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覆清 第135章 清源
热门推荐:
妖兄,你的寿元跟我有缘!
纨绔皇子:先创六宫再夺嫡
大秦:二世胡亥,开局召唤李元霸
快穿!把皇帝都钓成翘嘴
天才的阴暗面
两代军嫂只争朝夕
特工大佬下山后,京圈景爷沦陷了
影视之多子多福
苍凉晚出行,神鬼退避
“辅明颇有悟性!”顾炎武微笑着点点头:“孟圣言‘孔子为圣之时者’,孔圣本就提倡顺应时势之变化,一味守旧迂腐,孔圣是不赞同的,所以儒学也是如此,必然要根据时势的变化而变动,不能一味遵从先圣教化。”
“后世朝廷便是钻了这个空子,只取了对自家统治有利的那些残章断篇奉为正脉大道,剩下的,自然是糟粕,弃之如敝履!”顾炎武身子往前倾了倾:“既然朝廷能这么做,咱们这些反贼,为什么就不能这么做呢?谁说朝廷的纲常伦理就是大道正脉?我们的纲常伦理,就不能是正本清源?”
侯俊铖双目微亮,顾炎武捕捉到了他情绪的变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自先秦以来,儒学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历代先贤的理论纷繁浩瀚如繁星,只要认真去找,什么道理都能从中找到。”
“比如红营想要爱民行仁,则孟圣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便可直接拿来使用。”
“红营提倡脚踏实地、反对坐在屋中寻章摘句的写文章,那么前明阳明先生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便是最佳的理论,‘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与红营在永宁县兴办教育、下乡做活岂不相合?”
“红营想要约束法纪,荀子有言‘法者,治之端也’,律法纪律乃是国家大治、生民兴旺的起点,东汉大儒王符也曾言‘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红营照样可以从儒学之中摘得所需的理论。”
“若是红营想要公正廉洁,则朱子有言‘临财不苟得,所谓廉介,安贫乐道,所谓恬退,择言顾行,所谓践履,行己有耻,所谓名节’,朱子又有言‘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官无大小,凡事为公’。”
“若是不想要家天下…….”顾炎武看了眼侯俊铖,朝着东南方向一指:微笑着说道:“当今之世,黄太冲便有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故‘天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指向自己:“还有老夫,君主专天下之大利,以至弊病横生,故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顾炎武又朝湖南方向一指:“汝师的理论,想来不用老夫多说了,‘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即便是想要反对独尊儒学,前明温陵先生也有‘四民平等’之论,‘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圣不过庸众人也,儒学之道又何必独尊?”
顾炎武将手收了回来,淡淡的笑着:“还是那句话,‘孔子为圣之时者’,儒学从来就不是什么规矩死板的东西,只要抓住一个‘仁’字,什么理论都能往里面添,就算辅明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只要是符合儒家的‘仁’道的,也可以归于儒学之中。”
侯俊铖点点头表示同意,后世红色的理论思想在华夏生根发芽,是建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文明极速滑坡、跌入谷底的大背景下的,从林则徐、严复这些开明的地主官绅阶级开始,清末的有识之士用尽了传统儒学体系中所有的方法,却依旧无法改变华夏陆沉、百姓困苦的局面,这才不得不抛弃儒学、转而寻找其他的思想。
这是满清对华夏的“贡献”之一,将传统的思想体系砸了个粉碎。
可如今清初之时却是完全不同的局面,满清入关,照样是推崇儒家理学的,不管满清是如何的断章取义、是如何的扭曲儒家先贤的原意,表面上还是披着儒家这层皮的,天下的读书人并没有像清末一样三观尽毁,对于儒家的地位还是具有无与伦比的信心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推翻儒家的地位,就是要和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对抗,包括侯俊铖的师傅王夫之和如今正支持着他的顾炎武和黄宗羲,伟人说“政治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侯俊铖自然不会蠢到反其道而行之,上来就把天下读书人的桌子给掀了。
更何况,他也没有凭空创造一种新的思想理论的能力,他对红色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对后世的理论体系也知晓不少,但要他一个人将马恩列斯毛近百年的成果一口气整理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清初的实际情况创造一种全新的思想理论,侯俊铖不是神仙,拿鞭子抽也不可能做到。
若要以当今世界上的思想体系为底,确实没有比儒家更适合的了,宗教侯俊铖更不能用,而诸子百家自从汉代独尊儒家之后便基本没有什么发展了,想要将红色思想融入进去,和重新创造一个新的理论没什么区别。
而儒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学说流派多如牛毛,要在其中摘抄出与红色思想类似和相通的学说,并非难事,实在不行还能自己生造,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都能是伪造的,假托前人之名搞些离经叛道的理论思想,本就是儒家的优良传统而已。
顾炎武差不多是明说了,无论是官府朝廷,还是红营,需要的只是儒家这层皮而已,至于内里是什么东西,其实并没有什么人在意,哪怕完全脱离了孔孟二圣的原意,也不是不能称作儒学一派,毕竟孔孟二圣也没法从棺材里跳出来反驳不是。
说到底,儒学不是宗教,孔孟创制儒学本来就是拿它作为一个工具去解决天下的事情,既然是个工具,被人拿来修修改改以解决自家的事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了,儒家对此其实是很开明的,否则孔子也不会有“为圣之时者”这句评价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家被扭曲成今日这般三纲五常的腐朽模样,和数千年前的孔孟有什么关系呢?不对传统的社会进行改造,即便是抛弃了儒家,无论是用宗教还是其他诸子百家,亦或是后世的各种思想理论,到最后依旧会发展成另一个版本的三纲五常而已。
侯俊铖重重点点头,起身朝顾炎武恭敬的行了一礼:“那就请亭林先生多多费心,为儒学‘正本清源’了!”
