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覆清 第149章 乡间
热门推荐:
官欲道
夏圣
仕途狂飙:赤脚医生逆袭之路
美女别撩,哥不玩闪婚
怪物出没
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
能和鸟兽交流,国家请我破重案
重生后我嫁给皇叔,颠覆前夫江山
百世轮回,反派不当了
马车在石子路上缓缓而行,向着石含山的方向而去,黄宗炎掀起马车窗帘,看西洋景一般打量着周围,笑道:“江南富裕之地、商贾往来不绝,官绅官府经常要修缮道路桥梁,诸县连通之大路,宽整不下各省相连之官马大道,故常有人言,天下筑路之精华,皆在江南一省。”
“没想到在这永宁县竟也有这般优良的大道,虽路不甚宽,但论质量恐怕不下江南上好的大路,道路两旁竟还栽了垂柳,过段时间成长起来,便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诗家盛景了。”
“按侯辅明的说法是‘要致富,先修路’!”顾炎武哈哈大笑几声:“这永宁县的道路嘛,之前都是红营的战士们在修,红营人少,还得分人手忙着夏收、水利什么的,只修了几条主道,后来各村训练田兵,田兵也帮着一起修路,但田兵平日里要操持田地、农闲之时又要训练,也没多少时间,自然也腾不出什么时间来修路。”
“夏收之后红营收了夏粮,又灭了当地地主、控制了永宁县城,得了许多钱粮,乡民也有了闲暇,便出钱出粮募乡民一起修路……”顾炎武顿了顿,嘴角不自觉的挂上一丝微笑:“百姓也是好百姓,四邻八乡吆喝一声,都自己从家里带着口粮来帮忙,红营给的银子分文不取,备的口粮也少有吃用,还得红营的教导们事后一家家敲门,把银子强塞给他们。”
黄宗炎默然一阵,若有所思的说道:“在江南,若是要招募修路的劳工,至少需给银两钱一月,即便是官府以役银定制的名义贪墨少给,最少也要给五百文一月,若是不给足银钱,即便是强征的役力、世代的仆役,也会想尽办法的偷懒耍滑、故意捣乱破坏,甚至于暴动造乱。”
“百姓劳役而不收钱粮,官府非但不趁机贪墨,反倒将钱粮强塞给百姓,实在是…….不可思议、闻所未闻!”
“红营的战争需要百姓的觉醒,可红营如何才能引领百姓们的觉醒呢?首先就要想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顾炎武淡淡的笑着:“晦木你之前听闻的也没错,咱们这确实是极穷困的,日日不是粗食杂蔬便是野菜稀粥,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按辅明说的,红营把钱粮花在了刀刃上,咱们这些刀把子,能省一点算一点了。”
黄宗炎点点头,正要接话,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锣鼓之声,放眼看去,却见一片田地之中里三层外三层的聚拢了许多村民,黄宗炎好奇的转头看向顾炎武,顾炎武朝那边看了一眼,眼珠子转了转,笑道:“也是巧了,正好碰到村子里推举,停了车,与老夫一起去凑个热闹!”
不等黄宗炎回话,顾炎武便吩咐车夫停了马车,拉着黄宗炎便往那里赶去,挤过人群,却见三个村民坐在一张长凳上,背后放着装了水的土碗,一个个村民在田兵的引导下排队,投下一粒豆子。
“清承明制,一百一十户为里,纳粮最多的十户为里长,里下设甲,每甲十一户,纳粮最多的一户为甲长,此所谓里甲制…….”顾炎武低声解说着:“晦木你也是世家豪族出身,自然也清楚,寻常百姓能纳多少钱粮?按着里甲之制,能成为里长甲长的自然都是当地豪族地主充任,若是宗族聚居成村,便是宗长长老担当,寻常村民哪有资格充任里甲?”
