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网友援北伐 第314章 三策
司马懿只知道这批香水的出现坚定了朝中诸位大臣支持陛下反攻凉州的决心——朝中衮衮诸公虽然不屑于亲手沾染商贾之事,不过不妨碍他们意识到这是一条流淌着黄金的商路,如果夺回凉州,再顺着蜀军重新打通的商路进行贸易,那么朝廷必然会获利颇丰。
当然在此过程中世家豪门也会掺上一手,到时候如何分配利益就要各凭本事了。
不过司马懿并不关心这点,河内司马氏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是世家大族,若是真有这条商路,也少不了自家好处——他更担心战争本身。
“那凉州之地,情报混乱,虚实难辨,此乃兵家大忌。”司马懿想起那些自凉州传来相互矛盾的消息,只觉得此前派去凉州的探子果然不靠谱,而朝廷这边一得知夺回凉州可获巨利便急不可耐地决定发兵。陛下和大将军被那利益蒙蔽了双眼,全然不顾其中潜在的风险。
一旦出兵,胜了还好,可若败了,不仅损兵折将,还会导致长安地区兵力真空,到时候整个长安都在蜀军兵锋之下,自己作为镇守长安之人,又该如何收场。
更令司马懿担忧的是,凉州地域广袤,民风彪悍,若蜀军已在当地站稳脚跟,就难保这些豪强不会全力支持蜀军——尽管之前那群豪强有墙头草的趋势,但是随着蒋滇数次前往试探,反倒是有种凉州豪强已经开始站队蜀汉的迹象。
但最终司马懿把这些思想从头脑中晃去。他目前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操练好长安这边的军队,随着后方援军和物资的不断抵达,大军迟早要开拔,在此之前训练地越好,战场上获胜的机会就越大。
为了确保军队的机动性,他已经托牵招从鲜卑调配一批骏马来,好让牛金组建一支轻骑,确保大军耳目,以免被蜀军伏击。
刘晔已经在接手他在长安的工作,军屯和民屯也都被动员起来,无数民夫要将粮草物资运往陈仓、临泾的兵站,为大军提前积蓄粮草。司马懿命令司马师亲自监督着粮草的储备与运输安排,确保每一批粮草足额出发,又令牛金这边加紧接手那些从鲜卑而来的骏马,并选拔优秀的士兵与战马磨合,以便充当斥候。
他本人则默默等待曹真的到来。等半个月后曹真率领中坚营、骁骑营的军士和共计十万外军到来的时候,骠骑将军才知道对方居然打算兵分三路。
“大将军!”即使已经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司马懿还是被惊到了,“如今敌情不明,分兵进军若是被对方各个击破,又当如何?”
曹真则点点头:“仲达我亦知晓此等危险,所以其中两路均为佯动,田国让统兵出散关直取汉中,再令郭伯济统兵自渭水道摇旗呐喊,我大军则先行一步,绕路陇山道直插天水——”
“陇山道有街亭城,据探子回报,蜀军已经多次加固此城,怕是不易攻打。”司马懿摇头,显然是不赞同对方的计划。
他已经做好了曹真据理力争的准备,不过曹真却点了点头:“某亦认为如此,所以我们不打街亭,只需留下一支偏师围而不攻。切断其粮草供应,便可继续前进。街亭城小,容纳兵力有限,若贸然离城,则必不是我军对手。只需越过街亭,则天水郡皆在我大魏兵锋之下。蜀军所种粮草是烧是割就在我等一念之间,又可就粮于敌。”
顿了顿,他又说:
“在凉州交战,蜀军忌讳我等破坏,定然束手束脚。倘若其坚壁清野。则我军可再遣偏师去凉州其它郡县袭扰,如此一来,蜀军要么在诸葛亮不在此地的时候与我军决战,要么就看着我们烧光他们的粮草,到时候他们要重新从益州运粮,定然手忙脚乱,这时我军再趁势掩杀。”
坦白地说这已经是非常稳妥的战术了,远比司马懿预想中曹真会采取的行动稳妥许多,不过司马懿还是不太赞同:
“大将军,非是老夫怯战,只是不知道若是汉军集中兵力与我军决战,又当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的曹真随即摆正神色:“我此次带来了中坚营、骁骑营,再加上骠骑将军你麾下的中垒营,足有四万精锐,还不算外军之中同样有不少精锐之士,不少人在东线与吴军多有交手,皆为敢战之士,诸葛亮不在凉州,赵云一人再勇也是独木难支,就算是兑子儿,我们也能压死他们。”
懂了,就是不管对方有什么本事,全靠大魏的国力来碾压。
