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灭门,废后重生杀疯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赖七的好日子
赖七打了一斤好酒,称了三斤卤肉,又买了些小孩子喜欢的零嘴儿。
提着东西,晃悠悠往蒋牢头家走去。
一路上,不少人见见了他,都要客气地招呼他一声:“七爷”。
京城当中有认识他比较久的,都知道他原来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帮闲。后来据说是得了京中某个老员外的赏识,这才渐渐体面起来。
当然,除了少数的几个知情人,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这个所谓的“老员外”,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少女。
赖七迈着闲适地步子走在街上,对自己的现状也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想想过去那些瞧不起他的人,现在还要巴结着他,客客气气的尊称他一声“七爷”,赖七觉得自己这也算“出人头地”了。
尤其主子大方,光是月例银子每个月就有二十两。逢节还有个大红封,更别提每个季度的衣裳鞋袜,夏季还另给了十两银子的消暑钱,冬季还会有炭火钱。
他现在领的这份待遇,比朝中的正三品的官老爷还要多了,正三品官员的年俸才不过两百一十两银子,他可是拿着足足两百四十两的年俸。
做事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穿衣吃饭。
以前他是吃了上顿下顿都没有着落,如今他可以顿顿吃肉喝酒,赖七现在无比庆幸当初主子要收拢他的时候,他没有因为对方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子就轻视。
他无比庆幸当时的热血上头,在主子问他敢不敢赌的时候,脱口而出一个“敢”字。
这个“敢”字,可以说改变了他的一生啊!
在他心里,叶清岚不但是他的恩人,也是他的伯乐。所以他对叶清岚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只要叶清岚交代下来的事,他都在尽心尽力的完成,从来不问缘由。
就像这次,主子传消息让他盯住刑部大牢。
他自然就要使出浑身解数。
一开始,他还不明白叶清岚为什么让他盯住刑部大牢,毕竟叶清岚一个闺阁小姐,实在跟那个地方八竿子打不着边。
后来他想,大概是因为诚王主理刑部。
他最早跟着叶清岚,从最开始叶清岚交代的事当中,就察觉到自家主子可能是跟诚王有仇,而且这仇怨还不小。
让他盯紧刑部,大概是想找点岔子给诚王添堵。
自从他领了吩咐,刑部大牢附近的乞丐都比往日多。
很少有人知道,如今京城地界儿上的乞丐,现在都已经收归到赖七手下听吩咐了。
赖七跟着叶清岚做事前,就一直养着几个小乞丐。当时纯粹是看那些孩子可怜。可是后来,他的境遇不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反而是那几个小乞丐时不时地接济他。
再后来赖七跟了叶清岚,自然也没忘了自己的那些小兄弟,结果一来二去,通过这几个孩子,竟然最后将全京城的乞丐收拢到手里,也算是意外收获。
可别小看了这些乞丐,他们常年在街头流窜,又经常到各家各门乞讨,那可是消息最灵通的一群人。
京城虽是天子脚下,但是以乞讨为生的人却很多。这些乞丐在京城当中分布广泛,几乎可以做到无孔不入,他们都可作为赖七的耳目。
除此之外,赖七手下几乎三教九流,各个行业的人都有。这些人乍一看不起眼,但是归拢起来,善加利用,就成为了不可小视的势力。
有赖七私下经营起的这股势力,简直相当于一个顶级豪门不惜成本培养出情报机构。
就拿之前诚王秘密回京的消息来说,叶清岚得到消息几乎不比魏曦晚。
而赖七的能耐还不止于此。
他着重交往的人当中,还包括各个衙门的小吏,以及一些七八品的小官。这些人,在京城的贵人们眼里,和普通的平民百姓没什么区别。但是在赖七眼里,他们却是他跟京城各个机构之间最好的桥梁。
许多消息,他都能通过这些人的嘴提前知道。
而很多时候,他也能放一些消息给他们,好让他们到上峰面前有表现和邀功的机会。
赖七比谁都知道,互利互惠的合作,才能长久。
蒋牢头就是赖七交往得比较好的小吏之一。
蒋牢头为人仗义,跟赖七倒是很投脾气。
他这牢头的差事算是家传。
他老爹就是牢头,后来年岁大了,就让自己的儿子接了班。这种事在京城小吏当中很常见。
小吏不像正式的朝廷命官需要科考,基本都是熟人举荐或者家传。
蒋牢头是赖七最早结交的一批小吏之一。蒋牢头有个独子,今年五岁,从小就聪明,也到了开蒙读书的年纪。
蒋牢头两口子心气儿高,觉得做这牢头没出息,儿子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可是京城当中,好一点的书院轮不上他们这些寒门子弟。
次一等的,他们两口子去打听了,那基本就是花着银子送孩子去混日子。据说有的人家将孩子送去,一年多了孩子到现在连本三字经都背不全。
送去私塾吧,离家太远。
请先生来家里教,那更不现实,他们这样的人家哪里请得起。
最后还是赖七找了路子,将他们的儿子送进了一家口碑不错的书院。从此蒋牢头就拿赖七当做兄弟相处。
蒋牢头今日不当值。
正在院子里乘凉。
见赖七拎着酒和卤肉上门,蒋牢头倒没跟他客气,转头喊自家媳妇:“孩儿他娘!七哥来了!你一会儿炒两个好菜我们哥俩喝点儿!”
灶间传来响亮的一声脆应。
随后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从厨房探头,跟赖七打招呼:“七哥来啦?快进屋坐。当家的你快给七哥倒水,我马上就做饭!”
