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要脱贫,全网给我寄快递 第182章 一起品尝红薯
其他村民接着说道,“就是啊,当初我们来摘红薯苗,你也没要我们的钱啊!我们也就帮忙挖个红薯而已,哪能收你的钱。”
“是啊,以后还得晚柠帮忙教我们育苗呢!乡里乡村,互相帮助是常事,不能事事都以钱来衡量。”
听到村民们这么说,沈晚柠不再坚持。
“大家今日累了一天,不如这样,我们晚上就吃蒸红薯。不过这些红薯大部分要交到县里或者福州,明年育苗用。所以今日不能吃太多,就拿出一部分来,大家浅尝一下。”沈晚柠建议道。
“好,我们就是尝尝味道,不必蒸太多。”里正应道。
由于人太多,所以这一次蒸红薯也是大家一起帮忙洗红薯,切红薯。
最后又征用了流民们平时用来蒸馒头的大蒸笼。大约蒸了一百斤红薯,确保每个人可以分到一块。
大家都站在门口等着红薯,生怕错过了。大部分人时不时朝着蒸笼张望,看看红薯熟了没有。
大约二十分钟,蒸好红薯,沈晚柠让他们一个个洗了手,去蒸笼那边拿红薯吃。
除了极少数一两个人不爱吃红薯以外,其他人都爱吃,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
吃完红薯,大家心满意足回家,不少村民嘴里都念叨着,明年一定要多种些红薯。这红薯比大米饭好吃多了,甜甜的,还不用配着菜吃。
村民意犹未尽,但是知道这些剩下来的红薯有大用,因此没说要多吃,每个人都只吃了一块。
才走了一半的村民,林景承就驾着马车回来了。
他刚下马车,看见严捕头以及另外一名捕快在家,奇怪地问了一句,“严捕头,您和这位小兄弟怎么在我家?还有这么多叔叔伯伯,都是来干啥的?”
严捕头指了指还没吃完的红薯,“林二兄弟,这些都是蒸好的红薯,快来尝尝。下午他们来帮忙把红薯都挖出来了,这是为了感谢他们,所以晚柠妹子蒸了些红薯给他们尝尝。”
“红薯?这么快就挖好了?我先把马牵到后院去,一会儿出来尝尝。”
“诶,暂时不用。不知可否麻烦一下林二兄弟把我们送去县城?红薯亩产量高达五千多斤,我们想要尽快回县城禀告县令这个好消息。”严捕头问道。
“好啊!这没问题,那我就把马车先放在门口,一会儿给马喂些水和草料。”林景承一边应着,一边去井水旁洗手。
受沈晚柠的影响,现在他们一家人都习惯在吃饭之前先洗手。
洗完手后,林景承直接用手拿了一块红薯,吃过之后对此是赞不绝口。
严捕头和赵捕快二人留下来吃了晚饭,林景承便送两人回了县城。在马车上,放着一袋子红薯。
这是他们带回去给何县令查看以及品尝的。
估摸着何县令会派人过来,因此沈晚柠第二日没去县城,在村里等着何县令派来的人。
快到午饭时,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沈晚柠坐在院子里,朝着外面望去。
只见前面一辆马车,后面跟着一队官差。看着似乎是所有的官差都来了,严捕头在前面带路。
这么大的阵仗,引来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严捕头下马,对着马车内拱手道,“大人,到林家了。”
沈晚柠诧异一瞬,竟然是何县令亲自来了。
她赶紧朝着灶房喊了一句,“爹,娘,大嫂,二嫂,县令大人来了。”
林大山就在院子里摆弄着木工,张婶和徐氏两人在灶房忙活,文氏在房间内奶孩子。
听到沈晚柠的喊声,大家一起出来,站到院子里。
沈晚柠率先出门迎接,“见过县令大人。”
刚说完这话,何县令摆手示意她起来,接着又看向马车里面,“蓁蓁,出来吧!”
