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婚另嫁,将门毒妃飒爆全京城 第447章 无人敢战匈奴
霍云卿所料不错,西北匈奴来犯,永兴帝急召诸侯大臣进宫商议对策,不仅是霍万鸿,就连称病在家的辰王也进宫了。
御书房内,永兴帝大发雷霆。
“简直荒唐!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用?”
他怒而拍桌,堂下的萧北乾等人纷纷下跪高呼:“陛下息怒。”
永兴帝火大的甩袖:“叫朕如何息怒!霍家三个儿子一走,朝堂之上就无可用之人了?那这大庆没了霍家是不是得自请灭国了!”
霍万鸿跪扑在地,高声道:“陛下,臣惶恐!”
永兴帝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深呼吸一口气,语气放缓:“霍爱卿,朕并无他意,实在是怒其不争啊!”
霍万鸿抬起头来,一脸诚恳的说道:“陛下,臣明白您的意思,陛下是舍不得臣上战场,可臣也舍不得陛下忧思,还请陛下允臣带兵出征,为陛下分忧。”
永兴帝眉头紧皱,显然还在迟疑。
孟鸣舟适时开口:“陛下三思,臣以为此事颇为蹊跷。”
永兴帝的视线落在孟鸣舟身上,沉声问:“丞相有何见解?”
“回禀陛下,臣思来想去,总觉得南蛮引战,匈奴来犯这两件事情就像是他们商量好的,为的就是把朝中猛将引出京都,然后再接机行事。”
孟鸣舟话音落下,御书房里的其他几位大臣纷纷交头接耳,宋危面色平静的说道:“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不无道理,甚至卧龙关一事,也有他们的推波助澜。”
永兴帝沉声点头:“诸位爱卿所言极是,卧龙关剿匪,将霍怀宁引出京都,南蛮战起又引走了霍怀修和霍怀文兄弟二人,如今匈奴来犯,他们想要引走的人定是霍爱卿,朕不能着了他们的道。”
早在宣召群臣进宫之前,永兴帝就想到了这些,他也知道朝中除了霍家人再无猛将,若是一万两万的战争,倒是不愁无人可用,问题就在于匈奴足有三十万大军,他们主动挑衅必不可能是小打小闹,这场战争最起码也是十来万大军的规模,能用的将才当真是没有。
就算朝臣敢于推荐,永兴帝也不敢乱用。
一旦战败,大庆的损失将不可估算!
永兴帝知道霍万鸿是最适合的人选,他这人平日里大大咧咧,但是在战场上,他是绝对的统治者。
可是他不敢让霍万鸿离开京都,他怕一切都是敌人的阴谋,他怕霍万鸿前脚离开京都,后脚就有人率领大军踏平京都,让他沦为阶下囚。
所以哪怕霍万鸿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也不会让他离京。
“霍爱卿,朕知晓你心系百姓,可敌在暗我们在明,朕实在担心,若是中了敌人的奸计该如何是好?”
霍万鸿叹了口气,一副无奈的模样。
萧时安跪在地上抬手作揖:“父皇,儿臣愿率兵前往,迎战匈奴!”
“不可!”永兴帝想也不想就否决了,蹙眉道:“你有这份心思就好,你年岁尚轻,且又从未上过战场,打仗不是儿戏,不是你能逞英雄的地方。”
“可是父皇……”
“好了,不必再说。”永兴帝冷着脸发话:“想来今日是商议不出结果来了,霍爱卿留下,其他人先回去,好好想想朝中是否还有可用之才,朕明日要听到应对之策。”
萧北乾等人面面相觑,躬身退下。
霍万鸿被留在御书房,永兴帝与他商议到半夜,霍万鸿回到家,看到霍云卿还在前厅等他。
身心俱疲的时候看到女儿,这让霍万鸿心中动容不已,他快步跨进前厅,满面堆笑的问:“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回房休息?”
霍云卿起身相迎,“爹,出什么事情了?”
霍万鸿叹了口气:“西北果然出事了,匈奴来犯,守在西北的将士恐怕撑不了多久,陛下要派兵前往西北迎战匈奴。”
“陛下打算派出多少兵马?”
“陛下与我商议,能调派的兵马只有八万,南边与西北接连出事,恐有陷阱,京都必须留人。”
“八万兵马?可匈奴至少有三十万大军!”
