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我只想赚钱 第5章 兄弟
徐玉香听见大门响,趴在窗户上看了看,对苏厚礼道:“椒椒出去了,你去问问桂兰,她去哪里了,你可得看紧点,可别再出什么事。”
话音刚落,陈桂兰就走进来,细声细气道:“娘,椒椒去她二舅家了。”
苏厚礼看她一眼:“我不同意她上学,也不会给她出学费,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厚礼,椒椒是个爱学习的,咱们就供她上个高中吧!”陈桂兰语气卑微,她还想说什么,苏厚德推门走进来,瓮声瓮气地喊了一声娘,就坐在炕边,苏厚礼给他递了一根烟,把火柴递给他,自己也点了一根:“哥,吃饭了吗?”
苏厚德接过烟,嗯了一声,蹬掉脚上脏兮兮的鞋子,侧身上了炕,盘腿坐下,吸了一口烟,陈桂兰去泡茶,发现茶叶袋已经空了,她只得从暖壶里倒了点白水,端了过去。
“没事了,小孩子家闹脾气。”苏厚礼嫌弃地看着面前的白开水,吐了一个烟圈,扭头看了看苏厚德破了洞的袜子,“我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翠翠的事,她明天就可以去我们服装厂上班,实习期二百,出了实习期计件,勤快点能开三四百。”
“那太好了。”苏厚德咧嘴笑了,露出黑黄不齐的牙齿,他个子比苏厚礼矮半头,加上常年在地里干活,背驮得厉害,兄弟俩明明只差四岁,却像是差了一代人。
长兄如父,苏厚礼对这个大哥还是蛮尊重的
他不经常在家,地里的活还需要当大哥的帮衬。
苏厚德遇到什么事也会找苏厚礼商量。
很长一段时间里,兄弟俩相处得还算不错。
“老大,你有这么能干的弟弟和妹妹,你知足吧!”徐玉香对苏厚礼和苏秀梅一向很是引以为豪,即便在苏厚德面前也毫不掩饰,“你兄弟把翠翠的工作安顿好了,让你妹妹再操心一下她的婚事,就算不嫁给梁坤,也可以嫁给其他有城市户口的青年,回去点拨点拨你屋里的人,别眼皮那么浅,为了这事,指桑骂槐的,让外人听着不好。”
徐玉香要面子,最是擅长粉饰太平。
她想让村里的老太太知道她的儿子媳妇孝顺,女儿有出息,然后再夸她有福气。
苏厚德点点头,什么也没说,穿鞋下炕。
家里的事他从来不管,包括孩子。
他只管侍弄庄稼。
“我送送大哥。”陈桂兰跟了出去。
待苏厚德出门后,徐玉香叹了一声:“你大哥这个性子,拽不长捏不圆的,真是急死人,他管不了你大嫂,还不得靠我提点着。”
“娘,我不在家,家里的事你就多费心。”苏厚礼说着,从裤兜里掏出五十块钱给她,“这个月工资还没发,你先拿着,等以后工资多了就多给你点。”
“这也不少。”徐玉香心花怒放,转身趴在窗户上往外看了看,见陈桂兰还没回来,低声道,“厚礼,你跟高主任怎么样了?”
“我们好着呢!”苏厚礼轻咳一声,“娘,以后在家里不要提这事,我现在还不能离婚。”
他现在已经是技术科主任了,前几天又被提名副厂长的候选人。
考察期是半年,他不能在这个时候闹离婚。
“知道,我知道。”徐玉香更加小声,脸上笑意遮挡不住,“她要是能给你生个儿子就更好了。”
老大一儿一女,算是圆满了。
要是老二家,也有个儿子,就更圆满了。
“娘,这是后话了。”苏厚礼也有些得意,“她就是不生儿子,我也喜欢她。”
天已经黑了。
殷老太门口的红灯笼也亮了起来。
在夜风里来回摇摆,神秘,诡异。
苏椒椒是无神论,之前对这些事都是不信的。
如今重生一回,她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打量灯笼上的描金牡丹,说也奇怪,明明是夏天,她却感到这里异常阴冷。
陈娟早就在胡同口等着了。
见了苏椒椒,飞快地跑过来:“椒椒,你没事吧?”
