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残明,山海乱 > 第112章 吃空饷,喝兵血

残明,山海乱 第112章 吃空饷,喝兵血

    晌午时分,经过两轮激战,山谷中暂时安静下来。

    几架马车,从庄子里拉来了吃食,官军开饭了。

    寨墙内,徐子晋把参加了战斗的所有小队都从木桥上撤了下来,现在还没到拼命的时候,所以,五个小队无论有没有伤亡,都下来休息。

    把寨墙的防卫交给了上来的赵立群,徐子晋拖着疲惫的身体,爬下了木梯,迈着酸胀的双腿,向后面走去。

    他要去看望方才与他并肩作战的手下,还有那些被救伤所抬走的伤员。这是他在辽东时就养成的习惯,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战后都要与自己的弟兄们待在一起。

    另一边,毛世山站在陈茂深的身边,他们面前,是两位把总和两位巡检,还有一只胳膊吊在布带上,纯粹当向导的蒋捕头。

    一个上午,两轮攻击都铩羽而归,陈茂深的脸色铁青,可是却说不出什么。

    虽然自恃看过几本兵书,出兵前与幕僚在南宁的书房里,用自制的棋子试过几次攻守,陈茂深却难得的保持了几分清醒。

    一路以来,他并没有狂妄自大到事事下令,处处指挥,反而做足了姿态,放手让毛世山来处理行军、布阵等事宜。为官十多载,他很清楚,适时的放手,让有能力的下属去做事,永远都是利大于弊。

    因为,下属的事情干得好,功劳的大头在自己,假如事情没办好,自然由下属背黑锅。

    而毛世山在陈茂深眼中,恰恰算得上是有些能力之人,起码在行军打仗之事上,不是无能之辈。

    上午的两波攻击,陈茂深不能说毛世山指挥不当,全程在后面督战的他,把毛世山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无论是调兵遣将,还是排兵布阵,以及毛世山想达到的效果,他都看了个一清二楚。

    所以,细思之下,打成眼下这种局面,只能怪暴民们做足了防备,毛世山没有任何可以指摘之处。

    “来吧,都说说尔等受损之数!”出师不利,这是摆在眼前的事实,陈茂深没办法指责,只能把不痛快暂时放进肚子里。

    “王宁生、秦林,你们先来!”毛世山点了新宁州的两个巡检,毕竟,上午的攻击,他们的人是主力。

    相互对视一眼,王宁生抱拳说道:“启禀兵宪,我部战殁九人,伤七人。“

    “我部战殁十三人,伤五人。”秦林紧接着跟上。

    两拨攻击,巡检和团练加起来,伤亡三十余人,在陈茂深看来,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从留在大石堆那边的尸体和被抬下来的伤者数量估算,应该大差不差。

    只不过殁者的数量高出伤者那么多,大大出乎了陈茂深的意料。

    “回兵宪的话,我部战殁者十九人,伤者无。”说话的是新宁州把总柳在龙。

    就在众人把目光投向南宁府把总丁权时,只见他犹豫片刻,说道:“我部火铳手殁者三十有五,无人受伤。”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顿时傻了眼。

    因为,只要眼睛不瞎,所有人都清楚,由于距离太远,寨墙上的弓箭对八十步之外的火铳手,根本没有威胁。

    现在从两位把总口中说出五十余人的阵亡之数,不知从何而来。

    错愕之后,陈茂深“噌”的起身,手指两个把总,怒斥道:“放肆!你二人欺我不识数?还是当本官眼瞎?”

    见状,站在一旁的毛世山赶紧横跨一步,挡在了陈茂深的身前,连连说道:“兵宪息怒!兵宪息怒!”

    “两位把总可能清点略有瑕疵,但是伤亡之数,确有其事,容下官与大人慢慢道来。”这句话,开头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见,但是,毛世山越说越小声,说到最后,就只有他自己与陈茂深才能听见。

    说完,毛世山转身,佯装怒道:“你们几个愣着干嘛?还不赶紧出去,把伤亡点验清楚?”

    生怕几人不明白似的,毛世山特意又补充了一句:“兵宪治军严谨,哪怕是一两个的差错,也必须点验精确!”

    有了毛世山给的台阶,几人哪能不明白?顿时一哄而散,跑出帐外,“清点”伤亡人数。

    托着受伤的臂膀,蒋瑜也紧走几步,出了营帐,回到候在外面的亲随身边。刚才的那一幕,让蒋瑜大开眼界,往时常常听说,军中“吃空饷”之风盛行,他还颇不以为然。

    古语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军中各级将校,虚报员额,把多出来的粮饷纳入囊中,在蒋瑜看来,再正常不过。