酒酣耳热,赖七有意无意的打听起了刑部大牢的情况。他本来最近也一直派人盯着刑部大牢。
这一盯,还真让他盯出了几分蹊跷。
提着东西,晃悠悠往蒋牢头家走去。
一路上,不少人见见了他,都要客气地招呼他一声:“七爷”。
京城当中有认识他比较久的,都知道他原来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帮闲。后来据说是得了京中某个老员外的赏识,这才渐渐体面起来。
当然,除了少数的几个知情人,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这个所谓的“老员外”,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少女。
赖七迈着闲适地步子走在街上,对自己的现状也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想想过去那些瞧不起他的人,现在还要巴结着他,客客气气的尊称他一声“七爷”,赖七觉得自己这也算“出人头地”了。
尤其主子大方,光是月例银子每个月就有二十两。逢节还有个大红封,更别提每个季度的衣裳鞋袜,夏季还另给了十两银子的消暑钱,冬季还会有炭火钱。
他现在领的这份待遇,比朝中的正三品的官老爷还要多了,正三品官员的年俸才不过两百一十两银子,他可是拿着足足两百四十两的年俸。
做事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穿衣吃饭。
以前他是吃了上顿下顿都没有着落,如今他可以顿顿吃肉喝酒,赖七现在无比庆幸当初主子要收拢他的时候,他没有因为对方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子就轻视。
他无比庆幸当时的热血上头,在主子问他敢不敢赌的时候,脱口而出一个“敢”字。
这个“敢”字,可以说改变了他的一生啊!
在他心里,叶清岚不但是他的恩人,也是他的伯乐。所以他对叶清岚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只要叶清岚交代下来的事,他都在尽心尽力的完成,从来不问缘由。
就像这次,主子传消息让他盯住刑部大牢。
他自然就要使出浑身解数。
一开始,他还不明白叶清岚为什么让他盯住刑部大牢,毕竟叶清岚一个闺阁小姐,实在跟那个地方八竿子打不着边。
后来他想,大概是因为诚王主理刑部。
他最早跟着叶清岚,从最开始叶清岚交代的事当中,就察觉到自家主子可能是跟诚王有仇,而且这仇怨还不小。
让他盯紧刑部,大概是想找点岔子给诚王添堵。
自从他领了吩咐,刑部大牢附近的乞丐都比往日多。
很少有人知道,如今京城地界儿上的乞丐,现在都已经收归到赖七手下听吩咐了。
赖七跟着叶清岚做事前,就一直养着几个小乞丐。当时纯粹是看那些孩子可怜。可是后来,他的境遇不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反而是那几个小乞丐时不时地接济他。
再后来赖七跟了叶清岚,自然也没忘了自己的那些小兄弟,结果一来二去,通过这几个孩子,竟然最后将全京城的乞丐收拢到手里,也算是意外收获。
可别小看了这些乞丐,他们常年在街头流窜,又经常到各家各门乞讨,那可是消息最灵通的一群人。
京城虽是天子脚下,但是以乞讨为生的人却很多。这些乞丐在京城当中分布广泛,几乎可以做到无孔不入,他们都可作为赖七的耳目。
除此之外,赖七手下几乎三教九流,各个行业的人都有。这些人乍一看不起眼,但是归拢起来,善加利用,就成为了不可小视的势力。
有赖七私下经营起的这股势力,简直相当于一个顶级豪门不惜成本培养出情报机构。
就拿之前诚王秘密回京的消息来说,叶清岚得到消息几乎不比魏曦晚。
而赖七的能耐还不止于此。
他着重交往的人当中,还包括各个衙门的小吏,以及一些七八品的小官。这些人,在京城的贵人们眼里,和普通的平民百姓没什么区别。但是在赖七眼里,他们却是他跟京城各个机构之间最好的桥梁。
许多消息,他都能通过这些人的嘴提前知道。
而很多时候,他也能放一些消息给他们,好让他们到上峰面前有表现和邀功的机会。
赖七比谁都知道,互利互惠的合作,才能长久。
蒋牢头就是赖七交往得比较好的小吏之一。
蒋牢头为人仗义,跟赖七倒是很投脾气。
他这牢头的差事算是家传。
他老爹就是牢头,后来年岁大了,就让自己的儿子接了班。这种事在京城小吏当中很常见。
小吏不像正式的朝廷命官需要科考,基本都是熟人举荐或者家传。
蒋牢头是赖七最早结交的一批小吏之一。蒋牢头有个独子,今年五岁,从小就聪明,也到了开蒙读书的年纪。
蒋牢头两口子心气儿高,觉得做这牢头没出息,儿子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可是京城当中,好一点的书院轮不上他们这些寒门子弟。
次一等的,他们两口子去打听了,那基本就是花着银子送孩子去混日子。据说有的人家将孩子送去,一年多了孩子到现在连本三字经都背不全。
送去私塾吧,离家太远。
请先生来家里教,那更不现实,他们这样的人家哪里请得起。
最后还是赖七找了路子,将他们的儿子送进了一家口碑不错的书院。从此蒋牢头就拿赖七当做兄弟相处。
蒋牢头今日不当值。
正在院子里乘凉。
见赖七拎着酒和卤肉上门,蒋牢头倒没跟他客气,转头喊自家媳妇:“孩儿他娘!七哥来了!你一会儿炒两个好菜我们哥俩喝点儿!”
灶间传来响亮的一声脆应。
随后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从厨房探头,跟赖七打招呼:“七哥来啦?快进屋坐。当家的你快给七哥倒水,我马上就做饭!”
酒酣耳热,赖七有意无意的打听起了刑部大牢的情况。他本来最近也一直派人盯着刑部大牢。
这一盯,还真让他盯出了几分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