苏椒椒望着梳着麻花辫穿着碎花裙子的陈娟,自嘲地笑笑:“没事,我不死了!”
“以后可不敢再这样了。”陈娟也没有多说。
“对了,你把家里的杆秤拿过来,我用一下。”苏椒椒指了指手里的塑料桶,“今晚我要收点海螺,明早送到市场去卖了,赚点小钱。”
鱼贩子们一般在村口收购刚上来的海鲜。
她直接在海滩上收。
“啊?”陈娟愣了,“你要做买卖啊!”
“自己在海上收,这样赚钱赚得更快一点。”苏椒椒虽然在海边长大,但是并未接触过海鲜生意,但眼下能赚一点是一点。
陈娟飞快地回去取了杆秤:“怎么突然想到做生意了?”
“我想上学了,你去不去?”苏椒椒问她,前世陈娟初中毕业没有上学,而是去了工厂打工,后来找了个对象,在梧桐村定居,再后来村里拆迁,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我就不去了。”陈娟摇摇头,“我爸妈上年纪了,我妈还有病,我得照顾家里。”
“也好。”苏椒椒没再说什么,她无意改变别人的命运,只希望自己这辈子过得舒心一点,她一定要让陈桂兰过上好日子。
月光很亮,照得沙滩上犹如白昼。
赶海的人很多。
密密麻麻的,跟赶大集一样。
苏椒椒在人群里找到村里的大喇叭王婶:“婶子,这几天的海螺多少钱一斤?”
“两块钱一斤。”王婶跟陈桂兰关系不错,为人热情爽朗,她见到苏椒椒很惊讶,“你问这些做什么?”
“婶子,我想收点海螺去早市卖。”苏椒椒笑道,“婶子是摸海螺的高手,可不要卖给别人。”
王婶是村里的大喇叭,很有群众基础。
她一吆喝,全村就都知道了。
“椒椒,你妈怎么没来?”王婶环顾四周。
“婶子信不过我?”苏椒椒挽着她的胳膊撒娇,“还是怕我不给大伙结算?”
外面的鱼贩子在村口收海螺都是结现钱。
村里人在海边收的,都是记账,然后卖了钱,挨家挨户去送。
这个规矩,她懂。
话音刚落,陈桂兰就走进来,细声细气道:“娘,椒椒去她二舅家了。”
苏厚礼看她一眼:“我不同意她上学,也不会给她出学费,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厚礼,椒椒是个爱学习的,咱们就供她上个高中吧!”陈桂兰语气卑微,她还想说什么,苏厚德推门走进来,瓮声瓮气地喊了一声娘,就坐在炕边,苏厚礼给他递了一根烟,把火柴递给他,自己也点了一根:“哥,吃饭了吗?”
苏厚德接过烟,嗯了一声,蹬掉脚上脏兮兮的鞋子,侧身上了炕,盘腿坐下,吸了一口烟,陈桂兰去泡茶,发现茶叶袋已经空了,她只得从暖壶里倒了点白水,端了过去。
“没事了,小孩子家闹脾气。”苏厚礼嫌弃地看着面前的白开水,吐了一个烟圈,扭头看了看苏厚德破了洞的袜子,“我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翠翠的事,她明天就可以去我们服装厂上班,实习期二百,出了实习期计件,勤快点能开三四百。”
“那太好了。”苏厚德咧嘴笑了,露出黑黄不齐的牙齿,他个子比苏厚礼矮半头,加上常年在地里干活,背驮得厉害,兄弟俩明明只差四岁,却像是差了一代人。
长兄如父,苏厚礼对这个大哥还是蛮尊重的
他不经常在家,地里的活还需要当大哥的帮衬。
苏厚德遇到什么事也会找苏厚礼商量。
很长一段时间里,兄弟俩相处得还算不错。
“老大,你有这么能干的弟弟和妹妹,你知足吧!”徐玉香对苏厚礼和苏秀梅一向很是引以为豪,即便在苏厚德面前也毫不掩饰,“你兄弟把翠翠的工作安顿好了,让你妹妹再操心一下她的婚事,就算不嫁给梁坤,也可以嫁给其他有城市户口的青年,回去点拨点拨你屋里的人,别眼皮那么浅,为了这事,指桑骂槐的,让外人听着不好。”
徐玉香要面子,最是擅长粉饰太平。
她想让村里的老太太知道她的儿子媳妇孝顺,女儿有出息,然后再夸她有福气。
苏厚德点点头,什么也没说,穿鞋下炕。
家里的事他从来不管,包括孩子。
他只管侍弄庄稼。
“我送送大哥。”陈桂兰跟了出去。
待苏厚德出门后,徐玉香叹了一声:“你大哥这个性子,拽不长捏不圆的,真是急死人,他管不了你大嫂,还不得靠我提点着。”
“娘,我不在家,家里的事你就多费心。”苏厚礼说着,从裤兜里掏出五十块钱给她,“这个月工资还没发,你先拿着,等以后工资多了就多给你点。”
“这也不少。”徐玉香心花怒放,转身趴在窗户上往外看了看,见陈桂兰还没回来,低声道,“厚礼,你跟高主任怎么样了?”
