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男二他又跟表妹跑啦 第二十三章 宅斗文里的世子表哥(一)
热门推荐:
丹道仙途
伊塔之柱
抗战:当初赶我走,还想我救援?
新爱来袭
恐怖末世,我转职为SSSS天师
穿越大秦始皇帝赐给六个美男
10投必中8,你管这叫中投挂?
从捡漏开始,奇珍异宝尽收囊中
我的父亲,母亲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仲春时节,杏花雨缠缠绵绵地下了半旬,今日终于彻底放晴了,放眼望去,建康城内外绿肥红瘦,入目皆是深深浅浅的青绿。
乌衣巷,安国公府内上下皆是一片喜气洋洋,仆妇丫鬟们进进出出,洒扫庭除,摆放瓜果,忙得不亦乐乎。
拂雪堂内,国公府贺老太君正同国公夫人谢氏说着话,“庭哥儿的院子可收拾好了,近日多雨,他那院子竹柏森森的,别让东西发了霉。”
国公夫人谢氏生得明艳大气,上着一件紫色镂金丝纽牡丹大袖衫,下搭一条红金间色裙,腰系姚黄云纹腰襕,宽衣博带,气度不凡,虽已是三十有六的年纪了,但贵气养人,保养得宜,一眼望去竟同那双十年华的妇人无甚区别。
谢氏呷了一口茶,眉眼含笑开口道:“母亲放心,庭哥儿的院子一直都有人打扫着,二弟传消息回来后,我干脆叫人把藏枫院一起翻新了,这些日子更是日日置了熏笼,将屋子都烘得干爽,好叫二弟一家回来也住得舒心些。”
谢令仪出身陈郡谢氏,谢氏满门荣耀,子弟遍布官场,其祖父是被誉为“中兴能臣”的谢俭,伯父谢桢官拜宰辅,享半副亲王仪仗,父亲谢柯虽不入仕,但书画一绝,千金难求,母亲司马氏更是出身大族,才名远播。
她嫁给当时还只是安定侯的贺同光时,人人都笑话她,说她堂堂谢氏嫡女,王侯公子任她选,她挑来挑去最终却定了个落魄侯爷。且这侯爷的父亲老安定侯因言犯上,不得皇帝喜爱,眼看着下一代若无功勋,这爵位就要降上一等了。
她谢令仪这样的出身门第,又自小聪颖,出口成赋,莫说公侯王孙,便是入宫也定然是凤位的不二人选,但她最后却选了个高不成低不就,只剩个空壳子的安定侯府。
人人都等着看好戏,说那安定侯爷除了一张脸外别无长物,又素来风流,且定安侯府老夫人向来来刚强,是个不输男子的女诸葛,她嫁过去定然要先熬上二十年。
哪曾想先帝一朝崩逝,却没留下遗诏,一众皇子夺权厮杀,最后却被个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五皇子上了位。
五皇子上位后采用铁血手段,大刀阔斧地削了各大世家的权,世家本就因为之前的站队夺权而大伤元气,新帝登基后的手段更是令其一蹶不振,别说一些小的世家直接土崩瓦解,就连王谢这样的庞然大物都被逼得只能暂时蛰伏起来。
反观是那些平日里毫不起眼的一些人家,在新帝即位后却渐渐显露头角,其中又以安定侯府最为亮眼。先是安定侯贺同光被拔了一等,赐了国公称号,世袭罔替,紧接着新帝又封赏了其母亲贺老太君和妻子谢氏,就连已经仙逝的贺老太爷也被追赠了谥号。
这般殊荣赏赐下来,众人才知道,原来这贺同光在五皇子还默默无闻时便与之结交了,两人志趣相投,又都是韬光养晦的性子,于是一拍即合,闷声不响干大事,在众位皇子鹬蚌相争之时一举夺权,把五皇子推上了那个位置。
一朝天子一朝臣,本来门庭冷落的安定侯府成了安国公府,谢令仪也从有眼无珠的谢家千金,摇身一变成了独具慧眼的一品安国公夫人,羡煞了建康城内的一众女眷。
今日是安国公府二房回来的日子,二老爷贺同尘与安国公贺同光乃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三年前贺同尘外放陕州,如今任期满了,自然是要调回建康城里来。
