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我无敌:开局从爆桶开始 第170章 我会再想办法
热门推荐:
民间古宅故事
明末:糟糕,我被东林党包围了
明知此有鬼,偏向鬼地寻
在下潘凤,字无双
我的想象,皆成现实
让你下山找老婆,你把师娘娶了?
长安怪谈录
从私吞宗门灵石矿开始崛起
仙帝重生之降临
劫匪被抓只是个开始,这次的胜利并不能彻底改变村子当前的困境。村里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彻底摆脱贫困,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天,周小晨召集村里的几位年长者和年轻骨干,商讨未来的计划。会议上,村长表达了自己的忧虑:“靠海吃海固然是我们的根本,但最近鱼群的数量越来越少,过度捕捞已经让资源变得紧张。我们不能总是指望这片海,总得想个办法。”
一位年长的渔民叹了口气:“这几年年轻人都往城里跑,留在村里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就算有新项目,劳动力也不足啊。”
听到这些,周小晨眉头微蹙,眼中却闪过一丝坚定:“我们确实不能再依赖传统的方式。村子得转型,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转什么型?”张强有些疑惑,“难道让我们这些渔民改行养鸡种地?”
“转型不一定要完全放弃传统,而是要结合现代的需求和资源,找到平衡点。”周小晨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们村靠近海边,除了渔业,还有旅游的潜力。为什么不试试发展海洋观光或者赶海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我们的生活方式,了解这片海的魅力。”
村长听了这番话,眼睛一亮:“你是说搞农家乐那种?”
“可以这么说,但我们的特色是‘赶海’,不仅让游客品尝新鲜的海鲜,还能参与打渔、拾贝壳、摸螺蛳这些活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渔村的生活。”
村里的人对此提议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可以让村子焕发新机,有人却担忧资金和技术的问题。周小晨看出了大家的顾虑,接着补充道:“我知道刚开始会很困难,但我们可以从小范围试点开始,比如先开放几处靠近海边的滩涂,简单设置一些体验项目。资金方面,我可以找外面的一些朋友寻求支持。”
会议结束后,周小晨独自来到海边,望着远处的海平线出神。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小晨,你真的有把握吗?”
他回头一看,是阿福。阿福的神情带着一丝复杂:“不是我不相信你,但这种事需要的不只是热情,还有实打实的经验和资源。那些游客凭什么选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村子?”
“因为我们有独一无二的东西。”周小晨的目光坚定,“游客可以在城里吃海鲜,但他们绝对没机会亲自下海摸螺蛳、捉鱼虾。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吸引他们的理由。”
阿福点点头,虽然心里仍有疑虑,但他被周小晨的决心打动了:“行吧,那我跟着你一起干,看看能不能闯出个名堂。”
随后几天,周小晨联系了一位在城里开旅行社的大学同学李威。李威听完计划后颇感兴趣,答应帮忙设计旅游路线,并通过他的渠道吸引首批游客。与此同时,村里也开始了改造工作,修建了几条通向海边的小路,并用废旧的渔船和木料搭建了几间临时的体验屋。
一切看似顺利,直到第一批游客到来时,问题却接踵而至。那天清晨,十几名游客乘坐大巴抵达村里,刚下车没多久,就有游客抱怨:“这里条件太差了,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
另一位游客皱着眉头:“你们这儿的路也不好走,车颠得我头都晕了。”
周小晨连忙道歉,并安抚大家:“第一次接待确实有些不足,但我们会尽力让大家体验到最真实的赶海生活。”
然而,真正的问题出现在赶海活动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一名游客在滩涂上不小心踩到了锋利的贝壳,脚被割伤了,鲜血直流。突发的意外让其他游客立刻警惕起来,有人甚至提出提前离开。
“你们这儿连个医务室都没有,万一出点事怎么办?”那名受伤的游客怒气冲冲地质问。
周小晨手忙脚乱地处理着伤口,心里却充满了挫败感。这次的失败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准备工作远远不足,村里根本没有能力独自应对这种新模式的挑战。
当天晚上,李威特地留下来和他谈话:“小晨,我知道你想帮村子发展,但仅凭这点条件是撑不住的。旅游行业看似简单,实际却需要非常专业的规划和管理。你得找更有经验的人来帮忙。”
周小晨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我明白了,我会再想办法。”
几天后,一个新的名字出现在村民的讨论中——顾然。他是李威介绍的朋友,一个专门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项目经理。顾然来到村里后,对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了一系列专业建议,包括修建基础设施、设计特色路线、引入安全保障体系等。
但就在周小晨准备采纳顾然的建议时,村里却有人站出来反对。反对者是张强的父亲张老汉,他认为这样一来,村子的传统生活会被破坏:“搞这些东西虽然赚钱,但人心会变,村子也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张老汉的反对引发了一些村民的共鸣,部分保守派甚至扬言要抵制赶海项目。面对内外夹击,周小晨陷入了两难境地。一边是村子的发展未来,一边是传统的坚守,他该如何平衡这两者?
