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第1章 表示口感“脆”的“zāo”,99%的川渝人说过但不会写
热门推荐:
独立监狱的最高长官
侯门春信
注定逃不掉的林蠢蠢
我有一卷书,可渡天下人
我只想做个二道贩子
重生末世:靠空间异能囤千亿物资
叶幽兰的穿越日常
一人之下:我自红尘逍遥
八零全家读我心,吃瓜改命虐渣渣
第一节:四川方言:表示口感“脆”的“zāo”,99%的川渝人说过但不会写
60后70后们小时候,是没啥零食可以选择的,常见的大抵就是自家用花生胡豆炒制的zāo花生zāo胡豆。
这个zāo的写法,就是“?”字。
?,普通话读作?(cáo),1 脆。2 腹鸣。这是目前现代汉语给出的拼音与词义,所以用zao拼不出这个字。
但是在古汉语中能找到依据。
?:《广韵》昨劳切。《集韵》臧曹切,音糟。义同。
说明古汉语里面【?】本身是读zāo(音同招)的,四川方言延续了古汉语的发音。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在赣语和湘语中,也能找到相同的发音和词义。
赣语:(?)萍乡 ?au??,南昌 ?ua?? ,词义:干燥;脆
湘语 :(?)长沙 ?au?,湘潭 ?a??,益阳 ?au?,衡阳 ?au??,娄底 ???,新化 ???,韶山 ?o?? 词义:花生、瓜子、豆子等炒得很脆。
过去农村上粮前(交公粮的方言说法),粮食在家晒晾后,都要用牙齿试一试,看粮食晒得zāo不zāo。不?的话就怕拉到粮站了,粮站的工作人员让你拉回家再晒两个太阳(两个大晴天)。粮食晒的?,也便于自己存放,不容易发霉或生芽。
川西坝子地区,日常口语中“?”还常组成双音节词:【拎?】(音lin招,或,音lēng招,不知汉字的本字写法),(lin 或lēn)是程度副词,很、特别的意思。
和“抿甜”“焦咸”“纠酸”的“抿”“焦”“纠”用法一样,【拎?】就是特别?。
第二节:普通话“大竹”与“大足”可以用平翘舌区分,川渝绝大部分人不分平翘舌,如何在口语中区分它们?
进入正题前,先说说大竹与大足的取名由来。
一、大竹(四川达州市大竹县)
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分宕渠县东部设大竹县,县城在今渠县汉碑乡沈府君阙南一里处(燕家场),属蓬州。
武则天“点大竹”,亲自给大竹取名的故事:
公元700年,武则天高寿77岁,亲临帝位10周年,朝廷计划大庆一下。新设“大竹县”,就是作为一件贺喜的“礼物”而送给武则天的。
“大竹县”刚开始拟定的名称是“大祝”,但是朝廷讨论没有通过,一是因为“文士看山不喜平”,“大祝”之名一看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二是“祝”可以被理解为中国的火神“祝融”,有“引火烧身”不吉之义。
商讨下来,拟名为“大足县”,意在武则天领导下,全国“大丰大足”。
当朝廷把“大足县”方案以非常正式的请示报告送呈给武则天时,武则天并没有通过。武则天以巴蜀之域的通州、开州、万州、夔州、渠州、篷州等地,有一种历史非常悠久、非常流行的民歌——《竹枝词》,而史书记载“周武王伐纣之牧野之战,巴师勇锐,踏木牙,唱竹枝,歌舞以凌人” ,定新设县之名为大竹。
据分析,武则天有点醉翁之意,巧借“周武王”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就是【周——武则天——王】。不管咋样,大竹县正式定名了。
二、大足(重庆市大足区)
唐乾元元年(758年)正式建县,以境内有大足川而得名,隶属于昌州。设县时间比大竹县晚了58年。
进入正题:川渝人口语中如何区分大竹与大足呢?
普通话中,竹发音zhu,足发音zu,对于绝大部分分不清平翘舌的川渝人来说,如果仅发普通话的读音,大概确实分不清“大竹”与“大足”的。
图片
大竹与大足都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平行岭谷地区,重庆直辖之前,还都属于四川省,位置相距也不远,属于一衣带水的关系。川渝人民会把它俩混淆吗?