何蓁蓁掀开门帘,看到沈晚柠的脸,高兴地喊了一句,“沈姐姐。”
“蓁蓁,你怎么也来了?”已经见过多次,她与何蓁蓁已经不像之前那么生疏,因此直接喊了小名。
“我在府中憋了好久,听爹说今日要来大庆村看你,所以我便央着我爹带我一起来了。”何蓁蓁跳下马车回道。
这一跳吓得何县令赶紧扶着她,轻斥了一句,“你看你,一点也不像女孩子的样子,从马车上跳下来,也不怕伤了脚。”
何蓁蓁调皮一笑,“不会的,爹不在的时候,我都是这么跳下来的。”
“摇红护主不力,等我回到家,定要训斥她。”何县令吓唬道。
何蓁蓁吐了吐舌头,没有说话。
这时,林家其他人都走了过来,跪在地上,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见过县令大人。”
“起来吧!本官今日前来,是想来看看那些红薯,是否真的如同严捕头所说,产量高达五千多斤。”何县令温和地说道。
张婶热情地说道,“当然是真的了,知道何大人今日要派人来,所以红薯还在院子里放着哩,没收进去。”
沈晚柠邀请道,“大人请进,先进来喝杯茶,一会儿我们带大人去看看。”
“不必了,本官还是先去看红薯吧!”
沈晚柠他们引着何县令到院子里,又把昨日装袋的那些红薯展示在何县令面前。
“大人,这就是所有的红薯,昨晚吃了百斤左右,剩下的还有五千多斤。”沈晚柠介绍道。
“当初你和本官说的时候,本官还当你是大放厥词。没想到这一亩地竟然真能收这么多红薯,要是在这之前就能发现红薯,这次旱灾,也不会死这么多百姓了。”
透过何县令这双悲天悯人的眼睛,沈晚柠仿佛看到尸横遍野的情况。
她跟着叹息一声,“逝者已逝,只愿以后我大夏朝人人都能吃得饱,穿得暖。”
“沈姑娘做的很好,从发现木薯,鼓动大家挖木薯,再到现在种的红薯,这些都是对我大夏巨大的贡献。本官一定如实上报给朝廷。”何县令仍旧是笑的一脸温和。
“说起来,本官来到清河县,对百姓的贡献还不如沈姑娘。若不是有沈姑娘,本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何县令再次夸赞道。
“是啊,以后还得晚柠帮忙教我们育苗呢!乡里乡村,互相帮助是常事,不能事事都以钱来衡量。”
听到村民们这么说,沈晚柠不再坚持。
“大家今日累了一天,不如这样,我们晚上就吃蒸红薯。不过这些红薯大部分要交到县里或者福州,明年育苗用。所以今日不能吃太多,就拿出一部分来,大家浅尝一下。”沈晚柠建议道。
“好,我们就是尝尝味道,不必蒸太多。”里正应道。
由于人太多,所以这一次蒸红薯也是大家一起帮忙洗红薯,切红薯。
最后又征用了流民们平时用来蒸馒头的大蒸笼。大约蒸了一百斤红薯,确保每个人可以分到一块。
大家都站在门口等着红薯,生怕错过了。大部分人时不时朝着蒸笼张望,看看红薯熟了没有。
大约二十分钟,蒸好红薯,沈晚柠让他们一个个洗了手,去蒸笼那边拿红薯吃。
除了极少数一两个人不爱吃红薯以外,其他人都爱吃,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
吃完红薯,大家心满意足回家,不少村民嘴里都念叨着,明年一定要多种些红薯。这红薯比大米饭好吃多了,甜甜的,还不用配着菜吃。
村民意犹未尽,但是知道这些剩下来的红薯有大用,因此没说要多吃,每个人都只吃了一块。
才走了一半的村民,林景承就驾着马车回来了。
他刚下马车,看见严捕头以及另外一名捕快在家,奇怪地问了一句,“严捕头,您和这位小兄弟怎么在我家?还有这么多叔叔伯伯,都是来干啥的?”