“这永宁县以前也是如此,里长甲长要么就是当地地主家人,要么就是当地地主养的狗,朝廷官府奈何不了那些地主豪绅、宗长长老,这村寨之中便成了他们的天下,所以才会有皇权不下县的情况。”
“但红营与历朝历代不同,红营要依靠百姓,统治就要深入村寨之中,只看纳粮多寡的里甲制便不适合红营,就要重新制定一种制度统治乡村……”顾炎武朝着那长凳一旁站着的一个胳膊上绑着红巾的老汉一指:“红营在村寨之中设两名官员,一则兵训官,负责挑选、训练和管理田兵,由红营直接任命,大多是遴选的明末之时参与过田兵运动的老人,或者受伤之后无法再上战场的兵将。”
“红营的战士每岁给饷银六两,加上平日用于剃头、采买等杂事的津贴也不到一个绿营兵半年的饷银,兵训官饷银更少,一年只有三两左右,田兵则不领饷、只分田,但红营的饷银都是实发实给,从不拖欠,若是打了地主发了财,还会专门发一笔奖金,给战士们改善生活。”
“之所以能实发实给,就是因为这豆选推举的制度!”顾炎武朝那些土碗指了指:“晦木应该听说过,辅明也是靠着这豆选之制才当上红营掌营的,这豆选之制也被推广到了军中,各部战士定期推举委员,那委员军官不得参选,全由战士充任,专门监督军中的管理和纪律,红营之中军饷从不拖欠贪墨、将官不敢打骂战士,风气清朗、纪律严明,与这豆选之制密切相关。”
“待红营消灭了永宁县的地主后,便把这豆选之制推广到村寨之中,红营派下教导和工作队,组织村民定期推举里长,推举完成之后再上报红营确认推举过程没问题,便会发文认证,红营的村寨,便是由推举的里长和任命的兵训共同执掌。”
黄宗炎听得目瞪口呆,愣了一阵,才喃喃说道:“豆选之制…….闻所未闻,自古以来可曾有过村民自己推举里长管理村寨的故事?”
“有,明末就有,当年的田兵运动便是田兵自己推举的代表组成的集贤会,抛开官绅和官府管理各村…….”顾炎武淡淡的笑着,看向远处道路两旁栽种的那些还未长成的柳树:“或许正是有了前人的经验,红营才有了信心走一条改造这千年社会的险峻之路…….终有一日,当亭亭如盖也!”
“没想到在这永宁县竟也有这般优良的大道,虽路不甚宽,但论质量恐怕不下江南上好的大路,道路两旁竟还栽了垂柳,过段时间成长起来,便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诗家盛景了。”
“按侯辅明的说法是‘要致富,先修路’!”顾炎武哈哈大笑几声:“这永宁县的道路嘛,之前都是红营的战士们在修,红营人少,还得分人手忙着夏收、水利什么的,只修了几条主道,后来各村训练田兵,田兵也帮着一起修路,但田兵平日里要操持田地、农闲之时又要训练,也没多少时间,自然也腾不出什么时间来修路。”
“夏收之后红营收了夏粮,又灭了当地地主、控制了永宁县城,得了许多钱粮,乡民也有了闲暇,便出钱出粮募乡民一起修路……”顾炎武顿了顿,嘴角不自觉的挂上一丝微笑:“百姓也是好百姓,四邻八乡吆喝一声,都自己从家里带着口粮来帮忙,红营给的银子分文不取,备的口粮也少有吃用,还得红营的教导们事后一家家敲门,把银子强塞给他们。”
黄宗炎默然一阵,若有所思的说道:“在江南,若是要招募修路的劳工,至少需给银两钱一月,即便是官府以役银定制的名义贪墨少给,最少也要给五百文一月,若是不给足银钱,即便是强征的役力、世代的仆役,也会想尽办法的偷懒耍滑、故意捣乱破坏,甚至于暴动造乱。”
“百姓劳役而不收钱粮,官府非但不趁机贪墨,反倒将钱粮强塞给百姓,实在是…….不可思议、闻所未闻!”
