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暮雪孤翁悲离歌 > 第219章 晓峰遇困母病沉,向阳村情暖峰心

暮雪孤翁悲离歌 第219章 晓峰遇困母病沉,向阳村情暖峰心

    七十年代向阳春,晓峰遇困母病沉。

    八方援手真情聚,共谱温情暖众心。

    在这充满质朴气息的七十年代,春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向阳村小学的每一个角落,校园里的小草怯生生地探出嫩绿的小芽,那嫩嫩的小草被微风轻轻吹动,仿佛给地面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绿毯。操场边的那棵老槐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在风中摇曳生姿,像是在和教室里传出的孩子们那朗朗的读书声应和着,整个校园都弥漫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就在这美好的春日里,林晓峰正站在教室外的老槐树下,看着教室里认真听讲的孩子们,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那时的他,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粗布衣裳,袖口和领口都打着补丁,却也透着一股干净利落劲儿。

    这时,邮递员骑着那辆老式的二八自行车,一路叮铃铃地匆匆赶来,捎来了一个让他心急如焚的口信——母亲得病了。那一瞬间,林晓峰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刚刚还满是笑意的脸上瞬间被担忧填满,心里像是被一块大石头重重地压了下去。

    他努力稳了稳心神,可声音还是控制不住地有些发颤,和不远处同样穿着朴素的张悦说道:“悦悦,邮递员说我妈得病了,我得赶紧回去看看啊。”张悦一听,心里也跟着着急起来,连忙说:“那我和你一起回去。”林晓峰轻轻摇了摇头,目光仍望着教室里的孩子们,说道:“不用了,悦悦,学校里的孩子们还需要你呢,我自己回去就行,你帮我和其他老师说一声吧。”说完,他顾不上再多看这春日校园里的美景一眼,便火急火燎地往家赶去。

    一路上,林晓峰脚步飞快,脚下的布鞋扬起些许尘土,额头上很快就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满心都想着母亲的病情,春日的微风拂过脸颊,他也丝毫感觉不到那丝惬意了。等赶到家时,那是一间有些破旧的土坯房,林母正虚弱地躺在床上,脸色蜡黄,毫无血色,身上盖着一床打着不少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的被子。见儿子回来了,她勉强扯出一丝笑容,虚弱地说道:“峰儿,你来了呀,妈这老毛病了,不碍事的,别耽误了学校的事儿啊。”

    林晓峰眼眶泛红,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床边,紧紧握住母亲那粗糙且布满青筋的手,哽咽着说:“妈,您都病成这样了,还说啥耽误不耽误的呀,咱得赶紧去医院看看啊。”可家里的情况他心里清楚得很,在那个物资匮乏、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七十年代,本就不宽裕的家境,去医院看病的费用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呀。林晓峰心里发愁极了,眉头紧紧皱在一起,可他还是咬了咬牙,转身去找村里的邻居借了辆板车,又小心翼翼地把母亲扶上去,拉着板车就往镇上的卫生院赶去。

    到了卫生院,那是几间略显简陋的平房,屋里的陈设简单又朴素。医生穿着白大褂,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先是仔细地给林母又是详细问诊又是一番全面检查,折腾了好一番后,皱着眉头对林晓峰说:“你母亲这病啊,得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得好好调养,可不能再拖了呀。”林晓峰赶忙点头,紧接着忐忑地问医生大概得花多少钱。一听那费用数目,他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感觉像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可他还是咬着牙,语气坚定地说:“医生,您放心治吧,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把我妈治好的。”

    就这样,林晓峰开始在卫生院悉心照料起母亲来。白日里,他守在母亲的病床前,时刻留意着点滴的进度,帮母亲擦拭身子、喂水喂饭,那时候的病房里没有什么先进的设备,一切都靠他用心去照顾;夜晚,他就趴在床边稍微眯一会儿,只要母亲稍有动静,他便立刻惊醒。可如此一来,他根本没办法再回学校教学了,这让他心里既愧疚又无奈,毕竟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还等着他上课呢。

    而向阳村小学的老师们得知这一情况后,纷纷伸出了援手。张龙老师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工装,把自己当月为数不多的工资拿出了一半,赶到卫生院交给林晓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晓峰,这钱你先拿着给阿姨治病,别着急还,孩子们那边有我们呢,你就安心照顾阿姨吧。”张月娟老师则穿着素色的碎花布衣裳,发动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大家你三毛我五毛地凑,好不容易为林母筹集了一笔善款,还特意跑到卫生院安慰林晓峰:“晓峰啊,困难只是暂时的,阿姨肯定会好起来的,咱们大家一起想办法呢。”李大爷年纪大了,背有些驼,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的,他还是把自己家里养的鸡下的鸡蛋,一个一个仔细地用手绢包好,又拎了只老母鸡,交到林晓峰手上,说道:“晓峰,这些你给你妈补补身体,都是自家养的,新鲜着呢。”