深夜的海风呼啸而过,周小晨坐在海边,耳边回响着村民们争执的声音。
第二天,周小晨召集村里的几位年长者和年轻骨干,商讨未来的计划。会议上,村长表达了自己的忧虑:“靠海吃海固然是我们的根本,但最近鱼群的数量越来越少,过度捕捞已经让资源变得紧张。我们不能总是指望这片海,总得想个办法。”
一位年长的渔民叹了口气:“这几年年轻人都往城里跑,留在村里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就算有新项目,劳动力也不足啊。”
听到这些,周小晨眉头微蹙,眼中却闪过一丝坚定:“我们确实不能再依赖传统的方式。村子得转型,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转什么型?”张强有些疑惑,“难道让我们这些渔民改行养鸡种地?”
“转型不一定要完全放弃传统,而是要结合现代的需求和资源,找到平衡点。”周小晨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们村靠近海边,除了渔业,还有旅游的潜力。为什么不试试发展海洋观光或者赶海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我们的生活方式,了解这片海的魅力。”
村长听了这番话,眼睛一亮:“你是说搞农家乐那种?”
“可以这么说,但我们的特色是‘赶海’,不仅让游客品尝新鲜的海鲜,还能参与打渔、拾贝壳、摸螺蛳这些活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渔村的生活。”
村里的人对此提议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可以让村子焕发新机,有人却担忧资金和技术的问题。周小晨看出了大家的顾虑,接着补充道:“我知道刚开始会很困难,但我们可以从小范围试点开始,比如先开放几处靠近海边的滩涂,简单设置一些体验项目。资金方面,我可以找外面的一些朋友寻求支持。”
会议结束后,周小晨独自来到海边,望着远处的海平线出神。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小晨,你真的有把握吗?”
他回头一看,是阿福。阿福的神情带着一丝复杂:“不是我不相信你,但这种事需要的不只是热情,还有实打实的经验和资源。那些游客凭什么选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村子?”
“因为我们有独一无二的东西。”周小晨的目光坚定,“游客可以在城里吃海鲜,但他们绝对没机会亲自下海摸螺蛳、捉鱼虾。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吸引他们的理由。”
阿福点点头,虽然心里仍有疑虑,但他被周小晨的决心打动了:“行吧,那我跟着你一起干,看看能不能闯出个名堂。”
随后几天,周小晨联系了一位在城里开旅行社的大学同学李威。李威听完计划后颇感兴趣,答应帮忙设计旅游路线,并通过他的渠道吸引首批游客。与此同时,村里也开始了改造工作,修建了几条通向海边的小路,并用废旧的渔船和木料搭建了几间临时的体验屋。
一切看似顺利,直到第一批游客到来时,问题却接踵而至。那天清晨,十几名游客乘坐大巴抵达村里,刚下车没多久,就有游客抱怨:“这里条件太差了,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
另一位游客皱着眉头:“你们这儿的路也不好走,车颠得我头都晕了。”
周小晨连忙道歉,并安抚大家:“第一次接待确实有些不足,但我们会尽力让大家体验到最真实的赶海生活。”
然而,真正的问题出现在赶海活动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一名游客在滩涂上不小心踩到了锋利的贝壳,脚被割伤了,鲜血直流。突发的意外让其他游客立刻警惕起来,有人甚至提出提前离开。
“你们这儿连个医务室都没有,万一出点事怎么办?”那名受伤的游客怒气冲冲地质问。
周小晨手忙脚乱地处理着伤口,心里却充满了挫败感。这次的失败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准备工作远远不足,村里根本没有能力独自应对这种新模式的挑战。
当天晚上,李威特地留下来和他谈话:“小晨,我知道你想帮村子发展,但仅凭这点条件是撑不住的。旅游行业看似简单,实际却需要非常专业的规划和管理。你得找更有经验的人来帮忙。”
周小晨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我明白了,我会再想办法。”
几天后,一个新的名字出现在村民的讨论中——顾然。他是李威介绍的朋友,一个专门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项目经理。顾然来到村里后,对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了一系列专业建议,包括修建基础设施、设计特色路线、引入安全保障体系等。
但就在周小晨准备采纳顾然的建议时,村里却有人站出来反对。反对者是张强的父亲张老汉,他认为这样一来,村子的传统生活会被破坏:“搞这些东西虽然赚钱,但人心会变,村子也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张老汉的反对引发了一些村民的共鸣,部分保守派甚至扬言要抵制赶海项目。面对内外夹击,周小晨陷入了两难境地。一边是村子的发展未来,一边是传统的坚守,他该如何平衡这两者?
深夜的海风呼啸而过,周小晨坐在海边,耳边回响着村民们争执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