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659章 忠贞营到了(下)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第659章 忠贞营到了(下)

    “哎”

    “别提了,烦死了”

    昆明府,会同馆的议事大厅里,小老虎李来亨,看着疑惑不解的靖国公袁宗第,深叹一口气,烦躁的很。

    他的嫡女,才13岁啊,青春嫩滑,就要入大明后宫,侍候杀伐果断,血性狠辣的老武夫皇帝,于心不忍啊。

    “两刻钟以前”

    “下面的护卫来报”

    “潘公公,洪总督,蒋巡抚,毛御史,全部被皇帝召走了”

    “还有涪侯之子谭益,带着川南的一大批战将,也都被陛下召走了”

    潘公公,就是忠贞营的监军潘应龙,来自大明皇室的司礼监。

    前年,去年,满清十万大军入侵大西南,一路平推过来,永历朝廷直接崩盘了。

    迫不得已之下,朱由榔下旨,大学士文安之,近侍潘应龙,北上四川夔东,宣旨夔东十三营,进攻重庆的清军,意图切断吴三桂的后路。

    洪总督,就是总督洪淯鳌,总督两粤、滇、黔、晋、楚、豫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

    从这个官职上,就可以看出来,大明永历朝廷有多混乱,一团乱麻啊。

    文安之,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赐剑,便宜从事。

    所以说,那时候的六部尚书重臣,外面的封疆大吏,有很多都是官职重复,号令不一。

    蒋巡抚,就是四川巡抚蒋尚膺,奉朱由榔的皇命,一直驻守在夔东,其目的不言而喻了。

    同样,四川的巡抚,崇祯末年,到永历十六年,先后任命很多人,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乱的一塌糊涂。

    毛御史,就是都察院佥都御史毛寿登,兼兵部右侍郎,是永历朝廷派往夔东,算是真正的监军。

    没错,在梧州府的时候,下定决心回师昆明,整顿朝廷的朱雍槺,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召回川南的一众官员和监军。

    除了成都府的方献廷和各个大将,重庆的文安之和一堆大将,其他的明朝重臣和监军,全部叫回来了。

    留着干什么啊,不干正事,浪费粮饷,又惹的忠贞营反感,何苦来着。

    如果,忠贞营真的要造反,早就动手了,大明朝廷任命的一些官员,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难,难,难啊”

    “两位世叔,俺是真的难啊”

    “夔东太穷了,咱们太难了,走投无路啊”

    “还有,咱们都到了这里,万一出一丁点变故,家里的老兄弟们,就惨了啊”

    看着面面相觑的两个老将,小老虎李来亨一脸的便秘,继续开口无奈抱怨。

    担心啊,忧虑啊,万一朱皇帝翻脸不认人,他们这些闯王系余孽,就是待宰羔羊。

    夔东太穷困了,待在里面的忠贞营,只能勉强活下去而已,要想壮大再冲出大山,无异于痴人说梦话。

    刚开始,收到这个圣旨的时候,惊恐惊诧啊,他们就开会,找四川的文安之、潘应龙等人。

    商议了大半天,到底该哪些人去云南,哪些人留守夔东,又该准备哪些礼物等等。

    没几天,阵容更大了,高桂英都出动了,带着留守的袁宗第和刘体纯,还带了李采薇,都来到了重庆前线,劝说李来亨。

    大家都知道,此去昆明,风险非常大,但是机遇更大啊,一旦成功,收获满满。

    道理很简单,这是十几年来,穷困潦倒的忠贞营,翻身洗白的最好机会,泼天富贵机遇啊。

    “小老虎”

    “别急,放宽心”

    看着满脸忧虑的李来亨,坐立不安的样子,反应过来的袁宗第,经验老到的很,连忙站出来安慰一句。

    他非常理解李来亨,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寝食难安。

    李采薇是他的心肝宝贝,年仅13岁,夔东的忠贞营,更是闯王系最后的精华,哪一个都舍不得丢掉。

    “老夫要是没猜错的话”

    “陛下也就是例行召见,不存在歹念”

    “一路上,关于这个朱皇帝,老夫也想了不少”

    “以前就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宗室亲王,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但是,在滇西边境的时候,磨盘山一战封神,从此扬名天下,威名赫赫”

    “这一年来,打仗是没的说,南征北战,百战百胜,所向披靡”

    “同样,后方的大明朝廷,也打理的井井有条,生机勃勃,一副兴兴向荣,中兴大明的趋势”

    “特别是大西军,也就是以前的八大王旧部”

    “在印象中,咱们这个皇帝,除了战场上,砍杀满清降兵降将”

    “内廷和以前的兵将,都是比较宽容的,不存在打压异己,杀伐过重的事情”

    “所以说,如此精明的大明皇帝,召集旧臣商议,很正常的事情,就是例行公事”

    “同样,更加证明,这个朱皇帝,对咱们足够重视,希望了解更多,减少之间的误会和尴尬”