一月前贺同尘差人送了信回来说遇见了在外游学的世子贺兰庭,要一起回来,昨天又专门遣了快马来报说今日就到,因此谢氏一早就陪着老太君用了早饭,在厅堂里等着。
婆媳二人正说着话,忽听得外头传来丫鬟的通报,“表姑娘来了。”只见珠帘晃动,一身姿绰约的女子微提裙摆迈了进来。
“给老祖宗,姨母请安。”林惜朝着坐在上首的二人恭敬行了一礼。
“快起来,都是一家人,你身子才好,不用讲这些虚礼。”贺老太君面露慈爱,笑着让她起身。
“谢老祖宗。”林惜起身,坐到了谢氏身边。
“今天感觉如何,药喝了不曾。”她一坐下,谢氏就拉了她的手,关切地询问道。
“好多了,谢姨母关心,药都按时喝了。也多亏了老祖宗送来的山参,我才能好得这么快。”说着又要起身拜谢,被贺老太君摆手制止了。
贺老太君见她懂得感恩,心里也多了几分怜惜,“你这孩子也忒客气了些,什么精贵玩意儿,也值当你谢了又谢,养好身子才是最重要的。”
“就是,养好身子才是最要紧的。”谢氏见她面色虽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头比起前些日子好得多,又召了丫鬟来问林惜吃药、安睡的情况,得知一切都好,这才放下心来。
说了一会儿话,就听得婆子来报,说是二老爷一家已进了乌衣巷,马上就要到大门了。
“好,好,庭哥儿也和他们一起的吧?”贺老太君神色激动,林惜和谢氏一左一右搀扶着她起了身。
“老祖宗放心,大公子和二老爷打马走在最前头呢。”那婆子笑着答了。
片刻过后,只听得一溜的通报声自外向内传了进来,“二老爷回来了!二老爷回来了。”
二人扶着贺老太君出了正厅,站在门口,只见得浩浩荡荡的一群人拂过垂花门,朝着内院而来。
打头的是引路的丫鬟婆子,紧接着是一高一矮的两个男子,高的那个是个年轻男子,一身玄色胡服,身高腿长,矮些的看起来四十上下,蓄了些胡须,气质素雅得很,紧随其后的则是一众各色装扮的女眷。
一行人进了院门,瞧见了站在门口的三人,那中年男子最先反应过来,神色颇为动容,语气有些哽咽地开口唤道:“母亲,孩儿回来了。”
仲春时节,杏花雨缠缠绵绵地下了半旬,今日终于彻底放晴了,放眼望去,建康城内外绿肥红瘦,入目皆是深深浅浅的青绿。
乌衣巷,安国公府内上下皆是一片喜气洋洋,仆妇丫鬟们进进出出,洒扫庭除,摆放瓜果,忙得不亦乐乎。
拂雪堂内,国公府贺老太君正同国公夫人谢氏说着话,“庭哥儿的院子可收拾好了,近日多雨,他那院子竹柏森森的,别让东西发了霉。”
国公夫人谢氏生得明艳大气,上着一件紫色镂金丝纽牡丹大袖衫,下搭一条红金间色裙,腰系姚黄云纹腰襕,宽衣博带,气度不凡,虽已是三十有六的年纪了,但贵气养人,保养得宜,一眼望去竟同那双十年华的妇人无甚区别。
谢氏呷了一口茶,眉眼含笑开口道:“母亲放心,庭哥儿的院子一直都有人打扫着,二弟传消息回来后,我干脆叫人把藏枫院一起翻新了,这些日子更是日日置了熏笼,将屋子都烘得干爽,好叫二弟一家回来也住得舒心些。”
谢令仪出身陈郡谢氏,谢氏满门荣耀,子弟遍布官场,其祖父是被誉为“中兴能臣”的谢俭,伯父谢桢官拜宰辅,享半副亲王仪仗,父亲谢柯虽不入仕,但书画一绝,千金难求,母亲司马氏更是出身大族,才名远播。
她嫁给当时还只是安定侯的贺同光时,人人都笑话她,说她堂堂谢氏嫡女,王侯公子任她选,她挑来挑去最终却定了个落魄侯爷。且这侯爷的父亲老安定侯因言犯上,不得皇帝喜爱,眼看着下一代若无功勋,这爵位就要降上一等了。
她谢令仪这样的出身门第,又自小聪颖,出口成赋,莫说公侯王孙,便是入宫也定然是凤位的不二人选,但她最后却选了个高不成低不就,只剩个空壳子的安定侯府。
