冷哼一声道:“我又岂会不知这其中可能有诈,但王保保若失济南,菏泽孤立无援,也难以保全。且我军四万精锐,若运用得当,未必不能与高羽一战。若能解济南之围,此乃大功一件。” 一番权衡之后,窝阔台决定亲率三万大军前往济南救援,留下一万人驻守菏泽城。

    出发前,大军整齐列队,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窝阔台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战马上,环视着麾下将士,高声喊道:“我军乃大元精锐,此次救援济南,定要让高羽见识我军的厉害,随本帅杀退敌军,扬我大完颜军威!” 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四野,士气高昂。

    高羽得知窝阔台出兵救援的消息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笑容。他叫来杨林,对着杨林耳语了几句,杨林听完眼睛一亮,欣然领命而去。

    杨林率领五万大军迅速在窝阔台援军的必经之路马岭设伏。第一次交战,杨林佯装败退,第一天,在宿营地挖了五千个做饭的灶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