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646章 夔东忠贞营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第646章 夔东忠贞营

    “郭郎中,连郎中”

    “你们准备一下,记录誊抄圣旨军令”

    广西梧州府,府衙后院的会客厅,主位上的朱皇帝,听取完龚铭和金光的战略后,沉思了一会,就开始大声下令:

    “传令成都府的征北将军,黔国公沐天波,回朝述职”

    “传令重庆府的吏部左侍郎,方献廷,即刻北上成都府”

    “成都府的指挥权,交给德安侯狄三品,方侍郎为副帅,统一指挥前线的大小战事”

    “延长伯朱养恩,广平伯陈建,总兵刘耀、龙海、陈万保等大小将校,听从狄将军和方侍郎的号令”

    “同时,传令重庆府的蜀王刘世子,即刻回朝述职,筹办婚事”

    没错,深思熟虑后,朱皇帝还是选择接受了金光的战略,拖死拖垮满清的大战略。

    大明的主力军队,先回师云南昆明,整顿朝廷后方,秣马厉兵,夯实大明中华王朝的根基。

    至于龚铭,费尽口舌,耗了半点的精力,最后还是被金光摘了桃子,这就是现实,朱皇帝一言九鼎。

    既然选择了回师昆明,那朱雍槺就该安排四川的战线了,还有隔壁的湖广战线,才能踏实回师。

    整个四川,五六万大军,那么大的地盘,朱皇帝肯定要精心安排,别刚拿下来,就出大乱子。

    蜀王府刘世子,朱皇帝的正宗大舅子,已经上书要娶回家媳妇,联姻兵部尚书邹简臣。

    身为大明皇帝的朱雍槺,也不能拒之不理,当着没看见,心里再愤怒也得咽下去,只好下旨回朝办婚事。

    同样,黔国公沐天波,朱皇帝也要召回来了。

    这个事情,朱皇帝早就想好的,整顿后方的耕地,还有云南土司,都离不开沐天波的参与。

    既然沐天波和刘世子都离开了四川,那成都的大军,也要安排领兵大将。

    这个也很好办,吏部左侍郎方献廷,刚好在四川,直接调上去就行了。

    领兵大将,朱皇帝也早想好了,就是德安侯狄三品,懂事听话,又是老武夫大将,爵位也够了。

    这个家伙很有眼色的,早早把嫡长子狄从仁,送到朱皇帝身边,算是纳了投名状。

    “传令重庆府的临国公李来亨,益国公郝摇旗,涪侯之子谭益”

    “放下手中的军务大事,交给总督文安之,他们几个大将,全部入朝觐见”

    “重庆府前线的大小战事,统一交给川湖总督文安之指挥,各部大小兵将,必须听令行事”

    “再传旨前线的文总督、方侍郎、德安侯、延长伯朱养恩、荆国公王光兴、宜都侯塔天宝、岐侯贺珍,副将杨定等大小将校”

    “告诉他们,再接再厉,宜将剩勇追穷寇,尽快把潼川府,顺庆府的清军,赶出川北”

    “告诉他们,朕会在昆明府,等着他们的战报喜讯”

    顿了一下,眯着眼的朱皇帝,想了一下,继续下令下旨意。

    成都和川南的大明军队,一直有沐天波镇着,领兵打仗,还算是比较听话,安排起来容易点。

    唯一难搞的,是夔东十三营,闯王系的忠贞营,这是一个大刺头,耗费了朱皇帝不少脑细胞。

    如今,川湖总督文安之,带着刘世子、李来亨、谭益的兵马,终于打赢了重庆之战。

    想了好久的朱皇帝,终于下定了决心,觉的时机到了,决定召见忠贞营,搞定最后的军阀集团。

    首先,明军拿下了两广和贵州,战线已经推到了湖广,彻底连上了夔东的十三家。

    这时候的大明朝廷,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去威慑闯王系的忠贞营,听话与否,得掂量着点。

    其次,忠贞营拿了朱皇帝的银子,30万两的粮饷和犒赏。

    没错,是朱雍槺主动提出的,不顾一众大臣的反对,直接下令拨付粮饷,很大方,很有诚意的举动。

    但是,朱皇帝的钱,可不好拿啊,拿了就得听话,听宣听调遣。

    否则的话,朱皇帝就可以用朝廷大义,还有手上军队,去收拾一群老弱病残的忠贞营。

    “咳咳”

    上面的朱皇帝,刚刚停嘴,面色冷峻的兵部左侍郎龚铭,轻咳一声,就站了出来,开口劝谏道:

    “启奏陛下”

    “老臣觉的,此举有些不妥”

    “四川的大将,一下子召回那么多,可能会影响前线的战事”

    “特别是夔东十三营,他们一向比较抗拒朝廷的指令,听宣不听调”

    “还有,临国公李来亨,是忠贞营的大首领,益国公郝摇旗,也是忠贞营的大将”