人人都等着看好戏,说那安定侯爷除了一张脸外别无长物,又素来风流,且定安侯府老夫人向来来刚强,是个不输男子的女诸葛,她嫁过去定然要先熬上二十年。
哪曾想先帝一朝崩逝,却没留下遗诏,一众皇子夺权厮杀,最后却被个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五皇子上了位。
五皇子上位后采用铁血手段,大刀阔斧地削了各大世家的权,世家本就因为之前的站队夺权而大伤元气,新帝登基后的手段更是令其一蹶不振,别说一些小的世家直接土崩瓦解,就连王谢这样的庞然大物都被逼得只能暂时蛰伏起来。
反观是那些平日里毫不起眼的一些人家,在新帝即位后却渐渐显露头角,其中又以安定侯府最为亮眼。先是安定侯贺同光被拔了一等,赐了国公称号,世袭罔替,紧接着新帝又封赏了其母亲贺老太君和妻子谢氏,就连已经仙逝的贺老太爷也被追赠了谥号。
这般殊荣赏赐下来,众人才知道,原来这贺同光在五皇子还默默无闻时便与之结交了,两人志趣相投,又都是韬光养晦的性子,于是一拍即合,闷声不响干大事,在众位皇子鹬蚌相争之时一举夺权,把五皇子推上了那个位置。
一朝天子一朝臣,本来门庭冷落的安定侯府成了安国公府,谢令仪也从有眼无珠的谢家千金,摇身一变成了独具慧眼的一品安国公夫人,羡煞了建康城内的一众女眷。
今日是安国公府二房回来的日子,二老爷贺同尘与安国公贺同光乃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三年前贺同尘外放陕州,如今任期满了,自然是要调回建康城里来。
一月前贺同尘差人送了信回来说遇见了在外游学的世子贺兰庭,要一起回来,昨天又专门遣了快马来报说今日就到,因此谢氏一早就陪着老太君用了早饭,在厅堂里等着。
婆媳二人正说着话,忽听得外头传来丫鬟的通报,“表姑娘来了。”只见珠帘晃动,一身姿绰约的女子微提裙摆迈了进来。
“给老祖宗,姨母请安。”林惜朝着坐在上首的二人恭敬行了一礼。
“快起来,都是一家人,你身子才好,不用讲这些虚礼。”贺老太君面露慈爱,笑着让她起身。
“谢老祖宗。”林惜起身,坐到了谢氏身边。
“今天感觉如何,药喝了不曾。”她一坐下,谢氏就拉了她的手,关切地询问道。
“好多了,谢姨母关心,药都按时喝了。也多亏了老祖宗送来的山参,我才能好得这么快。”说着又要起身拜谢,被贺老太君摆手制止了。
贺老太君见她懂得感恩,心里也多了几分怜惜,“你这孩子也忒客气了些,什么精贵玩意儿,也值当你谢了又谢,养好身子才是最重要的。”
“就是,养好身子才是最要紧的。”谢氏见她面色虽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头比起前些日子好得多,又召了丫鬟来问林惜吃药、安睡的情况,得知一切都好,这才放下心来。
说了一会儿话,就听得婆子来报,说是二老爷一家已进了乌衣巷,马上就要到大门了。
“好,好,庭哥儿也和他们一起的吧?”贺老太君神色激动,林惜和谢氏一左一右搀扶着她起了身。
“老祖宗放心,大公子和二老爷打马走在最前头呢。”那婆子笑着答了。
片刻过后,只听得一溜的通报声自外向内传了进来,“二老爷回来了!二老爷回来了。”
二人扶着贺老太君出了正厅,站在门口,只见得浩浩荡荡的一群人拂过垂花门,朝着内院而来。
打头的是引路的丫鬟婆子,紧接着是一高一矮的两个男子,高的那个是个年轻男子,一身玄色胡服,身高腿长,矮些的看起来四十上下,蓄了些胡须,气质素雅得很,紧随其后的则是一众各色装扮的女眷。
一行人进了院门,瞧见了站在门口的三人,那中年男子最先反应过来,神色颇为动容,语气有些哽咽地开口唤道:“母亲,孩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