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捡漏:每天赚够百万就收手 第四百七十六章 完好无损地保存
遗憾的是,博物馆的模拟盗墓区域还在建设中,预计要到明年才能开放,这让高兴错失了一次亲身尝试的机会。
参观结束后,接近中午12点,林于磐安排了一场简短的揭幕剪彩仪式。
据说选择这个时间点,是因为一天中此时阳气最盛,能够与博物馆的阴气达到平衡,真是细节满满。
仪式结束后,高兴在人群中找到了白发苍苍的首席专家苗老师,心中仍挂念着那个汉墓的问题。
“苗老师,那座墓葬的主人究竟是谁?从规模上看,墓主的身份绝非普通贵族那么简单。”
“哦?高先生认为那是一个东吴时期的贵族墓?”苗老师的神情先是惊讶,随后似乎在评估高兴的见识。
虽然被苗老师用眼神“质疑”,但高兴还是耐心解释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关键在于墓中的吉语砖以及整体布局,这些线索指向了一个非同一般的墓主身份。
最后提到的是陪葬品。
听完高兴的话,苗老师沉思了一会儿,点头同意道:“其实,林馆长向我咨询古墓设计时,他的问题零零碎碎的,我也是凭直觉作答。经你这么一梳理,我也觉得确实像是一座古墓。”
“是哪座古墓呢?”高兴好奇地追问。如果苗老师所说非虚,那这墓必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初恋般让人难以忘怀。
“那是大约二十年前,在江浙一带发掘的一座古墓。”苗老师回忆道:“当时那座墓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显然刚被盗不久。”
“我记得很清楚,发现这墓是因为村民的羊掉进了盗洞,他进去找羊时意外发现了主墓室。可惜,里面的东西几乎都被盗走了,只剩下一具空荡荡的红色棺材。”
“不过,最有趣的是两侧的耳室。由于被大石头封得严严实实,盗墓者似乎没能打开,所以那些陪葬品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苗老师补充说。
“难道是传说中的摸金校尉?”旁听的乔山插嘴道。
“据说,摸金校尉在盗取主墓室的宝物后,因蜡烛熄灭不得不仓皇逃走。而且,他们有不取尽墓中之财的规矩。”乔山继续猜测。
“这谁说得准呢。”苗老师摇了摇头,接着讲述,“那次发掘总共出土了一百多件珍贵文物。但由于墓主人的棺材里既没有尸体也没有任何陪葬品,再加上墓址位于开发商新购的土地上,很快就被回填,墓主人的真实身份至今仍是个谜。”
听到这里,高兴感到十分困惑。他想,这位苗老师所在的考古团队究竟怎么了?
发掘出这么多文物都无法确定墓主人是谁,这对他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虽然心里满是疑问,但看到苗老师一脸认真,高兴没有继续追问。
然而,他心中却燃起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苗老师提到的那一点,主墓室的棺材被洗劫一空,而耳室的陪葬品却未受侵扰。
“那是因为封石太重了吗?”高兴心中暗自思忖,但他清楚,汉代的封石实际上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难以移动,两个人就能轻松搬运。
这让他更加疑惑,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十座汉墓九座空”,这话不是白来的,就是因为古代的防盗措施太简单了。如果真有高手,他们肯定能从地面上找到墓室的位置,然后直接打洞进去。
这样的高手一看见墓主人的棺材,就能意识到这是一座大墓。普通人,比如高兴,光是看看墓室的规模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至于乔山的猜测,就不太靠谱了。谁听说过盗墓贼连尸体都带走了?除非是里面藏着个会自己跑出来的“大粽子”。
关于东吴王族的墓葬特点,高兴整理了以下几点:
- 墓室布局图
- 补充说明:盗墓贼只破坏了主墓室,耳室未受损,里面发现了上百件宝物
他把这些信息发到了一个专家群里,希望能找到这座墓的确切位置。
等了一会儿,一位来自浙江的专家回应了他:“高兴,你说的这座古墓我有点印象,但它被归类为‘失考墓’,意思是失去了考古价值,里面并没有那么多文物。”
“失考墓”通常是指那些年代久远、多次被盗、内部文物几乎全无的大墓。“您那里有关于这个墓葬的资料吗?”高兴问道。
“有,两年前我们在统计文物遗址时去考察过,拍了一些照片,不过得找找看。”专家回答道。
“李老师,麻烦您了,这些信息对我非常重要。”高兴表示感谢。
大约两小时后,就在高兴准备返回临大时,这位李老师通过好友申请,还迅速分享了一份档案的扫描件给他。
档案中包含了这座失考墓的照片,包括墓门、拱券门、墓砖等细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主墓室的照片,尽管棺材放在砖砌的平台上,但颜色却是灰色的,看起来非常普通。
正当高兴感到有些失落时,下一张照片给了他惊喜。
照片显示,棺材外部原本涂有红色油漆,只是因为岁月的侵蚀和灰尘覆盖,才变成了灰色。
原来,这是一口大红色的棺材,真是出乎意料的发现。
“老板?”小唐的声音打断了高兴的沉思。
“怎么了?”
“徐杰问咱们是直接回公司,还是先送大家回家?”
“安排个路线,我最后走。”徐杰补充说。
“都行。”高兴拉开汽车门,“你们先回去,我有急事要处理。”
“高馆长,您不是已经回临大了吗?”苗老师的疑问在电话那头响起。
高兴再次出现在办公室门口,让林于磐感到十分意外。
“您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吗?”
“不是交代,是件重要的事。”高兴坐到了林于磐对面的沙发上。
“你说实话,这位苗老师到底什么背景?”
