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70年代:有空间你不打猎倒卖? > 第462章 三四斤的大白条,二三十斤的翘嘴

70年代:有空间你不打猎倒卖? 第462章 三四斤的大白条,二三十斤的翘嘴

    “啊?给我?”

    刘老根不敢相信。

    这啥地笼,肯定是好东西。

    杨光树再重复一遍:

    “对,给你,送给你。”

    “光树,我不要。”

    “给你就拿着,当是你今天的报酬。”

    “光树,我上一天工才两三毛钱,你这地笼太贵重,我不能收。”

    一个打火机都几块钱,这个地笼能抓鱼,不得好几十?

    杨光树凶了一句:“给你就拿着,哪里来那么多逼话。”

    杨光树直接把地笼塞他手里。

    “谢谢。”

    刘老根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个孩子,动不动就想哭。

    以前被打,被骂,哼都不哼一声。

    冰冷的心,似乎慢慢的变暖,有温度。

    “会操作不?

    好好看,好好学,我再教你一遍。”

    刘老根像个小学生一样,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害怕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这个弯,杨光树下了两个地笼。

    直接扔水里,绳子绑在岸边小树上。

    没有下诱饵,不知道鱼会不会转进去。

    第一次下地笼,还下大河里,不知道会不会有收获。

    “老根哥,剩下的地笼你帮我下。”

    “行,我来,光树,以后我帮你收地笼吧!

    反正我有时间。”

    末了,刘老根怕杨光树误会,又补充一句:

    “你放心,我不会动你的鱼。

    全部给你拿回去。

    拿一条,我刘老根不得好死。”

    说到最后,他怕杨光树不相信,还诅咒发誓。

    “老根哥,你言重了,我肯定相信你。

    要不然也不会送你一个地笼。”

    人还是不能乱发誓,发誓多了,肯定会在老天爷那里挂上号。

    有人帮忙干活,杨光树刚好可以偷懒。

    刘老根得到一个地笼,孩子们羡慕不已。

    撒网不会,地笼一看就会。

    拉开,扔水里。

    就是这么简单。

    光树叔肯定不会白送自己。

    看来,今后要勤快点才行。

    多给他家喂养兔子,野牛。

    至于竹鼠,还是算了,那玩意儿除了啃竹子,就是啃竹子。

    喂它,肯定没有喂野兔好。

    野兔吃的多,光树叔才能看到我们的辛苦付出。

    也许会送我们兔子,还有可能送地笼。

    水流湍急,杨光树随意的撒了一网。

    “卧艹,这里也有鱼?”

    网有动静,好像网到了大鱼。

    “光树叔,又网到鱼了?”

    “应该是鱼。”

    杨光树也不敢百分百肯定。

    也许是一节木头呢!

    等快出水面的时候,看到有鱼在挣扎。

    孩子们比杨光树还兴奋:

    “光树叔,又有鱼。”

    动静有点大,杨光树猜测,应该最少有三五条大鱼。

    等把网拉上来,就只有一条:

    “卧艹,这是啥鱼?

    大白条?

    不对,大白条没有这么大。

    翘嘴?

    也不像。

    红尾?”

    实在是太大,杨光树都不敢相信。

    最少有三斤往上。

    白条什么时候有这么大?

    几两是常见,一斤往上罕见。

    “老根哥,你来瞅瞅这是啥鱼?”

    刘老根只瞅了一眼,十分肯定:

    “白条。”

    “难道不是红尾?”杨光树还是不相信。

    “你看这鱼的颜色,尾巴有一丁点红色吗?”

    杨光树又认真瞅了瞅:“是没有。”

    还真是白条啊!

    这难道是白条精?

    还是白条祖宗?

    杨光树吩咐:“快点把桶里的鲫鱼鲤鱼倒出来。

    打点水,把白条养起来,我要放进我几米深的池塘里养着。”

    “光树叔,那这些鱼咋办?”

    “拔几根草穿起来!

    等下回去我就把它们做成腊鱼。”

    没辙,光树叔说怎么做,孩子们就怎么办。

    杨光树也不去拐弯处撒网了,哪里水流湍急就往哪里跑。

    别说,还真的又网上来几条半斤左右的白条。

    “卧艹,有大货。”

    换了个地方,一网下去,手一紧。

    手里的绳子,差点脱手而出。

    连杨光树都被拉了个踉跄。

    劲这么大,这一网不得三四十斤啊!

    撒网,又不是钓鱼。

    杨光树懒得溜鱼,怕再迟几秒钟,脱网自己要哭死。

    直接野蛮拖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它拖了上来:

    “卧艹,又是一条鱼?

    这次总没错了吧!

    翘嘴无疑。”

    刘老根瞅了瞅,确定道:

    “是翘嘴。”

    土着都发话,语气肯定,那就没错。

    “我还以为网了好多条,竟然只有一条。”

    杨光树也很知足。

    这一条翘嘴,20多斤是有的。

    一条大鱼的成就感,可不是一二十条小鱼能比拟的。

    孩子们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大的鱼。

    一个个的想靠近,又怕被咬。

    杨光树怕鱼跑掉,往里走了好几米:

    “都过来摸摸,不咬人。”

    孩子们手伸到一半,又缩回去。

    有胆大的迅速摸了一下,就收回,傲娇的昂着小脑袋。

    他是最厉害的,其他人都是胆小鬼。

    等孩子们都摸了一遍,杨光树提着鱼就走:

    “回家,今天在场的各位,都去我家吃鱼。”

    一群小孩子也跟了这么久,帮忙拿鱼。

    那就把翘嘴煮了大家分食。

    听到有鱼吃,一个个孩子脸上都笑开了花,还明知故问:

    “光树叔,你说真的?”

    “光树叔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耶,有肉吃喽,晚上有肉吃喽!”

    孩子们拿着鱼,兴奋的跑在最前面。

    “光树,不去网小花鱼了?

    现在都是一潭死水,你一网下去,肯定有不少收获。”

    “不去了,今天已经足够,懒得太动。”

    溪石斑,还是留给刘老根吧!

    一天搞个几斤,他多少有点收入。

    自己网鱼,也只是一时兴起。

    这与捡鱼没啥区别。

    开始还挺新鲜,后面搞起来,没劲。

    还不如钓鱼。

    钓鱼才有成就感。

    真的想搞鱼,有的是办法。

    比如新能源。

    那家伙,小溪小河跑一趟。

    估计最少百十斤收获。

    别说小溪,大河都能搞。

    杨光树一群人去大河的时候,没人在意。

    回来的路上,上工的社员们,都跑过来看稀奇:

    “光树,你们咋抓了这么多鱼?”

    “哎呦,这一条翘嘴不得了,估计不低于20斤。”

    “我看不止,这翘嘴应该有三十多斤。

    你别看他小,很压秤。”

    “对,那年干旱,大队不是抓了好几条吗?

    有一条跟这差不多,都30多斤。”

    “哎呦,桶里这是白条,好大。”

    这么多鱼,难道是集体抽风,往小溪跑?

    逆流而上?

    也不对啊,现在小溪又没有水流下去。

    杨光树真是服了这些人,一个个的鱼不会抓,不会钓。

    识鱼倒是比谁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