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第35章 朱标的提议,是否派人先去看看?
热门推荐:
徐千鲤蓝倩蓉
妹妹抢婚?我转身嫁给陆少混的风生水起
离婚后,姜小姐光芒万丈
拒不复婚,二嫁大佬嗜她如命
先抛夫,后弃子,离婚后她爽翻了
美女县长徐千鲤蓝倩蓉
战斗年代老娘就是土霸不服来战
我猩猩之王,在都市横着走,世逆
奥特科学家:我有火力不足恐惧症
朱允熥坚定地颔了颔首:“昔日先祖披荆斩棘,于洪荒中开创基业。在后人看来,我辈亦是古人。”
“欲解后世之忧,唯有我等不断开拓疆土,为大明版图纳新,以供未来子民耕耘发展。”
言罢,朱允熥眼眸闪烁:“再者,大明文治武功并重,纵使当下难以南北兼攻,一旦北方烽烟平息,我大明自有能力拿下南疆。”
察觉到朱允熥并无同时挑起南北战事之意,方孝孺心中的忧虑稍减,轻轻点头认同。
“若边陲之地有肥沃土地,大明应量力而为,为后世子孙争取之。”
方孝孺自己都没察觉,朱允熥那套开拓思想已悄然在他心里扎了根。
朱允熥笑颜逐开:“先生深明大义!”
自此,大本堂内的议论不再局限于国事,开始讲述圣人之言。
……
中极殿。
朱元璋刚打发了刘三吾和其他群臣,目光落在多年如一日,端坐于简陋书案旁,专心致志批阅奏折的朱标身上。
他脸上难得流露出温柔:“标儿,先歇一歇吧。”
朱标轻轻提笔,小心翼翼地搁置于笔架之上,生怕墨滴污染了臣子们的奏本。
待一切妥当,他这才抬眼望向走近的朱元璋:“四弟这会儿差不多要抵达北平了,傅友德他们正紧锣密鼓筹备军需,待四弟归去,北伐之事怕是箭在弦上了。”
朱元璋应了一声,目光落至朱标案头的奏折。
那是请求再度调度齐鲁、豫州、冀州、三晋、三秦等地粮食,以供北疆边防军需的紧急上书。
一股疼爱之意不禁涌上心头。
他轻叹一口气,盘膝坐到了朱标对面:“为父知道,这些年你为北征之事费尽心血。自从你长大成人,这重担几乎全压在了你的肩上。”
朱标面色略显苍白,却仍挤出笑容。
“父皇也是为了大明鞠躬尽瘁,日理万机,难得片刻闲暇。身为长子,更是大明的太子,无论情理,我都该替父皇分忧解难。”
朱元璋呵呵苦笑:“再忍一忍,再等等。待皇孙们长大了,父皇就把你肩上的担子分一些给他们。”
朱标轻轻摆了摆手,语重心长地道:“儿孙们自然有他们的路要走。我与父皇从凤阳中都一步步走来。”
“今天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儿孙们奠定一个坚不可摧的大明基石。而属于他们的时代,自会有别的使命等待着。”
“儿孙们自有他们的路要走……”
朱元璋喃喃重复,目光转向朱标,又道:“允熥那小子,性情上倒是与你颇为相似。”
“今日在大本堂里,他也说到我们大明当前的目标应当是为后世竭尽全力,开拓辽阔的疆域,确保子嗣后代衣食无忧。”
关于大本堂的讨论,朱标早先从朱元璋与诸位大臣的谈话,以及贴身太监的详细汇报中了解了个大概。
见朱元璋再次提及此事,朱标的脸上不禁多了几分忧虑的神色。
“允熥虽已不似从前那般内向胆怯,但其傲气却日益增长。当下我们的注意力,应更多放在北方蒙古余部的威胁之上。”
“南方疆域的拓展,现在尚且为时过早。”
“况且,父皇南征北战的老将们年岁已高,连年征战,士兵们辛苦异常。百姓为了支撑北伐的军需,同样历尽艰难。”
“即便是南方土地肥沃,一年三收,征讨与开垦亦需时日与适宜的年景。”
“待北方安定,边境安宁,战士解甲归田,新老更替完成之时,让百姓得以喘息,家中能有余粮,才是正道。”
这一席话,字字句句皆透露出朱标对征战疆场将士与辛勤劳作百姓的深深同情。
然而言至此处,朱标的眼神却突然变得凌厉,仿佛猛虎蓄势,威严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的话语中更蕴含着不容小觑的决绝:“待到那时,我大明国库充盈,人民富足,军队强盛。那才是真正为后世子孙,打造一个无比强大的大明帝国的时候。”
大明王朝,这位皇太子,绝非徒有仁德之名的庸碌之辈。
朱标身上的锋芒与决断,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朱元璋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仿佛在朱标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妙啊!”