不,根本不会!因为我们有方言啊!口语中大家都是说方言,轻松区分。
竹,四川方言只有一个发音,zu。
足,四川方言口语反而基本不说zu音,而是有其他几个方言音。
现重庆地区主要发音为juu。
成都平原和川北地区主要发音jio。
川东北地区主要发音ju。
岷江话片区主要发音juo。
攀西片区主要发音jiu。
内江自贡地区可以分平翘舌音。
所以,绝大部分川渝人,说起“大竹”与“大足”是不会混淆的。
受推普形象,如今一些人“足”也发zu音,这种情况“大竹”与“大足”咋区分?通常是说话人就只有解释一下了:“竹子”的“竹”,或“足球”的“足”。
60后70后们小时候,是没啥零食可以选择的,常见的大抵就是自家用花生胡豆炒制的zāo花生zāo胡豆。
这个zāo的写法,就是“?”字。
?,普通话读作?(cáo),1 脆。2 腹鸣。这是目前现代汉语给出的拼音与词义,所以用zao拼不出这个字。
但是在古汉语中能找到依据。
?:《广韵》昨劳切。《集韵》臧曹切,音糟。义同。
说明古汉语里面【?】本身是读zāo(音同招)的,四川方言延续了古汉语的发音。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在赣语和湘语中,也能找到相同的发音和词义。
赣语:(?)萍乡 ?au??,南昌 ?ua?? ,词义:干燥;脆
湘语 :(?)长沙 ?au?,湘潭 ?a??,益阳 ?au?,衡阳 ?au??,娄底 ???,新化 ???,韶山 ?o?? 词义:花生、瓜子、豆子等炒得很脆。
过去农村上粮前(交公粮的方言说法),粮食在家晒晾后,都要用牙齿试一试,看粮食晒得zāo不zāo。不?的话就怕拉到粮站了,粮站的工作人员让你拉回家再晒两个太阳(两个大晴天)。粮食晒的?,也便于自己存放,不容易发霉或生芽。
川西坝子地区,日常口语中“?”还常组成双音节词:【拎?】(音lin招,或,音lēng招,不知汉字的本字写法),(lin 或lēn)是程度副词,很、特别的意思。
和“抿甜”“焦咸”“纠酸”的“抿”“焦”“纠”用法一样,【拎?】就是特别?。
第二节:普通话“大竹”与“大足”可以用平翘舌区分,川渝绝大部分人不分平翘舌,如何在口语中区分它们?
进入正题前,先说说大竹与大足的取名由来。
一、大竹(四川达州市大竹县)
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分宕渠县东部设大竹县,县城在今渠县汉碑乡沈府君阙南一里处(燕家场),属蓬州。
武则天“点大竹”,亲自给大竹取名的故事:
公元700年,武则天高寿77岁,亲临帝位10周年,朝廷计划大庆一下。新设“大竹县”,就是作为一件贺喜的“礼物”而送给武则天的。
“大竹县”刚开始拟定的名称是“大祝”,但是朝廷讨论没有通过,一是因为“文士看山不喜平”,“大祝”之名一看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二是“祝”可以被理解为中国的火神“祝融”,有“引火烧身”不吉之义。
商讨下来,拟名为“大足县”,意在武则天领导下,全国“大丰大足”。
当朝廷把“大足县”方案以非常正式的请示报告送呈给武则天时,武则天并没有通过。武则天以巴蜀之域的通州、开州、万州、夔州、渠州、篷州等地,有一种历史非常悠久、非常流行的民歌——《竹枝词》,而史书记载“周武王伐纣之牧野之战,巴师勇锐,踏木牙,唱竹枝,歌舞以凌人” ,定新设县之名为大竹。
据分析,武则天有点醉翁之意,巧借“周武王”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就是【周——武则天——王】。不管咋样,大竹县正式定名了。
二、大足(重庆市大足区)
唐乾元元年(758年)正式建县,以境内有大足川而得名,隶属于昌州。设县时间比大竹县晚了58年。
进入正题:川渝人口语中如何区分大竹与大足呢?
普通话中,竹发音zhu,足发音zu,对于绝大部分分不清平翘舌的川渝人来说,如果仅发普通话的读音,大概确实分不清“大竹”与“大足”的。
图片
大竹与大足都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平行岭谷地区,重庆直辖之前,还都属于四川省,位置相距也不远,属于一衣带水的关系。川渝人民会把它俩混淆吗?
不,根本不会!因为我们有方言啊!口语中大家都是说方言,轻松区分。
竹,四川方言只有一个发音,zu。
足,四川方言口语反而基本不说zu音,而是有其他几个方言音。
现重庆地区主要发音为juu。
成都平原和川北地区主要发音jio。
川东北地区主要发音ju。
岷江话片区主要发音juo。
攀西片区主要发音jiu。
内江自贡地区可以分平翘舌音。
所以,绝大部分川渝人,说起“大竹”与“大足”是不会混淆的。
受推普形象,如今一些人“足”也发zu音,这种情况“大竹”与“大足”咋区分?通常是说话人就只有解释一下了:“竹子”的“竹”,或“足球”的“足”。