    只不过,虚报员额也就罢了,在战场上虚报战殁人数,把之前虚报的员额数填平,这种招数,属实出乎蒋瑜的意料之外。

    其实蒋瑜有这种感觉一点都不意外,捕快与军队根本就不是一个系统,捕快们没有任何俸禄,每个捕快,朝廷每年最多发十两的“工食银”。

    而每个兵丁则不同,只要登记在册,每个月都有定额的银钱、粮食,还有布匹。比如一营人马,按制员额为五百人,兵部则按五百人的数量下发粮饷。

    所以,各级将校都会在实际员额数上做手脚,实际人员,少的只有定额总数的三成,多的也不到五成。

    那些多出来的粮饷,则进了军官的荷包,这便是“吃空饷”。

    广西作为边疆之地,既要防安南扰边,防蛮夷作乱,还要应付大大小小的内乱,所以,军中吃空饷还有所收敛。即便如此,一营人马能有五成,已经算得上精锐。

    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出兵,南宁府、新宁州都号称出动了一营人马,而实际上两营人马加起来还不到六百人。也是为什么官军号称出动一千五百人,而王恩祖数来数去却只有千余人的原因。

    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节选两段真实的历史记录,便可见一斑。

    吴三桂之父,吴襄曾在密折中向皇帝诉苦:臣罪万死,臣按册兵力八万。核其实三万余人,非几粮食不足以养兵,此各边通弊,不自关门始。若三万人皆战士,成功何待今日?臣兵不过三千人可用耳。——《绥寇纪略补遗》

    翻译过来就是:臣虽然名义上拥兵八万,可实际上只有三万多人,这三万人里,也是有三千人勉强算个兵,其他人都是凑数的。

    徐光启奏章:臣于三月二十日以后,前后巡厉通州、昌平二处,据山陕河南三营、册开原额民兵一万六百名,实在者止六千八百三十七名。

    臣自三月受事,前后逐名点选。核其年貌、程其勇力,略能荷戈者,不过二千。并入可充厮养者,不过四千。求其真堪教练成为精锐者,不过一二百人而已。——《徐光启巡厉巳周实陈事势兵情疏》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受命巡查军营,在册兵员应为一万零六百人,实际只有六千八百多人。而根据士兵履历,参加过重大战斗,称得上精锐的士兵只有一二百人。全部人员中,满足当兵条件的的大约有两千人,可以充当伙夫、杂役的也大约有两千人,剩余之人毫无用处。

    并且还有一点很容易被人忽略,依大明军中规定,如果士兵阵亡,无人继承职位,则给三年全额军饷(三十六两白银加三十六石大米),随后,家属可终生,按月领取三到六石粮食。

    有着如此多的好处,也难怪那两位把总会当着陈茂深的面,虚报战殁人数。

    不过,这也不怪那两位把总胆大妄为,毕竟这早就是军中默认的规矩,他们只是按例行事罢了。要怪只能怪陈茂深,怪他在在军中时间太短,对其中的种种猫腻知之甚少。

    另一边厢,寨墙内,林宗泽也得到了一上午战斗的战果和伤亡数字。

    据了望哨和各个小队长汇总后,整个上午,共毙敌十一人(依据大石堆上尸体),伤敌约四十人(包括逃回去的刀枪手和弓兵)

    国兴军阵亡四人(皆为当场毙命),轻重伤员十九人。

    无论从战殁人数还是受伤人数来看,国兴军都略占上风,这让林宗泽心里稍微轻松了一点。

    而让他放下心来的却是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战斗过程中,激发出了很多人的血性。

    他深知,任何没有经历过战斗的人,无论平时操练有多好,上了战场都需要过心理上的一关。只有经历过了战场上的残酷,见识过了战场上的血与火之后,那样的士兵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士兵。

    并且,他虽然不在木桥上,但是,木桥上所发生一切,他都看在眼里。尤其是那个叫曾小乙的小队长,还有其他几个悍不畏死的投矛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曾小乙的表现来看,不但有勇气,脑子反应还快,能够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这样的人,假以时日,将是一个有用之才。

    另外几个投矛手,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表现,可是,在战斗后半段,敌方的攻击不再有规律可循之后,依旧冒着危险,根本无视可能受到的伤害,不断地把手中的投矛投掷出去。他们的表现,不断阻止了敌人,还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人。

    “怎么样?”看见走过来的徐子晋,林宗泽眉毛一扬,问道。

    挨着林宗泽坐下,徐子晋的脸色已经恢复如常,答道:“都还行!”

    “我去何一手那里看过了,受伤的都不严重,因为有木盾护住,主要是伤在手臂和肩胛的居多。撤下来的那些小子们,都挺不错,士气很高。”以两人的默契程度,就算林宗泽不问,徐子晋也明白他想知道什么。

    “嗯,那就行,我担心他们没见过血,然后又看到身边的同伴倒下,没了士气很麻烦。”林宗泽点了点头,他担心的事没发生,这是他最希望听到的消息。

    “狗毛上哪儿去了?”徐子晋左右看了看,没看到王恩祖的身影,不禁有些奇怪。

    “我让他到后面去了,他要是待在这里,一个不留神就会跑上去。”林宗泽指了指头顶的木桥。

    “许老弟呢?他刚才不是跟你一起在上面吗?”战斗间隙,木桥上的徐子晋眼角曾经扫到,林宗泽、王恩祖、许山海三人,一起站在离自己不远的岩石上。

    林宗泽摇了摇头,说道:“他刚走,说是去找糯米,不知道想干什么。这里箭矢、弹丸乱飞,我倒是希望他在后面待着。”刚才许山海丢下一句话,说是要去找罗里达,便急急忙忙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