“红营的战争需要百姓的觉醒,可红营如何才能引领百姓们的觉醒呢?首先就要想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顾炎武淡淡的笑着:“晦木你之前听闻的也没错,咱们这确实是极穷困的,日日不是粗食杂蔬便是野菜稀粥,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按辅明说的,红营把钱粮花在了刀刃上,咱们这些刀把子,能省一点算一点了。”
黄宗炎点点头,正要接话,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锣鼓之声,放眼看去,却见一片田地之中里三层外三层的聚拢了许多村民,黄宗炎好奇的转头看向顾炎武,顾炎武朝那边看了一眼,眼珠子转了转,笑道:“也是巧了,正好碰到村子里推举,停了车,与老夫一起去凑个热闹!”
不等黄宗炎回话,顾炎武便吩咐车夫停了马车,拉着黄宗炎便往那里赶去,挤过人群,却见三个村民坐在一张长凳上,背后放着装了水的土碗,一个个村民在田兵的引导下排队,投下一粒豆子。
“清承明制,一百一十户为里,纳粮最多的十户为里长,里下设甲,每甲十一户,纳粮最多的一户为甲长,此所谓里甲制…….”顾炎武低声解说着:“晦木你也是世家豪族出身,自然也清楚,寻常百姓能纳多少钱粮?按着里甲之制,能成为里长甲长的自然都是当地豪族地主充任,若是宗族聚居成村,便是宗长长老担当,寻常村民哪有资格充任里甲?”
“这永宁县以前也是如此,里长甲长要么就是当地地主家人,要么就是当地地主养的狗,朝廷官府奈何不了那些地主豪绅、宗长长老,这村寨之中便成了他们的天下,所以才会有皇权不下县的情况。”
“但红营与历朝历代不同,红营要依靠百姓,统治就要深入村寨之中,只看纳粮多寡的里甲制便不适合红营,就要重新制定一种制度统治乡村……”顾炎武朝着那长凳一旁站着的一个胳膊上绑着红巾的老汉一指:“红营在村寨之中设两名官员,一则兵训官,负责挑选、训练和管理田兵,由红营直接任命,大多是遴选的明末之时参与过田兵运动的老人,或者受伤之后无法再上战场的兵将。”
“红营的战士每岁给饷银六两,加上平日用于剃头、采买等杂事的津贴也不到一个绿营兵半年的饷银,兵训官饷银更少,一年只有三两左右,田兵则不领饷、只分田,但红营的饷银都是实发实给,从不拖欠,若是打了地主发了财,还会专门发一笔奖金,给战士们改善生活。”
“之所以能实发实给,就是因为这豆选推举的制度!”顾炎武朝那些土碗指了指:“晦木应该听说过,辅明也是靠着这豆选之制才当上红营掌营的,这豆选之制也被推广到了军中,各部战士定期推举委员,那委员军官不得参选,全由战士充任,专门监督军中的管理和纪律,红营之中军饷从不拖欠贪墨、将官不敢打骂战士,风气清朗、纪律严明,与这豆选之制密切相关。”
“待红营消灭了永宁县的地主后,便把这豆选之制推广到村寨之中,红营派下教导和工作队,组织村民定期推举里长,推举完成之后再上报红营确认推举过程没问题,便会发文认证,红营的村寨,便是由推举的里长和任命的兵训共同执掌。”
黄宗炎听得目瞪口呆,愣了一阵,才喃喃说道:“豆选之制…….闻所未闻,自古以来可曾有过村民自己推举里长管理村寨的故事?”
“有,明末就有,当年的田兵运动便是田兵自己推举的代表组成的集贤会,抛开官绅和官府管理各村…….”顾炎武淡淡的笑着,看向远处道路两旁栽种的那些还未长成的柳树:“或许正是有了前人的经验,红营才有了信心走一条改造这千年社会的险峻之路…….终有一日,当亭亭如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