“我们好着呢!”苏厚礼轻咳一声,“娘,以后在家里不要提这事,我现在还不能离婚。”
他现在已经是技术科主任了,前几天又被提名副厂长的候选人。
考察期是半年,他不能在这个时候闹离婚。
“知道,我知道。”徐玉香更加小声,脸上笑意遮挡不住,“她要是能给你生个儿子就更好了。”
老大一儿一女,算是圆满了。
要是老二家,也有个儿子,就更圆满了。
“娘,这是后话了。”苏厚礼也有些得意,“她就是不生儿子,我也喜欢她。”
天已经黑了。
殷老太门口的红灯笼也亮了起来。
在夜风里来回摇摆,神秘,诡异。
苏椒椒是无神论,之前对这些事都是不信的。
如今重生一回,她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打量灯笼上的描金牡丹,说也奇怪,明明是夏天,她却感到这里异常阴冷。
陈娟早就在胡同口等着了。
见了苏椒椒,飞快地跑过来:“椒椒,你没事吧?”
苏椒椒望着梳着麻花辫穿着碎花裙子的陈娟,自嘲地笑笑:“没事,我不死了!”
“以后可不敢再这样了。”陈娟也没有多说。
“对了,你把家里的杆秤拿过来,我用一下。”苏椒椒指了指手里的塑料桶,“今晚我要收点海螺,明早送到市场去卖了,赚点小钱。”
鱼贩子们一般在村口收购刚上来的海鲜。
她直接在海滩上收。
“啊?”陈娟愣了,“你要做买卖啊!”
“自己在海上收,这样赚钱赚得更快一点。”苏椒椒虽然在海边长大,但是并未接触过海鲜生意,但眼下能赚一点是一点。
陈娟飞快地回去取了杆秤:“怎么突然想到做生意了?”
“我想上学了,你去不去?”苏椒椒问她,前世陈娟初中毕业没有上学,而是去了工厂打工,后来找了个对象,在梧桐村定居,再后来村里拆迁,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我就不去了。”陈娟摇摇头,“我爸妈上年纪了,我妈还有病,我得照顾家里。”
“也好。”苏椒椒没再说什么,她无意改变别人的命运,只希望自己这辈子过得舒心一点,她一定要让陈桂兰过上好日子。
月光很亮,照得沙滩上犹如白昼。
赶海的人很多。
密密麻麻的,跟赶大集一样。
苏椒椒在人群里找到村里的大喇叭王婶:“婶子,这几天的海螺多少钱一斤?”
“两块钱一斤。”王婶跟陈桂兰关系不错,为人热情爽朗,她见到苏椒椒很惊讶,“你问这些做什么?”
“婶子,我想收点海螺去早市卖。”苏椒椒笑道,“婶子是摸海螺的高手,可不要卖给别人。”
王婶是村里的大喇叭,很有群众基础。
她一吆喝,全村就都知道了。
“椒椒,你妈怎么没来?”王婶环顾四周。
“婶子信不过我?”苏椒椒挽着她的胳膊撒娇,“还是怕我不给大伙结算?”
外面的鱼贩子在村口收海螺都是结现钱。
村里人在海边收的,都是记账,然后卖了钱,挨家挨户去送。
这个规矩,她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