霍万鸿闻言诧异的笑了笑:“没想到你一个姑娘家,竟然知晓匈奴的兵力。不愧是我霍万鸿的女儿!”
霍云卿闻言翻了个白眼:“爹,现在可不是说笑的时候,且女儿之所以知晓匈奴的兵力,不是因为我是您的女儿,而是女儿从小在军营里长大,远在边疆的阿父经常与女儿说起大庆周围的情况。”
言下之意,那是阿父的功劳。
这话不假,霍云卿虽然拥有前世的记忆,但关于边陲小国的兵力,的确早在回京之前就有所耳闻,阿父虽然是个只会打仗的粗人,但他一直很用心的教导她,总想把自己的见识与见解都分享给她。
霍万鸿没脾气,她女儿的阿父是他们霍家的恩人,他见过他一次,就在他去边疆接女儿的时候,看得出来,他很疼爱云卿,他有把云卿当做亲生女儿来养。
这一点,光是云卿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
他是个粗人,没度过多少书,云卿这名字据说是他到了边疆后,花了银子请边疆最好的夫子给取的。
接云卿回家的时候,他征询过她的意见,她很喜欢云卿这个名字,说是阿父花了大把银子请夫子取的,她阿父说身为女子,就该有个好听又有涵养的名字。
霍万鸿打心底里感激霍云卿的阿父,要不是他,他的女儿定然早就死了。
“你阿父的确将你养得很好。”
霍云卿骄傲的昂首:“那是当然!”说完她立马回归正题:“爹,陛下打算派谁前往西北迎战匈奴?”
说起这事,霍万鸿一阵头大,他苦恼的摇了摇头,叹息着说:“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朝中可用将才都没有打过大规模的战争,只怕无人能担此大任。”
霍云卿早有所料,故作惊慌:“那该怎么办?”
霍万鸿又是一声叹息:“陛下的意思是,实在不行只能委任多人,将朝中上过战场的将才都派出去,他们商量着来总归不至于输,倘若你三哥那边能及时赶回来,他再过去主持大局。”
永兴帝会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在所有人看来,剿匪不是什么大事,他们认为霍怀宁过不了多久便能回来也无可厚非。
可往往事与愿违……
御书房内,永兴帝大发雷霆。
“简直荒唐!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用?”
他怒而拍桌,堂下的萧北乾等人纷纷下跪高呼:“陛下息怒。”
永兴帝火大的甩袖:“叫朕如何息怒!霍家三个儿子一走,朝堂之上就无可用之人了?那这大庆没了霍家是不是得自请灭国了!”
霍万鸿跪扑在地,高声道:“陛下,臣惶恐!”
永兴帝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深呼吸一口气,语气放缓:“霍爱卿,朕并无他意,实在是怒其不争啊!”
霍万鸿抬起头来,一脸诚恳的说道:“陛下,臣明白您的意思,陛下是舍不得臣上战场,可臣也舍不得陛下忧思,还请陛下允臣带兵出征,为陛下分忧。”
永兴帝眉头紧皱,显然还在迟疑。
孟鸣舟适时开口:“陛下三思,臣以为此事颇为蹊跷。”
永兴帝的视线落在孟鸣舟身上,沉声问:“丞相有何见解?”
“回禀陛下,臣思来想去,总觉得南蛮引战,匈奴来犯这两件事情就像是他们商量好的,为的就是把朝中猛将引出京都,然后再接机行事。”
孟鸣舟话音落下,御书房里的其他几位大臣纷纷交头接耳,宋危面色平静的说道:“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不无道理,甚至卧龙关一事,也有他们的推波助澜。”
永兴帝沉声点头:“诸位爱卿所言极是,卧龙关剿匪,将霍怀宁引出京都,南蛮战起又引走了霍怀修和霍怀文兄弟二人,如今匈奴来犯,他们想要引走的人定是霍爱卿,朕不能着了他们的道。”
早在宣召群臣进宫之前,永兴帝就想到了这些,他也知道朝中除了霍家人再无猛将,若是一万两万的战争,倒是不愁无人可用,问题就在于匈奴足有三十万大军,他们主动挑衅必不可能是小打小闹,这场战争最起码也是十来万大军的规模,能用的将才当真是没有。
就算朝臣敢于推荐,永兴帝也不敢乱用。
一旦战败,大庆的损失将不可估算!