严捕头指了指还没吃完的红薯,“林二兄弟,这些都是蒸好的红薯,快来尝尝。下午他们来帮忙把红薯都挖出来了,这是为了感谢他们,所以晚柠妹子蒸了些红薯给他们尝尝。”
“红薯?这么快就挖好了?我先把马牵到后院去,一会儿出来尝尝。”
“诶,暂时不用。不知可否麻烦一下林二兄弟把我们送去县城?红薯亩产量高达五千多斤,我们想要尽快回县城禀告县令这个好消息。”严捕头问道。
“好啊!这没问题,那我就把马车先放在门口,一会儿给马喂些水和草料。”林景承一边应着,一边去井水旁洗手。
受沈晚柠的影响,现在他们一家人都习惯在吃饭之前先洗手。
洗完手后,林景承直接用手拿了一块红薯,吃过之后对此是赞不绝口。
严捕头和赵捕快二人留下来吃了晚饭,林景承便送两人回了县城。在马车上,放着一袋子红薯。
这是他们带回去给何县令查看以及品尝的。
估摸着何县令会派人过来,因此沈晚柠第二日没去县城,在村里等着何县令派来的人。
快到午饭时,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沈晚柠坐在院子里,朝着外面望去。
只见前面一辆马车,后面跟着一队官差。看着似乎是所有的官差都来了,严捕头在前面带路。
这么大的阵仗,引来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严捕头下马,对着马车内拱手道,“大人,到林家了。”
沈晚柠诧异一瞬,竟然是何县令亲自来了。
她赶紧朝着灶房喊了一句,“爹,娘,大嫂,二嫂,县令大人来了。”
林大山就在院子里摆弄着木工,张婶和徐氏两人在灶房忙活,文氏在房间内奶孩子。
听到沈晚柠的喊声,大家一起出来,站到院子里。
沈晚柠率先出门迎接,“见过县令大人。”
刚说完这话,何县令摆手示意她起来,接着又看向马车里面,“蓁蓁,出来吧!”
何蓁蓁掀开门帘,看到沈晚柠的脸,高兴地喊了一句,“沈姐姐。”
“蓁蓁,你怎么也来了?”已经见过多次,她与何蓁蓁已经不像之前那么生疏,因此直接喊了小名。
“我在府中憋了好久,听爹说今日要来大庆村看你,所以我便央着我爹带我一起来了。”何蓁蓁跳下马车回道。
这一跳吓得何县令赶紧扶着她,轻斥了一句,“你看你,一点也不像女孩子的样子,从马车上跳下来,也不怕伤了脚。”
何蓁蓁调皮一笑,“不会的,爹不在的时候,我都是这么跳下来的。”
“摇红护主不力,等我回到家,定要训斥她。”何县令吓唬道。
何蓁蓁吐了吐舌头,没有说话。
这时,林家其他人都走了过来,跪在地上,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见过县令大人。”
“起来吧!本官今日前来,是想来看看那些红薯,是否真的如同严捕头所说,产量高达五千多斤。”何县令温和地说道。
张婶热情地说道,“当然是真的了,知道何大人今日要派人来,所以红薯还在院子里放着哩,没收进去。”
沈晚柠邀请道,“大人请进,先进来喝杯茶,一会儿我们带大人去看看。”
“不必了,本官还是先去看红薯吧!”
沈晚柠他们引着何县令到院子里,又把昨日装袋的那些红薯展示在何县令面前。
“大人,这就是所有的红薯,昨晚吃了百斤左右,剩下的还有五千多斤。”沈晚柠介绍道。
“当初你和本官说的时候,本官还当你是大放厥词。没想到这一亩地竟然真能收这么多红薯,要是在这之前就能发现红薯,这次旱灾,也不会死这么多百姓了。”
透过何县令这双悲天悯人的眼睛,沈晚柠仿佛看到尸横遍野的情况。
她跟着叹息一声,“逝者已逝,只愿以后我大夏朝人人都能吃得饱,穿得暖。”
“沈姑娘做的很好,从发现木薯,鼓动大家挖木薯,再到现在种的红薯,这些都是对我大夏巨大的贡献。本官一定如实上报给朝廷。”何县令仍旧是笑的一脸温和。
“说起来,本官来到清河县,对百姓的贡献还不如沈姑娘。若不是有沈姑娘,本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何县令再次夸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