司马懿觉得这是一场军事冒险,不过仓促之间他也没法在对凉州情况不甚明了的情况下想出更妥善的办法,于是只好点头赞同:“便如大将军所言。”
魏军的调动同样瞒不过汉军——即使不算赵家名义的商队,汉军依然在关中三辅撒有探子,虽然不能靠近长安中心区域,不过在外围观察一下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大军集结的迹象也无法隐瞒。
这个消息被最快的速度送回天水郡,并送到了赵云面前,于是赵云叫来北伐军的高级将领们商议对策,又让学会了如何操作无线电台的马谡在约定的时间里联系成都。
虽然在迎击魏军这个问题上大家出奇得一致,不过在如何迎敌方面就各有各的主意了。
比如姜维就认为应该加强陇山道和渭水道的防御,御敌于凉州之外,最好以逸待劳,先于魏军必经之路设下多重埋伏。可于山林密处或水道狭窄之处布置强弓硬弩,待魏军先锋踏入,万箭齐发,挫其锐气。再遣轻骑,不时骚扰其侧翼,使其行军疲惫,首尾难顾。等到魏军不堪其扰撤退的时候再追杀扩大战果。
马谡则非常装逼地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借助魏军来袭,后方空虚的时机直接派遣精锐强袭渭水道,顺流而下直扑长安,同时由益州方向派遣的援军和本地留下的北伐军抵挡魏军,待长安光复的消息传来,魏军必然大乱,到时候两线夹击魏军,必可获胜;
中策是分兵坚守沿途城池,互相支援,以逸待劳,诱敌深入,通过坚守关键城池,迟滞魏军的进攻,同时寻找战机等待魏军露出破绽再进行反击——由于这个时代攻城是非常惨烈的消耗战,只要魏军拿不出类似抛石机的新型攻城武器,那么提前囤积好防御器械和粮草的汉军可以凭借坚固的城池让魏军无功而返,魏军远来,则粮道漫长,双方对耗下去则必然是魏军先撑不住,而魏军一旦露出疲态,汉军主力就能一击破敌;
下策是直接聚集全部的北伐军至天水,调集所有的支持者(比如近来因为种种原因跟汉军捆绑越来越紧的天水豪强们)协助汉军,再把工坊的马力开足,然后向先帝使者们求助,把整个天水郡打造成一个大军营,直接跟来犯之敌硬碰硬,就算魏军人数占优,汉军也能靠地利和来自后方的支援跟魏军打个旗鼓相当。
当然在此过程中世家豪门也会掺上一手,到时候如何分配利益就要各凭本事了。
不过司马懿并不关心这点,河内司马氏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是世家大族,若是真有这条商路,也少不了自家好处——他更担心战争本身。
“那凉州之地,情报混乱,虚实难辨,此乃兵家大忌。”司马懿想起那些自凉州传来相互矛盾的消息,只觉得此前派去凉州的探子果然不靠谱,而朝廷这边一得知夺回凉州可获巨利便急不可耐地决定发兵。陛下和大将军被那利益蒙蔽了双眼,全然不顾其中潜在的风险。
一旦出兵,胜了还好,可若败了,不仅损兵折将,还会导致长安地区兵力真空,到时候整个长安都在蜀军兵锋之下,自己作为镇守长安之人,又该如何收场。
更令司马懿担忧的是,凉州地域广袤,民风彪悍,若蜀军已在当地站稳脚跟,就难保这些豪强不会全力支持蜀军——尽管之前那群豪强有墙头草的趋势,但是随着蒋滇数次前往试探,反倒是有种凉州豪强已经开始站队蜀汉的迹象。
但最终司马懿把这些思想从头脑中晃去。他目前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操练好长安这边的军队,随着后方援军和物资的不断抵达,大军迟早要开拔,在此之前训练地越好,战场上获胜的机会就越大。
为了确保军队的机动性,他已经托牵招从鲜卑调配一批骏马来,好让牛金组建一支轻骑,确保大军耳目,以免被蜀军伏击。
刘晔已经在接手他在长安的工作,军屯和民屯也都被动员起来,无数民夫要将粮草物资运往陈仓、临泾的兵站,为大军提前积蓄粮草。司马懿命令司马师亲自监督着粮草的储备与运输安排,确保每一批粮草足额出发,又令牛金这边加紧接手那些从鲜卑而来的骏马,并选拔优秀的士兵与战马磨合,以便充当斥候。
他本人则默默等待曹真的到来。等半个月后曹真率领中坚营、骁骑营的军士和共计十万外军到来的时候,骠骑将军才知道对方居然打算兵分三路。
“大将军!”即使已经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司马懿还是被惊到了,“如今敌情不明,分兵进军若是被对方各个击破,又当如何?”