“咱父子二人,誓要为后代子孙,开创一个更加辉煌壮阔的大明王朝。”
朱标悄悄地笑着。
朱元璋性情直率,爱憎分明,心里想的全都写在脸上,从不遮掩半分。
他说要为子子孙孙打下一片广袤的江山,那便是板上钉钉,必定践行的诺言。
朱标缓缓说道:“据说,允熥对南面那三季丰收的沃土,抱有极大的兴趣?”
说“兴趣”已经算是朱标含蓄的说法了,据那些回来的太监私下透露,朱允熥简直是心急如焚,恨不得即刻领兵征讨那片宝地。
朱元璋闻言,脸上笑意盎然,“这孩子有眼界,虽多年未曾出宫,却能知天下事,对此地热衷也是情理之中。实属难得,给咱老朱家争光了。”
此时的大明开国皇帝,神色犹如当年太平乡孤庄村那位淳朴的老农,对膝下子孙满是溢于言表的欣慰与自豪。
而今,朱标已渐渐习惯了朱元璋这副模样,只要提到朱允熥,他便会展现出这样的神情。
他略微沉吟,低声提议:“眼下我大明受元朝余孽所扰,连年北伐不断。但南方既然有着如此丰饶的一年三熟之地,是否应当先派遣人前去探查一番呢?”
自古以来,哪有一代打天下,二代安享其成的道理。
在朱标的心中,大明如果一代创业,二代便安逸守成,那无异于自甘堕落,走上了衰退的道路。
不进则退,世间万般事物,莫不遵循此理。
朱元璋深以为然,连连颔首:“确实该派人前去勘察,南方既有这等宝地,又系我中原旧土,我等占据中原,岂能任凭故土流离在外?”
朱标忍不住笑了起来,被朱元璋因朱允熥而起的故土情怀逗乐了。
笑声过后,他压低声音道:“那是否传旨,让大哥派遣人手前往探察?他那里离得近些。”
“欲解后世之忧,唯有我等不断开拓疆土,为大明版图纳新,以供未来子民耕耘发展。”
言罢,朱允熥眼眸闪烁:“再者,大明文治武功并重,纵使当下难以南北兼攻,一旦北方烽烟平息,我大明自有能力拿下南疆。”
察觉到朱允熥并无同时挑起南北战事之意,方孝孺心中的忧虑稍减,轻轻点头认同。
“若边陲之地有肥沃土地,大明应量力而为,为后世子孙争取之。”
方孝孺自己都没察觉,朱允熥那套开拓思想已悄然在他心里扎了根。
朱允熥笑颜逐开:“先生深明大义!”