    在城里的陈宇呢,偶然间听说了林晓峰家的事儿,他心里虽然对之前的事儿还有些复杂的情绪,但想着毕竟都是向阳村的人,而且林晓峰这孩子也挺不容易的,便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了一部分,托人带给了林晓峰,还附了一封信,信是用那种老式的信纸写的,字迹工工整整,信里言辞恳切,说希望林母能早日康复,大家都是朋友,有难处互相帮衬着也是应该的。

    林晓峰收到陈宇的钱和信时,正坐在卫生院走廊的长椅上,那长椅的漆面都有些斑驳了。他看着那封信,心里很是感慨,眼眶微微湿润了。这时,前来看望的张龙老师走了过来,林晓峰抬起头,对他说道:“龙哥,陈宇这人其实挺仗义的,之前我还对他有些芥蒂,现在看来,是我狭隘了呀。”张龙老师也点头称是,说:“是啊,晓峰,等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谢谢人家。”

    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下,林母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转,气色也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林晓峰心里那块一直沉甸甸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他看着窗外逐渐繁茂的绿树,仿佛看到了生活重新充满希望的样子。这天,前来看望的张月娟老师刚走进病房,林晓峰就迎上去,满是感激地说:“月娟姐,这次多亏了有你们,还有村里的乡亲们、陈宇,要是没有大家,我真不知道该咋办了。咱以后可得好好报答大家,等我妈彻底好了,我也得更加用心地把学校经营好,让孩子们都能有出息啊。”

    没过几天,消息传到了村长耳朵里,村长是个热心肠的人,穿着一身洗得泛白的军绿色上衣,头戴一顶旧军帽,他当即决定要为林晓峰家组织一次看望和捐赠。他站在村子中间那棵老榆树下,敲响了挂在树上的破铜锣,“当当当”的锣声在村子里回荡着,不一会儿,乡亲们就从各自的家里走了出来,围聚到了树下。

    村长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咱向阳村的林婶子生病了,晓峰这孩子在卫生院照顾着,现在正是难的时候啊,咱们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不管,都是一个村的,得互帮互助,大家伙儿要是有心,就回去收拾收拾,拿点东西去看看,表表心意呀。”

    乡亲们听了,纷纷点头,各自回了家。不多会儿,队伍就又在老榆树下集合起来了。有人背着自家舍不得吃的半袋玉米面,有人提着用麻绳捆着的几把干菜,还有人抱着缝缝补补了多次却还干净暖和的旧棉衣,大家热热闹闹地朝着卫生院走去。

    林晓峰正在病房里陪着母亲,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又亲切的声音,心里一暖,知道是乡亲们来了。他赶忙出去迎接,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张张面孔,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声音有些哽咽地说道:“村长,各位叔伯婶子们,你们咋都来了呀。”

    村长上前一步,紧紧握住林晓峰的手,说道:“晓峰啊,你这孩子,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也不和村里说一声,要不是后来听说了,咱们还蒙在鼓里呢。你母亲咋样了啊?”

    林晓峰擦了擦眼角的泪花,说道:“村长,多亏了大家帮忙,我妈现在病情已经好多了,正慢慢恢复着呢。”

    这时,乡亲们也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关心的话。张大婶把手里的旧棉衣递到林晓峰手上,说道:“晓峰啊,这棉衣虽说旧了点,可厚实着呢,晚上给你妈盖着,暖和。”

    李大爷掂着玉米面,笑着说:“这玉米面啊,熬成糊糊,给阿姨补补身子正好,咱自己生产队种的,吃着放心。”

    其他乡亲们也都纷纷把带来的干菜、鸡蛋等一一递到林晓峰手上,小小的病房门口一时间堆满了大家的心意。

    林晓峰感动得不知道说啥好,只是一个劲儿地道谢:“谢谢大家,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大家这份恩情了。”

    村长摆摆手,说道:“说啥报答的话呀,都是一家人,这都是应该的。你就安心照顾你妈,学校那边也不用担心,咱们村里都会帮衬着,等你妈彻底好了,你再回去好好教学就行。”

    随后,大家在林晓峰的带领下进了病房,去看望林母。林母看着满屋子的乡亲,眼里也闪着泪花,虚弱地说道:“大家能来看我这个老婆子,我这心里啊,暖乎乎的,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村长走到病床前,笑着说:“婶子,您可得好好养病啊,咱向阳村可还指望着您身体好了,继续给大家伙儿讲讲以前的老故事呢。”

    乡亲们也都附和着,纷纷说着一些宽心的话,病房里充满了浓浓的温情,原本因为病痛显得有些压抑的氛围也变得轻松温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