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228章恩科推动浙江改革,内阁分化大臣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第228章恩科推动浙江改革,内阁分化大臣

    这一刻,朱允熥首次在关于大明朝未来的大事上,郑重地向朱元璋表达决心。

    朱元璋坚定地颔了颔首,“只要我这把老骨头还在,冲锋陷阵的事就不劳你小子操心。”

    这是他对朱允熥仅有的要求。

    既有着开国皇上的威严,又不乏对家族后代的疼爱。

    朱允熥嘴角一扬:“一旦开设恩科,天下读书人的口舌自然会被堵住,他们更关心的会是能否中选,而非朱家尚未完成的其他事务。”

    “而会试主考官的选择,也可以让他们在朝中自行争斗一番,爷爷您也能清静几日。”

    朱元璋无奈而又欣慰地颔了颔首,转头看向一旁的朱标:“你看,咱家允熥真的长大了。办事越来越沉稳,有模有样。”

    朱标撇了撇嘴,不愿直视朱元璋这副模样。

    之前还数落这小子做事不牢靠,之前也是您踢了他一脚,现在却这么说。

    难道之前的批评,都是说给我听的嘛?

    朱元璋碰了一鼻子灰,眼睛一瞪,“你这小子。”

    转而他又把目光投向朱允熥,“今年冬天恩科结束后,浙江的夏粮秋粮也将入库,商税盘点也会完成。到时候一切尘埃落定,你又打算怎么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就让他们斗个不停好了。”

    朱允熥毫不含糊,坚决地回答。

    ……

    每个帝王都渴望手握朝堂,对臣子有着不可动摇的掌控力。

    这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原因,而是皇权的天然属性。

    帝王天生就需要驾驭并制约群臣,唯有这样,方能称得上是称职的君主。

    朱元璋自然也是。

    “又想找打吗?”

    这话听起来倒不像威胁。

    朱允熥却依然做出一副惧怕的模样,身体往后一仰,随即又猛地前倾。

    “允熥以为,国家事务日益繁重,皇爷爷应在朝廷中挑选贤能重臣,让他们成为文华殿学士,在宫中参与审议国家奏章。”

    说白了,朱允熥打算建立一个类似内阁的机构。

    但这绝非日后明朝那种内阁制度。

    此时提出这一建议,更多是为了转移官员们对税收改革的关注。

    面对权力与财富的选择,他们总会聪明地选择前者。

    除非真有那么几个不开眼的,想要两者兼得。

    到那时,锦衣卫的诏狱可不是吃素的。

    “文华殿学士?”

    朱元璋悠悠重复着这个词,哼了两声,“你这小子,办事越来越老练了,这是在为解缙他们铺路吧?”

    朱允熥连忙摆手,想起上回的教训,他赶紧说道。

    “总不能让他们去做武英殿学士吧。像解大人他们,若往后无才无德,自然会有相应的安排。国之大事优先于个人情感,孙儿明白这个道理。”

    朱元璋满意地颔了颔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平日里的教诲终究没有白费。

    眼前的孙子开始懂得分辨国家大事与个人情感的界限了。

    “嗯,这事咱没意见,先说说你的具体打算吧。”

    “允熥认为,皇爷爷您是英明的君主,父亲也是贤能的储君,对于国家大事,有没有这样的安排其实都无妨。”

    “但现在国家越来越辽阔,事情也日益繁多,总有一天,即便是爷爷和父亲,也无法亲自处理所有事务。”

    “眼下设立这样的制度,能够吸引大臣们的注意力,推动赋税改革,这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好处。未来,这还能帮助分摊政务。”

    “只要我们朱家稳坐江山,掌控着皇权,升降赏罚,都由我们说了算,旁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朱元璋摆了摆手:“将来的事,将来再说,眼下只要能减少外面那些人对赋税改革的非议,咱都可以答应。”

    分权,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毕竟,事情总归需要有人去干。

    作为大明的开国皇上,朱元璋在分权制衡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手腕。

    时而拉拢,时而严惩,最后再将任务层层下达。

    只有愚蠢之辈才会以为,皇上真能将整个朝廷清洗得一干二净。

    有这个能力,并不代表就会这么做。

    分权既是警告,也是为了更高效地施政。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朱元璋才愿意让那把悬于九天之上的利剑偶尔露峥嵘。

    朱允熥颔首应道:“今年特设恩科,至少能让浙江道的改革事宜顺利推进,初显成效。明年,再从文华殿引入学士,进一步分化他们,避免形成抱团的小圈子。”

    “只要朝堂上反对改革的声音减弱,舆情就不会形成,我们行事也就更加游刃有余,从中协调各方利益。”

    至于统领朝堂的高位,就看你们有没有这份野心和能力了。

    什么文人的傲骨?

    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

    朱元璋沉思片刻,转头征询站在一旁的朱标。

    “太子觉得怎样?”

    朱标目光掠过朱允熥,缓缓说道。

    “仅让文官入驻文华殿,是否会引来无谓的非议?是否会让文官势力膨胀过度呢?”

    朱标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核心。

    朱允熥心中暗叹,父亲毕竟是父亲,考虑深远。

    他回应道:“允熥去年就在思考,昔日祖皇爷爷麾下的大都督府作用显著。即便后来因种种原因,将它分为五军都督府。”

    “这自然有其道理,也是我们朱家巩固基业的必要之举。但眼下看来,如果文华殿要增添学士,那五军都督府也应适当引入武英殿学士,文武搭配,方能相得益彰。”

    朱标的眼皮轻轻跳动几下,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

    身体往后一仰,便不再言语。

    朱元璋哼了两声:“咱给予的恩宠已足够厚重。”

    这又是他突如其来的感慨。

    朱允熥却笑了:“皇爷爷您向来宽厚仁爱,允熥明白。现今提议文武双殿并重,实质上是为了维持朝堂的均衡状态。”

    “保持平衡,才是正道。”朱元璋点评道。

    朱允熥默默颔首赞同。

    这就是帝王之术。

    大明的皇上若想牢固掌控整个国家机器,就必须平衡朝野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