    “老臣是有点担忧啊,万一忠贞营的将士,军心不稳,人心浮动,不利于川北的战事啊”

    关键时刻,身为大西军的首脑谋士,龚铭必须站出来,坚决劝谏朱雍槺的召见。

    这是原则问题,有理有据,夔东的忠贞营,就是不听话,听宣不听调,更别提入朝觐见了。

    刚才的时候,朱皇帝拒绝下令挥兵湖广,这个没办法,毕竟金光的战略,也是有理有据。

    但是,朱皇帝召见忠贞营回朝,这个性质就比较严重了。

    永历朝廷,弘光朝廷,隆武朝廷,都没有召见的先例,大西军的核心团体,还有六部重臣,更是严重排斥忠贞营。

    否则的话,忠贞营的一大堆大将,最大的爵位,就不会是个国公而已。

    要知道,大西军的三大军头,全部都是异姓藩王,还有几个郡王,国公和侯爷伯爵,就是遍地走了。

    更何况,朝廷的重要职位,就那么多,蛋糕就那么大。

    一旦忠贞营入朝,以朱皇帝老辣的谋略,谋定而后动,肯定会大用重用。

    到时候,大西军的核心地位,只会更加窘迫,军中的优势地位,很快就会抹掉。

    “启奏陛下”

    “忠贞营的将士,向来桀骜不驯,难于驾驭”

    “这么多年,他们待在夔东,也能相安无事,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实在不行的话,朝廷也可以定期拨付一些钱粮,以彰显陛下的仁慈恩德”

    “还有,去年满清入侵大西南,如此凶险的境地,永历皇帝和朝廷,也没有北上四川避祸”

    “更重要的,16年前的祸事,甲申天变,帝蹦国裂,历历在目啊”

    “陛下啊,三思啊”

    “一旦忠贞营入朝,必将导致朝局内部,动荡不安,人心不稳啊”

    龚铭刚刚说完,不等朱皇帝反应过来,老狐狸铁头娃扶纲,也赶紧站出来,大声劝谏。

    身为大明朝廷的重臣,他肯定要反对啊,且大力反对,要阻止朱皇帝瞎搞乱搞啊。

    即便是没有大西军的立场,出身大明正统读书人,进士官员的扶纲,也要继续反对。

    16年前的甲申天变,扶纲本人,还有朝廷里的六部九卿五寺,二监二院一府。

    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朝廷重臣和大臣,都经历过那段惨烈国事。

    16年前,这些人,大部分都是30岁左右,正是热血沸腾,一心报国,壮志凌云的年纪。

    就是因为出现了李自成,该死的闯贼流贼,逼死了朱由检,变成了歪脖子大帝。

    致使国破家亡,他们这些人的抱负,一下子全没了,被满清追的四处流浪,亡命天涯。

    “呵呵”

    上面的朱皇帝,嘴角上翘,呵呵一笑,心中不以为然的样子。

    再环顾四周,最后把目光看向尚可喜和金光,点了点头,随意的问道:

    “因道侯,金侍郎,你们怎么看?”

    两世为人的朱雍槺,当然知道龚铭和扶纲的意思,更清楚他们真正的担忧。

    一个大西军的代表,担心利益被瓜分,一个是大明正统朝臣的代表,仇恨过去的恩怨。

    当然了,召见忠贞营,工于心计的朱雍槺,为啥现在才提出来,那是因为时机到了。

    “回禀皇上”

    “末将,唯陛下马首是瞻”

    被点名的老狐狸尚可喜,低着头弯着腰,慢慢站出来,淡定从容的回了一句。

    身为降将,低着头的老狐狸,并不想别人看见自己的表情,更不想趟这摊浑水。

    当然了,说话也是很有技巧,皇帝说怎么干就怎么搞,他都支持。

    忠贞营是反贼出身,逼死大明皇帝,尚可喜是逆贼出身,降过鞑子,都屠过大明的老百姓。

    所以说,他们是站在一边的,都是大明正统朝臣和大西军的政敌死敌,肯定得支持朱皇帝了。

    “回禀陛下”

    “微臣,赞同召见忠贞营”

    “将来出兵湖广,南下南京旧都,或北上襄阳”

    “夔东的忠贞营,精兵猛将一大堆,击败鞑子清军,把握就更大一点”

    “就像这一次的重庆之战,如果没有他们的出兵,咱们要拿下来,困难重重啊”

    谋士出身的金光,紧随尚可喜站出来,一脸的庄严肃穆,非常坚定的支持朱皇帝。

    士为知己者死,朱皇帝如此重用自己,关键的时候,肯定要大力支持声援啊,否则将来怎么混。

    还有,他非常坚信,朱皇帝既然说出来了,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何苦要劝谏反对。

    更何况,将来出征湖广,征伐满清大军,忠贞营也是一大臂助啊。

    地处长江中上游的夔东府,三省交界的地方,易守难攻,可北上关中,南下湖广,战略位置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