曹真则点点头:“仲达我亦知晓此等危险,所以其中两路均为佯动,田国让统兵出散关直取汉中,再令郭伯济统兵自渭水道摇旗呐喊,我大军则先行一步,绕路陇山道直插天水——”
“陇山道有街亭城,据探子回报,蜀军已经多次加固此城,怕是不易攻打。”司马懿摇头,显然是不赞同对方的计划。
他已经做好了曹真据理力争的准备,不过曹真却点了点头:“某亦认为如此,所以我们不打街亭,只需留下一支偏师围而不攻。切断其粮草供应,便可继续前进。街亭城小,容纳兵力有限,若贸然离城,则必不是我军对手。只需越过街亭,则天水郡皆在我大魏兵锋之下。蜀军所种粮草是烧是割就在我等一念之间,又可就粮于敌。”
顿了顿,他又说:
“在凉州交战,蜀军忌讳我等破坏,定然束手束脚。倘若其坚壁清野。则我军可再遣偏师去凉州其它郡县袭扰,如此一来,蜀军要么在诸葛亮不在此地的时候与我军决战,要么就看着我们烧光他们的粮草,到时候他们要重新从益州运粮,定然手忙脚乱,这时我军再趁势掩杀。”
坦白地说这已经是非常稳妥的战术了,远比司马懿预想中曹真会采取的行动稳妥许多,不过司马懿还是不太赞同:
“大将军,非是老夫怯战,只是不知道若是汉军集中兵力与我军决战,又当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的曹真随即摆正神色:“我此次带来了中坚营、骁骑营,再加上骠骑将军你麾下的中垒营,足有四万精锐,还不算外军之中同样有不少精锐之士,不少人在东线与吴军多有交手,皆为敢战之士,诸葛亮不在凉州,赵云一人再勇也是独木难支,就算是兑子儿,我们也能压死他们。”
懂了,就是不管对方有什么本事,全靠大魏的国力来碾压。
司马懿觉得这是一场军事冒险,不过仓促之间他也没法在对凉州情况不甚明了的情况下想出更妥善的办法,于是只好点头赞同:“便如大将军所言。”
魏军的调动同样瞒不过汉军——即使不算赵家名义的商队,汉军依然在关中三辅撒有探子,虽然不能靠近长安中心区域,不过在外围观察一下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大军集结的迹象也无法隐瞒。
这个消息被最快的速度送回天水郡,并送到了赵云面前,于是赵云叫来北伐军的高级将领们商议对策,又让学会了如何操作无线电台的马谡在约定的时间里联系成都。
虽然在迎击魏军这个问题上大家出奇得一致,不过在如何迎敌方面就各有各的主意了。
比如姜维就认为应该加强陇山道和渭水道的防御,御敌于凉州之外,最好以逸待劳,先于魏军必经之路设下多重埋伏。可于山林密处或水道狭窄之处布置强弓硬弩,待魏军先锋踏入,万箭齐发,挫其锐气。再遣轻骑,不时骚扰其侧翼,使其行军疲惫,首尾难顾。等到魏军不堪其扰撤退的时候再追杀扩大战果。
马谡则非常装逼地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借助魏军来袭,后方空虚的时机直接派遣精锐强袭渭水道,顺流而下直扑长安,同时由益州方向派遣的援军和本地留下的北伐军抵挡魏军,待长安光复的消息传来,魏军必然大乱,到时候两线夹击魏军,必可获胜;
中策是分兵坚守沿途城池,互相支援,以逸待劳,诱敌深入,通过坚守关键城池,迟滞魏军的进攻,同时寻找战机等待魏军露出破绽再进行反击——由于这个时代攻城是非常惨烈的消耗战,只要魏军拿不出类似抛石机的新型攻城武器,那么提前囤积好防御器械和粮草的汉军可以凭借坚固的城池让魏军无功而返,魏军远来,则粮道漫长,双方对耗下去则必然是魏军先撑不住,而魏军一旦露出疲态,汉军主力就能一击破敌;
下策是直接聚集全部的北伐军至天水,调集所有的支持者(比如近来因为种种原因跟汉军捆绑越来越紧的天水豪强们)协助汉军,再把工坊的马力开足,然后向先帝使者们求助,把整个天水郡打造成一个大军营,直接跟来犯之敌硬碰硬,就算魏军人数占优,汉军也能靠地利和来自后方的支援跟魏军打个旗鼓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