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 > 第322章 我的算学比我想象中的还优秀

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 第322章 我的算学比我想象中的还优秀

    睡醒后,孙山又跑到告示墙看成绩。

    第一名是谁,孙山不认识,应该是前两届的学子。

    最后一名孙山认识,隔壁的隔壁斋舍路人甲学子,跟他们同一届。

    至于黎信筠,柳文唤,姜谦,张朝阳全排在孙山后面,不过排名也不是很后,就是比孙山排后几名。

    孙山不禁地想:看来他还是比他们实力雄厚的,要是当初的院试发挥正常,可以前进好些名次,不用倒数第一。

    孙山又看了看隔壁告示墙贴的范文,这些是优秀学子写的文章,每一科都抽出前五的贴上去,以供学生阅读借鉴。

    孙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经义前五的没有他。

    论、诏诰表、策也没有他的。

    诗赋更不用说,他不排最后算得上好结局。

    而判,算学他的卷子排在最前列,也就是他考了全校第一。

    黎信筠兴奋地拍了拍孙山的又瘦弱又单薄地肩膀说:“阿山,你看看诗赋,我的上榜了。”

    脸上的笑容怎么藏也藏不住 ,黎信筠用手拼命地按着嘴角,试图使它不要那么翘起来。

    孙山眼珠子转动,黎信筠的诗赋的确入围,排在第五位。

    黎信筠又说:“阿山,你觉得我作的诗怎样?是不是好有意境?”

    孙山看到他傲娇的样子,好想把他揍一顿,不过他是个善良的人。

    点了点头,附和道:“是的,写得真好,阿筠,努力,下次肯定排第一位。”

    以前经常听说对学生要用“爱”的教育,要夸他,要给他信心。

    孙山决定采取这种方式对待学习好的学生,写的好就夸,还要非常浮夸的夸,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爱意,自信心增强。

    随后孙山又说:“阿筠,你的诗一向都很好,这次能入选实至名归。我觉得前面四个比你写的还不如呢。如果下次你再用心,肯定更好。”

    黎信筠听不出孙山的真心还是假意,因为在他眼里孙山说的非常真挚。

    听到好友的夸赞,脸蛋红红地说:“哪里,阿山,嘿嘿,你说的太夸张了,我写的诗一般般,勉强入围,实在算不得什么。嘿嘿,我们要共勉。”

    孙山夸完黎信筠后,不再理他了。

    好话又不能当饭吃,夸过就行了,莫要再夸,免得黎信筠更浮躁,更得意洋洋了。

    仔细查看学子的试卷,特别是经义和策论。

    发现府学的学子还真有几下本事,写的挺不错。

    孙山本以为他的策论很好,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以为会拿到好的成绩。

    谁知道前五也上不了,略显失望。

    不过看到学生们写的,孙山输的心服口服了。

    一来他的策论格式不太对,比较随意,没有严格按照要求。

    二来引经据典用得少,看到别人的好些例子,他的只有几个,觉得这方面要加强,必须要足够的例子说服别人。

    三来他给的建议太过普通,也就是说不够新意,孙山一直压抑上辈子比较“违反常理”的建议。

    如今看到学生写的,他觉得可以不用压制了。只要有理由论,论据充分地证明观点都可以写。

    以前一直害怕别人发现他的不一样,从这些策论看,不一样一点也不可怕,甚至“离经叛道”也没关系,只要能说服夫子就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孙山看排第一名的策论,写的建议非常有新意,眼前一亮的感觉,不是那种车轱辘的话,夫子把他评为甲等,的确心服口服。

    孙山一边看范文,一边想着等会人散了,就来这边抄写。

    能被贴上来的,必有可取之处,得要仔细研读,好的就收入脑袋,不好的,直接屏蔽。

    这时候在一边的柳文唤幽幽地说:“阿山,你的算学真厉害,全对了。这次年考就只有你一个人考得全对,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出错了。阿山,你要教教我,算学怎么学的?”

    孙山点了点头说:“阿唤,行,算学有不懂的,你可以找我。我跟你说啊,我算学一向都很好的,以前在学堂读书,我就是第一名的了。想不到来府学,还是第一名。哎,看来我的算学比我想象中的还优秀呢。”

    这话把柳文唤在内的一众围观学子气得吐血。

    见过不谦虚的,就是没见过如此不谦虚的。

    要是平时一个人这么说,大家肯定骂大言不惭,可孙山的算学的的确确最好的。

    试卷上有解题的过程,所以学子能明白结论。

    这样如此完美的作答,他的话是真话,因为真的好优秀。

    有不服气的学子酸酸地说:“算学就算全对又怎样,乡试占比也不是很重。”

    同一斋舍的张朝阳立即反驳:“这位同窗,你这么说就不对了。能参加乡试的秀才肯定是非常优秀的。

    在那么多优秀的秀才中选出最优秀的,往往是一题两题决胜负。

    算学全对总比算学不全对的优秀,我要是主考官,在同样优秀的文章里,肯定让算学全对的胜出啊。

    或许有时候能不能上榜,全赖算学有没有做对呢。”

    同一斋舍的姜谦附和道:“这位同窗,我劝你还是要好好学算学,你没发现吗?

    朝廷现在越来越重视了,如果不重视,就不考了。能在乡试安排算学,说明以后成为举人,肯定是一个会算学的。不会的,真没有机会考上举人呢。”

    黎信筠急忙点头附和:“是的,朝廷现在越来越重视算学了,在生活里,经常用得上算学。哎,不学都不行,算学不好的,以后更难考上举人了。”

    随后哭丧着脸说:“我的算学非常不好,怎么办?阿山,你要教教我。”

    黎信筠这么一说,酸言酸语的那位学子也害怕了,因为他的算学也不怎样啊,要是优秀,早就入选了。

    其中一个学子非常惶恐地说:“怎么办?我的算学也非常差,这次年考,我可有好些题不会做呢。”

    一个人说算学很重要还好,两个人说,大家也什么感觉,等第三个人说的时候,在场的学子慌张了。

    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灵魂深处不禁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孙山也想不到一个“小小的算学”会让大家那么着急,毕竟他们学的数学真的好简单。

    用心一些,就能解答出来。

    孙山赶紧安慰地说:“大家莫急,考乡试的算学真的不难,我们用心学一学,肯定会过的。”

    不说这话还好,话一出,立即遭受到学子们的冷冷目光。

    这次连好基友黎信筠也不想理孙山,气嘟嘟地跟一堆算学差生在一起,不再为孙山说好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