自此,大本堂内的议论不再局限于国事,开始讲述圣人之言。
……
中极殿。
朱元璋刚打发了刘三吾和其他群臣,目光落在多年如一日,端坐于简陋书案旁,专心致志批阅奏折的朱标身上。
他脸上难得流露出温柔:“标儿,先歇一歇吧。”
朱标轻轻提笔,小心翼翼地搁置于笔架之上,生怕墨滴污染了臣子们的奏本。
待一切妥当,他这才抬眼望向走近的朱元璋:“四弟这会儿差不多要抵达北平了,傅友德他们正紧锣密鼓筹备军需,待四弟归去,北伐之事怕是箭在弦上了。”
朱元璋应了一声,目光落至朱标案头的奏折。
那是请求再度调度齐鲁、豫州、冀州、三晋、三秦等地粮食,以供北疆边防军需的紧急上书。
一股疼爱之意不禁涌上心头。
他轻叹一口气,盘膝坐到了朱标对面:“为父知道,这些年你为北征之事费尽心血。自从你长大成人,这重担几乎全压在了你的肩上。”
朱标面色略显苍白,却仍挤出笑容。
“父皇也是为了大明鞠躬尽瘁,日理万机,难得片刻闲暇。身为长子,更是大明的太子,无论情理,我都该替父皇分忧解难。”
朱元璋呵呵苦笑:“再忍一忍,再等等。待皇孙们长大了,父皇就把你肩上的担子分一些给他们。”
朱标轻轻摆了摆手,语重心长地道:“儿孙们自然有他们的路要走。我与父皇从凤阳中都一步步走来。”
“今天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儿孙们奠定一个坚不可摧的大明基石。而属于他们的时代,自会有别的使命等待着。”
“儿孙们自有他们的路要走……”
朱元璋喃喃重复,目光转向朱标,又道:“允熥那小子,性情上倒是与你颇为相似。”
“今日在大本堂里,他也说到我们大明当前的目标应当是为后世竭尽全力,开拓辽阔的疆域,确保子嗣后代衣食无忧。”
关于大本堂的讨论,朱标早先从朱元璋与诸位大臣的谈话,以及贴身太监的详细汇报中了解了个大概。
见朱元璋再次提及此事,朱标的脸上不禁多了几分忧虑的神色。
“允熥虽已不似从前那般内向胆怯,但其傲气却日益增长。当下我们的注意力,应更多放在北方蒙古余部的威胁之上。”
“南方疆域的拓展,现在尚且为时过早。”
“况且,父皇南征北战的老将们年岁已高,连年征战,士兵们辛苦异常。百姓为了支撑北伐的军需,同样历尽艰难。”
“即便是南方土地肥沃,一年三收,征讨与开垦亦需时日与适宜的年景。”
“待北方安定,边境安宁,战士解甲归田,新老更替完成之时,让百姓得以喘息,家中能有余粮,才是正道。”
这一席话,字字句句皆透露出朱标对征战疆场将士与辛勤劳作百姓的深深同情。
然而言至此处,朱标的眼神却突然变得凌厉,仿佛猛虎蓄势,威严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的话语中更蕴含着不容小觑的决绝:“待到那时,我大明国库充盈,人民富足,军队强盛。那才是真正为后世子孙,打造一个无比强大的大明帝国的时候。”
大明王朝,这位皇太子,绝非徒有仁德之名的庸碌之辈。
朱标身上的锋芒与决断,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朱元璋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仿佛在朱标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妙啊!”
“咱父子二人,誓要为后代子孙,开创一个更加辉煌壮阔的大明王朝。”
朱标悄悄地笑着。
朱元璋性情直率,爱憎分明,心里想的全都写在脸上,从不遮掩半分。
他说要为子子孙孙打下一片广袤的江山,那便是板上钉钉,必定践行的诺言。
朱标缓缓说道:“据说,允熥对南面那三季丰收的沃土,抱有极大的兴趣?”
说“兴趣”已经算是朱标含蓄的说法了,据那些回来的太监私下透露,朱允熥简直是心急如焚,恨不得即刻领兵征讨那片宝地。
朱元璋闻言,脸上笑意盎然,“这孩子有眼界,虽多年未曾出宫,却能知天下事,对此地热衷也是情理之中。实属难得,给咱老朱家争光了。”
此时的大明开国皇帝,神色犹如当年太平乡孤庄村那位淳朴的老农,对膝下子孙满是溢于言表的欣慰与自豪。
而今,朱标已渐渐习惯了朱元璋这副模样,只要提到朱允熥,他便会展现出这样的神情。
他略微沉吟,低声提议:“眼下我大明受元朝余孽所扰,连年北伐不断。但南方既然有着如此丰饶的一年三熟之地,是否应当先派遣人前去探查一番呢?”
自古以来,哪有一代打天下,二代安享其成的道理。
在朱标的心中,大明如果一代创业,二代便安逸守成,那无异于自甘堕落,走上了衰退的道路。
不进则退,世间万般事物,莫不遵循此理。
朱元璋深以为然,连连颔首:“确实该派人前去勘察,南方既有这等宝地,又系我中原旧土,我等占据中原,岂能任凭故土流离在外?”
朱标忍不住笑了起来,被朱元璋因朱允熥而起的故土情怀逗乐了。
笑声过后,他压低声音道:“那是否传旨,让大哥派遣人手前往探察?他那里离得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