    老辣的袁宗第,打仗几十年,从一个小青年,干到现在的白胡子国公爷。

    看过太多的风风雨雨,血腥战场,惨淡人生,其眼界和想法,肯定不是中年人李来亨,可比拟的。

    一个人的品行如何,要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才能真正的了解。

    特别是大明朱皇帝,一纸召见,关系到夔东忠贞营,十几万军民的生死啊,袁宗第肯定想的比较多。

    在他眼里,这个大明中华皇帝,比以前的所有大明皇帝,都英武圣明,绝不会干自掘坟墓的事情。

    如此精明的皇帝,肯定会先召见大明的正统属臣,先了解一番忠贞营,再对症下药嘛。

    很明显,朱皇帝刚刚回来,没有接见别的大臣,更没有上朝,而是召走忠贞营里的明臣,这是要摸底啊。

    毕竟之前,大明皇帝和朝廷,和闯王系忠贞营之间的恩怨,太久远了,太复杂了。

    如果真要动手的话,早就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太麻烦了,反正云南都是大明的地盘。

    更何况,他们来之前,也是做好了诸多准备,留守的军队够多,还有一堆大将坐镇后方。

    一旦事不可为,或朱皇帝下刀子,后方立马翻脸,甚至是投靠满清。

    “小老虎”

    “你过于忧虑了,多心了”

    袁宗第安慰结束后,另一个老武夫猛人郝永忠,也放下茶杯,跟着站出来,继续安慰李来亨。

    别看他是猛将出身,肌肉发达,膀大腰圆,就没有脑子,傻蛋一个。

    明末混战几十年,傻子兵将,早就死光了,骨头渣子都不剩,坟头树都参天了。

    运气这种玩意,用一次是命好,祖坟冒青烟,次数多了,佛祖来了也挡不住,必死无疑。

    “第一,陛下主动送粮饷”

    “十几年来,从弘光年间开始,你们谁遇到这种好事?”

    “那时候的咱们,跟流浪狗似的,满清鞑子,几万里大追杀,明廷的文臣武将,全面排挤打压咱们”

    “那时候的咱们,吃一顿饿两顿,什么时候见过足粮足饷,一分不少的拨付?”

    “第二,陛下很宽容”

    “知道咱们有所顾忌,考虑到咱们的安危,特意下旨,允许咱们可以带1千护卫进入云南”

    “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宠了,要知道,黔国公,刘世子他们回朝,身边的护卫,也就是200人左右”

    “其三,沿途州府县官员的态度”

    “你们都看到了,各州府的官员,还有沿途的驿站,辎重饮食驻地,都准备的很好,尽力满足咱们的需求”

    “最后,还是陛下的态度”

    “圣旨里面,明明白白,说的很清楚了,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要摒弃前嫌,同心协力,抗清杀鞑子”

    “所以说,老夫认为,陛下确实是英明神武,心胸宽广,能海纳百川”

    当年,在湖广的时候,郝摇旗通知明朝,李自成已经死于九宫山,因此被隆武帝赐名为永忠。

    所以说,这个郝永忠对明朝的态度,向来比较友善。

    同样,经历那个动荡岁月的血腥沙场,他们更清楚,明朝文臣武将对忠贞营的打压和排斥。

    不对比是不知道,一旦对比起来的话,他们才知道朱雍槺的诚意。

    朱皇帝不顾重臣的反对,主动下拨粮饷,入朝觐见,也可以带上千的护卫,这些都是泼天的恩赐。

    还有沿途的安排,如果没有朱皇帝的特意指示,各州府肯定不会配合,轻者懒得搭理,重者驱逐赶走。

    当然了,李来亨和袁宗第他们,也很懂事,每人只带了200护卫,没有脑子发热,带上千人入滇。

    都是沙场老武夫,心中明白的很,几百人和上千人,没什么两样,真要动手的话,结果都是一个样,全部围杀。

    “小老虎啊”

    最后,看着李来亨还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老辣的袁宗第,再次站出来劝解道:

    “既来之,则安之,咱们就等着召见吧”

    “估计,也就是三天以内的事,很快的”

    “还有啊”

    “你想一想啊,咱们再怎么不济,也比尚可喜好吧”

    “他是啥人啊?”

    “20多年前,这个家伙就在关外,投降了满清鞑子”

    “20多年间,从关外杀到关内,血腥残暴,屠杀了多少明军,虐杀了多少无辜百姓啊”

    “即便是如此,英明神武的朱皇帝,还是收降了他,还有他的兵马,甚至封了侯爷爵位”

    “可见,如今的大明皇帝,确实是心胸宽阔,能海纳百川啊”

    “所以说,别多想了,等着吧”

    没错,这个老武夫,久经风雨的老匹夫,看的比谁都明白。

    没错,可怜的尚可喜,头顶冒绿光的绿帽王,绿巨人,又一次被人拎出来了,拿来做对比观赏。

    没错,这就是朱雍槺的英明之处,忍着吃粑粑屎的恶臭,也要把尚可喜,还有他的天助兵收下来。

    好处太多了啊,兵马钱粮,那都是现成免费的。

    更重要的是,要给天下的绿营降兵降将,立了一个高大上的标杆,都投过来吧,朕可以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