“后世朝廷便是钻了这个空子,只取了对自家统治有利的那些残章断篇奉为正脉大道,剩下的,自然是糟粕,弃之如敝履!”顾炎武身子往前倾了倾:“既然朝廷能这么做,咱们这些反贼,为什么就不能这么做呢?谁说朝廷的纲常伦理就是大道正脉?我们的纲常伦理,就不能是正本清源?”
侯俊铖双目微亮,顾炎武捕捉到了他情绪的变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自先秦以来,儒学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历代先贤的理论纷繁浩瀚如繁星,只要认真去找,什么道理都能从中找到。”
“比如红营想要爱民行仁,则孟圣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便可直接拿来使用。”
“红营提倡脚踏实地、反对坐在屋中寻章摘句的写文章,那么前明阳明先生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便是最佳的理论,‘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与红营在永宁县兴办教育、下乡做活岂不相合?”
“红营想要约束法纪,荀子有言‘法者,治之端也’,律法纪律乃是国家大治、生民兴旺的起点,东汉大儒王符也曾言‘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红营照样可以从儒学之中摘得所需的理论。”
“若是红营想要公正廉洁,则朱子有言‘临财不苟得,所谓廉介,安贫乐道,所谓恬退,择言顾行,所谓践履,行己有耻,所谓名节’,朱子又有言‘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官无大小,凡事为公’。”
“若是不想要家天下…….”顾炎武看了眼侯俊铖,朝着东南方向一指:微笑着说道:“当今之世,黄太冲便有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故‘天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指向自己:“还有老夫,君主专天下之大利,以至弊病横生,故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顾炎武又朝湖南方向一指:“汝师的理论,想来不用老夫多说了,‘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即便是想要反对独尊儒学,前明温陵先生也有‘四民平等’之论,‘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圣不过庸众人也,儒学之道又何必独尊?”
顾炎武将手收了回来,淡淡的笑着:“还是那句话,‘孔子为圣之时者’,儒学从来就不是什么规矩死板的东西,只要抓住一个‘仁’字,什么理论都能往里面添,就算辅明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只要是符合儒家的‘仁’道的,也可以归于儒学之中。”
侯俊铖点点头表示同意,后世红色的理论思想在华夏生根发芽,是建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文明极速滑坡、跌入谷底的大背景下的,从林则徐、严复这些开明的地主官绅阶级开始,清末的有识之士用尽了传统儒学体系中所有的方法,却依旧无法改变华夏陆沉、百姓困苦的局面,这才不得不抛弃儒学、转而寻找其他的思想。
这是满清对华夏的“贡献”之一,将传统的思想体系砸了个粉碎。
可如今清初之时却是完全不同的局面,满清入关,照样是推崇儒家理学的,不管满清是如何的断章取义、是如何的扭曲儒家先贤的原意,表面上还是披着儒家这层皮的,天下的读书人并没有像清末一样三观尽毁,对于儒家的地位还是具有无与伦比的信心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推翻儒家的地位,就是要和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对抗,包括侯俊铖的师傅王夫之和如今正支持着他的顾炎武和黄宗羲,伟人说“政治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侯俊铖自然不会蠢到反其道而行之,上来就把天下读书人的桌子给掀了。
更何况,他也没有凭空创造一种新的思想理论的能力,他对红色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对后世的理论体系也知晓不少,但要他一个人将马恩列斯毛近百年的成果一口气整理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清初的实际情况创造一种全新的思想理论,侯俊铖不是神仙,拿鞭子抽也不可能做到。
若要以当今世界上的思想体系为底,确实没有比儒家更适合的了,宗教侯俊铖更不能用,而诸子百家自从汉代独尊儒家之后便基本没有什么发展了,想要将红色思想融入进去,和重新创造一个新的理论没什么区别。
而儒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学说流派多如牛毛,要在其中摘抄出与红色思想类似和相通的学说,并非难事,实在不行还能自己生造,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都能是伪造的,假托前人之名搞些离经叛道的理论思想,本就是儒家的优良传统而已。
顾炎武差不多是明说了,无论是官府朝廷,还是红营,需要的只是儒家这层皮而已,至于内里是什么东西,其实并没有什么人在意,哪怕完全脱离了孔孟二圣的原意,也不是不能称作儒学一派,毕竟孔孟二圣也没法从棺材里跳出来反驳不是。
说到底,儒学不是宗教,孔孟创制儒学本来就是拿它作为一个工具去解决天下的事情,既然是个工具,被人拿来修修改改以解决自家的事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了,儒家对此其实是很开明的,否则孔子也不会有“为圣之时者”这句评价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家被扭曲成今日这般三纲五常的腐朽模样,和数千年前的孔孟有什么关系呢?不对传统的社会进行改造,即便是抛弃了儒家,无论是用宗教还是其他诸子百家,亦或是后世的各种思想理论,到最后依旧会发展成另一个版本的三纲五常而已。
侯俊铖重重点点头,起身朝顾炎武恭敬的行了一礼:“那就请亭林先生多多费心,为儒学‘正本清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