“他是湘省考古队的专家啊。”林于磐回答。
“这我知道,但他在30岁时才加入考古队,之前的经历一片空白。”
听到这里,林于磐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您的意思是,苗老师以前是盗墓的?”
参观结束后,接近中午12点,林于磐安排了一场简短的揭幕剪彩仪式。
据说选择这个时间点,是因为一天中此时阳气最盛,能够与博物馆的阴气达到平衡,真是细节满满。
仪式结束后,高兴在人群中找到了白发苍苍的首席专家苗老师,心中仍挂念着那个汉墓的问题。
“苗老师,那座墓葬的主人究竟是谁?从规模上看,墓主的身份绝非普通贵族那么简单。”
“哦?高先生认为那是一个东吴时期的贵族墓?”苗老师的神情先是惊讶,随后似乎在评估高兴的见识。
虽然被苗老师用眼神“质疑”,但高兴还是耐心解释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关键在于墓中的吉语砖以及整体布局,这些线索指向了一个非同一般的墓主身份。
最后提到的是陪葬品。
听完高兴的话,苗老师沉思了一会儿,点头同意道:“其实,林馆长向我咨询古墓设计时,他的问题零零碎碎的,我也是凭直觉作答。经你这么一梳理,我也觉得确实像是一座古墓。”
“是哪座古墓呢?”高兴好奇地追问。如果苗老师所说非虚,那这墓必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初恋般让人难以忘怀。
“那是大约二十年前,在江浙一带发掘的一座古墓。”苗老师回忆道:“当时那座墓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显然刚被盗不久。”
“我记得很清楚,发现这墓是因为村民的羊掉进了盗洞,他进去找羊时意外发现了主墓室。可惜,里面的东西几乎都被盗走了,只剩下一具空荡荡的红色棺材。”
“不过,最有趣的是两侧的耳室。由于被大石头封得严严实实,盗墓者似乎没能打开,所以那些陪葬品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苗老师补充说。
“难道是传说中的摸金校尉?”旁听的乔山插嘴道。
“据说,摸金校尉在盗取主墓室的宝物后,因蜡烛熄灭不得不仓皇逃走。而且,他们有不取尽墓中之财的规矩。”乔山继续猜测。
“这谁说得准呢。”苗老师摇了摇头,接着讲述,“那次发掘总共出土了一百多件珍贵文物。但由于墓主人的棺材里既没有尸体也没有任何陪葬品,再加上墓址位于开发商新购的土地上,很快就被回填,墓主人的真实身份至今仍是个谜。”
听到这里,高兴感到十分困惑。他想,这位苗老师所在的考古团队究竟怎么了?
发掘出这么多文物都无法确定墓主人是谁,这对他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虽然心里满是疑问,但看到苗老师一脸认真,高兴没有继续追问。
然而,他心中却燃起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苗老师提到的那一点,主墓室的棺材被洗劫一空,而耳室的陪葬品却未受侵扰。
“那是因为封石太重了吗?”高兴心中暗自思忖,但他清楚,汉代的封石实际上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难以移动,两个人就能轻松搬运。
这让他更加疑惑,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十座汉墓九座空”,这话不是白来的,就是因为古代的防盗措施太简单了。如果真有高手,他们肯定能从地面上找到墓室的位置,然后直接打洞进去。
这样的高手一看见墓主人的棺材,就能意识到这是一座大墓。普通人,比如高兴,光是看看墓室的规模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至于乔山的猜测,就不太靠谱了。谁听说过盗墓贼连尸体都带走了?除非是里面藏着个会自己跑出来的“大粽子”。
关于东吴王族的墓葬特点,高兴整理了以下几点:
- 墓室布局图
- 补充说明:盗墓贼只破坏了主墓室,耳室未受损,里面发现了上百件宝物
他把这些信息发到了一个专家群里,希望能找到这座墓的确切位置。
等了一会儿,一位来自浙江的专家回应了他:“高兴,你说的这座古墓我有点印象,但它被归类为‘失考墓’,意思是失去了考古价值,里面并没有那么多文物。”
“失考墓”通常是指那些年代久远、多次被盗、内部文物几乎全无的大墓。“您那里有关于这个墓葬的资料吗?”高兴问道。
“有,两年前我们在统计文物遗址时去考察过,拍了一些照片,不过得找找看。”专家回答道。
“李老师,麻烦您了,这些信息对我非常重要。”高兴表示感谢。
大约两小时后,就在高兴准备返回临大时,这位李老师通过好友申请,还迅速分享了一份档案的扫描件给他。
档案中包含了这座失考墓的照片,包括墓门、拱券门、墓砖等细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主墓室的照片,尽管棺材放在砖砌的平台上,但颜色却是灰色的,看起来非常普通。
正当高兴感到有些失落时,下一张照片给了他惊喜。
照片显示,棺材外部原本涂有红色油漆,只是因为岁月的侵蚀和灰尘覆盖,才变成了灰色。
原来,这是一口大红色的棺材,真是出乎意料的发现。
“老板?”小唐的声音打断了高兴的沉思。
“怎么了?”
“徐杰问咱们是直接回公司,还是先送大家回家?”
“安排个路线,我最后走。”徐杰补充说。
“都行。”高兴拉开汽车门,“你们先回去,我有急事要处理。”
“高馆长,您不是已经回临大了吗?”苗老师的疑问在电话那头响起。
高兴再次出现在办公室门口,让林于磐感到十分意外。
“您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吗?”
“不是交代,是件重要的事。”高兴坐到了林于磐对面的沙发上。
“你说实话,这位苗老师到底什么背景?”
“他是湘省考古队的专家啊。”林于磐回答。
“这我知道,但他在30岁时才加入考古队,之前的经历一片空白。”
听到这里,林于磐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您的意思是,苗老师以前是盗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