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崇祯:30年不上朝 > 第257章 给朕收税

崇祯:30年不上朝 第257章 给朕收税

    “陛下!”施邦耀跪了下去,“不可啊!陛下刚刚收服忠贞营,刚刚重创建奴,天下刚刚稳定下来,实在不应该在江南富庶之地再起祸乱!”

    崇祯看着施邦耀胆战心惊的脸,冷声道:

    “明明是江南宁可眼睁睁的看着李自成攻城略地,宁可坐视建奴南下烧杀抢掠,也不缴纳应缴的税款让朝廷有足够的能力平乱!江南起祸,那是罪有应得!”

    施邦耀急道:

    “为了大明的稳定,臣等一定想出一个完备的方法,按律收足税款!”

    崇祯微微颔首:

    “行吧。朕相信你们能做到!”

    他扶起施邦耀,继续说道:

    “国库空虚,欠税过巨,这都不是三五年的积弊,想要恢复严格的税收,必然会引起反抗,但是,不能因为这种不合理不合法且极度自私的民意,葬送大明的国运!”

    “臣明白了!”

    “除了严格收税,朕再给你们支个招!”

    “请陛下赐教。”

    “在逐步恢复严格税收制度的同时,新征收一个税种,朕命名为厘金税。”

    “敢问陛下,何谓厘金?”

    崇祯解释:

    “在各重要的商道设置关卡,收取商人的货物税。

    比如,京师各门、漕运河道、长江水道、珠江水道、茶马古道、山西入草原的关口、河西走廊,关中和汉中出入四川的官道,另外,各个联通外邦的港口,都要设置收税的关卡。

    税率也不用多,一百税一即可,但是要每二百里征收一次。港口按货物产地征收相应比例税款便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崇祯专门点出港口,是为了在市舶司征收钞关税、船钞等税种基础上,建立一套更为先进和暴利的海关关税体系。

    在大航海时代的全球海运商业里分一杯羹。

    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将来平定了建奴和各地贼寇,他一定会将手伸向福建郑氏的海上贸易。

    施邦耀疑惑:“每二百里收一次,怕商人负担不起。”

    崇祯笑了:“商品长途运输售卖,说明有销路,价格也高,在最终价格上叠加些税赋,商人不会负担不起的。”

    崇祯如此说,是因为知道另一个时空的清朝在咸丰年间开始征收厘金税,在江南被上帝次子洪秀全攻下后,依旧收到了数百万两银子。

    洪次子死后天下恢复稳定,同治时期曾收到过1900多万两厘金税。

    甚至,清朝灭亡的前三年,竟然收到了4000多万两厘金税。

    这在明朝,就是个天文数字!

    施邦耀暗自算了算,仅仅自南京到京师的2000里商路,就要收一成税金,更别说广东到京师、浙江到西安了。

    他知道朝中很多大臣家里都吃着商业的巨额利润,如此征税,必然又是一个震动朝堂的政策,而且,不是苦一苦百姓就能解决的,这次是苦一苦百官了!

    但这句话不能说,他只好说道:“厘金税会不会增加百姓采购生活物资的负担?”

    崇祯自然知道他的小九九,但也不点破:

    “寻常百姓,基本用不到辗转千里的物资,这个不会增加百姓负担!”

    施邦耀又问:“万一商人生乱,怎么办?”

    崇祯反问:“古往今来,有哪些大乱是商人发起的?”

    施邦耀拱手:“呃……陛下英明!”

    崇祯又道:

    “除了厘金税,还可以重启矿税。”

    “啊?这有些……”

    施邦耀一呆,支支吾吾没敢说下去。

    崇祯知道,明代的矿税都是太监征收,惹得民间生乱不说,每年所得的五六十万两税金全部去了内帑。

    若是重启矿税,朝臣肯定拼命反抗。

    他解释道:

    “矿税归国库,内帑分文不要!”

    施邦耀不呆了,喜道:“这有些不好意思啊,陛下圣明!”

    崇祯看着这个贪财嘴脸,说道:

    “别拍马屁!这两个税种你回京师后,与太子和内阁好生商议。

    同时把盐税、田税、户税都收起来。尤其是盐税,其实大有可为。”

    “臣明白了。”

    “你不明白!”

    “啊?”

    “你知道盐税应该收多少吗?”

    施邦耀回答:“前几年,每年一百万两!今年,40万两。”

    崇祯又问:“你知道万历年间有多少盐税么?”

    施邦耀应道:“臣孤陋寡闻,请陛下恕罪。”

    “好,朕告诉你,万历年间每年200多万两盐税,最高时300万两!你说,现在盐税少了大半,是大明百姓现在不吃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