永兴帝知道霍万鸿是最适合的人选,他这人平日里大大咧咧,但是在战场上,他是绝对的统治者。
可是他不敢让霍万鸿离开京都,他怕一切都是敌人的阴谋,他怕霍万鸿前脚离开京都,后脚就有人率领大军踏平京都,让他沦为阶下囚。
所以哪怕霍万鸿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也不会让他离京。
“霍爱卿,朕知晓你心系百姓,可敌在暗我们在明,朕实在担心,若是中了敌人的奸计该如何是好?”
霍万鸿叹了口气,一副无奈的模样。
萧时安跪在地上抬手作揖:“父皇,儿臣愿率兵前往,迎战匈奴!”
“不可!”永兴帝想也不想就否决了,蹙眉道:“你有这份心思就好,你年岁尚轻,且又从未上过战场,打仗不是儿戏,不是你能逞英雄的地方。”
“可是父皇……”
“好了,不必再说。”永兴帝冷着脸发话:“想来今日是商议不出结果来了,霍爱卿留下,其他人先回去,好好想想朝中是否还有可用之才,朕明日要听到应对之策。”
萧北乾等人面面相觑,躬身退下。
霍万鸿被留在御书房,永兴帝与他商议到半夜,霍万鸿回到家,看到霍云卿还在前厅等他。
身心俱疲的时候看到女儿,这让霍万鸿心中动容不已,他快步跨进前厅,满面堆笑的问:“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回房休息?”
霍云卿起身相迎,“爹,出什么事情了?”
霍万鸿叹了口气:“西北果然出事了,匈奴来犯,守在西北的将士恐怕撑不了多久,陛下要派兵前往西北迎战匈奴。”
“陛下打算派出多少兵马?”
“陛下与我商议,能调派的兵马只有八万,南边与西北接连出事,恐有陷阱,京都必须留人。”
“八万兵马?可匈奴至少有三十万大军!”
霍万鸿闻言诧异的笑了笑:“没想到你一个姑娘家,竟然知晓匈奴的兵力。不愧是我霍万鸿的女儿!”
霍云卿闻言翻了个白眼:“爹,现在可不是说笑的时候,且女儿之所以知晓匈奴的兵力,不是因为我是您的女儿,而是女儿从小在军营里长大,远在边疆的阿父经常与女儿说起大庆周围的情况。”
言下之意,那是阿父的功劳。
这话不假,霍云卿虽然拥有前世的记忆,但关于边陲小国的兵力,的确早在回京之前就有所耳闻,阿父虽然是个只会打仗的粗人,但他一直很用心的教导她,总想把自己的见识与见解都分享给她。
霍万鸿没脾气,她女儿的阿父是他们霍家的恩人,他见过他一次,就在他去边疆接女儿的时候,看得出来,他很疼爱云卿,他有把云卿当做亲生女儿来养。
这一点,光是云卿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
他是个粗人,没度过多少书,云卿这名字据说是他到了边疆后,花了银子请边疆最好的夫子给取的。
接云卿回家的时候,他征询过她的意见,她很喜欢云卿这个名字,说是阿父花了大把银子请夫子取的,她阿父说身为女子,就该有个好听又有涵养的名字。
霍万鸿打心底里感激霍云卿的阿父,要不是他,他的女儿定然早就死了。
“你阿父的确将你养得很好。”
霍云卿骄傲的昂首:“那是当然!”说完她立马回归正题:“爹,陛下打算派谁前往西北迎战匈奴?”
说起这事,霍万鸿一阵头大,他苦恼的摇了摇头,叹息着说:“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朝中可用将才都没有打过大规模的战争,只怕无人能担此大任。”
霍云卿早有所料,故作惊慌:“那该怎么办?”
霍万鸿又是一声叹息:“陛下的意思是,实在不行只能委任多人,将朝中上过战场的将才都派出去,他们商量着来总归不至于输,倘若你三哥那边能及时赶回来,他再过去主持大局。”
永兴帝会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在所有人看来,剿匪不是什么大事,他们认为霍怀宁过不了多久便能回来也无可厚非。
可往往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